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人民出版社(6)
- 上海人民出版社(6)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 四川人民出版社(2)
- 四川人民出版社(2)
- 中华书局(1)
- 中华书局(1)
- 浙江古籍出版社(1)
- 浙江古籍出版社(1)
-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1)
-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
- 人民出版社(1)
- 人民出版社(1)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
-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
-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1)
- 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1)
- 人民出版社(1)
- 人民出版社(1)
- 上海人民出版社(6)
- 上海人民出版社(6)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 四川人民出版社(2)
- 四川人民出版社(2)
- 中华书局(1)
- 中华书局(1)
- 浙江古籍出版社(1)
- 浙江古籍出版社(1)
-
桑兵作品系列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
¥51.0(6折)定价:¥85.0就近代中国国内学堂学生的历史而论,对五四以前的数十年,此前只有寥寥数笔轻描淡抹。作为学堂学生研究的奠基之作,本书从大量报刊图书文献中爬梳史料,重现晚清国内学生群体活动的史实,展示这一新兴群体的思维和行为倾向。在注视学生参与爱国民主运动的群体表现的同时,着重考查他们的社会联系及其在社会变迁各方面的角色、功能和作用,使得学术界对近代学生群体的认识增加了五四以前的重要一段,并拓展了研究的层面...
-
新书--近代国字号事物的命运
¥33.0(5.6折)定价:¥59.0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
-
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29.1(5.2折)定价:¥56.0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1899―1905是中国世纪之交的过渡时期,社会结构与社会思潮都在急剧变化中。作者从新知识界社团活动这一层面切入,对各派趋 新势力的人事脉络、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结社活动的地域色彩、群体意识与全国意向的形成等重大问题,重新加以探讨。作者蔑视媚俗之作,立志返朴归真。既追踪陈寅恪诸大师的优良学风,又吸取国外研究方法的可取之处。在集中检讨国内外新近发表的信札档案、日记及当时著作和报刊资料的基础上,抉剔爬梳,条分缕析,
-
新书--华洋变形的不同世界
¥25.4(4.3折)定价:¥59.0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
-
论世衡史丛书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论世衡史丛书
¥28.5(3.2折)定价:¥89.0晚清民国学术名家辈出,佳作如云,既有研究还相当不够。《晚清民国的学人与学术》从具体历史情境出发,关照到文本的前后左右,论述由整体而具体,从宏观落脚细部,对于近代中国新史学、学术目前的道统与派分、社会学人类学对史学的影响有深度剖析,对于当时的学术交往、学会活动与学术争论也力求和盘托出,文笔简洁有力,让人在历史的繁复之中领略学术与学人的魅力。著者所揭示的学术史研究路径,无疑也给人相当启发,值得有心人细心揣摩...
-
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
¥57.8(7.6折)定价:¥76.0本书是桑兵教授多年来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文章结集,共计八篇。晚清的政权鼎革是近代史上一场大戏,本书以“旭日残阳”譬喻共和登台与帝制终结,聚焦武昌起事至清帝退位、民国肇建的半年左右时间里,风起云涌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势力的博弈角逐,也就是严格意义上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此间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政坛过招,可谓棋逢对手。 本书梳理比勘各类史料,力图在原有时空位置中还原史事本相和前人本意。辛亥时局动荡之际,杨度、汪精卫等人牵头组织国事共济会,主张以
-
新书--近代学术的清学纠结
¥29.5(5折)定价:¥59.0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的中国历史文化解释的主动和主导地位。...
-
分科的学史与历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30.7(5.2折)定价:¥59.0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
-
新书--‘教’与‘育’的古今中外 近代中国的重点与制度转型
¥28.3(4.8折)定价:¥59.0以西学、东学、中学为支点,打破分科治学的局限,不以变化为进化,不以现在为现代,从多学科的角度,用不分科的观念方法,全面探究近代以来中国的概念、思想、学科、制度转型的全过程和各层面,沟通古今中外,解析西学与东学对于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格义附会,重建中国自己的话语系统和条理脉络,深入认识中华民族新的智能生成运作机制形成的进程、状态和局限,认识世界一体化进程中东亚文明的别样性及其对人类发展提供多样选择的价值,争取和保持对于世界文明发展日显重要
-
京津冀教育蓝皮书京津冀教育发展报告(2018-2019)
¥80.6(6.3折)定价:¥128.0本书通过理论研究,对教育协同发展的平台体系进行再认识,将教育各要素与政策、经济、人口、科技、环境等要素结合起来,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运作方式,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开阔视野,为实现区域教育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视角和理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人口、产业、科技等与教育息息相关的影响要素,摸清三地各级各类教育的底数,找出各地教育发展的优势与短板,为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门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政策研究,从分析各地教育发展瓶颈的影响因素入手
-
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
¥73.5(7.5折)定价:¥98.0经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是皇权帝制的意识形态和思想学术的主导,经学研究曾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学问。在经学退出历史舞台中心百余年后的今天,经学与经学史领域的许多问题仍然有待探讨,经学对于构建中国文化新形态的重要意义也得以凸显。本书作为“经学与经学史工作坊”第一期的成果结集,展示了多位学者关于近代经学与经学史的联系及分别所做的努力探索...
-
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典藏版
¥62.3(7折)定价:¥89.0本书是一本谈历史学治学方法的著作。作者在总结前贤治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治学所悟,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有效的运用材料、研究问题的基本门径和办法。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有关近代中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的通论及专论;其二,关于各种类型史料的认识及其应用的分说;其三,关于各个具体研究领域、方面的史料与取法的探讨。可为初入史学之门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62.3(7折)定价:¥89.0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況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本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开启了民国学术史研究的新途径,具有
-
大处着眼:持久战与《论持久战》(精)/桑兵著
¥60.8(7.8折)定价:¥78.0桑兵,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近代现史研究领域的领军学者,学术视野广阔。现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书收集作者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前沿性的专题研究15篇,按各自涉及的范围、领域,编辑而成。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法论、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学术史、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等多个学术领域...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壹卷
¥68.6(7折)定价:¥98.0本书是重写大历史计划“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系列”中的第一部。受五四运动的影响而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从之前的思想启蒙演进到社会化的文化运动,引起《新青年》内部的分裂,胡适等骨干成员对群众性的社会运动抱有疑虑,陈独秀和李大钊则积极响应并投身其中。运动在全国各地进行的态势不同,主要体现于社会化宣传层面,且难以为继,于是很快就不得不由社会改造转向政治革命。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叙述与历史上新文化运动的事实合为一炉,可以依照时空联系从各种视角还原历史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