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上新2万种!每满100减50
>
关于“”检索到   共10种现货商品
>
出版社:
确定 取消
  • 中国文化产业史

    ¥67.9(8.7折)定价:¥78.0

    本书共分为九章, 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国报刊产业史、中国出版产业史、中国影视产业史、中国广告产业史、中国演艺产业史、中国旅游与会展产业史等...

  • 甘肃蓝皮书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9)

    ¥76.8(6折)定价:¥128.0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9)》通过13个专题和1个总报告,对2017年甘肃文化发展的年度问题做出了分门别类的科学研究。2017年甘肃文化事业不断提升科学化建设水平与管理能力,文化发展亮点不胜枚举。《甘肃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实施城市社区10--15分钟“文化娱乐圈”“体育健身圈”工程。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新增20余个地下“现代洞窟”,释放出举世瞩目的敦煌莫高窟文化向现代延伸的意义。甘肃省

  • 甘肃蓝皮书(2020)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

    ¥96.0(7.5折)定价:¥128.0

    《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20)》对2019年甘肃文化发展的年度问题做出了分门别类的科学研究。2019年甘肃文化事业不断提升科学化建设水平与管理能力,文化发展亮点不胜枚举。《甘肃省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实施城市社区10--15分钟“文化娱乐圈”“体育健身圈”工程。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新增20余个地下“现代洞窟”,释放出举世瞩目的敦煌莫高窟文化向现代延伸的意义。甘肃省歌剧院大型交响合唱《敦煌》问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13卷第2期,总第36期)

    武廷海刘宛李百浩  /  2022-01-01  /  商务印书馆
    ¥58.1(7折)定价:¥83.0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前沿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靠前近期新研究动态,介绍国内很好学者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成为城市与区域规划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也为我们认识城市与区域规划提供了广阔而深邃的时空背景与参照。本书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系列第36辑,本辑聚焦“城市传统与

  • 桂地民间文化考察报告

    ¥51.1(7.2折)定价:¥71.0

    本书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神秘仙城;边陲崇左;秀美宜州;湘源全州;壮乡百色;瑶族拾萃等...

  • 名家讲宋词

    ¥71.0(5.5折)定价:¥129.0

    本书由具体词作切入,通过既专业又注重可读性的分析鉴赏,引导读者细读和深入了解宋词这一中国古典文学珍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西藏问题-国际纷争的背景.流变及视域

    ¥54.6(6.2折)定价:¥88.0

    本书为国外藏学研究成果,2015年先由法兰克福Zambon出版社以德文出版,作者阿尔伯特?艾廷格(Albert Ettinger)系卢森堡著名藏学家,该书系统梳理了“问题”由来,对其何以漫及国际的背景和历程做了独到叙述和分析,结合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特点,展望所谓“问题”渐次式微的前景,公允得出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客观结论。本书视角独特,言之有据,颇具学术水准,令人耳目一新。 This book lights

  • 诗说

    ¥58.8(6折)定价:¥98.0

    本书从两周政治得失、《诗经》风雅正变等思想高度出发,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展开一系列的诗学思考。该书结合易象分析,拆解风、雅、颂成各部分,反映两周王朝、诸侯国及各地民风变化,并绘有多个图表,分析清晰独到,具有非常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该书为作者遗稿,由张文江先生整理,是一本近期新整理的成果...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15卷第1期,总第39期)

    ¥60.2(7折)定价:¥86.0

    城市是文明的孵化器与载体,城市周期性的兴衰见证人类文明的迭代发展,技术进步不断催化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发展变化并最终投影于城市空间中。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正以一系列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深刻地影响着城市及其规划设计。对未来理想城市的探讨与构想是人类发展探索的永恒主题,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再到“公交导向开发”“15分钟城市”等等,实际上都在探讨技术影响下理想城市原型和城市的发

  •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第15卷第2期,总第40期)

    ¥69.7(8.1折)定价:¥86.0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乡村人居孕育了人类文明,数千年来一直是人类居住的重要类型之一。在广袤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中,人类植根大地、适应不同的气候、地形、自然、文化、生计模式,营建家园,形成了分布广泛、类型各异、极具特色的村镇聚落。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城镇化背景下,乡村面临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人类对于人与自然平衡的不断认识、对理想家园的不懈追求以及诸如数字信息等新技术变革,正在为乡村人居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乡村人居是否可

五星书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中图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