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青春文学 中国散文 外国散文 悬疑推理 文学理论 文集 世界名著
外国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 中国近现代小说| 悬疑推理| 科幻小说 世界名著 四大名著| 作品集| 更多
外国诗歌| 中国古诗词| 中国现当代诗歌| 外国散文| 中国现当代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 文学理论| 文集| 戏剧| 更多
玄幻/科幻| 悬疑/惊悚| 叛逆/成长| 爆笑/无厘头| 校园| 港台青春文学| 外国青春文学 更多
历史 哲学/宗教 社会科学 政治军事 传记 文化 古籍 管理 经济 成功励志 法律 语言文字
中国史| 世界史| 地方史志| 历史知识读物| 史料典籍| 史学理论| 考古文物 民族史志
政治| 军事| 中国政治| 国际政治| 外交/国际关系 哲学| 宗教| 美学 哲学知识读物| 中国古代哲学
历代帝王| 历史人物| 科学家| 体育明星| 文学家| 学者| 艺术家| 文娱明星 政治人物| 自传| 更多
世界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民俗| 地域文化| 文化理论| 文化评述| 神秘现象
心理学| 人类学| 教育| 社会学| 新闻传播出版| 语言文字| 更多
古籍整理| 经部| 史类| 子部| 集部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 国际经济| 经济通俗读物| 保险| 会计| 金融投资 市场营销| 管理学| 电子商务
成功激励| 口才演讲| 名人励志| 人际交往| 人生哲学| 心灵修养| 性格习惯 更多
法的理论| 法律法规| 国际法| 经济法| 更多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科普读物 绘本 动漫/卡通 幼儿启蒙
中国儿童文学| 外国儿童文学| 童话| 小说| 寓言传说|
动漫/卡通
科普| 百科| 历史读物| 生活常识| 益智游戏| 传统文化
幼儿启蒙| 少儿英语| 励志/成长| 艺术课堂
0-2岁| 3-6岁| 7岁及以上
绘画 书法篆刻 艺术理论 摄影 音乐
绘画理论| 国画| 油画| 素描速写| 水粉水彩
碑帖| 技法教程| 书法理论| 硬笔书法| 字帖| 篆刻
设计| 摄影后期| 摄影教程| 摄影理论| 摄影器材| 数码摄影| 作品集
影视理论| 影视赏析| 影视制作| 舞台/戏曲艺术
钢琴| 吉它| 理论/欣赏| 声乐| 通俗音乐| 外国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 作曲/指挥
宝石| 雕品| 古代家具| 钱币| 收藏百科| 收藏随笔| 书画| 陶瓷| 玉器
艺术理论| 雕塑| 工艺美术| 建筑艺术| 民间艺术| 人体艺术| 艺术类考试
美食 保健/心理健康 旅游 家庭教育 家居休闲
饮食文化| 保健食谱| 家常食谱| 八大菜系| 餐饮指南| 世界美食| 更多
健康百科| 健身| 心理健康| 中老年| 中医保健 常见病| 更多
旅游随笔| 旅游攻略| 旅游画册| 城市自助游| 国内自助游| 国外自助游| 地图地理 更多
孕产百科| 育儿百科| 更多
美丽妆扮| 两性关系| 家居休闲| 个人理财
中小学教辅 外语 教材 医学 计算机 自然科学
语文阅读| 拓展读物| 高考| 初中通用| 高中通用| 工具书 教师用书| 更多
英语读物| 职业英语| 英语考试| 大学英语| 少儿英语 更多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职业技术培训| 中小学教材|
操作系统/系统开发| 数据库| 信息安全 程序设计| 电脑杂志| 计算机教材| 计算机考试认证 计算机理论|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家庭与办公室用书| 企业软件开发与实施| 人工智能 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
考试| 家庭教育| 自然科学| 科普读物| 医学| 农林业| 工业技术| 建筑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笔记本| 布艺品| 书签/藏书票| 明信片| 笺纸| 胶带| 其它
本书收集了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关于几种传染病治疗方面的学术报告与论文,介绍蒲老先生治疗传染病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及重症肺炎的辨证论治取得了重大成果,对中医防治传染病方面正治、权变、救逆治法颇有创见,对中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书论述了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性肝炎等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其理论与经验颇有参考价值...
《中医药畅销书选粹?名医传薪:高尔鑫医学新悟》分为总叙篇、心脑血管病防治篇、养生篇、肿瘤防治篇、杂病篇、教学研究篇6部分。是作者临床教学经验的总结,对后学颇多启迪...
中医红外热成像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特制仪器敏感地接收人体体表所散发的热辐射,并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将人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以表达人体表面的热源分布、深度、强度、形态及走势,从而全面、真实、客观、动态地反映出人体代谢所表达的整体健康状况的一项非接触性的快速测温技术...
本书简要介绍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重点从药性、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及特殊知识点等方面对常用中药进行阐述, 共22章, 中药 (包括附药) 328种, 书后附有药物名称查询, 方便查阅...
《经络穴位针灸速记手册》为《中医速记手册丛书》中的一个分册,全套丛书共6个分册,扼要介绍中医的各方面的常用知识,涵盖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脉诊、中药、方剂、经络穴位等内容,方便中医院校学生、中医生和中医爱好者学习、记忆、查阅...
《难经》全书采用问答式的体裁,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八十一难》,对《黄帝内经》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较为详尽阐释和发挥,阐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治则理论,从脉学、诊法到经脉、腧穴,特别是对脉学的的论述,尤为精要。对三焦和命门的学说,提出了新的论点,并比较系统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功能与病症,以及腧穴、原穴、募穴在针刺上的作用...
本书分别介绍了儿科常见急症和小儿意外伤害的抢救方法,并对常见组织器官病症分级标准、儿科常用药物、检验正常值作了扼要的介绍。内容通俗易懂,方便实用,便于携带,可供临床儿科医生、基层全科医生及实习医生阅读参考。...
《口齿类要》是明代医家薛氏父子撰著的一部口腔专著,它在研究我国早期口腔病医学发展史方面的有重要地位。 本书不分卷,主要论及口腔病(茧唇、齿痛、口舌糜烂、喉痛等)12种五官意外杂症,并附验案81则,附方70首。文字内容虽然短小,但所反映的薛氏对口腔疾病以及病因机理的阐述却有独到之处。书中提供了薛氏自已的诊治经验、或朋友得惠病愈的信函,使人感到真实可靠。病案辨病明确,选方精当,加减灵活,故疗效显著。 本次整理精选底本,内容准确;书前增
《竹林寺女科秘传》又名《济阴至宝录》、《妇科秘方》。是一部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的妇科专著。该书1卷,分15个门类,。分别论述了月经病40症、血崩并赤白带下诸症、胎前38症、产后19症、乳门15症等。每门类分论病证,论后附方。所载诸方多系代代相传之效验者,其方药切当,颇多可取之处。 本次整理,以清代同治李光明庄刻本为底本,经过精心校勘而成。书前增加导读,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本书为中医妇科医生所必备,也可供其他中医人员参
《老老恒言》又称《养生随笔》,清代著名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著,是汇集清以前各家养生思想,并结合作者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编纂而成的养生学专著。分别从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运动导引、服药卫生、预防疾病等方面,阐述老年养生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作者养生理论始终贯穿“ 道贵自然”的思想,主张养生应顺应自然,生活习惯应合四时阴阳,并且紧密结合老年人自身的特点,把养生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之中。全书共5卷,前4 卷涉及饮食起居及日常用品的保健措施。第5
本书由清代外科名家王维德在总结自己40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参以祖传秘方编成,于康熙五年(1740)刊行。1卷。分论证、治法、医方、杂证、制药、医案六部分论述。其中介绍常见外科病证治法65种,常用外科效方75 首,内、妇、儿科杂病验方48首,200余味药物的性能及炮制,医案15则。作者以治疗外科疮疡而擅长,创立了以阴阳为主的外科辨证论治法则,重视疮疡阴阳辨证,治疗上提倡”以消为贵。以托为畏”,临床治病疗效卓著,自诩“治病历四十余年。用药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药学著作。一卷。清徐大椿撰。刊于1736年。本书选辑《神农本草经》中主要药物100种,结合临床加以简要的注释。书中常针砭时医不明药理之害,又能结合个人临床实践阐述药理,故对后世多有启发。...
详细介绍了教室、宿舍等场所、教具、文具、玩具等用品的日常消毒以及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消毒知识。可以作为从事学校和托幼机构消毒的从业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政府卫生主管机构的管理人员作为工具书使用...
《便携式足部反射区与穴位挂图》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中医验方、穴位按摩等方法治疗这些常见的慢性病,您只需按图索骥,即可减轻病痛,长期坚持甚至可以完全康复,达到理想的疗效...
赵锡武先生是全国知名的老中医,从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书分34个专题介绍了赵老的医疗经验,所涉及内容则以内科为主,包括27个病证。书中阐释病机多从《黄帝内经素问》等中医经典医籍出发,步步深入,有理有据,且易懂易学;辨治疾病则多以《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依据,充分反映了赵老自己的经验体会,并选取了他亲治的典型医案,提供了疗效确切的治法、效方。 本书体现了赵老用重剂治大病的风格,展示了他擅用经方化裁及抓主证、选用力宏
本书由元代御药院外科太医齐德之所著,是在收集前贤有关诊治痈疽、疮疡论述及古今名医诸家方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简编类次而成,成书于1335年。2卷。上卷为外科医论35篇,论述疮肿的诊法,辨疮疽肿虚实、深浅、善恶等法,以及疮肿内服及外治诸法,论述五发疽、附骨疽、阴疮、时毒、疗疖、瘰疬、痔疮等病的诊治。下卷载外科常用汤、丸、膏、丹等140余首方剂,详述方剂主治,药物组成、用量服法等,实用价值较高。卷末记载了60余味外科常用中药的炮制
本书为中医喉科临证专著。作者郑梅涧是清代喉科名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在我国喉科著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2卷,上卷分咽喉说、喉科总论、诸风秘论、坏症须知、喉风三十六症、走马牙疳、喉问发白症、喉风诸方、证治汤头等方面予以阐述,间附作者诊治经验。下卷为喉风针诀、针法主治歌、行针手法次第十二歌、喉风诸症针刺要穴、禁针穴歌等有关喉科针灸方面的论述。其中关于郑氏对白喉病机理的认识及创制的“养阴清肺汤”,至今对临床仍有较大的指
地黄丸为肾家之主剂。盖肾水枯,则肝木不荣;木不荣,则枯木生心火。故用熟地以滋肾,用泽泻以去肾家之邪,则地黄成滋肾之功。肾所恶者土也,脾家有湿热,则能克肾水,故用山药补脾,用茯苓以去脾家之湿,则山药成补脾之功。木枯则耗水,以山茱萸敛火以润肝;火炽亦能涸水,以牡丹皮泻心火而补心。心足则火不妄起,且下降与肾交,而补肾之功愈成矣。此即《难经》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之义;又《素问》亢害承制之道也。凡两手俱数,大便燥者,八物汤。洪大有力,
本书由清代著名医家江涵暾撰。4卷。全书从诊法、五脏六腑、儿科、女科四方面论述疾病的证治,尤其是将脏腑用药分为补泻猛将,次将,十分方便临床医生辨证选药治疗。全书内容浅显,论述简要,切合临床,是一部流传甚广,颇有影响的医学入门读物。对当今中医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次整理以清道光十四年(1834)刊本为底本,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书前撰有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便于读者学习和查阅...
《难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经典医学著作之一,全书以问答的方式编撰而成。其中一难至二十二难讲脉学,二十三难至二十九难讲经络,三十难至四十七难讲脏腑,四十八难至六十一难讲疾病,六十二难至六十八难讲腧穴,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讲针法。适合中医工作者、中医爱好者参考阅读...
王晓玲主编,封国生、于鲁明总主编的《儿童哮喘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用药咨询标准化手册丛书》首先归纳整理了近几年来在实际用药咨询服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儿童哮喘用药问题,力求每一个咨询问题能够解决某一方面的知识要点;之后,按照特殊剂型使用方法、不良反应、联合用药、适应证、健康教育、用药疗程、用法用量等问题类型分别进行了梳理;最后,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专家共识、相关文献以及各类哮喘治疗药物的说明书,逐一对每一问题进行标准化的解答并编辑成册...
各分册针对相关疾病在用药咨询工作中常遇到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用药疗程、合理用药、相互作用、不良反应、饮食及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通过文献查阅结合工作实际,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标准化、规范性的回答...
《伤寒论》,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0卷,东汉张仲景撰于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东汉张仲景著述的《金匮要略》是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之一,中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中医专著。撰于3世纪初。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后北宋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根据当时所存的蠹简文字重予编校,取其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仍厘订为3卷,改名《金匮要略方论》。全书共25篇,方剂262首,列举病症六十余种。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有
《汤头歌诀》,古代医方著作。共一卷。清代汪昂撰。刊于1694年。书中选录中医常用方剂300余方,分为补益、发表、攻里、涌吐等20类。以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归纳和概括。并于每方附有简要注释,便于初学习诵,是一部流传较广的方剂学著作。刊印后相应地出现了多种后人续补、增注或改编的作品。其中196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汤头歌诀白话解》,就是本书较为详明的注释本。现存清刻本、石印本、铅印本50余种...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作者首先归纳整理了近年来在实际用药咨询服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类妇科、产科用药问题,之后按照药物疗效、药理作用、妊娠期用药、哺乳期用药、特殊剂型用法、不良反应、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类型分别进行了梳理,最后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专家共识、相关文献以及各类药物说明书逐一对每一问题进行了标准化的解答...
《妇人规》是一本妇科著作。二卷(即《景岳全书》卷三十八-三十九)。明·张介宾撰。内容共分总论、经脉、胎孕、产育、产后、带浊梦遗、乳病、子嗣、症瘕及前阴10类,依据妇女生理特点和病变规律,论述妇科诊治法则。另有《妇人规古方》一卷(即《景岳全书》第六十一卷),与本书互参。现存清刻《景岳全书》本...
本书为《景岳全书》卷四至卷六,属脉法著作。精选了先贤脉法、脉义精华,并切合临床实际提出了对脉诊的看法。分为《内经》脉法、《难经》脉法、通一子脉法、诸家脉义等...
上卷分别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发,并译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以治疗饮食伤脾等证诸方、有关治验...
《扁鹊心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托名扁鹊所传,由北宋窦材辑,清代胡念庵参论。本书共分三卷。主要内容介绍灸法。卷上论以经络、灸法(黄帝灸法、扁鹊灸法及窦材灸法)等施治原则;卷中、卷下介绍各病症的治疗,后列气海、石门、关元等二十二个灸穴(其中包括手、足三里)。书后有附方,多用丹药及附、桂等热药,内载“睡圣散”,于灸前服用,使昏睡而不知痛。书中提到元明时医家,如河间、丹溪、时珍等为后人所增补...
《十四经发挥》,经脉学著作。三卷。元·滑寿撰。刊于1341年。卷上为“手足阴阳流注篇”,统论经脉循行的规律;卷中为“十四经脉气所发篇”,依据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次序分别论述各经经穴歌诀相应脏腑机能、经穴部位和经脉主病等。以上二篇实为滑氏将元·忽必泰列所撰《金兰循经》加以注释和补充。卷下为“奇经八脉篇”,参考《黄帝内经》《难经》《甲乙经》《圣济总录》等书对奇经八脉起止、循行路线、所属经穴部位及主病等予以系统论述...
《内外伤辨惑论》,又名《内外伤辨》,金·李杲著。李杲,字明之,晚年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地区)人,生于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公元1251年)。师从易水张元素,而名出其右。李杲所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元时期,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故饮食劳倦所致之内伤脾胃之病尤多,而医者多不识,东垣遂著此书“以证世人用药之误”。该书约成书于1232年,刊于1247年,凡三卷,二十六论。卷上十三论.详细论述了内伤病与外感病的区别
《内外伤辨惑论》,又名《内外伤辨》,金·李东垣著,约成书于1232年,刊于1247年,凡三卷,二十六论。卷上十三论,详细论述了内伤病与外感病的区别。卷中五论,23首方,提倡饮食劳倦脾胃内伤者,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温其阳,并创立了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卷下八论,方23酋,论述内伤饮食之消导药的用法。本书是以明嘉靖八年梅南书屋刊刻的《东垣十书》为底本进行整理的。本书是“补土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李杲生前定稿并作自序的唯一一部著作,对中医
全书主要包括新冠肺炎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分类、诊断技术、药物治疗、危重症治疗、康复治疗、传播途径、防控措施、流行病学特征等。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条理清晰,是学术型及实用性均较强的指导性图书,适合广大专业人员阅读...
全书共分为四卷。卷一、卷二简要介绍了从医学源流至临床内、妇、儿各科三十五种常见病的症状、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卷三、卷四载临床常用方一百首...
《医宗金鉴》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汉医丛书。自成书以来,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医宗金鉴》全书共分90卷,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种。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本书为《医宗金鉴》中的分科心法要诀之一...
中医药学博大精深,传承中医药学知识任重道远。本书简单介绍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初识中医的小学生对中医学的“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重点是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第二部分例举了几个中医理论经典案例介绍,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医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本书为《学中医必读经典口袋书》之一,本系列还包括我们从100部中医古籍中精选出来的《医宗金鉴》《脉经》《脉诀阐微》《脾胃论》《小儿药证直诀》《医学三字经》《幼科推拿秘书》等书,既有学习中医时的基础必读经典,又在基础上有所提升。是您学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读本。期望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起到构筑基础、指导临床的作用,成为一套具有实用性、准确性,便于查阅、可供交流的中医经典丛书...
刘争争
曾琦云 评注
老王子
梁实秋
王充闾著
宋瑞祥
京ICP备09013606号-3京信市监发[2002]122号海淀公安分局备案编号:1101083394
营业执照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京出发京批字第直11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