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9-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36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51.8(7.5折) 定价  ¥6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669131
  • 条形码:9787030669131 ; 978-7-03-066913-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是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培养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提升师范生中学生物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本书是作者在重庆师范大学该门课程的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编著的。全书共十章,章主要介绍校本课程开发历程与经验;第二章主要介绍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价值与取径;第三章主要介绍校本课程目标设计;第四章主要介绍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第五章主要介绍校本课程组织;第六章主要介绍校本课程评价;第七章主要介绍校本课程**;第八章主要介绍校本课程实施的知识管理;第九章主要介绍校本课程实施的动力保障;第十章主要介绍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目录

目录
绪论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1
一、文献阅读,拓宽视野 2
二、体验学习,积累感悟 2
三、调查研究,把握现况 3
四、行动研究,改进实践 3
五、反思学习,提升认识 4
**章 校本课程开发历程与经验 5
**节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历程 5
一、分权制国家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起、繁荣与调整 6
二、集权制国家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生、发展与挑战 14
第二节 中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起、发展与挑战 17
一、中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起 18
二、中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 20
三、中国校本课程开发的挑战 23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 25
一、淡化两极,力求中道 25
二、解放学校,关注差异 26
三、优化制度,确保资源 27
第四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教育主张 28
一、OECD的教育研究 29
二、趋势评析 32
第五节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 33
一、美国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 33
二、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 36
三、法国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 37
四、澳大利亚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 38
五、加拿大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 39
第六节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评析 40
第二章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价值与取径 42
**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 42
一、代表性定义分析 42
二、相关概念厘定 45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界定 49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 53
一、对师生发展的价值 53
二、对课程发展的价值 55
三、对学校发展的价值 56
四、传承地方文化 56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径 57
一、“预留地”自主开发 57
二、国家或地方课程的校本转化 60
三、“本校课程”整体规划 61
第三章 校本课程目标设计 66
**节 学生发展需求确诊 66
一、学生发展需求诊断的价值 67
二、学生发展需求诊断的多元维度 67
三、学生发展需求诊断的理论基础 69
四、学生发展需求诊断的操作 70
五、学生发展需求诊断的注意事项 75
第二节 学校课程资源分析 76
一、校内课程资源 77
二、校外课程资源 78
三、学校课程资源的分析原则 81
第三节 校本课程目标描述 84
一、制定校本课程目标的依据 84
二、校本课程目标的撰写要求与行为动词 85
第四节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课程目标 88
一、高中生物校本课程性质 88
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基本理念 88
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目标 89
第四章 校本课程内容选择 93
**节 校本课程内容概述 93
一、校本课程内容的含义 93
二、校本课程内容的特点 95
第二节 校本课程内容的来源 97
一、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取向 97
二、校本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100
三、校本课程内容筛选流程 102
第三节 校本课程内容的核心要素 106
一、校本课程内容的构成要素 106
二、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 108
第四节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设计依据和课程内容 111
一、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设计依据 111
二、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内容 112
第五节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编写与实施建议 135
一、高中生物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135
二、高中生物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 135
三、高中生物校本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136
四、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实施建议 138
第五章 校本课程组织 149
**节 课程组织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150
一、课程组织的含义 150
二、有效组织的原则 151
三、课程组织的要素 153
第二节 垂直的课程组织 154
一、垂直的课程组织方法 155
二、垂直组织的考虑:逻辑组织与心理组织 156
第三节 统整的课程组织 158
一、为什么要进行统整的课程组织 158
二、统整课程的模式 161
三、如何设计一个课程统整的计划 165
第六章 校本课程评价 169
**节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评价 169
一、重视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评价 170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评价方式 174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 192
一、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评价的性质 193
二、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评价的对象和内容 193
三、校本课程开发中课程评价的实施 194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效果评价 199
第七章 校本课程领导 204
**节 课程领导的背景、概念及基本议题 205
一、校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的课程领导 205
二、课程领导的概念 206
三、课程领导的基本议题 209
第二节 区域层面的课程领导 211
一、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领导 212
二、教研员的课程领导 214
三、区域层面如何进行课程领导 215
第三节 学校层面的课程领导 218
一、谁是课程领导者 218
二、如何进行课程领导 221
三、课程领导的成效 228
第八章 校本课程实施的知识管理 231
**节 知识管理与校本课程的实施 231
一、知识与知识管理的含义 232
二、在知识管理视域中的校本课程实施 235
第二节 如何运用知识管理发展校本课程 238
一、学校层面 239
二、教师层面 242
第九章 校本课程实施的动力保障 247
**节 教师的课程意识、信念与能力 248
一、教师课程意识的定义和构成 248
二、教师课程信念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251
三、课程能力的基本结构 252
四、提升教师课程意识、信念与能力的策略 253
第二节 学习共同体建设 254
一、学习共同体概述 255
二、建设学研整合的共同体 257
三、建设复合型学习共同体 258
四、建设“专家-新手”学习共同体 260
第十章 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 264
**节 高中生物校本教材的开发实践 265
一、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265
二、校内合作的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267
三、校外合作的校本教材开发 271
第二节 生物学习共同体与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278
一、构建开发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 278
二、构建生物学习共同体开发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基本方法 281
第三节 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开发的背景、意义和方法 283
一、研究背景 283
二、研究意义 285
三、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的功能 286
四、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的开发现状 287
五、目前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存在的问题 290
六、开发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的必要性 292
七、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295
八、研究方法 296
第四节 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导向 297
一、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开发的相关概念介绍 297
二、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设计的理论基础 300
三、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设计的导向 302
第五节 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开发的过程 303
一、教学资源的获取 303
二、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的分类 305
三、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开发的功能模块设计 307
四、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311
五、高中生物校本教学资源平台开发实践的反思 312
主要参考文献 313
关键术语表 316
后记 318
展开全部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节选

绪论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的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首先找准师范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深化师范生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加大对在校师范生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在校师范生培养培训的质量。” 近年来,为了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国家加大了教师教育改革力度,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和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到了空前高度。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时代使命和战略目标。为了全面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在教师教育理念、制度、内容、方法和评价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其中,教师教育的教材体系建设,是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核心枢纽,是培养“四有”教师的主要抓手,需要优先关注和深入研讨。 师范教育阶段开设《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师范教育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反映生物科学教育的本质。它既要让师范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师范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期待师范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获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本课程是每个师范生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师范生素养的基本组成。师范教育阶段《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是以提高师范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属于课程论研究的重要专题之一。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既要注意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要积极关注和参与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文献阅读、体验感悟、合作研究、调查研究、反思提升得以加深认识、深化理解。 一、文献阅读,拓宽视野 昨天的终点,今天的起点。教师这个职业是在高平台上求发展,需要更多的胆识与才气。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三个板块: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自己的“教育问题”和“教学困惑”寻找自我超越的方法,需要一面镜子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这面“明镜”就是书籍。读书是一个知识人做学问的基本功,是一个文化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读哲学书可培养人的大气,读专业书可培养人的才气,读休闲书可培养人的灵气。读书能使人通晓古今,高瞻远瞩;读书能使人洞明世事,虚怀若谷;读书能使人穿越时空,聆听历史的回音,对话伟人的思想;读书能传承人类文明,唤醒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性,彰显人格魅力,从而开创新的世界。 所以,文献阅读是教师这一职业内在的要求,阅读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校本课程开发文献阅读,是教师课程视野拓展和课程开发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校本课程开发文献阅读要“精”,也需要“杂”。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需要阅读校本课程开发的论文和著作,深入理解本课程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课程组织、评价与领导理论知识,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脉络、实质与价值。必要时,还可以对校本课程开发文献的具体内容进行整理,通过对某一研究专题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主要观点、存在问题以及发展策略等的归纳分析,整体把握该研究领域的全貌。另一方面需要跳出校本课程开发,广泛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相关的文献,尽可能拓展视野,如地方文化、校本管理、课程资源、教学叙事等文献的阅读,可以成为本课程学习的“源头活水”。 二、体验学习,积累感悟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关注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活动。一方面,要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解答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立足中小学实践现场,开展课堂观摩等活动,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揭示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并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推进提出建议。例如,以实践者的姿态进入校本课程开发现场,与相关师生互动发现学生成长的需求,参与教师群体审议,共同确定校本课程目标,选择校本课程内容,一起组织课程内容,真实地感受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丰富自己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感悟。在体验过程中,也要学会“听”“评”。要善于倾听学生成长的声音,倾听校本课程开发者的声音,还要注意家长、社会人士、研究机构或高校专家的声音,善于从这些声音中发现有利于深化校本课程开发认识的养料。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与交流活动时,也要学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学会“评”,把自己的看法融入评论的“大潮”中,让他评的声音来检测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体验学习,积累感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思考别出心裁的研究侧重点,挖掘新颖独特的切入角度,设计独树一帜的教学思路,塑造特色鲜明的授课风格,展现别具一格的学术品位,形成与众不同的教育艺术,从而教出了特色,教出了文化,教出了内涵。 三、调查研究,把握现况 教育是“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的工作,这就要求教育者重视调查研究、把握现状。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调查研究法是指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访谈、问卷等方式,搜集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料,从而对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做出客观描述和科学阐释,并提出具体建议的一套方法。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日常校本课程开发现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观察法,可以看到校本课程开发中直接而即时的事件,能查看事件发生时的情境,对人际行为与动机具有深刻的了解,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现象的本质和规律。②访谈法。是以交谈的形式,根据被访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的有目的的研究性活动。访谈法目的清楚,有针对性,能呼应研究主题,可以获得有深度的解释,对深度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内容、方法、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等有重要作用,因而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重要方法。③问卷调查法。因其快速、高效、客观、调查面广等独特优势,在国内外的科学研究中广被采用,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资料收集的重要手段。通过问卷调查,可以针对校本课程开发较大范围的研究对象,得到有一定推广意义的普遍性结果,因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中占据独特的优势。在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中同时使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可以相互验证,以准确把握现状及问题,为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改进建议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四、行动研究,改进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信心是否越来越足?这一切均被老师所关注。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时,老师应当好好反省:是自己的教学内容不够吸引人,教学技法不够启发人,教学态度不能感染人,还是人格魅力不够影响人?这就要求教育者对教育行动进行研究,改进教育实践。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本身就是课程行动研究。课程行动研究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研究者、一线教师与课程与教学论专家、学者密切合作,以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或者独立研究的方式,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课程与教学实践中去的一种研究方法。校本课程开发也从课程问题(课程教学不适合学生学习)入手,通过合作寻找解决课程问题的方法,再经实践改进、解决问题,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学习。不少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就是在行动研究浪潮中发展起来的。参与行动研究,解决课程问题是本课程学习比较理想的综合性学习方式,文献阅读、体验学习、反思学习往往伴随着行动研究的全过程。具体而言,学习者可以参与专家领衔的课程行动研究课题,由专家领衔,以课题为纽带,与教师合作开展研究;也可以参与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校为研究基地、由专家提供专业支持的课程行动研究;还可以由学习者主动发起,与教师合作展开课程行动研究。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学习者在行动研究合作群体中都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实现多向信息交流,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验学习和研究的快乐。 五、反思学习,提升认识 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也是不断反思的过程。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说明教师的学习离不开反思。叶澜教授也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尤其重视反思。反思可以分为回顾反思、观察反思和对话反思三种,从内容上讲反思又可以分为效果反思、改进反思和探究性反思。效果反思主要反思校本课程开发哪些方面达到预期效果,哪些方面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没有引出新问题,如果有,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些问题;反思行动对策有没有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新看法;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收获;校本课程开发的改进反思是在考察整个研究过程后对遗留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效果反思基础上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这些行动将在哪些方面改善现状。将研究反思得到的启示、体会、对策转化成为后续研究与实践的具体措施。在效果反思和改进反思的基础上,可以展开校本课程开发探究性反思,即系统回味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全过程,探讨“所做的实践”对“问题的解决”有哪些作用和意义,体现了哪些“道理”及其“对课程研究的价值”等。坚持反思,可以提升体验学习、行动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大大提高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效能。 总之,《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是在学习中积淀,在实践中沉淀,在带教中提升。 **章 校本课程开发历程与经验 本章概述 从历史与逻辑角度看,有学校存在,就有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存在。本章追溯校本课程开发的历史发展过程,考察国外分权与集权制国家,主要涉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以色列等国家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起、繁荣与挑战,探究中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历程,从而得出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经验:淡化两极,力求中道;解放学校,关注差异;优化制度,保障资源。 本章还介绍欧美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内容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教育主张、欧美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欧美校本课程开发译析等,主要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本书将其视为传统欧美国家)、加拿大等国家的校本课程开发。考察欧美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可以为课程开发与实施者提供参考。 读前反思 在阅读本章之前,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思考:哪些因素会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生与发展?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根据同事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或阅读到的相关文献,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节 国外校本课程开发历程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追溯到中国先秦时期的私塾及古希腊的学园等。当时,还没有形成所谓国家统一的课程体系,课程均来自学校或者教师自身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