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类)

包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类)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0-01
开本: 16开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23.4(3.5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开年大促, 全场包邮
?新疆、西藏除外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类) 版权信息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类)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5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类)》吸纳了中公研发团队*新教研成果,构建了全面、高效、科学的学习系统,帮助考生破解行测题量大、考点多、方式活三大难题。本书特色如下:
1.紧随国考行政执法卷真题变化,指明备考重点。本书系统分析国考行政执法类行测试卷题目,对真题进行逐一梳理,归纳核心考点,汇总解题方法。以此作为图书讲解的主要内容,为考生指明备考方向和重点。
2.讲解轻松易学。全书以“把握核心考点,传授快捷方法,直观易学,讲透教会”为宗旨,每类题型按照“考情分析——考查形式——经典真题 解题步骤 能力培养——思维导图——正文知识讲解”的体系,利用浅显易懂的示例对理论知识进行阐述说明,并步骤化解答每类题型,力求使考生能够更易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类)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25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类)》深入分析了国考行政执法类行测试卷的命题变化趋势及具体考情,按照“紧扣真题,分析趋势——学习考点,掌握技巧——实战训练,查漏补缺”的顺序,分五篇系统讲解了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具体特点如下:
1.提纲挈领,让你知道学什么。各题型开篇“考情分析 考查形式 经典真题 能力培养 思维导图”,通过解读题型和考点、分析解题思路,提炼解题能力,搭建思维导图,帮你构建知识体系。
2.考点精讲,带你高效进阶。分析国考行政执法类行测试卷的所有真题,归纳各部分的考点分布规律,做到“考什么,讲什么”。借助通俗易懂的小示例、小场景,搭配简洁、通俗的理论知识讲解,再辅以点对点、逐项分析的经典真题剖析,帮助考生真正吃透理论,学会运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类) 目录

目录
**篇言语理解与表达**章选词填空
**节语境分析
第二节词语辨析第二章片段阅读
**节概括归纳
第二节判断意图
第三节查找细节
第四节标题添加
第五节推断下文
第六节词句理解第三章语句表达
**节语句排序
第二节语句填充第二篇数量关系**章数学运算解题方法
**节方程法
第二节整除法
第三节特值法
第四节比例法
第五节十字交叉法
第六节代入排除法第二章数学运算常考题型
**节等差数列
第二节和差倍比问题第二篇数量关系
第三节工程问题
第四节行程问题
第五节利润问题
第六节排列组合问题
第七节概率问题
第八节几何问题
第九节和定*值问题
第十节容斥问题
第十一节日期、年龄问题第三篇判断推理**章逻辑判断
**节必然性推理
第二节可能性推理第二章图形推理
**节题型概要
第二节移动和转动
第三节叠加
第四节对称性
第五节数量关系
第六节相对位置
第七节立体图形第三章定义判断
**节定义特征分析
第二节定义特征归纳第四章类比推理
**节逻辑关系
第二节言语关系
第三节常识关系第四篇资料分析**章核心统计概念
**节基期与现期
第二节百分数与百分点
第三节利润率
第四节顺差与逆差第二章核心考查体系
**节增长
第二节比重
第三节倍数与翻番
第四节平均数
第五节混合问题
第六节隔年增长
第七节年均增长
第八节贡献率与拉动……增长第三章实战快解技巧
**节基础速解思维
第二节快速计算方法
第三节大小比较技巧第五篇常识判断**章政治常识
**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二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章经济常识
**节常考经济学概念
第二节宏观经济政策第五篇常识判断第三章文史常识
**节我国文化常识
第二节我国文学常识
第三节我国历史常识第四章科技常识
**节我国科技成就
第二节基础科学第五章地理常识
**节中国地理
第二节自然地理第六章法律常识
**节宪法
第二节民法
第三节刑法
第四节新法第七章行政执法专业知识
**节行政法基本理论
第二节公务员法
第三节行政许可法
第四节行政处罚法
第五节行政强制法
第六节行政复议法
第七节国家赔偿法

展开全部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执法类) 相关资料

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章选词填空第一篇言语理解与表达Ⅰ Ⅱ Ⅲ Ⅳ Ⅴ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主要考查选词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选词填空
2022—2024年国考行政执法卷行测试卷中选词填空的题量均为20道(在总题量中占比均为20/130)。选词填空主要考查实词、成语,以及二者的综合形式。近三年选词填空的考点及题量如下表所示:
考点2022年2023年2024年选词填空实词235成语867实词 成语10118命题趋势及难度:(1)从题目选材来看,选词填空题目材料多取自主流媒体时政类文章,体现出明显的政治性特点。这提醒考生在平时要多关注时政,了解相关政策精神,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2)从考查词汇来看,三类设空形式的占比大小为实词 成语>成语>实词。不过,不管是单独考查实词或成语,还是综合考查二者,考生都需要从分析语境、辨析词语两个角度来解题。
文段中给出一个或多个空缺,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空缺处。(2024·国家)
现在,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很多,但总体可控。要坚持底线思维。古人说:“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我们要发挥好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抓早抓小,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
视频讲解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症下药 B审时度势
C见微知著D当机立断
第一步,分析语境,弄清题干的行文逻辑及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辨析词语差异,代入题干语境,确定答案。【解析】由文段中引用的古语及横线后的“抓早抓小”可知,所填词语表达的是要把风险和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言语理解与表达第一章选词填空第一篇言语理解与表达Ⅰ Ⅱ Ⅲ Ⅳ Ⅴ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主要考查选词填空、片段阅读和语句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选词填空
2022—2024年国考行政执法卷行测试卷中选词填空的题量均为20道(在总题量中占比均为20/130)。选词填空主要考查实词、成语,以及二者的综合形式。近三年选词填空的考点及题量如下表所示:
考点2022年2023年2024年选词填空实词235成语867实词 成语10118命题趋势及难度:(1)从题目选材来看,选词填空题目材料多取自主流媒体时政类文章,体现出明显的政治性特点。这提醒考生在平时要多关注时政,了解相关政策精神,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
(2)从考查词汇来看,三类设空形式的占比大小为实词 成语>成语>实词。不过,不管是单独考查实词或成语,还是综合考查二者,考生都需要从分析语境、辨析词语两个角度来解题。
文段中给出一个或多个空缺,要求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入空缺处。(2024·国家)
现在,我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隐患很多,但总体可控。要坚持底线思维。古人说:“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我们要发挥好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抓早抓小,着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
视频讲解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症下药 B审时度势
C见微知著D当机立断
第一步,分析语境,弄清题干的行文逻辑及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辨析词语差异,代入题干语境,确定答案。【解析】由文段中引用的古语及横线后的“抓早抓小”可知,所填词语表达的是要把风险和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审时度势”指了解时势的特点,估计情况的变化。“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儿苗头就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当机立断”指抓住时机,立刻决断。四个词语中只有“见微知著”的“微”能与“抓早抓小”的“早”“小”构成呼应,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C。
选词填空主要考查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的能力,具体体现在分析上下文语境的能力、准确理解空缺处所填词语含义的能力、准确辨析选项词语差异的能力。
本章思维导图
第一节语境分析
语境即使用语言的环境,一般分为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在行测考试中,选词填空重点考查内部语境,也就是上下文语境——材料的上下文之间存在相互照应、相互论证的关系。选词填空题常涉及的对应关系包括解释说明关系、相反相对关系、并举关系和递进关系。
一、解释说明关系
人体中的微生物其实以万亿数量级计,很多“与生俱来”。也就是说,在人们出生时就携带着很多微生物,这些从母亲身上获得的菌群非常重要。
“也就是说”提示前后文内容“同义”,可以互换,即上下文之间存在解释说明关系—— “出生时就携带着”是对“与生俱来”的解释说明。
解释说明关系指上下文间互相补充、说明或限定。提示分句间存在解释说明关系的信息有以下六类。
类型标志信息①含有指代义的词语这、那、此、这样、这些②表同义互换的词语也就是说、或者说、无异于、即③表因果、假设、条件的词语因此、如果……就/那么……、只有……才……④表解释说明的标点符号冒号、破折号⑤表归纳概括的词语可见、总之⑥表举例论证的词语也是如此、即是例证、譬如下面给出的三道真题涵盖表格中的类型①~④,类型⑤~⑥将在最后以例子的形式进行展示。(2021·国家)
近代以来,怎样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也有人主张全面恢复传统。这些的观点当然受到了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但也暴露出一些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局限,即用的思维来看待复杂的文化现象。这种思维模式在今天的研究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视频讲解
A荒谬泾渭分明B偏颇非此即彼
C片面针锋相对D极端水火不容
【解析】第一空,由指代词“这些”可知,所填词语与前文构成解释说明关系。“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也有人主张全面恢复传统”说的是学者的观点过于偏向一方,所填词语应含偏向一方的意思。“荒谬”指极端错误,强调非常不合情理,而非偏向一方,填入此处与句意不符,排除A。
第二空,由同义互换词“即”可知,所填词语与前文“有人主张……也有人主张……”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所体现的思维构成解释说明关系,表示两者必须选其一之意。“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均侧重双方对立,不含两者必选其一之意,排除C、D。“非此即彼”指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这道题目比较特殊,出现了两个提示解释说明关系的信息,即“这些”和“即”。遇到这种情况,考生可根据自己对相关提示信息的熟悉程度,先选择其中一个对选项进行排除。如果通过其中一个即可判定正确答案,那么可使用另外一个进行验证。考生在平时的备考练习中要有意识地提高对提示信息的敏感度,以便在做题时熟练应用。(2021·国家)
代入感是作品引发受众认同的机制,故事人物的某些方面召唤读者将自己替换为主人公,从而,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代入感是长篇网络小说的属性,由于网络小说连载时间长,读者容易中途放弃。因此,作品绑定读者,将单纯浏览转变为情感认同便十分重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视频讲解
A感同身受不可或缺B惺惺相惜独一无二
C身临其境与生俱来D触景生情与众不同
【解析】本题可直接由第二空得出答案。根据表因果关系的“因此”可知,“将单纯浏览转变为情感认同便十分重要”是对前文“代入感是作品引发受众认同的机制……代入感是长篇网络小说的属性……”的总结说明,即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表示代入感的必要性。“独一无二”强调独特、稀少。“与生俱来”指一生下来就是如此。“与众不同”强调与他人不同。三者均未体现出必要性,不符合句意,排除B、C、D。
验证第一空,“感同身受”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本题只要抓住“因此”所提示的解释说明关系,就可以通过上下文的句意判断出第二空所填词语的含义,再结合选项分析,便可直接锁定答案。
(2024·国家)
“木刻分水”是哈尼族在长期梯田农耕活动中形成的主义分配水源的制度,具体做法是:根据沟渠所能灌溉的梯田面积,经过集体协商,确定每份梯田应得水量,刻在横木上,作为分配水源的尺子。哈尼人用其量水、分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既体现出对大自然的崇敬,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视频讲解
A公平精打细算B便捷物尽其用
C科学量入为出D精确开源节流
【解析】第一空,冒号提示其后内容是对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由“根据沟渠所能灌溉的梯田面积,经过集体协商,确定每份梯田应得水量,刻在横木上,作为分配水源的尺子”可知,哈尼族梯田分配水源制度采用的是统一标准,即每份梯田分配的水量一样,这体现的是“公平”原则,A项填入恰当。“便捷”指快而方便。“科学”指符合规律。“精确”指非常准确,非常正确。三者均未体现“尺子”暗含的标准统一之意,排除B、C、D。
验证第二空,“精打细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上)仔细地计算,填入符合哈尼族对水资源仔细计算、节约使用的语境。
故本题选A。
类型⑤这里的商品各种各样,有儿童玩具、学习用品、各种零食等,总之一应俱全。
“总之”表示归纳概括,后文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即前后文存在解释说明关系——“商品各种各样”是对“一应俱全”的解释说明。
类型⑥提高免疫力的方法有很多,譬如加强锻炼、劳逸结合、饮食上注意营养搭配等。
“譬如”表示举例,后文的例子是在证明前文所述观点,即前后句中存在解释说明关系——“加强锻炼、劳逸结合、饮食上注意营养搭配”是对“提高免疫力”的解释说明。
二、相反相对关系
他平时话很多,今天却缄默不语了。
“却”表示对上文的转折,意味着其后面内容与前文意义相反,即前后文存在相反相对关系——“缄默不语”与“话很多”语义相反。
相反相对关系指上下文间的意义相反或相对。相反相对关系的提示词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类型标志词①转折词虽然……但是……、却、反而、然而、而、其实②对照词不是……而是……、多一些……少一些……、会……不会……③变化词转化为、回归、从……到……、变得④否定词不、不能、并非下面给出的三道真题分别涵盖表格中的类型①~③,类型④将在最后以例子的形式进行展示。(2023·国家)
生命有限,很多英雄模范人物崇高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有限的,但形成了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是一个的定格。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的。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
视频讲解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历史相似埋没B光辉相通落伍
C永恒共存过时D不朽统一褪色
【解析】第一空,由表示转折关系的“但”可知,前后文存在相反相对关系,所填词语应与“有限”意思相对,表达时间长久之意。“历史”指过去的事实。“光辉”指闪烁耀眼的光。两者均未体现长久之意,排除A、B。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表达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共同存在。“统一”指一致的、整体的,这些精神是不同的,并不是一致的,排除D。
验证第三空,“不会过时”填入与“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对应恰当。
故本题选C。(2020·国家)
五四运动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较,具有历史进步性和鲜明时代性。这种爱国主义不是盲目排外,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不是,而是与民主和科学精神紧密联系,追求发展进步;不是,而是付诸行动,以“直接行动”投入反帝运动。
视频讲解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拾人牙慧夸夸其谈B故步自封纸上谈兵
C刻舟求剑作壁上观D邯郸学步闭门造车
【解析】由“不是……而是……”的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