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作者:李化树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0-01
开本: 其它 页数: 227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6.0(7.5折) 定价  ¥4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4314590
  • 条形码:9787564314590 ; 978-7-5643-1459-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内容简介

  《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共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城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现状等。介绍著者在分析、总结近几年国内外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相关理论文献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潜心探究薄弱学校发展战略的理论、策略和方法所取得的一项很有意义的重要成果。

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目录

**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崭新形势
(二)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政策依据
(三)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战略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二)国内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薄弱学校
(二)教育公平
(三)教育均衡发展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城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分层理论
二、相对剥夺理论
三、教育公平理论
四、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第三章 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现状
一、四川省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概况
(一)普通小学教育的发展
(二)普通初中教育的发展
(三)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
二、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校存在的历史背景
(一)薄弱学校改造的政策缺失
(二)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权利
(三)在教育发展路径上的冲突
(四)教育供需之间存在的矛盾
(五)不同区域文化差异的存在
三、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发展的状况
(一)师资结构
(二)办学条件
(三)生源差异
(四)内部管理
(五)教学质量
(六)社会声誉

第四章 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薄弱学校的基本特征
(一)薄弱学校的内涵
(二)薄弱学校的特征
二、薄弱学校的界定标准
(一)辽宁省薄弱学校界定标准
(二)上海市薄弱学校界定标准
三、薄弱学校的测度方法
(一)薄弱学校测度的指标
(二)薄弱学校测度的方法
四、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
(一)薄弱学校的硬件设施不齐备
(二)薄弱学校的管理运行不科学
(三)薄弱学校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四)薄弱学校生源质量普遍较差
五、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校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政策的因素
(二)学校内部的因素
(三)社会环境的因素

第五章 国内外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实践
一、国际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美国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
(二)英国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
(三)日本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
二、我国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区域选择
三、我国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实践案例
(一)成都市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
(二)沈阳市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
(三)杭州市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
(四)北京市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
(五)天津市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
(六)武汉市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
(七)上海市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
四、国内外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颁布相关的法律政策
(二)制订有效的改造计划
(三)提供资金与技术扶持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五)以办学特色为突破口
(六)吸纳社会资源的参与

第六章 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政府管理层面——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扶持
(一)坚持公益性国家教育发展政策
(二)制订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目标
(三)建立健全薄弱学校的发展制度
(四)完善对薄弱学校改造、发展的管理
(五)统筹规划,实施标准化建设工程
二、学校实践层面——努力寻求学校自强之路
(一)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二)职业校长的科学管理
(三)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
(四)学生结构优化与成长
(五)校园文化的塑造积淀
三、社会参与层面——有效整合多方社会资源
(一)实施薄弱学校问责制度
(二)强化薄弱学校监控评估
(三)正确引导公众社会舆论

第七章 四川省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的质量评估
一、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质量评估的含义及作用
二、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质量评估的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可行性原则
(四)民主性原则
(五)激励性原则
三、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质量评估的标准
(一)基础教育质量评估的标准及体系
(二)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质量评估的标准框架
四、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质量评估指标体系
五、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质量评估的方案及实施
(一)评估方案制订的指导思想
(二)评估方案制订的基本框架
(三)评估方案实施的工作流程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节选

  《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伴随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发展,各国政府普遍认识到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而作为影响国计民生和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教育对个人和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高度重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基础教育领域纷纷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关注城乡薄弱学校的改造和变革,以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追求学校卓越,实现教育公平。  一、研究背景  (一)薄弱学枝改造与发展的崭新形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公平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接受教育,特别是公平的优质教育,不仅是每个孩子根本而又重要的权利,也是每个人所应承担的对国家和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发展问题研究,成为推动国家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自1986年国家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硬件轻软件、重市区轻郊区、重体制内轻体制外等倾向,出现了城市择校热及弱势群体社会救助体系不健全等不公平问题。尤其是像四川这样的西部省份更是突出。四川省作为西部12省市区之一,虽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较好,但是教育投入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尤其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重点学校政策,导致选择性入学机会不公平,各儿童群体接受优质义务教育资源的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矛盾较为突出。不合理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又人为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近30%薄弱学校的存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教育公平政策的价值基础,教育公平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了我国古代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在西方,柏拉图被认为是*早提出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人,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主的教育权利。公平作为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具有道德性、伦理性和历史性。在近代以来的大多数公共教育系统中,公平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政治家早已认识到教育在扩大平等方面具有潜在价值,普及教育成为绝大多数国家的国策。关于受教育权利的普及化,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规定:“不论什么阶层,不论经济条件,也不论父母的居住地,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推进教育权利平等,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人权的坚实框架,拓宽有关人权的公约中包含的教育承诺,导致了全世界范围内一致同意的全民教育权。因此,现代教育,一方面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等”,对教育公平的关注集中在给所有人公平的发展和竞争的机会。“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方面:入学机会均等、进入不同教育渠道的机会均等、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在现实社会中,教育公平都是相对的,它伴随经济发展和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而逐渐扩大和深入。  ……

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李化树,男,1964年生,四川西充人,研究员,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史硕士点硕士研究生导师,高等教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导师指导组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社会兼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四川省教育学会理事,四川省院校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教育强国:目标、方针与战略》《公平与均衡——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与发展研究》《大学论》《21世纪大学的发展》《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研究》《大学素质教育论》《大学德育论》《现代教师论》《大学生行为学》等15部。先后在《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中国高教研究》《中国教育学刊》《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高等教育学》《教育学》及《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摘要20余篇,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成果获奖: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四川省人事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基金项目、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委托项目等10余项。先后获得四川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5项,***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四川省政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研究方向:教育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哲学、院校研究、德育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