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看懂经气脉络

作者:王唯工著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7-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32
中 图 价:¥25.8(5.6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看懂经气脉络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4397322
  • 条形码:9787544397322 ; 978-7-5443-9732-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看懂经气脉络 本书特色

普通人也能看懂的中医书(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眼里的中医。以中医经典为指导,用科学方法做验证。对中医之气的物理学诠释,让不懂中医的人也能理解“气”“经络”以及“阴阳”对人体的意义) 这一部书的出现,是中国脉学超时代的进步。 ——百岁名老中医马光亚 王教授的理论从数学、物理及生理学的角度来看是非常合理的,他替数千年的中医打下了科学研究的基础。 ——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斯坦福大学电机博士、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 中医确实需要科学化,本书是应时而生。 ——生物力学开创者及奠基人、“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 王教授把我们未曾注意到的共通性以创新的观念结合在一起,重新指出了生命科学再出发的方向。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博士 楼宇伟 1.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开山之作。 2.所独创的气血共振理论一方面与传统中医的精神极为契合,另一方面还能够进行数字化与公式化,这是此前倡导中医现代化、科学化的人所没有做到的。 3.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许多现代病的病因和诊治重点,对中医的许多概念和原则进行了数学、物理、生理学上的解释。 4.让中医以科学语言与普通大众进行沟通的方法,让不懂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人也能理解中医的内涵,理解“气”“经络”“阴阳五行”等之于人的意义。 5.内容形式新颖、视角独特,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从科学的角度,以实验验证传统中医的观念和智慧。既有继承发扬,又有批判扬弃。沙里淘金,真实可信。

看懂经气脉络 内容简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通过科学观测的方法,使用仪器对人体“经络”与“气血”的运行进行了观测和记录, 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达了人体经络循环的原理,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以及五脏六腑与气血的关系。?作者在书中以压力和共振理论来类比血液在人体中的运作,通过全面而严谨的分析论证,结合实验数据,给中医的现代化以充分和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为中医建立了一套现代化语言模式。书中内容横跨了物理学、数学、生物学、中医等多重领域,既有理有据,又浅显易懂。

看懂经气脉络 目录

自序 由中医看中华文化 // I 缘起 // V 前言 现代生物医学的盲点 // VII **章 气 西医未解的循环难题 流体力学理论备受挑战 // 002 七个当今生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 005 气才是解决现代病的重点 血液循环的周期现象 // 023 以共振观点试答生理学的难题 // 028 第二章 共振 气即共振 :血液循环的原动力 经络演化论与共振谐波的发展 // 036 以共振观点看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042 心脏自调与体循环外调的共振 // 046 血压与高血压 // 051 经络、穴道、器官形成共振网络 经络的共振结构 // 061 经络与身体不同部位的相关性 // 070 部位与经络 :三焦与三焦经 // 074 第三章 脉诊—未来医理的基础知识 倾听身体的共振旋律 脉诊是人体状态的总报告 // 078 脉诊就是基础循环生理学 // 086 脉诊指标、中药与安慰剂的运用 如何判断脉诊 // 105 如何运用脉诊仪 // 112 中药与脉诊 // 118 安慰剂效应 // 121 疾病的根源与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心脏疾病 // 125 脑、胃、脾的疾病 // 132 五行与相生相克 // 136 阴阳、五行与虚实、补泻 // 145 外伤 // 150 第四章 健康与养生之道 日常养生的脉诊运用 内外伤,过敏与呼吸法 // 156 经络循环与原理的运用 // 160 经络与季节的关系 // 165 中西医应相辅相成 // 168 循环与谐波共振 血液循环由弹性势能推动 // 173 动脉回流圈与四逆汤强心 // 173 周期与倍频的假设与实验 // 174 丹田与精气神 // 175 第五章 回顾与展望 脉诊与病灶定位 (上、中、下)三焦的特有血管共振 // 180 以血管与经络共振定位 // 181 脉诊能量、结构与缺氧指标的互动 // 182 由脉诊辨别外伤与姿态不正的要诀 // 183 缺氧与预防治疗 由局部乳酸值检测来侦测癌症与糖尿病 // 185 由补脾化瘀改善更年期综合征与过敏 // 187 经络循环间的血液循环互补造成虚火 // 188 失眠与脑缺氧 // 190
展开全部

看懂经气脉络 节选

七个当今生理学无法解释的问题 **问 :心脏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当我们看到血液循环的生理结构时,应该要认真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个问题就是心脏为什么要摆在身体的上半部,并且是在头的下面的位置。如果只是为了要保证血液流量的话,心脏就不应该摆在这里,*好的位置是在头顶;生物体*好长得像章鱼的形状一样,心脏在头顶上一泵,血就可依靠重力流到所有的肢体里了。身体也都不能有任何转弯,因为流体一遇到转弯,其携带的动量就会消失。所以要长得像一棵倒栽的树,心脏就长在树根的地方。人都应该要演化成这个样子。在演化的过程中,多拥有一点点优势的品种,就能淘汰掉劣势的品种。从流量理论来看,章鱼型的生物把心脏放在头顶上,比将心脏摆在身体中间的效率高太多了,所以心脏在身体中间的品种都应该被淘汰。 但是为什么所有的动物心脏都长在身体中部?当然也不是在正中间,而是在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位置,离头近一点,离脚远一点,完全没有例外。我们要了解生命,就要去问这些*基本的问题。任何一个生理结构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例如我们的脖子为何要长成现在这样? 这其实是很笨的设计。背部椎骨旁的肌肉都是横向生长的,容易进行拉动及固定;可是我们脖子的肌肉却是纵向生长而与颈椎平行,这样拉动的效率就会很低。但为什么颈部肌肉要这样生长?为什么血管也是如此?脖子如此生是为了要让我们能够做出大角度的动作,容易看到敌人及猎物。因为有这样的好处,所以这一构造在演化的过程中才会保留下来。而人类的颈椎有七节,那是因为人类的演化过程是从捕猎生活中一路过来的,越高等的动物颈椎节数越多。而且脖子上的血管特别硬,否则头一动它们就会被压扁了。 古人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外伤和感染,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我们的动脉要比静脉更深入人体(身体内层是动脉,外层是静脉)。假如动脉长在外层,人被轻轻一砍就会大出血,所以我们才会演化出这样的结果。为什么头上会长头发?因为头发对脑部有保护作用,不长头发的人在演化过程中容易被淘汰,这都是有道理的。即使像盲肠—之前被认为是没有用的,后来也发现割过盲肠的人比较容易感染疾病。原因是盲肠是淋巴系统—中医所说的“卫气” —的一部分,它长在大肠与小肠中间,而因为大肠里有很多细菌,因此盲肠是处在一个防守的位置,不让细菌跑到小肠里。所以,简而言之,每一个器官的存在都是有它的目的和功能的。 心脏与脑一样重要,它所在的位置也格外重要。若仅仅是为了维持流量,现在的位置并不是*理想的,脑与心脏必须换过来,心脏的血才容易灌输到脑部去。我们必须深思这类*基本的问题。 第二问 :为什么升主动脉在离开心脏之后要转一个 180°的大弯? 我们的升主动脉从心脏一出来就掉了个头转了 180°。从流量理论的观点来看,要让血液往前流,血管转弯不但毫无意义,还会造成阻力,因为所有的动量都没有了。动量本身是个向量,是有方向性的。血液冲出来就是个动量,但如果一转弯,动量就没有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老早该灭种了,这样的设计一点都不合理。而在现实中,一点点的不合理就会造成绝种。 第三问 :为什么生物体的器官与主动脉的连接处都以硬管 90°相交? 所有挂在主动脉上的内脏与主动脉都呈 90°排列。就向量分析的观点,90°刚好没有分量。所以依照流量理论而言,主动脉的血应该不会流到器官里去,因此所有的器官里也都不会有血。那么,为什么我们的肾脏、脾脏、胰脏、肝脏等器官都还活着呢?这些器官通通都呈 90°与主动脉相连,连肺也都不例外。我们怎么可能还活着呢? 第四问 :为什么生物体都需要舒张压(低压)? 前面已经讲过,根据流量理论,心脏*好是长在头顶上,那么重力势能也不需要克服了,血可以顺流而下。然而我们的心脏却在*重要的器官—脑的下面,还要把血液往上泵。若要保持脑部供血充足,按说应该把心脏放在头的上面才是,并且每个器官就像树干一样,所有的分支都是没有角度的,以供血液顺着流,垂直相交的话血流进去的难度较大。收缩压(血液挤向动脉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俗称高压)的成因大家容易理解,因为要把血送出去。但为什么要有舒张压(使血液从动脉流出的力量称为舒张压,俗称低压)?我们都知道,舒张压的正常值为 70到 80 毫米汞柱(1 毫米汞柱约等于 133.32 帕斯卡),要当飞行员就要达到这个标准。但是要舒张压做什么呢?以流量理论来看,舒张压*好是负的:心脏一泵出血来,外面是负压,血就可以流得更快。舒张压是正压,对心脏来说,就好像一泵出血来就碰到了墙壁,完全没有帮助。好比我们吸收液体,嘴巴给一个负压,液体就会流过来 ;假如嘴巴是正压,就必须花较多的力量才能让液体流进来,这是一样的道理。假如身体及穴道都是正压,心脏要把血液泵到这个腔内,是比较困难的;假如都是负压,就像在你的嘴里提供一个负压一样,一吸,水就流进来了。试想,我们在喝果汁的时候,嘴里有个电动机在工作吗?并没有呀!所以如果是负压的话,液体才容易流过去。换句话说,我们的血管里也不该有舒张压才对,这样血才会自己流过来。血管中有舒张压,就等于是明明要用吸管吸水上来,却将气往下吹。而当有一个往下吹的力量时,就必须用更大的力量才能把水打上来。同理,因为我们身上的血管里是正压,舒张压是正 70 毫米汞柱,所以任何东西要流进血管,就必须有比 70 毫米汞柱更大的压力才行。也就是说心脏必须泵到 70 毫米汞柱以上血才能开始流。从流量理论的角度来看,如此的设计效率一定很差,在演化上应该被淘汰才是。可是,大家都知道舒张压很重要,舒张压一旦低于 50 毫米汞柱,人就必须抢救了。这是为什么? 第五问 :为什么生物体的心跳有一定的频率?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生物体的心跳有一定的频率?换句话说,为什么我们的心脏要以同样的速度有规律地跳动?这似乎没什么道理。假如只考虑流量的话,一下快一下慢应该也无所谓,只要能维持流量即可。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维持速度有什么难?只要有意愿就行了。我们可以这样反问:每天早上叫你五点起床,七点吃早饭,晚上九点睡觉,过这样规律的、一成不变的生活,你愿意吗?假如没有任何目的的话,事实上是很难做到的。心脏维持一定的速率跳动,背后一定有某些生理条件在限制它,否则不需要如此。所以假如你的心率、血压突然有重大改变,这都表示你有大病在身。但是从目前的血流理论来说,心跳应该是随心所欲的,血够的时候就跳慢一点,血不够的时候就跳快一点,可这与事实不符。我们若要提出一个理论,则该理论对这些问题都要有合理的解释才行。 第六问 :为什么动物的体形大小与心跳频率成反比? 第六个问题是,为什么体形越大的动物心跳越慢,越小的动物心跳越快?从供需的角度来看,大动物需要的血比较多,小动物需要的血比较少,所以大动物的心脏应该跳得比较快,供血才会多 ;而小动物比较小,心跳慢一些没关系。但为什么实际情形正好相反?而且更奇怪的是,心率正好与体形大小成反比 :大象的心跳约每分钟 30下,人类约 70 下,狗约是 120 下(不过也要看是大狗还是小狗),兔子约 200 下,大老鼠约 300 下。以相关系数来检视,体形大小与心率所成反比的系数高达 0.97 ~ 0.99。从流量理论来看,这个现象很不合理。 第七问 :动物是如何进行运动的? *后一个问题是,动物是如何进行运动的?假如心脏泵出血来可以以流量理论解释的话,那么当我们的手臂举起来的时候,应该会“气血攻心”,因为动量是守恒的,此时血应该继续往下流,流回心脏来。所以,蹲下来时脑部的供血也应该会有问题。其实一个蹲下来的动作包含了很多的生理反应,有些人在青少年时一蹲下来就会眼睛发黑,血会不能维持。我们能蹲下来而且还看得见,是很奇怪的事情才对,流量理论该如何解释呢?难道动物应该不能运动,我们应该变成植物?!另一个问题是,微循环为何呈网状?这不合理呀!呈网状的话,很多地方的血液会重复流。微循环应该像树枝一样,方能流向顺而阻力又小。所以说章鱼应是世界上演化得*成功的动物才是(不过章鱼的心脏也不在头上,还是在肚子的位置)。 基本上,我们在生理上看到的任何一个现象都应该有其理由,我们也应该都要去问为什么,这样才会看到它的“因”,而不是只看到相关性。

看懂经气脉络 作者简介

王唯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博士,台湾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1969年就读于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经科学。1973年获博士学位。1988年与多位中、西医研究人员进行合作研究,制成脉诊仪,并在多个大医院进行临床观测。王唯工在医学工程领域多次获杰出贡献奖,且因脉诊之相关发明获发明奖。同时,他也因此项发明而被收录于“马奎斯世界名人录”中。现从事汉唐医学之研究及各种非侵入性医疗器材之开发。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