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作者:叶澜著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2-01
开本: 26cm 页数: 348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中 图 价:¥31.5(7.0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7528857
  • 条形码:9787567528857 ; 978-7-5675-2885-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本书特色

《回归突破: “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叶澜教授20年“新基础教育”研究、30余年教育学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研究的集成之作。 全书由“导论”和“上/下编”共五章组成。 其中,“导论”从理论反思、实践探究、方法论更新和学科元研究四个方面,整体呈现了“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回归突破”的生成过程。上下两编分别集中回答了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两大基本问题:元研究层面的“教育学是什么”和基本理论层面的“教育是什么”。 上编重在回答清楚“教育学是什么”.作者首先对3000年“学科观”之演变与当代更新作了基于学术深察的教育学清思。以此为据,再对当代中国教育学人的学科观进行了总体式的学术评析,并从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教育学进行了学科奠基式的重建,明确了教育学作为“复杂综合学科”的独立品性。 下编进入对教育学基本概念“教育”是什么的回答,对“生命·实践”学派的基因式概念“生命”与“实践”作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深度解读。进而,不仅从结构、过程、功能等多维度表达了“教育”丰富复杂的内在规定性,体现了教育实践、学科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科学哲学在教育学中的汇聚,而且通过对寓于文字中的中国文化传统之内核、智慧与境界的教育学解读,形成了“教育是点化生命的人间大事”、“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的中国式表达,体现了“生命·实践”教育学的中国原创性。 在此意义上,本书不仅是叶澜教授的学术大成之作,且可称是面向世界、发出当代中国教育学声音的非唯一的代表之作。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生命·实践”学派的教育学观、“生命·实践”学派的教育观两编。主要内容包括: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 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 ; 西方学科观历史演变与再认识: 前提性认识的辨析等。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目录

**章 导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在回归与突破中生成
**节 学派产生的社会土壤与时机
一、 “学派”古意与近代“学科”简辨
二、 当代中国社会催生“学派”活跃
第二节 学派生成历程的回溯性分析
一、 孕育期(1983—1991年)
二、 初创期(1991—1999年)
三、 发展期(1999—2004年)
四、 成形期(2004—2009年)
五、 通化期(2009始,尚在进行中)
六、 结语
上编 “生命·实践”学派的教育学观
第二章 西方学科观历史演变与再认识:前提性认识的辨析
**节 古典初成期:亚里士多德的学科观及其特征
一、 为什么选亚里士多德
二、 亚里士多德的学科观
三、 亚里士多德知识观的整体特征
第二节 近代经典时期:弗朗西斯·培根的学科观
一、 学科内涵的清晰化
二、 新知识概图的创制
三、 培根学科观的影响
第三节 现代爆炸时期:学科观的当代更新
一、 精神科学独立领域的开辟:狄尔泰
二、 哲学的改造:詹姆斯与杜威
三、 发生结构主义学科观:皮亚杰
四、 当代“新潮”:复杂学科群的兴起
第三章 提升学科独立性:当代教育学建设的奠基工程
**节 否定教育学独立学科观的分类与评析
一、 独立性问题的再提出(否定的依据)
二、 有关否定观点的评析
第二节 提升中国教育学人的学术自信与建设自觉
一、 当代中国社会多重转型的迫切需要
二、 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的需要
三、 当代教育学自身发展的需求
四、 行进中的当代中国教育学及我们的追求
第三节 明晰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方法论
一、 研究对象
二、 学科性质
三、 方法论
四、 余论
下编 “生命·实践”学派的教育观
第四章 教育——点化生命的人间大事
**节 “教育是什么”的概念式多重界定
一、 “教育”定义的类型辨
二、 “教育”概念多重界定的意义
第二节 “教育是什么”的基因式解读
一、 解读作为教育根基比喻的教育学选择——基因
二、 西方教育学史代表性人物对“教育是什么”的根基式解读
三、 杜威之后:当代国外教育学例证式简析
四、 不同“基因”面对共同问题回答的启示
第三节 “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基因”解读
一、 发现过程:理论直觉与研究实践的产物
二、 关于“生命”一般的分层认识
三、 人类生命与实践多重内在关系析
四、 “生命·实践”作为建构教育学理论的特殊内涵
第五章 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
**节 中国文化传统的特质
一、 中国文化传统的整体式理解
二、 中国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第二节 中国文化传统内蕴的教育精神与智慧
一、 内核:以自强修己为本,行治国达人之用
二、 智慧:以启蒙善导之慧,成仁人志士之德
三、 境界:以“天地人事”之教,涵“生命自觉”之育
第三节 思往辨来:文化教育传统之变迁、接续与新生
一、 思往: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的变迁
二、 辨来:当代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的接续与新生
第四节 当代新释:教天地人事 育生命自觉
一、 聚焦:“育生命自觉”的时代内涵
二、 透析:“教天地人事”的当代新解
三、 创造:师生在校新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 作者简介

叶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终身教授,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任过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等多项学术职务。首创并主持“新基础教育”研究与“生命·实践”教育学派建设20余年。出版专著:《教育概论》(1991年初版,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2006年修订版)、《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1999年初版,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和《“新基础教育”论》(2006年版,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论文:《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学校“转型性变革”的理论与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引论》等先后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4年,“新基础教育”研究先后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叶澜教授最为重要的一本著作

    叶澜教授最为重要的一本著作,该书是叶澜教授几十年研究的心得,可以视为叶澜教授思想的集大成。

    2016/8/25 10:21:28
    读者:thi***(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