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第二批培英行动于2018年6月在北京启动。中国曲协在广泛听取意见和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性别、地区、身份、党派、曲种、艺术特色、发展后劲、基层和新曲艺群体占比等多方面因素,遴选了重庆的刘靓靓、江苏的沈彬、天津的冯欣蕊、吉林的赵丹丹、浙江的董其峰、陕西的王声、山西的弓瑞、安徽的孙铭泽、广东的赵梓琳和河南的师亚峰作为培育对象。 为全面回顾第二批10位对象的培养经历,多角度展示第二批培英行动成果,特将10位培育对象艺术成长之路、
本书介绍了戏剧从起源到当下的历史, 并着重描写了戏剧4500年以来最重要的各种成就。包括古希腊戏剧, 古罗马戏剧, 中世纪戏剧,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意大利、英国、法国的戏剧、18和19世纪戏剧、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戏剧及当下的戏剧, 时间跨度大, 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各个历史阶段的戏剧 ; 范围广, 涉及到欧洲、美洲、非洲与亚洲的戏剧 ; 内容丰富, 本书除了戏剧写作和戏剧批评, 还介绍了舞台、组织、政治、观众和社会整体等其他与戏剧有关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皇室对戏曲的注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同与发扬。自清王朝建立之初演戏、看戏便成其生活中的一部分,戏曲这时已然成为满汉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此后演戏又被清帝用于宫廷仪典,这历代所无之创举,更使中华戏曲文化走向了新的高峰...
本书将冯杰三先生手稿进行整理和收录,拟按创作时间顺序,编辑了先生自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创作的秦腔剧目53部,收录了仅存的先生戏曲服装设计的部分图样和一些在易俗社就职期间的珍贵照片;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先生在易俗社担任训育主任培养的学员王保易、张咏华、雷震中等的纪念文章,以及陕西有名戏剧评论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雒社扬等人的评论文章...
本书分八章, 源流考辨、戏俗衍变、剧团运营、演出模式、剧目传衍、舞台艺术、受众分析、媒介传播。内容包括: 辨地: 宜兰与漳州 ; 辨名: 芗剧与歌仔戏等...
本书主要介绍了明清时期外省戏班在岭南的发展历程,包括四大块内容:一是探讨外江班进入岭南的时代背景,主要路径及其在岭南的地理分布;二是探讨清中叶入粤外江班的省籍来源,主要班社,主要艺人以及声腔剧种等;三是探讨外江班的行会组织——广州外江梨园会馆,包括会馆兴建的时代背景、会馆的组织与管理、外江梨园的行规习俗,如上会、搭班、定戏、收徒、奖惩等;四是分析外江班与岭南本地班的竞争与融合。外江班在岭南传播时间长、范围广、影响大,岭南现行主要声腔剧
该书以《西厢记》的舞台演出传播为研究对象,以当代戏曲舞台为时空语境,在系统梳理《西厢记》在元、明、清时期及近代舞台演出传播的基础上,聚焦当代戏曲舞台,全面观照《西厢记》在以京剧、豫剧、越剧、蒲剧、黄梅戏等为代表的戏曲剧种舞台上的传播与重构的过程,进而深入思考《西厢记》在传播形式、传播媒介和受众群体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所发生的审美变异与价值内蕴的重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名家关注香童戏 ; 保山学者论香童戏 ; 倪开生再言香童戏 ; 香童戏研究散记等几部分...
《怕:柯军多元艺术探索》并没有以流水帐的形式来讲述一个戏曲演员的艺术历程,而是一种时尚的表现手法来告诉读者昆曲的来源,昆曲的发展及昆曲演员的艺术人生。书中的主人公是一名多才多艺,事业心极强的演员,书中的多处地方显示了柯军深厚的文化底蕴...
《李宝群剧作集(套装共4册)》是李宝群多年创作的剧本自选集,共收录60个剧本。其中以话剧为主,兼有京剧等地方戏、舞剧等。他不仅多产,尤以其关注底层直面现实、反映现实生活为己任,作品被各演出团体频繁搬上舞台...
本书是宜黄戏在新时代下的一次深入研究成果,是宜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宜黄戏的保护、传承和复兴的结果。一九七八年四月底,宜黄戏剧团正式恢复,《江西日报》和《光明日报》相继发了消息。次年,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八仙飘海》上演后获得好评,省电台录音广播,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向海外播出。同时录音播送的还有《孙氏祭江》《思春》等折子戏。在排演传统戏的过程中,对音乐改革...
本书为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学术活动的论文集,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2019中国戏曲发展靠前论坛暨中国戏曲7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的学术成果,包括专家的论文、论坛主题发言和学术的文学实录;另一部分是中国戏曲文化周青年学术论文征集活动评选出的很好论文以及提名论文。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资料性,全面展现了2019年中国戏曲文化周的学术成果和当下青年戏曲研究的现状和成绩...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十年来新创作的部份戏曲影视作品三十余篇, 形式主要是以地方剧种锡剧为主。也有部分影视作品, 小品、话剧、相声等。作者197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曾在企业、学校、文化、科技等部门任职。长期从事群众文化工作、戏曲影视编剧、报刊杂志主编及负责人等工作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和狂热的表达语汇, 兼具中国古典题材和世界名著及当代社会话题的舞台呈现, 有力拓展了现代艺术观念和东方美学相结合的新方向, 开创了中国当
本书对泗州戏的文化生态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作者在苏北、皖北的乡野农村开展了长期的田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文化生态学、音乐社会学、艺术传播学等视角入手,专注地将泗州戏的方方面面——由表及里、由纵到横、由微观到宏观、由内因到外因进行了一次梳理,将泗州戏的发源、发展、繁荣、衰败以及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区域生态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之有效的保护方式。 ...
《唐声诗(套装上下册)/任中敏文集》为《任中敏文集》之一种,乃任中敏先生“唐艺研究”重要的成果之一,与《唐戏弄》堪称“姐妹篇”。书稿全面论述了唐代齐言入乐歌辞——声诗这一特殊体裁的发生与发展,并辑录了大量唐代声诗,开创了“声诗学”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是书分上下篇,山篇为“理论”,主要考察了唐声诗的范围与定义、构成条件、歌辞、舞蹈及其与当时大曲、长短句等音乐体裁的关系,下篇为:“格调”,根据上篇的范围判定,按体裁辑录了唐代一百五十余调
《了不起的中国戏剧(套装共3册)》系列绘本分昆曲卷、粤剧卷、京剧卷三卷。三卷各选《长生殿》《柳毅传书》《锁麟囊》三个经典剧目进行改编,用平实易懂、生动活泼的文字讲述经典故事,新生代插画师一个茜牛、辰露、临墨绘以精美插画,他们为昆曲、粤剧、京剧穿上崭新的外衣,用精美图文展现传统戏剧的别样美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希望读者阅读以后,可以爱上戏剧,了解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希望这些故事带给读者启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工青衣,兼演刀马旦。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并刻苦学习昆曲、练武功、练功,广泛观摩旦角本工戏和其他各行角色的演出,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装各方面都不所创造发展,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 梅兰芳在艺术上的卓越
本书分生成编、沉潜编、风行编和转型编。生成编,梳理的是绍兴从远古的傩至唐时的参军戏之间的演变;两宋至明隆庆年间,绍兴四周的戏剧均呈如火如荼发展之势,绍兴似乎却在积蓄等待爆发的时机的力量;嘉靖年徐渭出,绍兴戏剧蔚然大观,“骚、雅沸腾”、又“风流掩映”;清乾隆朝,绍兴戏剧发展转型,传奇、杂剧创作和演出日趋式微,绍兴乱弹、调腔、京剧、摊簧和20世纪初期兴起的越剧却蓬勃发展起来,成为主宰绍兴戏剧发展的戏剧样式...
许俊德选编的《京剧花脸唱腔百年品鉴(京剧卷上下)》是一本花脸唱腔大全。该书把上起现在能够搜集到音响资料的最早花脸唱腔,下至如今刚刚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演员的唱腔,搜罗到一起加以系统介绍。有志者可以从中学习、研究,创作者可以找到更多的参考资料和样板,爱好者可以得到一本珍藏的精品,特别是还有许多现在已经不易为人见到的宝贵传统唱腔作品也得到了保存和流传...
该书收录了话剧界知名人士田本相先生的重要学术论文,对于理解田本相本人的学术思想和当代话剧史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对生命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对祖国的情思,尤其是对学术的不懈探索和探求,折射了中国当代戏剧潮流发展的印迹...
1930年由程砚秋、焦菊隐、金仲荪先生创办的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对旧式的戏曲教育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如招收学生男女兼顾等。教育上采取中西结合,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尤其重视文化学习。剧目上既尊重传统,又注重改革创新,故此,培养出了一大批复合型(编、导、演、教)戏曲人才。 中华戏校近三百名学生,在京剧发展史上书写下了灿烂的一笔,他们是京剧艺术承上启下的中坚力量。宋德珠、傅德威、李德彬、邓德芹、赵德钰、高德松、萧德寅、洪德佑、王德
高甲戏是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傀儡丑”是戏剧中模仿木偶表演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本书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研究成果,内容包含高甲戏“傀儡丑”的历史考证、技艺记录整理和理论探讨。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考证,梳理“傀儡丑”的历史源流,抢先发售全面记录整理高甲戏“傀儡丑”的表演程式和代表性折子戏身段谱,挖掘传统戏曲表演在现代剧场的拓展与创新,探讨戏曲表演美学、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艺术教育...
“大系”以编年分期的形式, 收录1931年至1945年期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东北的抗日文学作品。全面梳理东北抗日文学全貌, 完整呈现东北抗日文学的最高成就, 达到史料性、文学性、学术性于一体的大型文学作品汇编。共7卷20册, 本卷为戏剧卷2册...
《山西高平神庙剧场调查研究》是一部区域神庙剧场的调查与研究成果。 山西省高平市戏曲文物文献遗存数量巨大、史学序列完整,演进线索清晰,在剖析中国古代神庙剧场演进历史方面具有典型意义。 《山西高平神庙剧场调查研究》的研究从纵向上以高平神庙演艺场所的创建、改革、定型以及多样化发展为主线,结合建筑实物以及碑刻文献,将高平地区遗存的具有代表性的古戏台建筑作为案例填充,并对演艺类型和神庙观剧场所进行探讨并思考其演进动因。同时关注古戏台装饰
本书是一本戏曲方面的教材。本书主要是京剧程派的四个经典剧目的表演教材。这四个剧目分别是《锁麟囊》《三娘教子》《穆桂英挂帅》《墙头马上续情缘》。每个剧目都包括艺术概要、课程设计、演出剧本、唱腔曲谱四个部分,都是上戏戏曲学院课堂教学的教材、教材...
《上海舞台美术(2014—2016)》入上海舞台美术2014—2016年优秀作品,尤其精选了诸多舞台美术的经典场景,包括部分舞美的细节,从这些细节可由小见大,让人感受到舞台美术的魅力。本画册展示了近两年上海舞美创作的概貌,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创作成果,作品样式丰富各异,表现力丰富...
本书作为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教材,涵盖了生活化妆与舞台艺术化妆的内容。这不仅是为了扩展专业范围以及拓宽教学领域,也是为了形成化妆设计专业教学的完整系列。这本教材总结了过去积累的经验,整理现代教学中的体会,目的是让这部教材成为师生的朋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100年来中国话剧(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作家、导演、演员等各类人物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本书是研究西安易俗社从建立到发展的专著。易俗社是民国时期陕西地方知识分子的,由陕西军政、教育、文化等各界知识精英共同创建的秦腔改良剧社。西安易俗社在秦腔剧目创作、舞台表演、秦腔受众传播及社会影响等方面成绩斐然。与传统秦腔江湖班社相比,易俗社全新的办社理念和开创性的秦腔艺术生产模式,引领了西北地区秦腔艺术发展潮流,促进了秦腔现代性的确立。本书总结民国时期易俗社秦腔艺术生产经验,揭示易俗社秦腔艺术生产规律,对于当下的传统戏曲发展变革具有鲜
高音,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戏剧理论与实践,长期从事戏剧史的撰写和研究。曾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现为中央戏剧学院戏剧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发表40多篇的专业论文和剧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京剧脸谱的勾画程序《闹天宫》、京剧脸谱的构图布局、《蟠桃会》、京剧脸谱的颜色、《钟馗嫁妹》、京剧脸谱的图形隐喻、《千里送京娘》、京剧行当与脸谱等...
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评介东欧各国戏剧发展的著作, 是全面系统了解东欧剧变前诸国戏剧文化的珍贵资料, 也是间接了解东欧民族传统、社会生活的重要参照。全书分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七卷...
《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资助项目作品选集》收录的舞台艺术作品,既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古装戏,也有立意高远、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既有反映家国情怀、生死较量的宏大历史剧,也有清新唯美、感人至深的现代戏;既有对名著巨作的创新性诠释,也有西洋艺术形式的中国表达。这些剧目,以较高的艺术性及其揭示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呈现的观赏性,为广大观众所充分肯定,并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目前舞台艺术创造的整体水平...
被誉为“武生泰斗”的王金璐先生,已87岁高龄,至今还担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吴小如主编的《王金璐舞台人生》一书收录王金璐从13岁到86岁的照片200多幅,分“学而时习之”、“立雪程门”、“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虚心常觉友朋贤”、“温故而知新”、“乐也融融”、“不辍不息”七个部分,使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位京剧大家的艺术风范...
本书是一部关于戏剧表演方法的教程。是关于莱纳德.佩蒂特(国际迈克尔.契诃夫协会创始人)及另外三位迈克尔.契诃夫方法的顶级训练专家在上海戏剧学院授课的记录。2015年,国际表演实验教学工作室将同纽约迈克尔·契柯夫表演工作室(MICHA)合作,引进二十世纪伟大的表演训练大师迈克尔·契柯夫(Michael Chekhov)的演员训练系统...
《西方舞台美术基础》是一本介绍西方舞台美术的书。也是作者过去三十余年教学与设计实践(包括先后在中国、英国与美国的教学与实践)中的一些个人体会。 《西方舞台美术基础》中的大部分内容取自作者本人在美国加州大学的设计基础课教案,也包括作者在国内讲课的一些章节,试图通过这些内容对现代西方舞台美术,尤其是英美两国舞台美术的概况向国内读者做一系统性的介绍,为希望了解国外舞台美术的人们提供一扇兴趣之窗;或许也可作为专业院校舞台设计课的教材...
本书是2016年由梅兰芳纪念馆主办的“梅兰芳精神及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论文近60余篇,内容包括《梅兰芳与文化传播》《梅兰芳与京剧传播》《论梅兰芳艺术和中华美学精神》《梅兰芳的京剧传播意识》等...
《昆剧志/中国“昆曲学”研究课题系列(套装上下册)》以专业志书形式客观记载自昆剧形成以来的史实,包括剧目、演艺、音乐、舞美、机构、场所、专著、传记、大事记,等等,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中国昆剧志书与工具书(全书约150万字,含文字、图表、照片、曲谱等)...
《张庚日记(套装共3册)》全3册,为张庚先生现存日记的整理。张庚终其一生从事戏剧工作,为我国戏剧创作、评论、教育和史论研究做出了贡献。 《张庚日记(套装共3册)》把张庚日记进行整理收录在一起出版,将对戏剧史的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图说中国戏剧(英文版)》图文并茂的全方位介绍中国戏剧,包括戏曲的起源、戏曲音乐、舞台艺术、戏曲人物、习俗,服装鞋帽、戏曲脸谱等等。通过阅读《图说中国戏剧(英文版)》,能让读者对中国戏剧有全面系统的认识,能从中体味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幕启 十五华年》以精美的海报、剧照展现国家大剧院建院十五年来百部自制剧目的艺术硕果,并以画册的形式展现,为大众留下可靠的艺术图书版本...
《吉剧集成》是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书系之中关于吉剧研究的一套丛书。该卷作为历史卷,内容包括:吉剧初创时期(1959-1978);吉剧发展与振兴时期(1979-2013);题团·人物...
本书以三个历史阶段为分期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吉剧唱段,同时附录主要二人转曲牌,以表明二人转与吉剧在唱腔上的承袭关系...
北平市私立中国不错戏曲职业学校于1930年9月1日成立,1940年11月突然解散。该校是戏曲音乐院的下属,与同院研究所一起,集研究、实践为一体,为创立新学科“剧学”、开创戏曲全面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戏校以学生为本,建制了“普通”与“职业”学科的教学方法。八年多演剧实习共3200多场、剧目850多出。在坚实文献和档案的基础上,专著分析、讨论这所消失已久的戏校、其对于戏曲授艺、学艺传统的继承和革命,...
《京剧知识词典(修订版)》为京剧基本知识的分类词典。共有行当、音乐、声腔、声韵、念白、行头、化妆、脸谱、砌末、基本功、表演程式、特技、龙套高度程式、戏班高度程式、戏班行科、戏箱、扎扮、检场、后台班规、演出习俗、演出场所、团体、科班、戏校、流派、历史、术语、谚诀、著作?期刊?电影、人物、剧目词条4300个,构成完整的京剧艺术的知识体系...
《梅兰芳唱腔全集》为我国 大规模整理出版梅兰芳京剧唱腔,出版意义重大。作者张志仁多年潜心研究、记谱整理,从梅兰芳先生广为流传的100出戏中选取了1000多个唱段的曲谱。其中,缀玉轩新戏26出,梅派传统戏57出,昆曲17出。 整套书按剧目分为10卷,每卷均为10出戏的精选唱段,每出戏均有创作背景及剧目介绍,内容丰富,详实有据,记录全面,引注准确。收录的唱段曲谱均为编者根据梅兰芳演唱的录音、录像资料记谱整理,书中配有音频唱段近100
本书介绍了十二位最具国际声望的舞台设计家,如:乔治·西平、拉尔夫·科尔泰、玛丽亚·布江森等...
曾琦云 评注
老王子
[英]蕾秋·乔伊斯 著,焦晓菊 译
泰戈尔
宋瑞祥
[日]熊田千佳慕著,张勇译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