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批评的艺术史家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批评的艺术史家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0-10-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00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59.7(7.7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66.3(8.5折)定价  ¥7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批评的艺术史家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84236
  • 条形码:9787100184236 ; 978-7-100-18423-6
  • 装帧:80g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批评的艺术史家 本书特色

一部展现19世纪德国艺术史家脉络*为综合性的著作,启发读者对艺术作品进行哲学美学思考 英语世界里讨论德国艺术史写作的*好的著作之一,以“批评的历史”为主要的研究方法,通过重新审视“现代艺术史之父”们的著作,深入探讨精神与知觉如何在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中集中体现,并追溯了19世纪德国的艺术史家如何踏入哲学美学的领域,将康德以降的哲学美学理论引入艺术探讨之中,并将其视为严肃的学术探究,借以思考艺术的价值、历史以及概念的问题。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批评的艺术史家 内容简介

《批评的艺术史家》是英国艺术史家迈克尔?波德罗撰写的一部关于德语艺术史学的经典之作。作者旨在考察视觉艺术文献中的一个核心传统,大致涵盖1827至1927年这段时间里,以歌德、康德、席勒作为开端,从黑格尔、施纳泽、鲁莫尔、桑佩尔,发展到李格尔、沃尔夫林、施普林格、瓦尔堡以及潘诺夫斯基的艺术史写作。 本书堪称这些重要艺术史家的一个个精彩“学案”。作者研究分析这些艺术史家的思想,不只是对于近一个世纪德语艺术史学发展的爬梳剔抉和条分缕析,更是让我们理解一个事实:艺术观念本身也是历史事实,即所有的艺术史文献不仅仅是关于艺术的历史文献,其本身就是在书写历史,是艺术史的重要部分。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批评的艺术史家 目录

前言 绪论 **部分 **章 方案 一 往昔的复活 二 构成和持成 三 康德 四 席勒 第二章 黑格尔 一 《美学》的前奏 二 艺术的历史阶段 三 为现时哲学而恢复往昔艺术 四 鲁莫尔对黑格尔的回应 第三章 施纳泽的批评性历史原型 一 纲要性的视点 二 艺术的连续转形 三 忽视功能 四 具有文化自主性的艺术:对黑格尔的回应2 五 批评性例子汇集 第四章 从桑佩尔到格勒 一 视觉意义 二 虚构与功能 三 历史连续性 四 风格的母题理论和变化的动机 第二部分 绪论 一 阐释性视象 二 绘画问题 三 艺术的自我转形 四 同往昔之间变化了的关系 第五章 李格尔 一 浮雕 二 晚期古典的建筑 三 荷兰团体肖像画 四 艺术意图的意义 第六章 沃尔夫林和古典艺术 一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 二 凯旋门的目的论 三 沃尔夫林、布克哈特和盛期文艺复兴 第七章 《美术史的基本概念》及其诸问题 一 描述的图式 二 视觉传统的分离 三 通过历史的艺术转形 四 周期理论和视觉艺术的一般性 五 对沃尔夫林论述建筑方式的批评:施马尔索和弗兰克 六 结论 第八章 从施普林格到瓦尔堡 一 施普林格反驳黑格尔 二 施普林格的替代性美学 三 瓦尔堡和波蒂切利的神话 四 商人环境圈和萨塞蒂小礼拜堂 五 艺术与迷信 六 古典艺术的角色 七 瓦尔堡与图画行为 第九章 潘诺夫斯基 一 体系性策略 二 适应性策略 三 关于透视的论文 四 人体比例理论 五 图像和观念的关系 第十章 回顾与综述 一 体系性阐释的诸问题 二 功能和特征的分离 三 关于视点的多重性 四 往昔的复活 五 心灵的自主 注释 文献选编 插图目录 索引 译后记
展开全部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批评的艺术史家 节选

尽管这确切无疑,但唯当自己有某种艺术观念时,我们才能理解同提香与伦勃朗相关的艺术感与纯熟的艺术技巧。正如只有通晓法律或逻辑的人,才能够将一个异域社会中的程序视为自己的法律或逻辑程序。更为一般地说,搜寻史实和运用艺术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我们的艺术观念本身在艺术传统中成为构成性特征的方式,都不应将这两类问题的区别相模糊:一类问题要求我们提供关于不同事实的答案,关于来源、赞助人、目的、技巧以及同时代的反应和典范。我们可以把这类问题宽泛地表述为考古学的。另一类问题则要求我们去思考,艺术产品本身所承载的目的与意趣, 而这些目的与意趣既不可化约[irreducible]为它们所产生的条件,又无法脱离[inextricable]那些条件。为方便起见,我将会把对后一种问题的探究称为“批评的历史”。这正是本书的主题。 或许,这两类探究不可能单独进行。但在任何一刻,任何一位作者都可以把自己的考虑集中到这个方向,而非另一方向。现在,我关注的是相对于考古学方向的批评性探究。在某些情况下,我将采用比所论述的那些作者本人所采纳的更狭窄的视野。但是,这些作者大多清楚存在着两个方向的探究: 考古学的和批评性的。困难在于如何精确地区分二者,这个问题在以下章节中还会反复出现。 区分这两种探究之所以困难,一个原因来自艺术自身的本性:一方面它必受环境制约,而另一方面又不可将之化约为环境条件。在此,有必要对此两面性做个简短说明。不论是强调艺术受环境制约的特质,还是强调它的不可化约性即艺术的自主性,都会以牺牲对方为代价。如果一个作者为了关注艺术的不可化约性或自主性,而减弱了环境意义,他就会迈向形式主义。而如果他为了牢牢把握艺术的外部事实,而减弱不可化约性,他就得承担把艺术处理成其他事态之痕迹或征兆的风险。批评的史家,不断地在这两者之间走钢丝。 ……

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批评的艺术史家 作者简介

迈克尔?波德罗(Michael Podro,1931—2008),英国艺术史家,英国国家艺术院院士,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的董事会成员。曾先后就读于剑桥大学的耶稣学院和伦敦斯莱德艺术学院。1961至1967年担任坎伯威尔艺术学院的艺术史负责人。1967至1969年担任瓦尔堡研究院讲师。1973年起担任埃塞克斯大学艺术史与理论系的教授。主要著作有《感知的多重性:从康德到希尔德勃兰特的艺术理论》《批评的艺术史家》和《描写》等。 译者简介: 杨振宇,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艺术人文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史与文化史、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与思想史、风景画与山水画等,译有《康定斯基回忆录》《德国哲学与艺术史》等,主编《自然之名》、“艺术世界”丛书等。参与组织“贡布里希纪念讲座”和“潘天寿纪念讲座”等重大学术项目。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 他乡

    他乡

    付秀莹著
    ¥17.1¥45.0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