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回望:难以忘记的三濬中学

回望:难以忘记的三濬中学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4-01
开本: 24cm 页数: 466页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57.1(6.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63.4(7.2折)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回望:难以忘记的三濬中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414968
  • 条形码:9787568414968 ; 978-7-5684-1496-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回望:难以忘记的三濬中学 内容简介

  好学校呼唤好校长,好校长造就好教师,好教师培育好学生,好学生光大好学校。  回顾、总结、展示、弘扬一所农村中学践行“四好”、良性循环的办学历史,以留住记忆,泽被后昆,此乃编撰、出版《回望:难以忘记的三(氵窅)中学》宗旨、意义之所在。

回望:难以忘记的三濬中学 目录

**篇章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1958-1968)
我对三(氵窅)中学的回忆与思考·张德生
在奋斗中锻炼成长·陶正身
厚谊常存魂梦里深恩永志于我心·张纪龙
忆恩师陶正身·姚春保
三(氵窅)中学,我可爱的家·王益民
弹指六十载难忘(氵窅)中情·朱秀明
艰苦的三年初中·蔡明福
母校的回忆·何振宇
我在三(氵窅)中学的前前后后·姚春保
我印象中的三(氵窅)中学·薛裕水

第二篇章 继往开来铸造辉煌(1969-1985)
令我敬重的仨领导·奚华新
助我成长的摇篮·奚华新
在母校工作的日子里·陈瑞清
致敬张德生校长·童中杰
情系教涯·王丹扬
美好的记忆衷心的寄语·王丹扬
人生*美的珍藏·王丹扬
我在三(氵窅)中学工作的十五年·王鹤林
教育心得点滴·祝荣中
汽油灯的光芒(快板词)·祝荣中
千方百计为祖国多培养人才·薛家沪
深藏心底的良师益友情·张政根
难忘那一段情缘·孙纪尧
难以忘怀的两件事·杜庆喜
我和同事唐圣廉·童中杰
三(氵窅)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班情况简介·姚春保
往事悠悠·薛芙蓉
亦师亦父亦友·孙道生
高中老师二三事·李小网
课桌缝的小秘密·童中俊
挥之不去的记忆片段·于荣中
三(氵窅)中学,我从这里起航·崔正刚
母校的辉煌·陈廷南
再造之恩永生难忘·高迎春
三(氵窅)中学补习班·瞿小红
甘为人梯敢为人“鲜”·薛玉初
感恩那片热土·倪志飞
三(氵窅)中学,我学业的起点·张景发
一次打工终身受益·朱爱林
……

第三篇章 改革刨新华丽转身(1986-2009)
第四篇章 校友风采饮誉神州

附录
后记·张德生
展开全部

回望:难以忘记的三濬中学 节选

  《回望:难以忘记的三(氵窅)中学》:  为了解决难题,朱主任把我和奚华新副主任,蔡德明、倪前友两个负责财务的同志召集到一起研究解决方案。我率先提出,校内再无潜力可挖,不能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一定要向外扩建校舍。为了解决燃眉之急,可以先在操场南边搭建四个临时性的工棚式教室,以供暑假后开学新生入学时用,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征地建校,奚华新副主任同意我的意见。蔡德明同志敢想敢做,他建议朱主任负责征地,他主动承担到公社各相关单位集资、借款的工作,内勤保障由我和奚副主任负责。朱主任决定以后,大家分头行动。  紧靠操场南面是新跃大队第四、第五生产队的一片农田,面积约有四五亩。如果征下来,不仅可建八间教室,而且能扩大操场面积。  朱主任立即到公社和新跃大队做工作。一个多月后,这片农田基本征好。集资、借款部分到账后,蔡德明同志就开始购买建材,我和奚副主任发动师生利用劳动课和部分课余时间挑泥运土,先把校舍地基填高填平,然后又组织师生参加其他有关建校的劳动。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979年年底四间教室顺利落成。紧接着又砌东边一排四间教室,第二年暑假,教室全部建成,基本上解决了教室不够用的问题。  高考补习班开办以后,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其中还有不少女生。补习班大多在晚上集中上大课,需要住宿的人很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在教室的西墙搭建一个大间,先解决女生住宿问题,男同学就利用教室的课桌和阅览室的乒乓球桌睡觉,有的就睡在临时工棚里。课桌不够用,初中的两个班就自制土课桌;凳子不够用,就发动初中学生自带板凳。  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是办好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设施。“文革”前,省教育厅根据初中教学需要,每年免费配发一些教学仪器,几年积累下来,基本能够满足教师课堂演示的需求。县文教局每年下拨图书购置经费,专款专用。通过几年的管理与积累,当时学校的图书资料也基本能满足教师业务进修和备课资料查找的需求,同时也基本能满足学生的课外阅读需求。然而可能由于“文革”中管理不善,这些仪器、图书大量损坏或流失,所剩不多。学校升格、高中班扩招后,学校又无力添置,教师上课全靠一支粉笔、一张嘴,只好黑板上“开机器”,黑板上“种田”。上课没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学生对一些定理、定律的理解很费力,全靠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没有实际操作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对一些必做的演示实验,我们就请任课老师到老中学去借用教具,有的就因陋就简自制土教具,力求上课具体形象,能板图的尽量板图。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为心灵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户。没有课外书,没有阅览室,学生仅靠上课获得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那时因为没有书看,小人书就成了学生的至宝,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有的班主任把自己的存书中适合学生看的捐献出来,并号召班级同学把自己有的书借出来,如同学的亲友有的,在征得他们同意后,也欢迎出借。然后制定规则,由班上学习委员负责流转。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队伍素质与教育教学质量显著相关,那时我校教师配额不足,高中教师大多是从初中,甚至小学提上来的,初中教师基本上是从小学提上来的。“文革”期间,出现严重的人才断层,“文革”后期招的少量专科班工农兵学员,毕业后也分不到我校,能分给我校的全是当时毕业的中师生和中专生。当时我校教师的学历普遍不达标,数学教师中原有三个本科生,不久被县里调走一个,考研走了一个,只留下左慧芳老师。语文教师中原有一个本科生,不久又被调走,后来又分来王丹扬老师。  当然,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能只看学历,还要看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我校原有的这些老教师,虽然学历不高,但通过多年的基层教学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经过党的长期教育,这些人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认真学习文化,刻苦钻研业务,工作做到“五认真”,能吃大苦,耐大劳,是一支具有很强战斗力的队伍。如已逝的陈荣坤老师,他经常备课、批改作业到深更半夜,教育学生严而有格,非常有耐心。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学生中途辍学,有的曾家访动员四五次。他这种爱生如子、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全体学生。他生病住北大人民医院时正值“非典”期间,曾有学生冒着危险前去探望。在他去世两三年后,还有不少学生相约到他墓碑前追悼。  在教学能力上,我们的老师能熟练掌握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效果良好,如王鹤林、祝荣中、薛家沪等老师,他们在全县同学科任教的教师中,广受好评和称赞。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