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不再提示
关闭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短经典精选40册

短经典精选40册

作者:暂无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暂无
读者评分:5分3条评论
本类榜单:小说销量榜
中 图 价:¥2203.2(9.0折) 定价  ¥24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暂时缺货 收藏
运费6元,满39元免运费
?新疆、西藏除外
本类五星书更多>

短经典精选40册 版权信息

  • ISBN:9787020128143
  • 条形码:9787020128143 ; 978-7-02-012814-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短经典精选40册 本书特色

32开软精装,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套当代外国短篇小说丛书,规模庞大。该套书系引进了许多在国内知名度没那么高的优秀作家,既有诺奖得主,也有文学巨擘,还有新锐作家

荟萃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各种风格,各种味道的短经典读本

每部小说均出自世界当代名家,作者亲自编选,是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

短经典精选40册 内容简介

《星期天》 

本书首次出版于二○○○年,共收入犹太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十五篇短篇作品,其*早一篇创作于一九三四年,*晚一篇写成于一九四二年初——同年七月,内米洛夫斯基被捕,一个月后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从战前巴黎家庭的起居室到战时法国男男女女的生活,从塞林格式的残忍小事到一九四○年的大溃败,借助“短篇小说”这一形式,内米洛夫斯基勇敢而敏锐地记录下了时代变局中社会与人心的裂隙。

作者简介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1903-1942),一九○三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的一个犹太银行家家庭,“十月革命”后随家人移居巴黎,入读索邦大学。一九二九年,她凭借处女作小说《大卫·格德尔》迎来文学上的成功,并就此活跃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文坛。然而,由于其犹太人身份,尽管她于一九三九年皈依天主教,仍无法获得法国国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大逃亡之后,她躲在法国东部一个小镇里,后遭法国宪兵逮捕,于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七日被杀害于奥斯维辛集中营。二○○四年,内米洛夫斯基的长女将母亲遗物中找到的未完成小说《法兰西组曲》整理出版,获得当年度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首次颁给一位去世作家。


《雨后》 

本书是威廉·特雷弗的著名短篇小说集,一九九六年出版后被《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报》评为年度好书。一个盲人钢琴调音师,他对首任妻子的美好记忆随着第二任妻子的到来发生变化;一个婚姻触礁的女人,她必须在愤怒的丈夫与闺蜜之间做出选择……特雷弗以充满同情的笔触,讲述了十二个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揭示人生的种种窘迫处境。

作者简介

威廉·特雷弗William Trevor(1928-2016),爱尔兰当代文学大师,被《纽约客》称为“当代英语世界*伟大的短篇小说家”。出生于爱尔兰科克郡米切尔斯敦一个中产阶级新教家庭,在外省度过童年时代,后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历史系求学,毕业后先后做过雕塑家、教师和广告公司文案。从一九五四年起,和妻子移居英国。自一九五八年出版部长篇小说《行为标准》以来,已创作近二十部中长篇小说、数百篇短篇小说,还著有多部戏剧剧本、童书及散文集。先后三次获得英国惠特布雷德图书奖,五次入围布克奖,一度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二○○二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骑士爵位。二○○八年,获得爱尔兰图书奖终身成就奖。二○一六年十一月,病逝于英格兰萨默塞特郡。


《山区光棍》 

威廉·特雷弗擅长用简约的文笔和微妙的情节来叙述令人心碎的故事。《山区光棍》是其出版于二〇〇〇年的短篇小说集,用十二个故事聚焦男女关系和错失的情缘,令人感慨:三个人在沉默中密谋阻止一场爱恋;九岁的女孩梦想参演一部电影能够弥补她破碎的家庭生活;一个山区的青年光棍陷入两难境地,要么娶妻生子,要么只能在家族农庄中孤独地度过余生……《山区光棍》中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处于状态的短篇小说大师的写作功力。

作者威廉·特雷弗


《终场故事集》 

本书是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的短篇小说遗作结集,出版于二〇一八年,被《纽约时报》选为当年度值得关注图书。小说集收录十个故事,延续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描写普通人生活中的戏剧性瞬间,探讨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孤独与失落。在这里,我们会遇到一位家庭教师和他的学生,多年后他们再次相遇时,他们的生活陷入混乱;一个女孩发现了她认为已经死去的母亲仍然活得好好的;一名钢琴教师接受了学生的偷窃,以换取他美妙的音乐……这些故事是献给文学爱好者和特雷弗书迷的一份礼物,证实了其作为当代英语世界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的地位。

作者威廉·特雷弗


《隐秘的幸福》 

本书出版于一九七一年,是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二十四个短篇,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主题彼此各异,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隐约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探寻自我抑或自我意识的建立,囊括了克拉丽丝所关注的一切要素:自我、真实、存在、起源、时间、母性、表达……

作者简介

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Clarice Lispector,巴西当代经典作家之一,被誉为自卡夫卡之后重要的犹太作家,也是拉美文坛真正独树一帜的作家之一。一九二〇年十二月十日出生于乌克兰的犹太家庭,不久即随父母移居巴西。一九四四年出版处女作《濒临狂野的心》,在巴西引起很大反响,之后陆续出版了小说《光》和《围困之城》,同时期完成《黑暗中的苹果》与短篇集《家庭纽带》的创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降,写作才能获得公众承认,小说《黑暗中的苹果》获得卡门·多洛雷斯奖,儿童文学作品《爱思考的兔子奇事》获得卡伦加奖,并因其文学成就获得联邦大区文化基金会奖。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九日去世;次年,后的作品《生命的吹息》出版。


《家庭纽带》 

本书出版于一九六〇年,收录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构思精彩的十三个故事,讲述了下面这些拙笨生活的人物:安娜一向将自己与家人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然而,当她看到瞎子嚼口香糖时,她所认定的“真实”全然解体;长久幽禁在家庭生活中的女性无意或有意地醉酒,从而完成对丈夫或男性权威的挑战;老妇人是一家人一年一聚的理由,但几乎无人真正关心她,她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蔑视;还有一只仓皇逃逸的母鸡,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在厨房的空地中,以非常笨拙的方式,表达属于自己的小小真实……

作者克拉丽丝·李斯佩克朵


《爱,始于冬季》 

本书是西蒙·范·布伊的第二部作品,收入五个短篇小说,故事分别发生在魁北克、纽约、都柏林。五座寒冷的城市,几个孤独的男女,因为童年时的缺憾和伤痛,站在放弃人生的悬崖边上,*后爱令他们度过生活的冬季。本书获得二○○九年度弗兰克国际短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西蒙·范·布伊(1975—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伦敦,在威尔士乡村和牛津长大。在美国经由一位英语教授介绍,爱上了惠特曼、爱默生等美国诗人的作品,并在另一位英语教授的鼓励下写诗和创作短篇小说。后来回到英国,辗转几所大学,获得MFA学位。已出版三本短篇小说集:出版于二○○七年的《黑暗中的绽放》是他令人惊艳的处女作;出版于二○○九年的《爱,始于冬季》为他赢得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二○一五年,又出版了《偶然天才故事集》。他也创作长篇小说:二○一一年出版了《美,始于怀念》,二○一三年出版了《分离的幻象》。新的作品是二○一七年出版的《父亲节》。目前定居纽约布鲁克林。


《美好事物的忧伤》 

本书是英国作家西蒙·范·布伊的第四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八篇短篇作品。小说集延续了范·布伊诗意、唯美的短篇写作风格,透过作者在旅途中听闻的八个故事,展现我们生命中那些爱与哀愁交织的瞬间。美好之物在时间面前的脆弱,人类面对美好之物时悲欣交集的感受,以及我们如何以爱抵御生命的寒冬,都将是这部小说集所要探讨的主题。本书曾入围2018年英国边山短篇小说奖决选名单。

作者西蒙·范·布伊


《烧船》 

宫本辉是日本当代文学大家,日本芥川龙之介奖、太宰治奖等文学大奖的得主。在这个日趋浮躁的社会,宫本辉难能可贵地坚持着古典美学,用正统的小说创作抵制商业对文学的侵袭。他曾说:“读小说,那是忘我,是感动,是陶醉。理性探究,或执著于观念,在艺术的创造上是第二位的东西。那*位的东西和第二位的东西颠倒的结果,便成了所谓‘现代’这段历史所携带的毒。”他在写作中力求带给读者*纯粹的感动和忘我,在看似平凡的故事中勾起读者难以释怀的回忆或感慨。因此,宫本辉成为了日本当代文坛的中流砥柱,至今仍笔耕不辍,持续地影响着这个浮躁年代中仍然静心阅读的读者。

《烧船》是宫本辉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作家在本书《后记》中表示,正因为要把故事凝缩在几页之内,所以写一篇短篇小说“就像把一滴血硬挤出来那么辛苦”。但是,优秀的作品又不能显露这些辛苦。他认为,“水随器物而有形”,*好的短篇小说要像水一样,失去自己的状态,只会根据喝下它的人,显得或浓或淡。于是,宫本辉用这样的标准约束自己,写下了《烧船》中的七篇:《浮月》《烧船》《涟漪》《胸之香》《时雨屋的历史》《钓深海鱼》《在路上起舞》。它们篇幅相当,质量也很平均。在这些故事里,宫本辉借助诗化的意象,比如海上的明月、沙滩上的覆舟、丈夫胸口的气息等,把生老病死之中的“失去”意味具象化,变得可感而可悲,余韵悠长。

作者简介

宫本辉(1947— )是日本当代作家,生于兵库县,毕业于追手门学院大学文学系,1977年以《泥河》获第13届太宰治奖,翌年以《萤川》获第78届芥川龙之介奖,1987年凭《优骏》获第21届吉川英治文学奖,2004年以《有约的冬天》获第54届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2010年以《骸骨楼的庭院》获第13届司马辽太郎奖,同年获秋季紫绶褒章,2020年获旭日小绶章。宫本辉主要作品另有:小说《星星的伤心事》《道顿堀川》《烧船》《锦绣》《流转之海》《多瑙河旅人》《天之夜曲》《热闹的天地》等,随笔《二十岁的火影》《命器》《堆着书的小船》《生物们的房间》,对谈集《与过路行人》《主题》等。


《幻之光》 

本书共收录四则颇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分别为《幻之光》《夜樱》《蝙蝠》和《卧铺车厢》。其中,标题作《幻之光》由日本知名导演是枝裕和改编成电影处女作,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斩获佳绩。宫本辉的小说,大多以生与死为主题,每当读者陷入逝去的哀伤之中时,又会有一丝希望浮现,就像黑夜的海上隐约闪现的灯光。

作者宫本辉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本书是克莱尔·吉根的第二部作品,描写爱尔兰现代社会中的绝望与欲望,精悍之中透着极其克制的冷调,情节起伏出人意料,让人惊叹在短篇格局中竟有如此跌宕的内容。本书出版后获得英国重要短篇小说文学奖“边山短篇小说奖”。此次新增一则短篇《漫长而痛苦的死亡》。

作者简介

克莱尔·吉根(Claire Keegan),1968年生,爱尔兰文学艺术院院士。在当代世界文坛,只专注于短篇小说创作,并获得国际声誉的作家并不多。爱尔兰年轻女作家克莱尔吉根是其中备受国际文坛关注的后起之秀。只凭三部短篇小说作品,她已跻身世界一流短篇小说家之列。同博尔赫斯和雷蒙德·卡佛一样,以精致动人的短篇小说见长。2010年出版《寄养》,荣获戴维·伯恩爱尔兰写作奖。


《水*深的地方》 

本书是爱尔兰短篇小说女王克莱尔·吉根的短篇小说集,原版书名《南极》,出版于一九九九年,讲述了十五个充满悬念和不安的故事:一个婚姻幸福的女人幻想一次美妙的艳遇,而当艳遇真的到来,却发现一切无法控制;一个留恋老屋不愿离去的孩子,多一刻的停留却失去了母亲;还有一对相依为命的姐妹、一个因九岁女儿失踪而破碎的家庭……克莱尔·吉根以简洁冷峻的笔调描写了爱尔兰许多普通人之间的情感、日常生活中的戏剧冲突,深受评论界好评,被称为具有雷蒙德·卡佛、威廉·特雷弗等短篇小说大师作品的神韵,赢得多个文学奖项。

作者克莱尔·吉根


《拳头》

本书收录三部短篇作品《拳击手》《马》《猴子》和一部中篇作品《马蒂尼》。前三篇分别讲述了几个男孩如何面对现实、努力在成人世界里生存的成长故事;《马蒂尼》讲述的是一个当红作家如何从辉煌转而消失于公众视野的故事,刻画了存在与表相、内心的煎熬与外在的举止之间的深刻差别。文风简洁有力,故事直击人心。

作者简介

彼得罗·格罗西(Pietro Grossi),意大利新生代重要作家。1978年生于佛罗伦萨,在结束一年多游历世界的壮游后,他于1999年至2001年回到佛罗伦萨完成大学哲学系学位,并在都灵参加了由意大利著名作家阿利桑德罗·巴里科创办的霍尔顿学校写作课程。2001年,他在纽约居住一年,学习电影导演和比较宗教学,同时为一家电影制片公司工作。回到意大利后,他做过各种工作,包括审稿人、酒吧招待、翻译和广告公司文案,偶尔也与电影公司合作。2006年,格罗西出版短篇小说集《拳头》,入围意大利重要的文学奖维亚雷焦奖和斯特雷加奖,并获得意大利坎皮埃罗欧洲文学奖,其英文版入围英国《独立报》外国小说奖。


《避暑》 

在何塞·多诺索的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他一生中孜孜以求的创作主题开始崭露头角。从《避暑》到《查尔斯顿舞》,从《精彩的晚会》到《桑特利塞斯》,多诺索在这些作品中提出的主题思想就是他长期坚持的东西:老年人那令人不安、无法进入的世界;被压抑和被释放的激情扭曲欲望的女佣;智利民族身份的变换或社会的变革;以及一个由疯子的念头所创造的癫狂世界。就像马尔克斯代表了哥伦比亚,何塞·多诺索的小说也代表了智利,并且成为拉美文学爆炸作家黄金一代的领军人物。

作者简介

何塞·多诺索(1924-1996),智利著名作家,拉美“文学爆炸”主将之一。代表作有《避暑》《没有界限的地方》《淫秽的夜鸟》等十几部长篇及中篇小说,曾获智利国家文学奖、西班牙评论文学奖、意大利蒙代洛文学奖、阿方索十世勋章等殊荣。


《吃鸟的女孩》 

本书共收录14则短篇小说。这些故事短小、精悍,极具爆发力。一声短促的尖叫,然后是水流声,离异的父亲多么希望听不到他十多岁的女儿吃鸟的声音;一群家长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一个父亲捏死了一只蝴蝶,然后从学校里飞出一大群蝴蝶;一个男人接受指令在广场上杀死了一条狗,然而*后他发现自己要面对一群狗……萨曼塔·施维伯林善于将令人匪夷所思的幻想融入日常生活细节中,用开放式结尾让读者在惊愕中回味言外之意。

作者简介

萨曼塔·施维伯林,阿根廷短篇小说家,1978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电影系。2001年,她凭借本短篇小说集《骚动的心》荣获阿根廷国家艺术基金会奖和哈罗德·孔蒂全国文学大赛一等奖。2008年,她获得墨西哥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资助,在墨西哥瓦哈卡担任驻市作家,同年她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吃鸟的女孩》获得美洲之家奖。该书现已在十多个国家出版。2011年,萨曼塔·施维伯林入选《格兰塔》杂志“西班牙语青年作家”榜单,2012年其短篇小说《不幸的男人》获胡安·鲁尔福国际短篇小说奖。2017年,施维伯林以长篇小说《营救距离》入围布克国际奖长名单。2019年,《吃鸟的女孩》英文版出版,再次让她的作品入围了布克国际奖的长名单。


《四先生》 

本书是贡萨洛·曼努埃尔·塔瓦雷斯创作的“街坊系列”中的四篇,分别讲述了四个街坊人物的日常趣事,而又将人物冠以著作诗人和作家的身份:瓦莱里先生、亨利先生、布莱希特先生、卡尔维诺先生;每篇又分成许多简短篇幅来叙述,有时甚至就一句话。正是这样奇特的碎片式的叙述形式,使他的创作难以归类为现有的文学形式,然而读来却饶有兴味,又有某种哲学意味。本书由塔瓦雷斯的妻子瑞秋·卡亚诺(Rachel Caiano)插画。瑞秋·卡亚诺是艺术家及插画师,为多部作品画过插图,曾荣获年轻设计师奖。

作者简介

贡萨洛·曼努埃尔·塔瓦雷斯(Gon·alo M. Tavares)是一位葡萄牙作家,1970年出生于中非卢旺达,目前在里斯本大学教授认识论。2001年,他开始投身文学,发表小说、诗集、随笔、剧作、短篇小说以及一些难以归类的文学作品。他获得过多项文学奖,2004年出版小说《耶路撒冷》,荣获葡萄牙萨拉马戈文学奖和商业银行千禧年阅读奖,并因小说《在科技时代学会祈祷》荣获法国2010年度外国图书奖。他的小说通过话剧、舞蹈、广播、微电影、录像、表演等各种形式广为流传。目前,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了多种语言文字,在五十多个国家出版。


《房间里的阿尔及尔女人》 

原是德拉克洛瓦作于1832年的一幅名画,那时阿尔及利亚刚被法国征服不久;而一个半世纪后,阿尔及利亚取得独立已二十年,那些在独立战争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她们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样?她们尚需作出哪些努力去扩宽自由度?阿西娅·吉巴尔向我们讲述女性的生存经验和困境,反抗与服从,法律对女性的严苛以及动荡不定的女性地位,这使得此书受到广泛的注目,成为一部经典之作。这部短篇集初版于1980年,现增添了新的篇目。

作者简介

阿西娅·吉巴尔(1936-2015),阿尔及利亚法语女作家,出生于濒临地中海的渔港小城舍尔沙勒。她在父亲教法语的小学里读书,在首都阿尔及尔念完中学。她在法国的中学学习一年后,成为女子高等师范学院位阿尔及利亚女生。1956年,她参加了学生罢课,为阿尔及利亚独立斗争摇旗呐喊。次年,她发表了小说《渴》。1959年开始,吉巴尔到了摩洛哥拉巴特大学研究和教授马格里布当代史,一边为报社和电台工作,还担任过电影副导演。回到阿尔及尔大学之后,吉巴尔开始教戏剧和电影,继而教了许多年历史。此间,她陆续出版了十余部小说,并于1997年获得尤瑟纳尔文学奖。2005年,吉巴尔成为法兰西学院首位阿尔及利亚裔院士。她的主要小说作品都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译本出版,英译本则受到欧洲和北美读者的欢迎,这使她成为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


《不中用的狗》 

书中包含伯尔11个短篇,是从伯尔遗著中精选出的短篇小说珍品。从纳粹上台、二次世界大战、战后饥荒到经济重建,德国每个时期的社会现实都在这部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阅读这些作品,既可以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也可以窥视到作者博大悲悯的情怀。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被成为“德国的良心”。代表作有《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女士及众生相》等。


《俄罗斯套娃》 

本书是卡萨雷斯晚年的短篇小说集,首版问世于1991年,包括七则故事,大都和旅行相关,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相信,旅行有助于解放灵魂。这些故事又大都和寻情逐爱相关,却是纯爱故事的反题:恋情罗曼司的女主角本来是不可替换的,但对于孱弱、敏感、不成熟的男性而言,她们 更像是层层嵌套、模样近似的套娃,“打破了一个,其余的还能留下来”。

作者简介

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1914-1999),阿根廷作家,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被誉为二十世纪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家之一。卡萨雷斯从小博览群书,7岁起开始写作,14岁发表篇短篇小说,15岁出版部文集,此后长期笔耕不辍。他曾在大学攻读法律与哲学专业,后决定放弃学位专心写作。1932年,他与博尔赫斯相识,两人从此成为好友,此后曾共同创作了多部小说。1940年,卡萨雷斯创作了《莫雷尔的发明》,博尔赫斯亲自作序推荐,称其可用“完美”二字评价。小说出版后获得多项文学大奖,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文学奖等。1981年,卡萨雷斯获颁法国骑士勋章,1990年获得西语文学荣誉奖项塞万提斯奖。授奖词称卡萨雷斯的作品“通过完美的叙事结构,将现实与幻想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卡萨雷斯1999年病逝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他留下的代表作还包括《英雄梦》、《逃亡计划》等。


《大象》 

本书是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四十四个短篇小说,大多篇目都短小精悍,故事荒诞不经,折射出波兰官僚体制下的现实生活。书名篇目《大象》讲述一个动物园园长为了节省开支,让人造一只逼真的大象供游客参观。姆罗热克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寓意,他在波兰被公认为当代作家中杰出的一位。

作者简介

斯瓦沃米尔·姆罗热克(1930—2013),波兰荒诞派作家、剧作家和漫画家。1930年出生于波兰克拉科夫的邮递员家庭,1953年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并创作戏剧,姆罗热克的作品在荒诞喜剧、滑稽语言以及双关暗喻中取得微妙的平衡,向读者展现了一个扭曲、荒诞的世界,用讽刺和隐喻让人看清现实。


《诗人继续沉默》 

本书收录了以色列当代重要作家亚伯拉罕·耶霍舒亚的十二篇小说。故事皆以当代以色列社会为背景,有时在城市,有时在战场,有时在遥远的山村,有时完全囿于家庭,总是从司空见惯中生出离奇。在这些虚构的世界里,即便是细微的行动也会陷入瘫痪。耶霍舒亚的叙事缓慢而细密,将读者纳入冷色调的寓言式的梦境,勾勒出以色列社会的种种情绪——它们无一例外地指向了孤独。

作者简介

亚伯拉罕·耶霍舒亚(A.B.Yehoshua,1936-)是以色列当代重要作家,与阿摩司·奥兹、大卫·格罗斯曼并称“以色列文学铁三角”。1954年到1957年,他以跳伞兵的身份在部队服役,而后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攻读文学与哲学,于1961年获学士学位,在中学任教。他的妻子丽芙卡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1963年到1967年,他随赴法读博的妻子一同来到巴黎,担任世界犹太学生联盟的秘书长一职。1972年,他回到以色列,在海法大学教授比较文学和希伯来文学。1975年,他受邀成为牛津大学圣十字学院的客座作家。之后,他还担任过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


《迷宫》 

本书收录了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几部短篇小说代表作和童话作品,包括《迷宫》《东斯拉夫人之歌》《三个旅行或梅尼普体的表现力》以及《幸存者》(童话),将戏剧、寓言等体裁融进小说,将非现实的东西隐藏在一大堆现实的碎片中,塑造了当代俄罗斯的众生相。其中十七篇曾于二〇〇九年由美国企鹅书店结集出版,题为《从前有个企图谋害邻家小孩的女人》,引起极大轰动,登上《纽约时报书评》畅销书排行榜,获选当年纽约杂志十大好书之一、美国国家公共电台五本好的外国小说之一,二〇一〇年获得“世界奇幻奖”。

作者简介

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1938-  ),俄罗斯戏剧家、作家,被认为是俄罗斯当代重要的作家之一。出生于莫斯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外公是著名的语言学家H.雅科夫列夫。由于残酷的战争,童年在乌法郊区的儿童福利院度过。战争结束后,返回莫斯科。一九六一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一九七二年,在《阿芙乐尔》杂志上首次发表两篇短篇小说《讲故事的女人》《克拉丽莎的故事》,正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由于其作品多描写苏联社会的生活现状,长期遭到主流文学的封杀。继而转向戏剧写作,并在八十年代初得到公众普遍欢迎,剧作集《二十世纪之歌》《三位蓝衣姑娘》为她带来了初的声誉,被认为是万比洛夫之后俄罗斯秀的剧作家之一。


《奇山飘香》 

本书出版于一九九二年,翌年荣获年普利策小说奖。评委会称赞作者用全新的视角,通过个体在两种文化冲突对抗中的挣扎来体现越南和美国的文化差异,将越战文学提升至一个的新高度。在收入书中的十五个故事中,作者用人称叙述,融合越南民间传说、可怕难忘的战争记忆、美国流行文化和家庭冲突,讲述了越战之后移居美国南方的越南侨民这一独特人群的生活种种。

作者简介 

罗伯特·奥伦·巴特勒(1945—  ),美国当代极具创新意识的作家。毕业于西北大学戏剧专业,后到爱荷华大学学习编剧,获硕士学位。一九六九年,应征入伍参加越南战争,赴越前接受了一年的越南语培训,在驻越美军先后从事情报和翻译工作。这段经历成为他后来文学创作的灵感和来源。一九八七年,美国越战退伍军人协会颁给他“言论自由奖”,以表彰“一名越战退伍军人对文化的杰出贡献”。


《狂野之夜》 

本书初版于二○○八年,是美国当代重要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为致敬文学前辈爱伦·坡、狄金森、马克·吐温、亨利·詹姆斯和海明威而进行的一次颇具颠覆性的实验写作,曾入围当年度雪莉·杰克逊奖决选名单。在这部短篇集中,欧茨大胆戏仿五位作家的独特文风,以传记史实为据铺排故事,用惊艳犀利之笔刻画人性,以五个脑洞大开的故事呈现五位文学大师充满戏剧性的人生收官时刻。中译本经译者修订。

作者简介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1938— ),一九三八年出生于纽约州的一个工人家庭,一九六○年毕业于锡拉丘兹大学,次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一九六八至一九七八年,她在加拿大温索尔大学教英美文学,之后迁居美国普林斯顿,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文学创作。同时她和丈夫还经营着一家小型出版社,出版文学杂志《安大略评论》,直到她丈夫于二○○八年去世。


《回忆,扑克牌》 

本书是日本作家向田邦子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共收录十三篇小说,其中包括一九八○年第八十三届直木奖获奖作品《花的名字》《水獭》《狗屋》。这些故事均以家庭为主题,有和妻子一同出席外遇对象婚礼的男人,有生性活泼却又残忍如水獭般的妻子,有心狠手辣的精英白领,也有因意外不慎切断小孩手指的母亲……生活况味,人性幽微,十三个故事如同十三张被打乱顺序的扑克牌,牌面翻转之前,没有人能预知结局。

作者简介

向田邦子(1929—1981),日本著名电视剧编剧、随笔家和小说家,曾执笔《寺内贯太郎一家》《宛如阿修罗》等日剧。由她编剧的电视剧因其绝妙的对白、巧妙的构思而被称为“向田剧”,曾创下日本收视率纪录,日本编剧类荣誉奖项“向田邦子奖”便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另著有长篇小说《阿吽》、散文集《父亲的道歉信》《女儿的道歉信》等,被称为“大和民族的张爱玲”。


《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 

本书是美国当代诗人、小说家罗恩·拉什的第五部短篇小说集,首次出版于二零一三年。小说集分为三部分,共收录包括短篇集同名作《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在内的十四篇作品。这些小说黑暗、冷冽,然而光彩夺目,南北战争的残酷与当代生活的虚无交织一处,构成一部专属于美国南方的《百年孤独》。在阿巴拉契亚山区这片兼具荒蛮与瑰丽的土地上,十四个孤独灵魂的生活况味一一呈现。

作者简介

罗恩·拉什(1953—  ),美国当代诗人、小说家,目前担任西卡罗来纳大学阿巴拉契亚文化研究帕里斯杰出教授,在该校英语系讲授诗歌和小说写作。拉什出生于南卡罗来纳州,在北卡罗来纳州度过童年,毕业于加德纳-韦伯大学和克莱门森大学。一九九四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新耶稣呱呱落地之夜》,此后创作不断,截至目前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六部短篇小说集和四本诗集,获得众多奖项和荣誉。拉什的文学创作受到评论界高度评价,曾获得过通用电气青年作家奖、舍伍德·安德森奖、阿巴拉契亚年度图书奖,两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并凭借短篇小说集《化学》和长篇小说《萨琳娜》两度入围美国笔会/福克纳奖决选。


《炽焰燃烧》 

本岀是美国当代诗人、小说家罗恩·拉什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首次出版于二○一○年,同年斩获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本书分为两部分,共收入包括短篇集同名作《炽焰燃烧》在内的十二篇小说,其中《上山路》入选“美国短篇小说”,《荒野之地》入选“美国南方新小说”,《进入峡谷》获得二○一○年度欧·亨利奖。小说时代背景从美国内战时期一直延伸至今时今日,十二个短篇合力编织出一幅摄人心魄、直击心灵的文学图景,共同奠定了罗恩·拉什在美国南方书写传统中无可撼动的地位。

作者罗恩·拉什


《魔桶》 

本书是美国当代重要小说家、普利策小说奖得主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品集,也是作者的短篇小说集,于一九五九年获美国国家图书奖。这本书里讲述了鞋匠、小职员、青年学者、小店主等小人物的故事,他们大多夹在生活的种种不幸与尴尬之间,可以苟且偷生,却难以维持体面。然而,他们对尊严的追求,恰恰注定了他们必然经受无尽的苦难与挣扎。人的精神必须经由痛苦和孤独才能得到升华,这正是马拉默德笔下的“不幸者的人道主义”。

作者简介

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 1914-1986,出身于美国一个犹太家庭,二十二岁毕业于纽约城市学院,二十八岁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魔桶》(195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修配工》(1967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文学奖)、《抽屉里的男人》(1969年欧·亨利短篇小说奖)等。


《令人反感的幸福》 

本书是阿根廷当代作家吉列尔莫·马丁内斯的短篇小说自选集,包含十九篇短篇小说,出自两部集子:《大地狱》和《令人反感的幸福》。《大地狱》出版于一九八九年,是马丁内斯的部作品,此书让他在文坛崭露头角,被评论为潜力的阿根廷当代作家;二〇〇九年,同名短篇《大地狱》的英译文在美国《纽约客》刊登,为他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令人反感的幸福》出版于二〇一三年,翌年荣获首届加西亚·马尔克斯短篇小说奖。全书语义微妙,视角独特,整体和谐统一。

作家简介

吉列尔莫·马丁内斯(1962-),阿根廷当代著名作家、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数学系教授。1962年生于阿根廷中部港口城市白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曾赴牛津大学数学研究所进行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由此受到启发,创作小说《牛津迷案》。该书于2003年出版后即获得当年度西语文坛大奖——阿根廷行星文学奖。2007年,马丁内斯推出*新一部长篇小说《露西亚娜·B的缓慢死亡》,被翻译成二十种文字,并入选当年西班牙年度十大好书。此外,马丁内斯还著有专著《博尔赫斯与数学》以及《象棋少年》、《大地狱》等多部小说。


《海米的公牛》 

本书是美国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从十九世纪后期实施《吉姆·克劳法》的美国南部到二十世纪哈莱姆区的宾果游戏厅,从大萧条时期的流浪汉聚集地到“二战”期间的威尔士,十四个带有自传性质的故事呈现出了音乐般层次分明的声部、激昂的语言和纯粹的热情,正是这些使艾里森成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巨擘。它们表明了艾里森在其五十五年写作生涯中对美国身份的一贯看法,揭示了他作为黑人在美国生活的真切感受,以及他对自己所代表的黑人群体曲折命运的深沉思考。其中七篇作品在艾里森生前从未发表。

《海米的公牛》是拉尔夫·艾里森写作生涯中的一部短篇小说集,由艾里森的文学财产执行人约翰.F.卡拉汉编辑整理,于艾里森去世两年后首次出版。本书收录的十四个故事记录了艾里森对美国主题的发现,展现了这位作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短篇创作潜力和可能性,以及他在四十年代中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艾里森作为音乐家的身份赋予这些小说以独特的灵性,使得这些作品既有交响乐的结构,又富有爵士乐的节奏。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看不见的人》里的故事原型和人物。

作者简介

拉尔夫·艾里森(1913—1994),非洲裔美国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他出生于俄克拉荷马州,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六年在塔斯基吉大学学习音乐,之后他前往纽约,并结识作家理查德·赖特,在后者的鼓励之下,他开始尝试小说创作。一九五三年,他的处女作《看不见的人》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之后,他出版了两本评论文集,另有长篇小说《六月节》、短篇小说集《海米的公牛》和两本评论文集于他身后出版。


《对不起,我在找陌生人》 

本书是缪丽尔·斯帕克标志性的中篇小说,以令人难以忍受的冷静和疏离的笔法,描写了一桩自我实现的谋杀案。

莉丝已经在同一家会计办公室工作了十六年,变得越来越心烦意乱,充满进攻性,她决定去南欧(意大利)度假。出发前夕,她为自己购置了一系列令人咋舌的古怪衣着。

当她踏上那段自我毁灭的旅程,她对冒险、性还有陌生事物的渴望很快蒙上了一层阴暗的色彩。从上飞机的那一刻起,她就在焦灼地等待“某个人”,而当充满不祥意味的一天快结束时,莉丝终于找到了“那个人”,残忍地导演了自己命运的结局。

作者简介

缪丽尔·斯帕克(Muriel Spark,1918—2006),英国著名女作家,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一生著有22部长篇小说,此外还著有短篇小说、舞台剧、诗歌等若干。1947年开始担任《诗歌评论》的编辑,1957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圣灵》,1961年出版小说《布劳迪小姐的青春》,一举奠定其在英美文坛的地位,1963年出版小说《窈窕淑女》。1992年出版自传《简历》。

斯帕克获得的文学奖项包括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1965)、T.S.艾略特奖(1992)等,此外,她还曾两次入选布克奖的短名单。1993年,获得英国爵级司令勋章。2008年,《泰晤士报》将其选入“1945年以来的50位英国伟大作家”名单。


《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 

智利当代作家本哈明·拉巴图特的代表作,收录了五则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短篇小说,小说文本模糊了历史、回忆录、散文和小说的边界,创作出一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全书主要讲述了“毒气战”的发明者弗里茨·哈伯、“黑洞理论”的提出者卡尔·施瓦西、得了肺结核的薛定谔以及天才物理学家海森堡等一大批科学巨匠,是如何像普罗米修斯一样为人类取火的。

作者简介

本哈明·拉巴图特(Benjamín Labatut),智利作家,1980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在海牙、布宜诺斯艾利斯和利马度过童年,现定居智利圣地亚哥。部短篇小说集《南极洲从这里开始》获得二〇〇九年墨西哥Caza de Letras奖和智利圣地亚哥市奖。《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是他的第三部作品,也是他被翻译成英文的短篇小说集,英文版多次入围各种奖项,广受好评。


《爱因斯坦的怪兽》 

本书为短篇小说集,拟列入短经典经典系列。《爱因斯坦的怪兽》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艾米斯的短篇小说集。马丁·艾米斯素有英国“文坛教父”之称,他与伊恩·麦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并称英国“文坛三巨头”。这部短篇小说集聚焦核威胁的问题,艾米斯以其多变的文风和充满智性思考的故事,预言性地讲述了身处核威胁之下的现代人,以及未来人类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用寓言的形式对一味追求高效率而无视人性健全的现代社会发展模式提出质疑,用虚实交融的戏剧性故事,给当下世人以警醒。

作者简介

马丁·艾米斯(1949—  ),当代英国作家,其父是小说家金斯利·艾米斯。马丁·艾米斯素有“英国文坛教父”之称,与伊恩·麦克尤恩、朱利安·巴恩斯并称“英国文坛三巨头”。处女作《雷切尔文件》获毛姆文学奖;《金钱》入选《时代》杂志“百部英语小说”;《时间箭》《黄狗》获布克奖提名。马丁·艾米斯的作品风格形式复杂多变,不乏先锋实验的味道,被形容为“蘸着迷药水写作的大师”。


《在陌生的花园里》 

本书是瑞士作家彼得·施塔姆的短篇小说集,也是奠定其文坛地位的作品之一。本书包含《薄冰》与《在陌生的花园里》两个子集,共21篇小说。《在陌生的花园里》这个标题得名于歌德的诗作,而施塔姆的文字确实如诗般清澈明晰,带着冰块似的冷峻和手术刀似的锋利,一次又一次地划开日常生活的真相,揭露所谓的平静背后的脆弱与无助,不带一丝波澜地描绘出绝望的滋味。真正令读者害怕的,莫过于那些忽然认清现实的瞬间:原来自己过着的,正是施塔姆笔下的生活。

作者简介

彼得·施塔姆,瑞士当代重要小说家、剧作家,曾获二〇一八年度瑞士国家图书奖、二〇一四年度弗雷德里希·荷尔德林奖,于二〇一三年入选国际布克奖短名单,长篇小说代表作《阿格尼丝》于一九九九年获奥地利萨尔茨堡劳利泽文学奖,并被选入瑞士的中小学教材。他的其他代表作包括小说《这世界的甜蜜与冷漠》《黑夜是白天》《七年》,短篇小说集《薄冰》《在陌生的花园里》《我们飞》等,作品已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出版。


《基顿小姐和其他野兽》 

本书出版于二○一五年,是安道尔作家特蕾莎·科隆的部叙事作品,一部五个故事组成的短篇集:《克洛克小姐》《卡特琳娜》《莫特森家的男孩》《掘墓人的儿子》《迪瑟查彭大宅》。每个故事都以一个孩子的诞生开头,以孩子的死亡结尾,其情节按照生活常理来衡量,都是“匪夷所思”的,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然而在心灵世界中,在心理欲望中,它们又是那么真实。所以说,生活真实并不是艺术真实的标准。

作者简介

特蕾莎·科隆(1973— ),安道尔诗人、作家,一九七三年生于西班牙。2000年出版的诗集《恍如六月》获得米克尔·马蒂波尔奖。2010年,出版《诗意的戏剧蒙太奇》。她被广泛视为当代重要的加泰罗尼亚语诗人之一。《基顿小姐和其他野兽》是她的部小说,为她赢得玛丽亚·安赫尔斯·安格拉达小说奖。


《初恋总是诀恋》 

作为当今世界至为重要的法语作家之一,塔哈尔·本·杰伦的创作深得欧洲文学的滋养,这使得他的短篇小说既有浓烈的摩洛哥地域色彩,在构思和立意上又极具现代性。初恋总是诀恋,诀恋总是梦幻,《初恋总是诀恋》用梦幻般的诗意语言,记录了发生在阿拉伯世界的十六个爱情故事,十六段恋人絮语。这些故事既关乎爱,也关乎孤独、误解、秘密和伤害。

作者简介

塔哈尔·本·杰伦(1944— ),摩洛哥法语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热门候选人之一。一九四四年出生于摩洛哥古城非斯,从小在当地阿拉伯语-法语双语学校就读,十一岁随父母移居摩洛哥北部海港城市丹吉尔,十八岁考入首都拉巴特的穆罕默德五世大学攻读哲学,毕业后在大学担任哲学教职。一九七一年,他发表了部诗集,随后离开摩洛哥,前往法国巴黎攻读心理学,四年后获得社会精神病学博士学位。一九八五年,他出版长篇小说《沙之子》,一举成名;一九八七年凭借长篇小说《神圣的夜晚》斩获龚古尔文学奖,这是北非法语作家首次获得该奖。二○○一年,他出版长篇小说《那片致盲的漆黑》,二○○四年,这部小说的英译本获得当年度国际IMPAC都柏林文学奖。二○○五年,因其文学贡献,本·杰伦被授予法国尤利西斯奖。二○○八年,本·杰伦获颁法国荣誉军团大军官勋章,同年当选龚古尔学院院士,成为龚古尔文学奖的十位评委之一。


《纵情生活》 

本书是法国当代旅行作家和小说家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由伽利玛出版社首次出版于二〇一四年。这本短篇集收录了《情人》《百无聊赖》《尊重》《狙击手》《隐士》《火车》等十七篇精彩的小说。这些作品展现出人类普遍面临的际遇和生存境况,小说的主人公有各种身份,他们是水手、恋人、战士、艺术家或旅行者,他们生活在巴黎、阿尔卑斯山小镇,或里加、阿富汗、雅库特、撒哈拉沙漠……面对命运的打击,他们没有太多选择,与其奋力挣扎,不如纵情生活,这就是这些小人物的选择。

作者简介

西尔万·泰松(1972— ),法国作家、记者、旅行家,还是欧洲探险行会的会长。泰松大学时读的是地理专业,十九岁骑摩托车穿越冰岛中部,并参加了婆罗洲洞穴探险。二十岁出头,与好友亚历山大·普桑一起骑自行车环游世界。新世纪的头两年,他参加了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考古考察。之后,他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穿行到中国西藏,在那里遇到了法国女探险家普里西拉·特尔蒙,两人徒步翻越喜马拉雅山,步行到印度的加尔各答。二〇〇九年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命若飘蓬》,荣获龚古尔文学奖短篇小说奖。二〇一一年出版《在西伯利亚森林中》,获美第奇文学奖,其中文版荣获傅雷翻译出版奖。西尔万·泰松至今已出版十余部游记,其多部随笔和影集也广受好评。


《命若飘蓬》 

本书是法国当代旅行作家和小说家的代表性短篇小说集,由伽利玛出版社首次出版于二〇〇九年,荣获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这本短篇集收录了《沥青》《小雕像》《湖泊》《峡谷》《海湾》等十五篇精彩的小说。这十五个故事发生在世界的多个地方,在西伯利亚的平原、苏格兰的峡谷、爱琴海的海湾、格鲁吉亚的群山……这十五个主人公都怀揣着欲望或希望,然而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力量更强大,主人公往往在经历一番曲折的变故后,后归于对命运的无奈和嗟叹,或重新回到初的平静。

作者西尔万·泰松


《爱,趁我尚未遗忘》 

本书是海地小说家和诗人莱昂内尔·特鲁约的小说作品,shou次出版于二〇〇七年。本书分为三部分,每部分都可独立成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三个人物的故事。“外国人”着迷于各种地名,追忆一段段旅程、闪亮的色彩、神秘的女人、异国情调的音乐,他厌弃“此处”,梦想“别处”;“历史学家”曾与一个冷漠的美女结婚,告别这段痛苦的生活后,他住进了膳宿公寓,每天晚上与“外国人”进行辩论,一个探索过去的秘密,另一个致力于别处的幻景;拉乌尔每周六去墓地拜访他那些死去的朋友,他的笔记本上记着他们的姓名、祭日和坟墓的位置。“我”作为一位中年作家,年轻时曾与三位“前辈”住在同一栋膳宿公寓,他们的失败、谎言、执着与梦想,让“我”领悟了爱情和生活的意义,给心爱的人写下了这封开放式的表白长信。

作者简介

莱昂内尔·特鲁约(1956—),海地当代小说家、诗人,他做过记者,还是法语文学和克里奥尔语文学教授。多年来,他还主持着一个“星期四写作坊”。莱昂内尔·特鲁约出生于海地太子港,大学时读的是法律专业,但对文学的热爱让他决定从事写作。三十三岁时他出版了部小说《圣安东尼的疯子们》,从此一发不可收,至今已出版十四部小说和三部诗集。莱昂内尔·特鲁约用法语和克里奥尔语写作,他的作品富有诗意和传奇色彩,但始终建基于海地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二〇一〇年,他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文化与艺术骑士勋章。


《两次暗杀之间》 

本书是阿迪加出版的第二部作品,却创作于斩获布克奖的《白老虎》之前。书里的十四部短篇小说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一个虚构的印度南方小城基图尔。两次暗杀指的是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两次政治谋杀事件,即一九八四年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夫人遇刺与一九九一年拉吉夫·甘地被害。前一事件标志着印度以“紧急状态法”为标志的中央集权时代的结束,后一事件恰逢印度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到来。书中的故事围绕印度不同阶层、种姓与宗教信仰的人物展开,表现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严酷现实,逼真地描摹出现代印度的真实面貌与众生百态。

作者简介

阿拉文德·阿迪加,一九七四年出生于印度海港城市马德拉斯,后移居澳大利亚,求学于哥伦比亚大学与牛津大学。他在长篇小说处女作《白老虎》中,以一位印度班加罗尔的企业家给中国总理温家宝写信讲述自己人生故事的形式,反映了当今印度经济“奇迹”表相下的真实面貌,凭借独一无二的原创性获二○○八年曼布克奖。阿迪加曾任《时代周刊》驻印度通讯记者,并为《金融时报》、《独立报》、《星期日泰晤士报》等英国媒体撰稿。现居孟买。

短经典精选40册 节选






商品评论(3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