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增订版(全三册)
-
>
大家精要- 克尔凯郭尔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罗素
-
>
大家精要- 钱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识
空悲切 本书特色
1.从名将沉浮命运切入,窥测历史拐点上的风云变幻。本书以惋惜、警醒的语调,叙述了中国历史上8位功绩显赫而*终下场凄惨的名将,其悲惨命运不仅是古代“职场精英”的事业之殇,同时也是王朝兴衰的缩影。
2.以心理侧写式的独特手法,多角度深入剖析名将悲剧根源,为当代人为人处世总结经验教训。
3.张锐强央视七套军史专题栏目《讲武堂》“名将传奇”系列讲座蓝本,撕开历史细节,让你秒懂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历史真相。
空悲切 内容简介
飞将李广廉洁爱士、智勇双全、威震匈奴,却命途多舛,难封侯爵,被迫自刎。 真将军周亚夫治军严谨、刚正不阿,临危受命平定七国之乱,他的耿直与忠诚却被误解为傲慢与不逊,*终身陷囫囵,绝食而亡。 勇猛善战的廉颇,战功无数,在赵国被封为上卿,晚年却因谗言恨走他乡,抑郁而终。
……
多少炽热忠诚,皆抵不过流言蜚语、谗言猜忌。他们的抑郁不得志,是生不逢时的命运使然,还是心怀叵测的人为悲剧?
作者以史料化的叙事、细节化的描述、虚实结合的笔法,带领我们重返历史现场,撕开历史的细节,探寻复杂人性下的挣扎与选择,还原旷世名将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一生。
空悲切 目录
代序 文化与武化
伍子胥:端午节的另一个悲剧
吴起:百战建功易,变法寸步难
廉颇:一顿饭断送报国梦
蒙恬:三代军功难救一命
彭越:“被谋反”——一场经典的杀功臣闹剧
周亚夫:倔强之臣VS刻薄之君
李广:百战名将不封侯
魏延:“武侯牌”反骨冤案
空悲切 相关资料
伍子胥:端午节的另一个悲剧
湖北某县是政府垄断经营食盐的历史标签。三国时期东吴设置监利县,就是为了“监收鱼盐之利”。不过,我们讲的是军事而非经济,所以垄断经营的暴利问题只能暂且放下。你可以前往这里的长途汽车站,去看一座塑像。谁的塑像呢?本文的主人公——名将伍子胥。
伍子胥名叫伍员,子胥是他的字。这里的“员”,读音跟“云”相同。最早注意到这个字,是听京剧《文昭关》,那其中就念“云”,当时还以为是上口字。京剧里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字读成别音。不过这一次不是。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著名军事家、谋略家。关于他的故里,有三种说法:湖北监利县、湖北老河口市和苏州吴中区胥口镇。似乎监利的可能性更大。古往今来,伍子胥跟一个成语难舍难分——“掘墓鞭尸”。说的是本来作为臣子的他,引领吴军攻入楚国的都城不说,还把死去的老国王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三百。
勾结外敌入侵故国,本身已冒了天下之大不韪,竟然还要鞭尸国王。伍子胥为什么要这么干?难道他是变态的虐待狂?当然不是。他之所以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是因为他跟国王有深仇大恨。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这事咱得从头说起。
小人登场
伍员的出身,可不是什么贫下中农或者草莽英雄,他们家是正经八百的贵族,朝上数三代,曾祖伍参、祖父伍举、父亲伍奢,都是楚国的大夫,绝对的血统高贵。
伍参在楚国供职时,正赶上晋楚在中原争霸。楚国出兵伐郑,晋国赶来增援。晋军势大,楚军上下人心惶惶。这时伍参力排众议,出谋划策,极力主战,最终击败晋军,立下大功。伍举的故事更有意思,因为他跟成语“一鸣惊人”息息相关。楚庄王即位之初,因为令尹斗越椒专权,楚庄王的位置还没坐稳,只好韬光养晦,整天沉湎于酒色歌舞,并且在门口立块牌子,说:“有敢谏者死无赦!”伍子胥:端午节的另一个悲剧
湖北某县是政府垄断经营食盐的历史标签。三国时期东吴设置监利县,就是为了“监收鱼盐之利”。不过,我们讲的是军事而非经济,所以垄断经营的暴利问题只能暂且放下。你可以前往这里的长途汽车站,去看一座塑像。谁的塑像呢?本文的主人公——名将伍子胥。
伍子胥名叫伍员,子胥是他的字。这里的“员”,读音跟“云”相同。最早注意到这个字,是听京剧《文昭关》,那其中就念“云”,当时还以为是上口字。京剧里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字读成别音。不过这一次不是。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著名军事家、谋略家。关于他的故里,有三种说法:湖北监利县、湖北老河口市和苏州吴中区胥口镇。似乎监利的可能性更大。古往今来,伍子胥跟一个成语难舍难分——“掘墓鞭尸”。说的是本来作为臣子的他,引领吴军攻入楚国的都城不说,还把死去的老国王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三百。
勾结外敌入侵故国,本身已冒了天下之大不韪,竟然还要鞭尸国王。伍子胥为什么要这么干?难道他是变态的虐待狂?当然不是。他之所以要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是因为他跟国王有深仇大恨。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这事咱得从头说起。
小人登场
伍员的出身,可不是什么贫下中农或者草莽英雄,他们家是正经八百的贵族,朝上数三代,曾祖伍参、祖父伍举、父亲伍奢,都是楚国的大夫,绝对的血统高贵。
伍参在楚国供职时,正赶上晋楚在中原争霸。楚国出兵伐郑,晋国赶来增援。晋军势大,楚军上下人心惶惶。这时伍参力排众议,出谋划策,极力主战,最终击败晋军,立下大功。伍举的故事更有意思,因为他跟成语“一鸣惊人”息息相关。楚庄王即位之初,因为令尹斗越椒专权,楚庄王的位置还没坐稳,只好韬光养晦,整天沉湎于酒色歌舞,并且在门口立块牌子,说:“有敢谏者死无赦!”
却说有一天,楚庄王左手搂着郑国的美妾,右手搂着越国的少女,坐在钟鼓乐器中间,喝得醉醺醺的,大夫伍举突然报门而进。楚庄王眯缝着醉眼,口齿不清地说:“大夫您来,是想痛饮美酒呢,还是想听歌观舞?”伍举说:“都不是,我来是想请教您一个谜语。有人说,有只鸟儿栖息在土山上,可是整整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呢?”
什么鸟无所谓,反正不是什么好鸟。好在楚庄王心里并不糊涂。他说:“我知道。这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您等着瞧吧。”伍举说:“它不飞不叫,早晚会被猎人谋取。箭已上弦,很快就要射出来,哪里还能容它冲上云霄,叫声惊天?”这话正好说到楚庄王的心坎上,于是立即痛改前非:绝女色,停美酒,罢歌舞,励精图治;重用孙叔敖、伍举、苏从等人,以制衡斗越椒,直到最后,将造反的斗越椒彻底灭掉。就这样,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邲之战中大败晋军,洗雪了城濮之战的耻辱,楚庄王也跻身“春秋五霸”的行列。
中国的史书,大致有三个传统:一是记言,源出《尚书》;二是记人,《史记》的纪传体可谓本源;三是记事,开创者是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国语》
暂且不说,《战国策》《左传》等记叙人物的对话,也详尽而且精彩。为什么会这样?《左传》里有句话,可以作为注解:“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立言中的“言”,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言或者对话,主要还是指学问,但是跟语言和对话,距离还是比较近。所以读早期的史书,往往会惊叹主人公的对话,比如这里的伍举和楚庄王,总让我想起大学时听过的磁带:《外国电影对白精选》。
不过这都没什么用,阿 Q 的祖上也阔过,伍子胥在楚国,从楚平王时期开始,面对的主要是厄运。
楚王都属于芈姓,熊氏。楚平王跟一个著名的词人同名,叫熊弃疾。他登上王位的过程,很有点传奇色彩。
熊弃疾是楚共王的儿子,楚庄王的孙子,上面有四个哥哥,他是老五。最初继承王位的是他大哥,就是楚康王。康王死后,传位给自己的长子,但四年之后,熊弃疾的二哥杀掉侄儿自立,就是楚灵王。楚灵王德政不修,四处用兵,民不聊生,寒冬腊月,妄兴大军。士兵们披着铁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却身穿“复陶裘”,外罩“翠羽披”,头顶皮帽,足踏豹皮装饰的锦靴,站在中军帐前观看雪景,连声赞叹“好雪!好雪!”就是那句话的翻版:“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中国历来有个说法,叫坏事变好事,这事似乎也能变成好事,比如作为励志教材:看看,不好好干怎么能行呢?好好干,将来咱也当王,不受这苦。可惜,士兵们再努力,也没有成王的可能,所以只有越发地感觉透心凉。
楚灵王十二年 ( 前 529),楚灵王带领大军出征,他的三个弟弟联合发动宫廷政变,攻入郢都,杀掉太子,推举老三为王,就是楚初王,老四为令尹,老五弃疾当司马,典型的“家 族式企业”。消息传到前线,楚军大哗,片刻之间,三军随即作鸟兽散,只剩下楚灵王这个孤家寡人,走投无路,众叛亲离,不得不用一条绳子,找棵歪脖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老三虽然占据了大位,但灵王去向不明,郢都依然人心不稳。没办法,那时没有手机,不能发短信;也没有电脑,无法上网。所以楚灵王的具体结局,当时大家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弃疾年龄最小,但鬼点子可不少。他意识到,乱就是上天赐予的机遇,决心浑水摸鱼。五月乙卯之夜,弃疾安排人马绕着郢都大声呼喊:“灵王驾到,灵王驾到!”百姓们一听,满城骚动,惊惧不安。弃疾随即派人故作惊慌地跑入宫中,对他三哥四哥说:“不好了,国君回来了,国人马上就要杀进宫来。众怒难犯,何去何从,你们赶紧拿个主意吧,免得到时候遭受耻辱!”两人一听,乱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又进来一个人,当然还是弃疾派来的。他高声惊呼:“大队人马就要冲进来了!还有司马的部队!”没办法,这两位赶紧抹了脖子。可怜楚初王只干了一个月,屁股都没坐热,王座就归了五弟。
弃疾随即改名熊居,摇身一变由司马而一跃成为楚平王。
楚平王的智商,比他二哥三哥确实强点,但也强不到哪里去。《新语·无为》记载,“楚平王奢侈纵恣”。他立儿子熊建为太子,安排伍举和费无极尽心辅助教育。然而费无极奸佞谄媚,太子建偏偏又不吃这一套,喜欢伍举,讨厌费无极。上司看你不顺眼,这日子还怎么过。不行,必须自救。费无极先去禀报楚平王:“太子也老大不小的了,该娶媳妇了。”楚平王说:“嗯,是这道理。你去操持吧。”
太子建已经订下亲事,对方是秦国公主孟嬴。费无极奉命去秦国迎亲,发现这姑娘确实漂亮,就动了歪心眼。等把新娘接回郢都,他马上跑到楚平王跟前说:“公主相貌甚美, 不如大王您纳了吧。反正太子还年轻,将来机会还多的是!”有个成语,叫作“臭味相投”,用在这里,再贴切不过。你想想要是国王是周文王,费无极还敢出这馊主意吗?打死他也不敢。恐怕文王跟前,也根本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早就被过滤掉,一边凉快去了。可是楚平王身边,愣是少不了这样的主儿。
正所谓“物以类聚”。
楚平王听了费无极的话,龙颜大悦。怎么说呢?费无极忠心耿耿呗。你想想,这样的事情,他都忘不了我,对我能不忠心吗?大手一挥,做了批示:同意!
这一下,费无极可算露了脸儿。他不再辅佐太子建,直接调回朝廷,到国王身边工作。不管怎么样,与太子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是别扭。他心生一计,又向楚平王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咱们楚国太小,不如让太子去守城父,以通北方,大王您守护南方,这样才是争天下的姿态。”应该说,这个计策本身没什么不对。让太子下基层锻炼锻炼,镀镀金,也有利于他的成长。于是平王慨然应允。
城父在哪里呢?就是今天安徽亳州市谯城区的城父镇,是楚国的北方门户,也是张良的出生地。当然,那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与太子建无关。他接到命令,只好带着伍奢离开郢都,去经营城父。可没过半年,费无极又生了坏点子。太子建早晚要当国王,那时还有他的好果子吃吗?不行,还是得斩草除根。于是赶紧跑到楚平王跟前,继续上太子建的眼药,说他和伍奢勾结:“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就是说,太子建与伍奢远在边疆,他们俩自以为有了类似宋国和郑国的便利,再加上齐国和晋国撑腰,很快就会对楚国构成威胁。楚平王脑子里有水,但水还没满,还给智力留了点空间,因此刚开始并不相信。他说:“建是太子,国家早晚是他的,他干吗要叛乱?”费无极说:“大王您可别忘了,那秦国公主本来是他的呀。自从您娶了公主,太子心里没有一天不怨恨。现在他手里有了兵权,又与别国有联系,早晚会打过来的,您得做好准备才行!”
楚平王这家伙,生活作风一直不够检点,到处留情。太子建就是这样的产物。楚平王还当大夫时,到蔡国出差,看上了一个掌管疆界的小官儿的女儿,就带她私奔,生了太子建。现在太子建的母亲早已人老珠黄,太子建在楚平王心中的分量自然也要随大势跌落。楚平王立即下令,先抓来伍奢,审问对质。伍奢当然不会屈打成招。然而君子与小人斗嘴,总是小人胜利。为什么?因为小人没有原则,可以乱说,而君子不行。
楚平王拘押了伍奢,然后派人给城父司马奋扬带去密令:立即杀掉太子建。奋扬接到命令,先派人悄悄报告太子建,让他快逃,然后才组织人马,安步当车,不紧不慢地朝太子建的住处开去。当然,等他的人马赶到,太子建早已没了踪影。
子胥逃亡
人们常常有个错觉,以为自己能够掌握命运。这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决定命运的,更大程度上还是偶然,是随机事件。比如费无极讨好君王的随意举动,就促成了两位名将的诞生,一明一暗。明的是伍子胥,暗的是白起。因为太子熊建之子熊胜是白起的始祖。
却说奋扬放走太子建后,自己披枷带锁,前往郢都请罪。楚平王说:“命令出自我口,到你耳边,是谁泄露的?”奋扬不慌不忙地答道:“是我。从前您曾经命令臣,要忠心耿耿辅佐太子,臣虽不才,却也不敢三心二意,所以执行了您先前的命令,没忍心执行后来的命令。臣放走太子,现在追悔莫及!”楚平王的怒气逐渐平息,说:“那你怎么还敢来见我?”奋扬说:“臣没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来,就是再次违令,为臣不敢。”楚平王无奈地挥挥手:“算了算了,你还是回到城父,去当你的司马吧。”
伍奢可没这么幸运。在楚平王眼里,伍奢是他想象中的叛乱的核心分子。费无极决心将伍奢一家斩草除根,就建议以伍奢为诱饵,引诱他的两个儿子过来,满门抄斩。楚平王当然言听计从,对伍奢说:“你如果把两个儿子叫来,就能活命,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一叫准来;伍员生来桀骜不驯,肯定不会从命!”
果然,伍尚准备赴汤蹈火,但伍员不干。他说:“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员到底技高一筹,将利害关系看得清清楚楚,知道一去肯定是全军覆没,这样无所作为,实在不值得。伍尚说:“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相比之下,伍尚就是个谦谦君子,中看中听,就是不中用。他也知道去了没有好下场,可是担心假如以后不能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独自偷生。说起来这算是虚荣心,如果人人都毫无虚荣心,一点都不顾及名声,这个世界将会一团糟;可是过于看重名声,又难免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这个度量,实在难以拿捏。
伍尚于是束手就擒。使者还要捉拿伍员,伍员箭上弦引满弓,逼退使者,然后溜之大吉。他听说熊建已经跑到宋国,就赶过去投奔。逃亡的过程中,他碰到了好朋友申包胥,得到了他的帮助。伍子胥越想越生气,就对他说:“我一定要灭掉楚国!”申包胥盯着好朋友的眼睛,针锋相对地答道:“那我一定要复兴楚国!”伍奢听说次子逃走,长叹一声:“楚国君臣且苦兵矣。”就是说,楚国君臣别想再过安宁日子了,就等着打仗吧。发完这个浩叹,他和伍尚以及家人都被推上了断头台。
伍员找到熊建,正赶上宋国内乱政局不稳,他们只好一路向西,到郑国临时落脚。郑国对他们很够意思,按照公子的规格,热情接待。最后到达晋国时,晋顷公说:“你跟郑国关系好,他们一定很信任你。你先回到郑国,给我们做内应,咱们里应外合,一定能灭掉郑国,然后封给你!”熊建这哥们儿,到底是遗传了楚平王的基因,脑子也不太灵光,竟然应承下来,转头又回到郑国。可是还没等晋军行动,他的密谋已经被犯了过错面临惩罚的下人泄露。开门揖盗的事情,当然不能干。郑国立即行动,杀掉了熊建。
这一下,伍子胥立即感觉脊背发凉。凭空又多出一个敌国,暂时的栖身地也没了。没办法,继续逃吧。吴国是晋国一手扶持起来,专门牵制楚国的,是楚国的宿敌。伍子胥随即带着熊建的儿子熊胜,向吴国逃去。
一路的颠沛流离、惊慌失措可以想象。他们晓行夜宿,犹如惊弓之鸟,总算到了吴楚两国的交界昭关。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的故事,因为京剧《文昭关》的推波助澜,早已家喻户晓。这出戏是京剧《伍子胥》(又名《鼎盛春秋》)的一部分,谭、马、杨、奚等各个老生流派都演过。还有一出戏是《武昭关》(又名《禅宇寺》),流派不同,背景相似。昭关到底在哪里?就在今天安徽含山县城以北。这里东有马山,西有城山,除此之外,周围都是烟波浩渺的湖水,地形确实险要,否则楚国也不会在此构筑城池。
既是边境要地,必然会有重兵把守。伍子胥能过得去?当然能,否则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故事,也不会有这篇文章。他怎么过去的呢?戏里的唱词是:“幸遇那东皋公行方便,他将我隐藏在后花园。”伍子胥跟东皋公的一个朋友皇甫讷长得很像,东皋公让他们俩互换衣服,皇甫讷先走,守关的当作伍子胥拿下,警惕放松,伍子胥这才得以逃之夭夭。
戏终究是戏,《史记》等正规的史书,找不到类似的记载。实际情况是,伍子胥和熊胜好险被拿住。伍子胥见势不好,拔腿就溜,后面的楚兵一路追杀。如果独自一人倒还好说,偏偏又带着个孩子,伍子胥拳脚再好也施展不开。没办法,跑吧。跑着跑着,看见前面湖边有艘小船,赶紧跑过去,请求帮助。伍家的遭遇,差不多已经传遍整个楚国,但好在那时舆论工具尚不发达,当局捏造事实、扭曲真相的能力还不强。渔父二话不说,立即载着他们俩,摇动桨橹,虎入深山,龙归大海,胜利大逃亡。
他们俩好歹算是捡了两条命,活着进了吴国。伍子胥流亡至今,盘缠早已用光,只好解下腰间的宝剑递给渔父说:“这口剑值百金,送给您作为酬谢!”渔父也是好样的,他说:“楚王早已传令,抓住伍子胥,赏五万石粮食,封上大夫的爵位。那些我都不动心,何况百金的宝剑?”
铮铮豪言,史册流芳。伍子胥谢过渔父,继续前行,留下了“吹箫乞食”的成语。长时间的紧张赶路,风餐露宿,他饶是铁打的汉子,也支撑不住,终于病倒。要命的是,又没了盘缠。怎么办?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于吴市。”就是说,趴在地上一点点地朝前爬,光着上身不住磕头,吹箫乞讨,完全沦为乞丐。从贵族沦为乞丐,这其中巨大的落差,如果没有极其顽强的信念与毅力,又怎么能承受得住!
“千金小姐”这个说法,也源自伍子胥的狼狈经历。有一天,他又累又饿,碰见一位浣纱的姑娘,篮子里装有饭食,就上去乞讨。姑娘见他可怜,施舍了饭食,转念一想,男女授受不亲,这事违反了礼法,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怎么办?姑娘随即自沉于水,以证清白。子胥万分悲痛,于是咬破手指,在石上留下血书为誓:“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后来子胥报了大仇,荣登高位,想报恩又不知道姑娘的姓名和家庭住址,于是将千金掷于姑娘投水之处。“千金小姐”一词,从此诞生。
千金看起来惹人注目,可当年——未必是伍子胥的当年,而是后世写《吴越春秋》与《国语》的年代——黄金并不像如今这样稀少昂贵。当时黄金与黄铜并行不悖,金为上币,铜为下币,黄金供应充分,这从单位上也能看得出来。秦代黄金单位是镒,二十两或者二十四两;西汉的黄金单位是斤。从东汉开始,社会上的黄金数量明显减少。《宋史·杜镐传》记载,宋太宗曾经问杜镐:“西汉赐与悉用黄金,而近代为难得之货,何也?”杜镐认为是佛教兴起的结果,铸造佛像法器耗费了太多的黄金。
就这样,熊胜也跟着伍子胥流落至吴。后来楚国把他召回去,封于白地,号白公,其子孙就以白为姓。白公一心为父报仇,想起兵攻郑,但楚国当局不干。白公心怀不满,随即发动叛乱,这就是所谓的“白公之乱”。白公没有成功,兵败自杀,子孙一路逃亡,有一支定居秦国,一百多年后,诞生了名将白起,再过一千年,又孕育出了诗人白居易。一百多年,楚平王愚蠢好色的基因已经被大大稀释,否则白起恐怕不会有那么出色的大脑,也无法建立那样的功勋。至于白居易,就基因而言,跟他们其实已经基本没了关联性。
空悲切 作者简介
张锐强,河南信阳人,工科背景,从军十一年,三十岁退役后写小说。曾在央视七套《讲武堂》栏目开设“名将传奇”和“书生点兵”系列讲座。曾先后获得齐鲁文学奖、泰山文艺奖、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山花》杂志双年奖,被评选为21世纪文学之星、齐鲁文化之星。
曾在《当代》《人民文学》《十月》发表长中短篇小说两百万字。多篇作品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以及年度选本转载。著有长篇小说《浪淘沙》《钱眼》《杜鹃握手》,非虚构作品《诗剑风流:杜牧传》等十余部。
- >
李白与唐代文化
李白与唐代文化
¥9.9¥29.8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小考拉的故事-套装共3册
¥36.7¥68.0 - >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
¥13.7¥39.8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8.4¥58.0 - >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罗庸西南联大授课录
¥14.8¥32.0 - >
山海经
山海经
¥18.7¥68.0 - >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19.1¥42.0 - >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大红狗在马戏团-大红狗克里弗-助人
¥4.5¥10.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8.6¥55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10.3¥29 -
陶渊明传论
¥9.3¥26 -
辜鸿铭评传
¥11.6¥25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李煜词传
¥10¥36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