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在清华等你:清华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在清华等你:清华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作者:会婷著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21cm 页数: 176页
¥8.6(2.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17.1(4.5折)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在清华等你:清华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7698331
  • 条形码:9787557698331 ; 978-7-5576-983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在清华等你:清华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本书特色

清华作为我国的顶级名校,对青少年尤其是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对于广大学子来说,清华无疑是心中的一座圣殿,已经超越了学校本身的角色定义。清华的历史、精神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象征,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巨大潜能,改变他们的人生和命运。无论你是未踏入高中校门的初中生,还是迷茫的高中生,本书将是清华人送给你们的绝佳礼物,抓紧时间飞吧,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你的梦想。青少年朋友,就让我们伴随本书一起上路,为自己的明天喝彩,为成功祈愿。

在清华等你:清华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内容简介

为了使广大的青少年提前感受清华的魅力,树立进入清华求学深造的决心和信心,我们精心创作了本书。本书撷取了许多清华贤能之才的传奇人生经历,并结合大量生动深刻的故事,详尽阐述了清华人的奋斗历程,希望由此带给青少年朋友精神的激励和人生方向的指引,愿每一位期待走向清华的青少年朋友砥砺前行,梦想成真。

在清华等你:清华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目录

**辑 将根基扎于磐石之上
*后的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大放光彩
朱自清:要挤出棉袄里的“怕”来
陈寅恪:闲不住的“自圣狂”
赵元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
实事求是的吴有训
言有易,言无难
第二辑 为人生直一座道德的丰碑
梅校长一生清白照人间
朱先生的“被解聘梦”
以德服人
“浪子回头金不换”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陈达教授的胸襟
在陈寅恪家做客的礼节
吴宓聘请王国维
谦虚的大师们
季羡林谈容忍
叶企孙:我请的教授个个都比我强
第三辑 完善的人格是人生的*高学府
费孝通谈己
季先生的人格魅力
像钱钟书一样做完整的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吴宓:敢于“逆潮流”而动的大勇者
做值得信任的人
梁启超的毅力
甘做红花衬绿叶的梅贻琦
清华园中**个承认鲁迅的教授
梁思成*委屈的设计
没有学问的人,到处都要被人轻视的
言而有信真君子
第四辑 屹立于苦难的废墟之上
西南联大的故事
与联大同舟共济的梅校长
定胜的信念
天高任鸟飞
跑警报的逸事
化悲痛为力量的费孝通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失败乃成功之母
第五辑 打造自强不息的英雄本色
自强不息天行健
从工字厅到国立清华大学
自信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身残志不残的华罗庚
为了让中国人用电脑更方便
我的祖国需要电子管
初生牛犊不怕虎
不惧权威的王国维
第六辑 独立思考展现真理的光芒
喜欢唱对台戏的华罗庚
敢向大师叫板的张荫麟
教我如何不想她
赵元任的特色婚礼
以群为体,以变为用
2+5=10000
粱启超对联认错
索性做个语言学家比任何其他都好
梁启超的一次演讲
第七辑 用理性执掌人生的方向
智慧的价值
沉着冷静的邓稼先
慧眼识英才的美谈
用理性来尊重事实
适合的就是*好的
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
事实胜于雄辩
第八辑 耕耘人生的每一寸土地
所谓的天才
从小心怀大志的杨振宁
高标准打造出高品质
刻苦学习的华罗庚
奖掖后学,不遗余力
做事之余勤学不辍
第九辑 让知识成为我们人生的灯塔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潘光旦
艺多不压身
耳闻不如口读
苦心孤诣的书虫
马兰花与呱呱鸡
南方淫雨不知是否损禾
顽童哲学家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能力高于学历
第十辑 治出自己的处世哲学
人不可貌相
热心肠的钱钟书
化千戈为玉帛
言传身教
惜将爱才的联大教授
只不过是一个误会而已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对事不对人
第十一辑 绽放美好的情感人生
爱的真谛
人生无处不浪漫
问世间情为何物
顾毓求的赤子深情
人生难得一知音
良师益友情可贵
月是故乡明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第十二辑 心怀博大的人文情怀
考虑到祖国的荣誉
季羡林拍公益广告
爱国忧民的华罗庚
走出半人时代
中国数学的幸运
展开全部

在清华等你:清华送给青少年的礼物 节选

*后的遗言:中国哲学将来一定大放光彩 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的冯友兰先生做学问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晚年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著书立说上。女儿宗璞在回忆父亲时说道: 1980年,我的父亲开始撰写《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书,当时他已是85岁高龄,视力很弱,身边的人都无法看清。除短暂的社会活动之外,他每天上午都在书房度过。他的大脑便是一个图书馆,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思想的发展在他头脑里十分清楚:那是他一辈子研究的结果。 父亲在*后十年的生命中编成了《中国哲学史新编》这部书。他一点一滴、一字一句,用口授方式写成了这部150万字的大书,可谓学术史上的奇迹。有朋友来探望时,看到他老人家很累,便规劝:“能不能不要写了?”父亲微叹道:“累是累点,可是我并不以为苦,这是欲罢不能。我想,这就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吧!” 除此之外,我父亲的专注和执着更让人感动。他在生命的*后两年中不能行走、不能站立,起居均需人帮助;咀嚼也困难,进餐需人喂,有时要用一两个小时。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他的哲学思考。有一次,因心脏病发作,我们用急救车送他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断断续续地说:“现在有病要治,是因为书没有写完,等书写完了,有病就不必治了。” 当时,我为这句话大恸不已,现在想来,那时境的父亲确如丝已尽、泪已干,即使勉强治疗也是支撑不下去的;而精神上却是丝未尽、泪未干,*后的著作没有完成,那生命的灵气绝不肯离去。他*后的遗言是“中国哲学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这句话是用他整个生命说出来的。 父亲久病后,偶然颤巍巍地站立,让人想起风烛残年这几个字。烛火在风中摇曳,可以随时熄灭,但父亲的精神之火却是不会熄灭的。他是那样顽强、坚韧,那样丰富,不燃尽生命的脂膏他绝不离去——只为,他那么钟爱的事业。 点石成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冯友兰的这种敬业尽责、为追求真理鞠躬尽瘁的精神的确可叹亦可敬。“敬业”和“尽责”是*朴实的智慧,它能够帮助青少年朋友琢磨自己的品格,激励你永不停歇地学习功课、探索真知。你只有现在就做到这一点,将来才能成为社会的脊梁。 朱自清:要挤出棉袄里的“怕”来 1926年3月18日,北大、清华等校的学生和全国各界民众在天安门前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抗议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会后,集会群众举行了示威游行,但却遭到段祺瑞政府的血腥屠杀。这一天,朱自清和清华同学也一同参加了集会、游行和请愿,并亲身经历了这一历史渗剧,目睹了这场大屠杀。事后他愤慨而又忠实地写下了《哀韦杰三君》和《执政府大屠杀记》两篇文章,记述了这一惨案的全过程,揭露和控诉了段祺瑞政府的暴行。文中愤怒斥责:“我们国民有此无脸的政府,又何以自容于世界!”他对学生们的英勇行为则表达了真正的钦佩之情。 朱自清在赞扬别人勇敢的同时,也真诚地解剖了自己。他说:“我想,人处于这样的境地若能从怕的心态转变成兴奋的心态,才是真正能救人的人。我呢,这次是因为怕而变得木木然,实在是很可耻,但我希望我的经验能使我的胆量逐渐增强!”他坦率地承认自己是“怕”的,也不曾为自己这种“怕”寻找任何开脱的理由,而是老老实实地承认这种怕“实在是可耻的”。这种老实态度,正是他为人诚朴正直的地方,也是他一生中一个突出的特点,而且他一辈子都以此为做人的原则。 点石成金: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没有经过反省的生命,是不值得活下去的。”其实,犯了错误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即使像朱自清这样留名青史的伟大学者和作家也曾在强权的面前“怕”过,那么处在成长期、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在生活中犯些错误就更加难免了。问题的关键是,当你犯了错误之后,你有没有像朱自清那样自我解剖和承认错误的勇气。如果有,那么你与大人物的距离就缩短了。 陈寅恪:闲不住的“自圣狂” 清华大学校内的林荫道上,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有时会见到一个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腋下夹着一个布包的人。不认识他的人,可能会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到清华来送书的书店老板。这个人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陈寅恪。 抗战结束后清华大学恢复正常的教学,双目失明的陈寅恪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为“不见为净之室”。历史系主任雷海宗来看望陈寅恪,见他体弱多病、双目失明,便劝他暂时不要开课,先休养一段时间,搞搞个人研究。陈寅恪马上回答:“我是教书匠,不教书怎么能叫教书匠呢?我要开课,至于个人研究,那是次要的事情。我每个月薪水不少,怎么能光拿钱不干活呢?” 陈寅恪一生都是这样。他的教学水平是相当高的,例如他讲授晋、南北朝、唐史几十次,但每次的内容都有新的,侧重也并不完全相同。他备课、讲课又极为认真,一丝不苟,哪怕是一个字的错误也从不放过。每讲完一次课,他都感到极其劳累。 陈寅恪总是用他的生命去做他认为应做之事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