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贞观政要》是一部政论性的历史文献,它分类编撰贞观年间唐太宗和身边大臣魏徵、房玄龄、杜如晦、虞世南等四十五人的政论,奏疏以及重大政治措施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太宗君臣论政的主要内容...
《南史》是唐代李延寿私人修撰的一部史书,共八十卷,纪、传人物包含家传在内多达数千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太祖道武帝纪、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王慧龙传、高允传、李冲传、王肃传、李崇传、杨大眼传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太祖本纪、圣宗本纪、天祚皇帝本纪、耶律大石附纪、兵卫志·兵制、景宗睿智皇后萧氏传、义宗倍传等...
《资治通鉴长编》今本五百二十卷,是记述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学名著。本书集中选择了北宋初期部分史实的正文,删除了和所选事件无关的记载...
本《新五代史选注》,篇目是我们自选的,各篇正文均以商务“百衲本”为底本,参照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五代史》点校本,择善而从...
《战国策》一书可以说是许许多多三寸不烂之舌的群英会,其中的机智的言谈,让它成为两千年来散文家学习的榜样。它语言流畅,论事精辟,传神的写人方法,还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新奇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文学趣味...
★大命题——涉及民生、德治、仁政等治国重大话题,同时还有选人艺术、领导哲学、决策之道,是领导者、管理者的必读书籍。 ★大气度——强化民族意识、国家建设、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提高管理水平,净化社会风气。 ★大内容——按照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内容归类排列。这部书是对中国史学史上古老记言体裁加以改造更新而创
★通解=全译+读解。360°无死角白话解读,零距离零障碍体验博大的中国文化,引领读者进入一个灿烂丰富、内涵深厚的文化圣地。 ★圣道=智者+体悟。以平常心讲平常事,文字之间、方寸之地展现经典本真,以当世之身修习古圣智慧,解读当下困境,引导幸福人生。 ★历史=文字+探索。从晦涩的言辞之中还原历史,追溯当年时光,探析千年文化中的人之道,国之道,天之道。 ...
《后汉书》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398—445)编撰,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6年的东汉史事。 ,“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由于原书篇幅较大,本次译注选取了光武帝级与伏皇后纪及各类列传中富有代表性的名篇,加以注释和白话翻译,能帮助广大读者较快
这部今译本里就只给读者选择了二十篇。每篇的标题是今译时拟加的。包括:水灌晋阳——进入战国的前奏、诛灭诸吕——一次反对外戚的斗争等...
《国语》是我国秦以前的一部历史典籍,记述了上起西周穆王伐犬戎,下到智伯灭亡春秋时期及其前后的约500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部分史事...
为了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元史》的面貌,我们从本纪、志、传中各选了部分篇目,包括成吉思汗、忽必烈,以及二十六位各族人物的传记,还节选了《地理志》、《选举志》等的部分内容...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使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 ...
《春秋左氏传》多以史实解释《春秋》, 起自鲁隐公元年 (前722年) , 终于鲁悼公十四年 (前454年) , 比《春秋》增多27年, 以记事为主, 兼载言论, 全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面貌, 既是重要的儒家经典, 又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在文学上亦有很高的成就...
初唐名臣魏征对经籍曾有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大意是:经典是圣贤智慧的结晶,可以用来领悟宇宙的奥妙,窥探天地阴阳的消息,端正世间的纲纪,弘扬人类的道德,进则可以救济世人,退则可以独善其身。读经籍可开启智慧,否则就会落后。成大业者能推崇经籍,则将有令人敬重的光明德性。百姓能够以经籍为念,则将为世人看重。统治天下者若要树立政声、显扬德威、鼓励教化、移风易俗,哪有不从经籍而来的呢!今人因经籍而知古事,后人因经籍可知今事,经籍的意义不可谓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它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取材十分广泛,内容非常丰富,以记载重大政治、军事事件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制度等情况。全书共分二百九十四卷,三百余万字。《资治通鉴》史实考信,史论精当,考评历史兴衰,镜鉴后世治道。 该书自成书以来受到中国古代历朝统治者的青睐,成为他们常看不厌常看常新的佐政良史。
《百衲本梁书》五十六卷。纪传体。包括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贞观十年成书。记梁武帝天监元年至敬帝太平二年共五十六年历史,为现存有关梁史较为原始的记录。体例近于萧子显《南齐书》。本纪中武帝事略居其半。列传共收三百十二人,类多先叙历官,中叙行事,末载诏典。又以儒林、文学二目分立,新设止足目,类似前史良吏目,而良吏目仍与并存。诸夷传载周边国家、民族凡三十二,较《宋书》为多,有裨于中国与西南亚关系史研究。惟曲笔讳饰与记事漏略颇多,尚有赖于《南史
全书150卷,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8年)。五代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很后一次大分裂割据时期,由于编撰者大都亲历过当时历史场面,见闻较近,因而书中保存了丰富的原始资料,很有参考价值。点校以南昌熊氏影印的《四库全书》本为底本,并参校其他刻本,抄本等...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在阅读《资治通鉴》时所作的笔记。全书共三十卷,其中秦一卷,西汉四卷,东汉四卷,三国一卷,晋四卷,宋、齐、梁、陈、隋各一卷,唐八卷,五代三卷,另附《叙论》四篇为卷末。是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本次系将1974年为毛泽东特供的线装大字本原样扫描复制而成...
《隋书(套装共6册)》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套装共6册)》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套装共6册)》...
本书是唐五代传奇作品之总集。所收作品上限为唐初,下限为五代十国。得传奇作品六百九十一篇,编为五编,分一百卷,其中作者可考者九十八人,另有阙名作者近三十人。编次以作者或作品时代为序,同一作者作品排列一起而次其先后。时代不可确考者大致确定其上下限,编在相应位置。每篇作品,以作者介绍、正文、校勘记、按语排列。正文之末注明所据版本或出处,其余重要版本或出处,亦酌情注明。校勘用详校之法,各种校勘资料力求齐备。异文较重要者皆出校,诗歌异文则全部出
1.《吕留良全集》,所收有《吕晚村先生文集》八卷,《续集》四卷,并据《续集》体例,重新收集、整理其馀散篇成《补遗》十卷(卷一卷二为友朋书信、卷三为家书,卷四为序评、墓志铭、祭文,卷五为《惭书》,卷六为《吕晚村先生论文汇钞》,卷七为《天盖楼杜诗评语》,卷八为《天盖楼砚铭》,卷九为《御儿吕氏昏礼通俗仪节》,卷十为《东庄医案》、《东庄医论》);《吕留良诗笺释》八卷,《四书讲义》四十三卷,《吕子评语》正编四十二卷、《馀编》八卷。其中尤其是文集
本系列包括本局出版的《二十四史》、《清史稿》、《资治通鉴》各种版本。《二十四史》加上《清史稿》,就是通常所说的“二十五史”。中华书局出版的繁体竖排《二十四史》(共241册,加《清史稿》48册,“二十五史”合计289册),主要供研究使用;繁体竖排缩印本《二十四史》(16开20册,加《清史稿》缩印本16开4册),主要供检索查阅。简体字本《二十四史》,精装、平装都是大32开65册,主要方便一般读者收藏、阅读,也是比较贵重的礼品...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就是记载金朝兴亡的一部封建史书。《金史》的历史观虽然是反动的,但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透过现象来看本质,还可以发现不少值得参考的资料。特别是在金朝实录和王鹗和著作等书已经失传的情况下,它不失为研究金史的重要史籍。《金史》《忠义传》为了表彰时茂先这个顽固的土豪与红袄军的对抗,就无意中给我们描写了这样一种场面:当时,红袄军的一个元师郭三占领密州,路过时茂先所
《柴德赓点校新五代史》是20世纪60年代柴德赓先生参加中华书局点校《新五代史》时留下的工作本,除了有完整的句读,还保留了柴德赓先生大量的批注,文献价值十分珍贵。五十余年后,柴氏后人发现点校稿之誊录本,经过整理,使之重现于世,是为三册精装本(2014年06月出版)。 此次出版的为宣纸线装影印。书中删去精装本的释文,力求最大程度地保留正文的原貌。但较之原书,此次的装帧为绫面、绢条、绸函,并改原来的32开本为16开本,改原来的一函十册为两
《新唐书》225卷,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比之《旧唐书》,一方面对志、表两部分十分重视,增加了以往史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兵志、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等,另一方面,在传的设置和编排中,强调“忠奸顺逆”的褒贬,同时收进了一些新的史料。本书的点校,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参校了北宋闽刻本、南宋闽刻本、汲古阁本、殿本等...
《旧五代史》150卷, 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 原名《五代史》。 本次修订仍以影库本为底本, 通校了殿本、刘本以及原点校本当年限于客观条件未能利用的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孔荭谷旧藏钞本, 日本静嘉堂文库藏邵晋涵旧藏钞本, 又据《永乐大典》残卷、《册府元龟》、《...
全书74卷, 包括本纪12卷, 列传45卷, 考3卷, 世家及年谱11卷, 四夷附录3卷, 记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共53年的历史。与《旧五代史》五代各朝分别成编的体例相比, 《新五代史》打破朝代界限, 将各朝本纪、列传总合在一起, 依时间先后编排, 并将列传加以分类。内...
《新五代史》74卷,包括本纪12卷,列传45卷,考3卷,世家及年谱11卷,四夷附录3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共53年的历史,与《旧五代史》相比,体例上打破朝代界限,综合各朝本纪、列传,依时间先后编排,并将列传加以分类。内容上补充了《旧五代史》中所没有的一些史实。此点校本以百衲本(影印南宋庆元本)为底本,对校、参校了明清时期的多种版本...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
宋元之际编撰的《宋史全文》,是全面记录宋代史事的编年著作,尤其对南宋中后期史事叙事详细,可补他书不足,史料价值颇高。本书由宋史、宋代文献专家汪圣铎先生进行精心校勘标点,便于学界利用...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左传》既是古代中国史学名著,也是文学名著。《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鲁国国史《春秋》编成,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本次出版的《左传》,系由中华书局“三全本”《左传》译注作者郭丹教授等根据新丛书体例选篇改版而成,注释简明扼要,译文流畅清晰...
《研究》从《魏书·高句丽传》史料研究角度探讨高句丽民族起源、王系传承、基本概况以及它与中原王朝关系等高句丽史相关热点问题,从而揭示该文献具有的神话学、考古学以及史料学价值。此外,张芳对《魏书·高句丽传》中记载的高句丽官制、都城、疆域、人口等方面的研究也颇有独到之处...
《辽史》160卷,是现存惟一的比较系统完整地记载辽代史的官修史书,提供了研究该朝代社会情况的宝贵材料。此点校本以民国年间影印元本的百衲本为底本,用乾隆殿本通校,以明清的多种版本参校,同时参考了其他重要典籍的有关部分,吸取了前人的校勘成果...
1.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为全本。所收书目是经史子集中极为经典的著作,约请业内专家进行注释和翻译。注释准确简明,译文明白晓畅。 2.采用纸面精装。全套书的装帧设计雅正,精致大方。 3.定价适合,方便广大读者购买收藏。 ...
《梁书》56卷,其中本纪6卷,列传50卷,记载了南朝梁代56年的历史,资料丰富翔实。此点校本以民国年间影印出版的百衲本及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和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互校,同时参考了其他重要史籍的有关部分,并汲取前人校勘成果,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南史八十卷,北史一百卷,唐李延寿撰。南史起公元四二○年(宋武帝永初元年),终公元五八九年(陈后主祯明三年),记述南朝宋、南齐、梁、陈四个封建政权共一百七十年的历史。北史起公元三八六年(北魏道武帝登国元年),终公元六一八年(隋恭帝义宁二年),记述北朝魏、北齐(包括东魏)、周(包括西魏)、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两书合称南北史...
《春秋》是我国现存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录春秋时期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六年之间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鉴于《春秋》经文文字过于简短,很多历史细节隐括其中不易明了,自春秋末年左丘明开始,便有学者对其做注,产生了历目前有名的“《春秋》三传”,即《左传》、《公羊传》和《穀梁传》,其中尤以《左传》很为通行,也拥有可读性和研究价值。晋代学者杜预,吸收当时各家研究成果,为《左传》做了全面的疏通和详尽的注释,写成《春秋经传集解》一书,成为《左传》研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载南朝齐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共23年的历史。全书原为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包含帝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今注本二十四史·南齐书》选取存世*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全面纠正现行校点本中的校点错误,形成一套新的校点横排繁体版本。在保证文本精良可靠的基础上,对原书职官、名物、地理、典故等进行系统全面的注释。在校勘、注释过程中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形成一套研究成果与经典
本书整理选编了《资治通鉴》很有代表性的篇章,综合了历代研究《资治通鉴》的学者的学术成果,对原文作了详细而准确的注释,并且对照以明白浅显的译文,使读者阅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毫无障碍。我们还特别请画家专为本书绘制了大量的插图,这些彩色插图有助于读者理解《资治通鉴》,兴趣盎然地阅读《资治通鉴》...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载了自春秋之后,一直到秦灭六国,约二百四十五年间,当时谋臣策士辅佐所用之国的活动和他们游说、辩论时所提出的种种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或者可以说《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纵横家的言行总集...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至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共跨越1362年的历史。编写结构上以年月为经,史实为纬,依年代顺序通贯叙述史实,用追叙和终言总结的手法说明史实的前因后果,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文字简明流畅,朴质精练,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东观汉记》是东汉几代史学家相继撰修而成的记载东汉历史的重要史书,记事起于光武帝,终于灵帝。该书早期流传阶段,为世所重,人们把《史记》、《汉书》、《东观》合称为“三史”。比它晚出的东汉诸史都取材于《东观》。吴树平先生在前人基础上,重新翻检了大量古类书、史书和古注,辑得遗文数百条,又利用各种资料比勘互校,使一些鲁鱼亥豕歧异舛误的文字得到了厘订。同时,对人物事迹的编次更加合理,每条遗文都注明了出处,从而使《东观》一书的辑佚工作臻于完善。为
本书为《史记》的选本,选取了本纪五篇,世家两篇,列传十三篇,加上《太史公自序》,共二十一篇。由于篇幅所限,删节了一些与主题关系不密切的篇幅。 为了使读者能无障碍地阅读此书,编撰者将原文中生僻的字、词进行随文注释,个别难以理解的句子、典故及其他相关知识则以“阅读指导”的形式列于相应的段落之后,原文与译文以左右对应的形式进行排版,优选程度上保证阅读的连续性和方便性,实现无障碍快乐阅读...
同以往《梁书》相比,《今注本二十四史?梁书》具有如下特点: 1. 与传统的注音、释意与白话翻译不同,《今注本二十四史》的特色在于史家注史。“今注本”不追求一词一义的杂芜注解,而在于理清历史脉络,对关键问题进行考辨论证,为研究者提供快速了解学术研究动态及准确把握历史事件提供方便。
《元史》二百一十卷,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记载我国历史上元代与亡过程的封建史书。洪武元年(1368年),即元朝滅亡的當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编修元史。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太祖其十世祖孛端义兒,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博合睹撒里直。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惊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义兒也。孛端义兒状貌奇异,沉默寡言,家人谓之
编年体史籍。明末清初谈迁撰。全书正文104卷,卷首4卷。约428万余字。作者家境清贫,以力、文墨事务为生。其以诸家明吏粗浅,实录又多有失实,故以《明实录》为聿,遍考群籍而编此书。记事起子元天历元年(1328),迄于南明弘光元年 (1645)。其中万历以后70年篇幅居全书三分
本书共200卷,记载了唐朝290年的历史。作者离唐代很近,接触到大量唐代(尤其前朝)史料,故书中记述史实比较详细,保存史料比较丰富,书中还采录了不少富有史料价值的文章。该书以清代扬州岑氏刻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刻本和一些类书的有关部分...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最高成就,使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点校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是史学界通行的整理定本。本选题据中华书局点校整理本重新排版,将原铅字排版改为电子排版,版式、分册不变...
《北史》唐朝李延寿撰,一百卷,记述北朝从公元386年到618年,魏、齐、周、隋四个封建政权共二百三十三年的历史。本书精选其中重要篇目,进行注释、翻译,以方便广大读者了解魏晋南北朝历史...
王充闾著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梁实秋
刘争争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老王子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