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二十一-温故

二十一-温故

作者:刘瑞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20.9(7.2折) 定价  ¥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二十一-温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49508983
  • 条形码:9787549508983 ; 978-7-5495-0898-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二十一-温故 本书特色

1.《温故》,中国的年轮——从今天,回望中国。自2004年创办以来,《温故》拥有余英时、白先勇、章诒和、袁伟时、王学泰、邵燕祥、沈昌文、程巢父、陈丹青、张鸣、谢泳、邵建、范泓、傅国涌、吴兴文、苏小和诸多撰稿人。本辑特稿《我的父亲刘文典》不一样的“狂人刘文典”,冰云《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两个大起大落的历史人物。2.《温故》,我们的历史——民间视角,风行多年。本辑人物、往事专栏,“九三叟”秦宝雄《往事杂忆:从父亲秦汾和丁文江先生说起》,苏小和《财会知识分子顾准》,亮轩《*后的张白帆:兼述六十年前的陈素卿旧案》,

二十一-温故 内容简介

  1949年元旦,蒋介石在南京宣告引退,至1950年3月1日于台北宣布复职,这一年零三个月的期间,中国大陆以至台湾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动--国民党在大陆失去政权,飘零迁台。
  1949年*后一天,12月31日,父亲由海南岛海口飞到台湾。那正是大陆失守、天崩地裂的一刻,疑危震撼,谣诼四起,许多人劝阻父亲入台,认为台湾政治环境对父亲不利,恐有危险。当时父亲可以选择滞留香港、远走美国甚至中东回教国家,但他毅然到台湾。用他的话说,这是——向历史交待。
  当时朝鲜战争未起,海峡对岸军队随时可以渡海,台湾正处于险境环生的形势。父亲入台,就是打算要与之共存亡。父亲参加过武汉辛亥革命,缔造民国,北伐打倒军阀,统一中国,抗战抵抗外敌护卫国土,国共内战后父亲由武汉战退到南宁,打到不剩一兵一卒,虽然*后无力回天,但牵制彼军数月,让国民党军有时间迁台,期间曾数度提出“局部和平”。入台与共患难,是父亲当时唯一的选择,流亡海外,或老死异土,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他当然了解国民党的政治文化,亦深知他入台后可能遭遇到的风险,但他心中坦荡,回台湾,是报到归队。

二十一-温故 目录

〔特稿〕专栏
 刘平章《我的父亲刘文典》
 ……不能不提一下沈从文的事情了。沈从文在昆明的那段时间,住在丁字坡旁边,也就是以前的唐公馆对门,而我们家住在龙翔街。住在丁字坡的人跑警报,往往是跑以前的英国花园或现在的圆通山后面。我们跑虹山,他们两人是不会遇到一起的,而且我们没跑几次就搬到了官渡。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这个故事。而且沈从文评教授的时候父亲已经离开联大到了云大,所以并不存在这个问题。
 冰云《陈独秀与托洛茨基:两个大起大落的历史人物》
 ……托洛茨基是世界各国托派组织的精神导师,而陈独秀是中国托派中*知名的领袖,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托洛茨基对陈独秀的思想及后半生命运产生了极深刻的影响,从某种角度来看,是托洛茨基改变了陈独秀的人生历程。
〔人物〕 专栏
 张耀杰《胡适与辜鸿铭的精神碰撞》
 ……胡适与前辈文化人辜鸿铭之间,一度处于激烈碰撞的敌对状态。辜鸿铭离开北京大学英文门一级教授的职位,也主要是出于英文门的教授会主任胡适的提议。但是,离开北大之后的辜鸿铭,与胡适之间依然保持着相互尊重、彬彬有礼的“君子”之交。
 孙卓《裴文坦的故事与事故》
 ……胡美筚路蓝缕在中国湖南开创现代医学教育之基业,曲折悲壮,继其后献身于中国医学事业的外籍人士更不乏其人,为此殒身蓝天的裴文坦就颇值得一书。
展开全部

二十一-温故 相关资料

  我们现在学习外国,还是要回头看看,而不能一味地往前看。   ——沈昌文(出版人)   随着岁月的流失,历史的记录或许难免变得陈旧、破损,但历史却将永远鲜活。而这大概也就是《温故》的生命所在了。   ——冯克力(出版人)   我觉得历史大量的是被遗忘,只有少数的被记忆,尤其说让国民记住什么,忘记什么,实际上主流媒体是有选择的,是有控制的。它想让你记住什么,忘记什么,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对历史失去了记忆,对很多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雷颐(文史学者)   我觉得《温故》的意义,以后要偏重于把那些过去说错了的事情,或者说是主流话语过去比较强烈地想让人接受的那些东西,尽可能给予校正。   ——谢泳(文史学者)   《温故》一方面是要锻炼大家恢复记忆,要重温记忆,我觉得好像一方面是要告诉很多人,他们的所有行为是要被记忆的,正在被记忆的,即使把它抹去,最终也会被挖出来,这个我觉得也非常必要。所以我经常讲,人们要有点儿起码的历史感,如果没有这历史感的话,后果就特严重。   ——卢跃刚(文史学者)   有很多人物,很多历史过程,但这东西呢在这之前并不进入正史。但是你会发觉,你把这一块儿挑出来,把它表述一遍,非常有意思。它对于中国的大的历史也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刘方炜(文史学者)   过去秘而不宣的,可借温故来显影;过去吞吞吐吐、显影不足的,可借温故作“加厚”显影;以往过分渲染、显影过度的,温故可起“减薄”作用。通过温故,围绕某事件的基本事实澄清了,就可以进入定影程序了。   ——张冠生(文史学者)   “温故而知新”,从《老照片》的风行到《温故》在书刊丛中脱颖而出,决不仅仅是迎合了这个浮躁时代一部分人的怀旧心理这么简单,关键还是“知新”,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带有温情的新材料、新见解,虽不是高头讲章、宏大叙事,却让历史真相在细节中慢慢浮现出来。   ——傅国涌(文史学者)   我们在“温故”时一定要持有开放平和的心态,若一味地剑拔弩张,或“单向度”地要和谁去较什么劲儿,“温故”便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说到底,“温故”是为了“知新”,即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范泓(文史学者)   《温故》里写历史,没有人云亦云,观点也许不同,但真实严谨。我也有这种要较真的劲。   ——赵克风(文史学者)   这么多年着意于材料的收集,目的是创造一种多元的对过去的认识,因为这是整个中国人走向心智上成熟所需要的一种教育过程。无论如何,历史有一种呈现自我的自然力量,它不会完全被遗忘。   ——秦风(老照片收藏家)

商品评论(1条)
  • 主题:《温故》丛书,即使隔了好几年阅读,还是那么津津有味!

    《温故》丛书,即使隔了好几年阅读,还是那么津津有味!

    2018/4/18 15:31:32
    读者:ni6***(购买过本书)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