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古代汉语语法论析

作者:郑振峰
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时间:2012-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11.3(4.5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22.5(9.0折)定价  ¥2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古代汉语语法论析 版权信息

古代汉语语法论析 内容简介

  《古代汉语语法论析》对古汉语语法内容的阐释与分析堪称详备。从语素到词、从词到句、从单句到复句,方方面面,一无疏漏。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没有丰富的科研与教学实践,没有深入缜密的科学思考,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  《古代汉语语法论析》还论及语言范畴与哲学范畴的关系,语言的民族性问题,社会历史与语言的时代性问题,汉语的特点问题,等等。在这些很有见地的论述与分析中,除可受到启迪外,还可从中找到新的研究课题;而对这些课题的研究与探讨,必将有力推动汉语研究、特别是古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

古代汉语语法论析 目录



上编 汉语语法与相关范畴
一、语言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哲学范畴、语言范畴
(二)语言交际、语法规则
(三)语言实践、语法研究
二、语言性质与语法规则
(一)语言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二)语法规则及其影响因素
三、语法研究与语言单位
(一)语法系统的整体研究
(二)语言单位的分项研究
(三)古今语法比较研究

中编 汉语词汇与词法研究
一、汉语词汇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研究概说
(二)词汇分类
(三)词的构成
(四)词的意义
二、古代汉语的词汇概貌
(一)单纯词与合成词
(二)实词的分类与研究
(三)虚词的分类与研究

下编 汉语词组与句法研究
一、语法单位中的“词组”
(一)词组概说
(二)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
二、单句
(一)主谓二分法
(二)语法成分
(三)语气类型
(四)句式类型
三、复句
(一)“多分系统”与单重复句
(二)“三分系统”与多重复句
(三)相关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古代汉语语法论析 节选

  综合来看,中古汉语出现了很多新的语词成分,有一些随着语体形式的消隐渐渐又退出了使用舞台,例如“忽然”等。《敦煌变文集·燕子赋》:“朱忽然买仆身将去,擎鞭执帽不辞辛。”近代汉语里,双音节关联成分发展迅速,总体成员很多,有些成为了习用的词语,有些也退出了历史舞台。朱德熙(1982)指出,“有的连词只能在S1(前句)里出现,如虽然、要是、如果、假使、即使、无论、不管、尽管。”从其列说的连词来看,明确强调某个条件的复句是属于假设复句类型的,因此通常的讨论不再分列条件复句。  李勤(1996)把假设性和可能性设想为纵轴与横轴:.当思维沿着横轴来偏离于假设性的时候,向左行进可以形成为非现实的条件,向右行进就形成为现实的条件,在这二者之间,还有一个潜在条件。他认为,是非现实条件和现实条件偏离了选择性与假设性,保留的是可能性,从而成为了条件从句;在表示现实条件的分句里,在主分句中,可能性是以命令式、未然及能愿意义词来表示的,使得假设复句体现出一定的主观性。  8.因果复句  思维是有逻辑的,语言势必有理序。语言的结构要讲究逻辑层序,显示意义的推导关系。因果是一种事理逻辑,反映到语言里也是一种常见的逻辑关系;“逻辑语义学通常认为结合越紧密、依赖性越强的事物,其间蕴涵的逻辑差度越小;反之,结合越松懈、依赖性越小的事物,说明蕴涵的逻辑差度越大。因此,根据‘质变’与‘量变’的性质和特点,从整体的事物根本动态过程上讲,按照三分法,转折类的包容度、体现的逻辑内涵差度是*大的,因果类次之,而并列类是*小的。也就是说,其间逻辑内涵序级为:转折类复句关系〉因果类复句关系〉并列类复句关系。”因果的分句和分句之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有时先因后果,有时先果后因。现代汉语因果复句,若鲁迅《祝福》:“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从这个例子可以体会,因果复句的后续分句虽然是顺应了前行分句的意义,但有进一步说明的意思,逻辑上后续分句,主要是结果分句,通常是是表达的重心所在。王力(1943)指出:“在中国语里,普通的主从句的从属部分总是放在主要部分的前面的。只有目的式和结果式是例外。因为这两种复合句近代才多见些,古代是很少见的。”  ……

古代汉语语法论析 作者简介

  郑振峰,男,1965年生,2000年获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01-2003年在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词汇应用通则》(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篇章》(香港·海峰出版社,2000年)、《汉字学》(语文出版社,2005年)、《甲骨文字构形系统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等著作,在《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语文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    于峻嵘,女,1974年生,河北省南宫市人。2004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古代汉语语法、词汇与训诂研究。在《语文研究》、《古籍研究》、《河北学刊》等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苟子)语法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学不可以已——(荀子)重添注》(科学出版社,2010年)。研究成果获第十届、第十一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河北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2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