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作者:潘秀丽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408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13.8(5.5折) 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7500582129
  • 条形码:9787500582120 ; 978-7-5005-8212-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以系统论、代理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参照国内外研究成果,借鉴各种经验教训,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现实的要求建立一套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内容简介

内部控制是一个广受国内外各界关注的问题,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0ECD(Organization of Econo 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还是COSO,都对内部控制的框架进行了论述说明;众多的国家和地区也都对内部控制的设置、评价进行了规范。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企业在普遍存在内部人控制的同时又表现为内部控制的普遍薄弱,使得企业所有者的权益或是企业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企业的经营状况呈现出大面积的业绩滑坡、企业财务等方面的风险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乃至许多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令人堪忧。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条件下,由于技术的、经济的、历史的等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都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经营发展的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不断加强完善企业外部监控体系的同时,更应当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及实务操作规范,使得企业能够保持自身的健康生存发展能力,达到各方契约人的预期目的。 本书目的在于通过对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建立一套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体系。该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建立,是以系统论、代理理论、博弈论等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同时,参照了国内外多方面的相关资料,借鉴了各种经验教训,并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现实的要求。 作为能够指导实践且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理论方法体系,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理论和内部控制的构建方法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因此,本书在分析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国际上的先进理论思想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同时,本书按照内部控制的不同构成部分,具体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方法。有关内容安排如下: 第1章“内部控制的重新定位”,主要分析了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以内部控制目标作为出发点,建立了包括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构成、内部控制的实现方式等内容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理论框架体系。由于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对内部控制进行重新定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内部控制的目标。本书认为,控制目标可以定义为使控制客体不偏离控制主体的预期目的;同时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权由不同层次的控制权实施者掌握,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既体现出一个多元化的控制目标体系,又体现出不同层面的控制者的控制目标,并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目标由法规遵守性、信息的真实性、经营目标的实现、风险控制、激励约束机制的合理性等内容构成。(2)内部控制的构成。本书认为内部控制的构成,既要体现出内部控制的内涵和目标,又要能够体现出对内部控制设置及评价的指导性要求。内部控制由公司治理机制、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风险控制、业务活动控制及信息系统构成。另外,由于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书认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应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一部分。(3)内部控制的控制方式。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完整的控制体系,内部控制的方式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分工、授权审批等,具体包括:制度安排控制、组织结构控制、程序控制、目标控制、监督控制、激励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员工素质控制等。 第2章“公司治理机制”,主要分析_r公司治理的理论及公司治理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我国公司治理的具体途径。公司治理作为一套制衡机制,从其安排上看是合理的,但并未发挥其实质作用。无论是发达的英美国家,还是稳健的大陆国家似乎都没有找到一个理想的解决途径来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全球企业几乎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股东利益得不到保护、董事会低效运转、经理层的价值取向走入误区、信息披露制度漏洞百出,等等问题。我国的公司治理更是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因此,公司治理机制控制的核心便在于:重振股东大会、重构董事会、赋予监事会实质监督权;确立有效的管理人员报酬契约、选择恰当的管理人员业绩衡量标准并进行可行的业绩评价。 第3章“企业组织结构及权责分派体系”,主要分析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设计及权责分派体系的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及关系模式,是企业能够良好运行的基础;而一个恰当的权责分配体系,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行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设立的组织结构,是企业进行权责分配的基本架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立过程,也是企业权责分配体系形成的过程。在已经设立了基本架构的前提下,应当进一步进行权利、责任的分派定义。企业应当选择恰当的组织结构形式,并进行合理的权责分派。企业的权责分派体制,总的趋势是分权管理体制,而分权管理使得企业内部的分权单位的相对独立性提高,同时使得企业*高决策层对企业整体的控制有赖于对各分权单位的目标规划、控制及对各分权单位责任履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第4章“风险控制”,主要分析了企业的风险、风险管理体系及相关风险的控制措施。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企业面临着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企业能否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是企业能否生存发展、能否实现企业预期目标的关键。企业的风险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无论是影响全球的COSO报告,还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相关规范制度,都强调了对风险进行控制的重要性。现实中,我国企业对风险的认识、管理,无论是在主观意识方面,还是在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都做得远远不够。因此,必须注重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笔者认为,可以将风险定义为企业目标不能得以实现的可能性,那么,企业的风险可以按照企业目标的不同层次来理解和划分。企业目标按照层次可以划分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阶段性的整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因此,企业风险可以相应划分为企业的战略风险和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风险。 第5章“业务活动控制”,主要分析了企业各种业务活动中的控制措施。企业实际运转中,相关业务活动的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对现实内部控制失败案例的分析中可以发现,业务活动基本内部控制程序的缺失或执行的无效是内部控制失败的关键性诱因。因此,内部控制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便是企业各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设计。企业的业务活动控制主要包括经营业务活动控制和财务活动控制。另外,我国普遍存在关联交易,而关联交易对企业自身、企业的非关联股东和债权人及市场均有严重的影响,因此,本书也对关联交易控制进行了讨论。 第6章“信息系统”,主要分析了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及为实现相应功能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为了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保证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保证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企业内部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相关信息的形成、使用及对外披露。一般,企业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ERP系统来提供相关方面需要的信息。信息论认为,任何一个信息系统,必然具有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反馈等功能。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系统中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传递和反馈等功能的实现可能是在手工条件下实现的,也可能是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的。无论是在手工条件下实现,还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来实现,其本质是相同的,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因此,本书的信息系统是指具备上述功能的系统,而不仅仅是计算机处理系统。 第7章“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监督”,主要分析了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并论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及外部评价的基本方法。本文认为,我国现实中内部控制只重视有关制度的建立,而不重视相关制度的执行,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薄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设立及执行情况的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企业运转过程的相关制度及活动来实现的。为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并且保证良好的执行效果,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必须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完成,或者将两者结合。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及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8章“基本建议”,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法律、法规、相应操作规范标准及企业经营运转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目录

第1章内部控制的重新定位(1)
1.1内部控制的现实问题(1)
1.2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新定位(11)
第2章公司治理机制(26)
2.1公司治理的实质及公司控制权配置(26)
2.2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38)
2.3重振股东大会(51)
2.4重构董事会(62)
2.5赋予监事会实质监督权(78)
2.6业绩评价与管理人员报酬契约(86)
第3章企业组织结构及权责分派体系(109)
3.1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设计(109)
3.2我国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与改进(117)
3.3企业权责分派体系(130)
第4章风险控制(157)
4.1企业风险管理概述(158)
4.2战略风险控制(173)
4.3经营风险控制(192)
4.4财务风险控制(203)
第5章业务活动控制(218)
5.1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控制(219)
5.2财务控制(231)
5.3关联交易活动控制(250)
第6章信息系统(263)
6.1会计信息系统(264)
6.2管理信息系统(280)
第7章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监督(303)
7.1内部审计及其对内部控制的监督(304)
7.2管理当局内部控制报告(318)
7.3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327)
第8章基本建议(345)
8.1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范(345)
8.2改进公司治理(352)
8.3改进企业管理活动(359)
参考文献(368)
后记(377)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