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立德树人 传承文明:曹顺庆教授40年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案例实录

立德树人 传承文明:曹顺庆教授40年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案例实录

作者:曹顺庆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861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71.2(9.1折) 定价  ¥29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立德树人 传承文明:曹顺庆教授40年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案例实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452158
  • 条形码:9787561452158 ; 978-7-5614-5215-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立德树人 传承文明:曹顺庆教授40年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案例实录 内容简介

  《立德树人 传承文明:曹顺庆教授40年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案例实录》全面回顾与总结了曹老师40年教学思想。全书由曹顺庆教授和他的200余位学生共同编写,这些人有的是年轻有为的学者,有的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书写了不俗的成绩。他们通过立德树人、原典研读、互动探究、永立前沿、学术交流、实践锻炼、团队意识、学脉相传八个章节全面总结曹老师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从学生受教育的角度,用实实在在的教改案例,记载了在川大受教育期间的亲身体验。这既是曹老师人才培养理念与实践的生动展示,也是川大拔尖人才培养的缩影和体现。  拔尖人才培养是一项长周期、慢变量的工作,而且每所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是不能简单复制的。包括曹老师在内的川大人都认为拔尖人才不仅要对所从事学科有兴趣、有潜质,更重要的是要与使命感结合起来。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使命感,没有志存高远的精神,没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是难以成为栋梁人才的。曹老师就是身体力行去影响、带动、引导学生。作为比较文学领域的专家,他开创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使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尤其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他强调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要勇于提问、提真问题,以问促思、以思促学,从而自豪地面对世界,自信地面对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体现中国实力,展示中国风采。

立德树人 传承文明:曹顺庆教授40年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案例实录 目录

绪论 创新培养研究生拔尖人才的“八个锤炼”

**章 立德树人:以思政教育指明培养方向
**节 澡雪精神以德为先
曹门四德,元亨利贞
道之所在,师之所在
——曹顺庆教授教书育人二三事
开学养正,修道立教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传道之圣
——跟随曹顺庆教授求学记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曹顺庆先生侧记
七律·贺曹师寿
感师恩,忆学涯
第二节 言传身教育人为本
曹门受教记
——曹顺庆老师指导博士生的几点经验
言传身教,育人为先
——学术人生的引路导师
先生岿然室中
——忆跟随曹师顺庆先生读博及工作的日子
游学记
曹师印象二三
杏坛春晖,仁爱宽厚
——曹师顺庆先生
是良师,亦是益友
我跟曹顺庆老师做博士后
古为今用,育人新篇
厚德育人
——论曹顺庆教授的学术引导力和人格魅力
立德树人,言传身教
我的导师曹顺庆先生
我与恩师曹顺庆先生
第三节 和风沐雨润物无声
成都求学记(长诗)
——致敬曹顺庆恩师
博士养成与为学为人
苔花也学牡丹开
——随曹顺庆师问学散记
请回答,我的2010!
得遇良师,如沐春风
侍立十年记
跟曹老师学习的日子
文心如斯,曹门生活
在曹老师的灯塔照耀下前行
忆曹先生小文
树有包容鸟知暖
——曹顺庆教授门下问学记
桂香依旧
昔日逸事
想念春风吹拂的求学时光
第四节 厚德载物志通天下
经道纬德,志通天下
——恩师顺庆先生七十寿诞感怀
隐恶扬善,点燃火焰
兰香浸润后辈人,春风化雨有曹师
“不拘一格”顺庆师
求学记
立德树人,传承文明
曹顺庆先生学术思想与育人策略漫谈
……
第二章 原典研读:以强基固本涵养学风操守
第三章 互动探究:以问题意识倒逼自主钻研
第四章 永立前沿:以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源泉
第五章 学术交流:以办会参会建构国际视野
第六章 实践锻炼:以学术训练培养科研能力
第七章 团队意识:以传帮带领打造创新团队
第八章 学脉相传:以话语建设传播文明之光
后记
附录一:曹顺庆教授与老师、学者及学生部分照片
附录二:曹门八子歌
附录三:曹门赋
附录四:桃李芬芳曹门同学录
展开全部

立德树人 传承文明:曹顺庆教授40年拔尖人才创新培养案例实录 节选

  我在曹门弟子中从备受关照的小学妹逐渐成长为弟子群的核心联络员和活动组织者,这个转变深深得益于曹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师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  2002年,我**次考博失利,申请提前跟读博士课程,得以结识2002级的众位师兄师姐,与他们共同修课,开启曹门求学之旅。记得2002年秋天**次参加曹门弟子聚会,当时参与聚会的博士以及博士后12人,加上我这位候补队员刚好13人,于是我被戏称为“十三妹”。聚会上,我的候补身份让我颇为忐忑和自卑,但曹老师和师兄师姐们都热情鼓励我,使我备受感动和鼓舞,几个月后再次参加考试,如愿以偿成为曹门2003级博士中的一员。  曹老师的博士课程基本开设在晚上,连上3小时大家往往还意犹未尽。老师通过带领我们细读经典来体会传统文化之光,而老师与弟子之间、弟子与弟子之间的交往也演绎着经典传递出的种种美德。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求严格,但课余则笑眯眯地询问每个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凡是遇到还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的,更是如父母一样为他们操心着,每次聚会都要嘱咐师母为单身弟子留意合适人选。  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也尊师如父,同学之间关爱有加。那个时候教学区没有配备热水,冬天上课的时候,住校的师兄如杜吉刚、王敬民等会提着一个大大的热水瓶进教室供老师和同学们取用。有时碰到师兄左手扶着单车右手提着热水瓶骑车急匆匆赶往教室,心里又感动又担心,生怕热水瓶碰坏烫伤了人。来自台湾的谢碧娥大姐的年龄和曹老师差不多,在尊师和友爱方面堪称我们年轻学子的楷模。每当天气炎热的时候,碧娥大姐总喜欢给老师带一罐冷饮,并时不时邀请我到她的小小出租屋里喝甜美的绿豆羹。我当时是在职读博,晚上修完课还有半小时车程才能到家。每次和胡志红、马建智等几位不住校的师兄一块走出校门口时,他们总会帮我拦一辆出租车并记下车牌号,还一再叮嘱我到家后给他们报个平安。这样的曹门氛围带给我无限的温暖,我也因此暗下决心,要将这份温暖传递给后面的师弟师妹,尽可能散发出自己微弱的光芒温暖更多人。  曹老师经常说:“我平时虽然很忙,但你们只要约我谈论文,我总会尽快抽出时间来。”但是,老师在谈学术的时候会一改平日的温和,变得非常严谨和严肃。所以,每次弟子们和老师谈论文的时候都特别忐忑,而多经历几次这样的考验,弟子们的研究水平就会有明显提升。记得老师审阅完我的毕业论文初稿,打电话给同时提交论文的谢梅师姐,要我们俩去面谈论文并带点纸巾准备擦眼泪。我俩在听老师一一谈完论文反馈意见之后,确实忍不住哭了一场。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我俩不分昼夜改论文,改到崩溃时就打电话彼此倾诉和宽慰,平静心情后再找老师答疑解惑。老师担心我们长期熬夜吃不消,打电话建议我们再推后半年答辩。可是,想着那么多优秀的曹门弟子都在努力奋斗,同时觉得推迟毕业愧对老师和家人的期待,我俩咬紧牙关抓住工作以外的一切可用时间修改论文。一个多月后,老师一边拿着我们的修改稿一边笑着说:“这么短的时间居然能改出来,看来一敲打潜力就发挥出来了嘛。”我和谢梅师姐相视而笑,内心非常感激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耐心指导。  在读博期间,我的学术兴趣和学术写作能力快速提升,也因此深深感激曹老师为我提供的这个学习平台。可是,我也听到一些人批评曹老师带博士太多。我理解这种看法,因为绝大部分博士生导师确实因为名额和精力的限制一届只带一两个。但是,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这个问题做个小小的回应。文学与新闻学院在四川大学属于大学院,当时因学校其他学院博士招生没招满而获得较多的博士生名额。曹老师作为川大文科的领军人物,报考他的人特别多,所以在有名额的情况下他招的学生确实较多。当时有些考他的学生本来分给了校外的兼职博导,但平时活动也都是和曹门弟子一块,给人的感觉队伍就更庞大了。但是,大队伍在曹老师的引导下,却构成了一个非常好的内部学术生态,让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匪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