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教师教育的肇庆模式)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教师教育的肇庆模式)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16开 页数: 340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38.3(4.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76.5(8.9折)定价  ¥8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教师教育的肇庆模式)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662502
  • 条形码:9787516662502 ; 978-7-5166-625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教师教育的肇庆模式)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本科以上为高等院校从事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师教育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师范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基础教育一线管理者、教师等提供可以参考的经验和思路,肇庆模式也可以复制传播推广。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教师教育的肇庆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全国教师发展中心交流和省内市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过程中,发现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存在几个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各层级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运行、管理不仅缺少经验,同时也缺少理论的支撑,更需要有效和顺畅的管理机制。正因为解决上述问题,帮助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更好的建设,更流畅运行,更好发挥其服务功能,肇庆学院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室对中心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研究课题进行积极谋划,自主提出研究计划,同时全面整理中心建设的经验,并系统阐述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的理论、政策、评价、研究等成果、经验,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教师发展中心的建设提供积极的、全面的借鉴和启示,以期我国教师教育工作和教师发展中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教师教育的肇庆模式) 目录

目录

上篇

**章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概述

**节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综述

第二节国内外教师教育主要理论分析

第三节国内外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与启示

第二章国外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节内涵理念与组织机构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与形式

第三节启示与思考

第三章国内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节我国教师专业发展制度沿革

第二节我国教师进修院校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我国教师发展中心发展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未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趋势

**节未来教育

第二节未来教师教育

第三节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未来之路

下篇

第五章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运行与组织管理

**节性质与定位

第二节各级中心职能

第三节运行与联动

第四节组织与管理

第六章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实训平台建设

**节实训平台功能

第二节实训平台建设原理

第三节实训平台功能室

第四节肇庆学院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实训平台:建设与应用

第七章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一体实践探索

**节背景与内涵

第二节区域研训一体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校本研训一体的实践研究

第八章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培训实践探索

**节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培训

第二节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第三节教师培训内容与课程体系

第四节教师培训类型、方法与形式

第五节教师培训项目管理

第六节教师培训质量与绩效评估

第九章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索

**节技术平台建设

第二节资源建设

第三节远程支持

第十章国内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案例

**节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

第二节市级教师发展中心

第三节县(区)级教师发展中心

第四节中小学校教师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教师教育的肇庆模式) 节选

上篇 **章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概述 **章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概述 美国*早提出教师教育的概念和构建教师教育环境和体制,“1936年哈佛大学首创的教育硕士模式强调在大学或学院中培养师范生的通识素养以及他们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时他们通过在中小学中的一线教学经验来获得教学技能,因此,在这一项目中开设的专业教学法课程十分有限”。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沙伦·费曼-尼姆赛尔,D·约翰·麦金太尔.教师教育研究手册:变革世界中的永恒话题(上卷)[M].范国睿,等译.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267.并于1950年创办了《教师教育学刊》,数十年来,重点研究美国教师教育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同时关注教师教育的实际经验、认知科学和批判性思维、教师信念、教师绩效等。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师教育进入一种迅速规范化的组织模式,把教师教育引进大学,教师教育*终得以在大学中开展,接受教育学院或大学的学院中教授的领导。2001年美国国家教师教育认证协会(National Council for Accredit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NCATE)为了促进教师教育的实践导向,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定义和标准,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为在满足所有儿童需要的背景下用以支持候任教师和教师发展的环境。”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沙伦·费曼-尼姆赛尔,D·约翰·麦金太尔.教师教育研究手册:变革世界中的永恒话题(上卷)[M].范国睿,等译.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316.为教师教育环境的发展形成了依据。因为美国的示范与引领,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也在20世纪60年代将师范教育改变为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的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形成、发展,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与改革的重要依据。 **节国内外教师教育发展综述 教育作为强国保障,教师就成为强国的关键。各国将教师教育摆到重要的战略地位,重视教师教育的政策体系建设,加大教师教育工作的投入,重视教师教育的队伍建设和评价体系的建设,促进教师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各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以发达国家中的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国为代表,其教师教育实践形成了丰富的教师教育形态和体系,值得我国教师教育工作学习。 一、美国教师教育 (一)美国教师职前教育:实践导向 美国基础教育教师的培养基本是按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与中学教育三个阶段进行,其教师资格证书包括幼儿教师证书(婴儿到小学三年级)、小学教师证书(学前班到八年级)、中学教师证书(五年级到十二年级),音乐、体育、美术教师证书(分中学和小学)以及特殊教育教师证书杜新秀.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设计[J].基础教育参考,2017(20).。在康涅狄格州教师培养则是小学阶段大多是1~6年级,不分专业;中学则大多是指7~12年级,按英语、数学、历史、生物、化学、科学、西班牙语等学科专业来培养。在师范生中,女生占比75%,男生占比25%,其中毕业生选择当小学教师的占比75%,25%的学生选择当中学教师,中小学教师的性别结构失衡成为全世界的问题,教育的特殊性和教师待遇的有待提高,成为青年选择教师职业的重要自变量,也成为决定教师职业整体水平的重要外部条件。 康涅狄格州的教师教育体系比较发达,从事教师教育的高校有13所,既有公办高校,也有私立高校,师范生的培养既有5年制的,也有4年制的。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实践导向与职业导向,如圣心大学是康涅狄格州从事教师教育的私立大学,规模较大,其教育学院有学生300名,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采取“4+1”的5年制的培养模式,四年本科总学分为120学分,其课程结构**年主要是学习基础课,第二年开始学习专业课,第三年开始教授师范课程,第四年完成本科教育和毕业论文。完成本科教育后,第五年进行教育实习,同时晚上要回学校完成30学分的课程学习。完成五年学习任务,则授予教学艺术硕士学位。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既重视职业导向,又重视专业素养的导向。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教育实习是一年的时间,实践导向的特征十分突出,强调实践过程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围绕学生教师职业的教学这一核心素养,进行教学实操能力的培养,师范生毕业有专业考试和教育技术的考试。师范生如果在公立大学,学费则很低,如果是在私立学校,学费则很高。富有创意的是第五年师范生白天在基地学校全职实习,相当于国内的顶岗实习,事实上为学区的教育教学分担具体的工作。因此,学生晚上回学校学习的30学分的学费则由学区支付,学区这一支持措施,既解决了师资来源和选拔问题,也解决了师范生第五年的学费问题。 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实践领域所需要的素养培养,埃弗里特提出“教师需要进行四个‘核心’方面的学习包括(1)学科知识;(2)教学方法;(3)学校管理;(4)教学实践”。玛丽莲·科克伦-史密斯,沙伦·费曼-尼姆赛尔,D·约翰·麦金太尔.教师教育研究手册:变革世界中的永恒话题(上卷)[M].范国睿,等译.3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44.同时,非常重视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理念的渗透,融合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1994年6月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提出的思想,主要观点是让所有儿童(包括特殊需要儿童)都享有公平的教育,使每个儿童都得到*佳生长机遇,实现*佳的社会生活适应,并且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基本受教育权利。强调教师对残疾学生的态度,尤其是融合教育班级中的教师和普通学生对等残疾学生的态度有所转变,已经可以接受普通班级中有残疾学生。通过融合教育理念的渗透,在康涅狄格州实现了特殊需求学生基本能随班就读,并在学校均表现出比较和谐和自然。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教师教育的肇庆模式) 作者简介

肖起清 湖南浏阳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师教育工作,教育部校长国培专家,教育部教师培养教指委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课题和省级哲社项目多项,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了《教育基础理论》《文化传承与认同》《文化符号与教化》《文化记忆透视》等多部专著。先后在中国高教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八十多篇。 肖晓玛 女,中共党员,肇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持省级课题三项,出版专著一本,主编教材三部,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洪清 女,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讲师。肇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青年学者,田家炳教师教育研究青年学者。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博士就读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