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大家精要- 葛洪

大家精要- 葛洪

作者:王作良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1-01
开本: 16开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14.4(3.2折) 定价  ¥4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大家精要- 葛洪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1373132
  • 条形码:9787561373132 ; 978-7-5613-7313-2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大家精要- 葛洪 内容简介

  丛书简介:
  “大家精要”丛书以近300位对人类文明有卓越贡献的大师为对象,浓缩其生平与思想精粹,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军事学等领域,旨在“启迪生活智慧,开悟人生哲学”。
  丛书作者都是相关领域的研究专家,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清晰、简练、严密地阐述“大家”生平与思想,让读者能快速读懂“大家”。
  内容简介:
  《葛洪》讲述了两晋时期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一生经历及其重要的著作《抱朴子》所蕴含的儒道内容。重点从《抱朴子》的《外篇》《内篇》分析了葛洪思想中包容性地并存着的儒家德刑并重的治世理念以及养生炼丹、长生成仙的道家思想,反映出了葛洪在乱世中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徘徊的一生。

大家精要- 葛洪大家精要- 葛洪 前言

 德政与用刑并重的治理观
  由于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的影响,葛洪一方面继承了《太平经》中群体生存意识的有关论述,另一方面又对其有所改造。《塞难》中特别强调了赏善罚恶的必要性。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葛洪意识到人间的善恶在现实中暂时无法实现赏罚分明,于是他就虚构出可能实施这样的赏罚的巨大的天地,从这可以看出葛洪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朝廷的无能的极大愤慨。在《微旨》篇中,葛洪列举了七十多条应该受到惩处的恶行,诸如口是心非、欺上罔下、刑加无辜等,这些导致社会战乱的罪恶,在葛洪所处的乱世时期表现得更为明显,也滋生了更大的社会混乱,严重威胁到人类群体的生存,所以引起了葛洪的格外关注。
  在罚恶方面,身在魏晋时期那样一个奸邪横行、趋利忘义的时代,葛洪出于“佐时治国”的目的,批判了道家“清静无为”“我清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的学说,指出单纯依靠君王的贤明和道德的力量来求取天下“道洽化淳”是不现实的,只有宽大而没有严厉,作奸犯科的事情就会不断产生。葛洪主张严刑峻法,认为不这样就会祸乱丛生、纲纪难振,在《外篇·疾谬》中,葛洪就提到了刑罚的必要性,在《行品》中,葛洪在谈到识人之难时,也谈到了一些为官的士人忠贞有余而干练不足,因废除刑罚而效法错误的榜样,曲直不分的现实。葛洪认识到,道家的言论,自有其高妙之处,但其高妙却不能掩盖其操作方面的弊端。治世固然可以无为而治,但治理乱世,用重典是不可避免的,他在《用刑》中就公开赞同“以杀止杀”的措施,认为有必要恢复古代的剕、宫等肉刑,只有这样,才能使那些作恶之人有所惧怕,也才能保全那些遵纪守法的人。要想天下太平,要想治理好老百姓,在仁与刑,儒与法二者关系上,葛洪主张儒法并用、仁刑并举,认为法是仁的保证。葛洪指出:“莫不贵仁,而无能纯仁以致治也;莫不贱刑,而无能废刑以整民也。”从来没有只依靠讲仁而天下大治的,也不存在废除了刑罚而老百姓得以驯顺的。对于葛洪这种认识,范文澜在《中国思想通史》中评价说:“葛洪的政治思想,虽自称属儒家,但实际上乃汉酷吏的继承,是内法外儒的‘王霸道杂之’的憧憬。”此说有合理之处,但指责葛洪“乃汉酷吏的继承”的论断,却不免有扣帽子之嫌。
  在《逸民》篇中,葛洪面对有人对隐居行为“居众”(令众人颓废消沉)的质疑,阐释了执政者不可无谓屠戮的道理。葛洪肯定了吕尚创立了周朝的基业并使之流传后世,为后人作出了榜样,但对吕尚杀戮隐士狂狷、华士的行为进行了谴责,认为他“张苛酷之端,开残贼之轨”,如果让吕尚处在周公的位置上,那天下隐士全得暴尸朝市。狂狷、华士因自觉正义,不愿出来为官,隐居在海边,吕尚就杀了他们。对于这样的结果,葛洪表示,吕尚长于用兵打仗,而不擅长治理国家,因威胁和杀害造成祸患,之所以这样,还是因为他不懂得效法玄天黄地以覆盖天下而托载万物,像海岳那样广纳贤才,褒奖贤者,尊崇仁人,乐于培育人才。采用管理军队的办法来治理太平盛世,枉杀贤人,太为残酷荒谬了。反观唐尧、虞舜、夏禹、成汤、魏文帝、晋平公等六君不肯因逆耳之言而损伤隐士,更谈不上施以刀剑,他们的举动才是值得效法的。葛洪指出,与吕尚相比,魏武帝曹操的做法也有值得肯定之处,曹操虽“亦刑罚严峻,果于杀戮”,但对胡昭的不乐出仕,却没有强求,也没有加以惩罚。正因为这样,曹操能够挥鞭征战九州,初创魏国的基业。
  葛洪《用刑》的可取之处在于,他强调“德教”与“刑罚”应根据相异的背景施行于不同的对象,为此他作了一个类比来说明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夫德教者,黼黻之祭服也;刑罚者,捍刃之甲胄也。若德教治狡暴,犹以黼黻御剡锋也;以刑罚施平世,是以甲胄升庙堂也。故仁者养物之器,刑者惩非之具,我欲利之,而彼欲害之,加仁无悛,非刑不止。刑为仁佐,于是可知也。”意思大致如下:“德教就像绣着花纹的祭祀礼服,而刑罚就等同于抵挡刀剑的盔甲。用德教去整治奸狡凶残的人,就像用礼服去防御锐利的刀锋;在太平盛世实施刑罚,如同穿着盔甲上朝。因此说,仁德是教化民众的工具,刑罚是惩治非法之徒的武器。我想施利于他,而别人却想加害于他,使用德治却不知悔改,不用刑罚就不肯罢休。由此可以明白刑罚是仁德的辅助。”意识到“妖道”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葛洪认为,想要让他们在社会上销声匿迹,君王就应该制定出比现实更为严酷的刑法,一旦有人触犯,无论轻重,都应加以法办,严惩不贷;拘捕那些不肯停止活动的巫祝,格杀勿论,一个都不赦免,采取公开执行的方式,明示于众。
  不过,葛洪在强调使用刑罚必要性的时候,也注意到惩罚施用的限度,此即葛洪多次提到的“义”。他认为,就像赏赐的关键在于因功而赏,惩罚的可贵之处在于量罪而罚。在一个家庭里,废除了鞭打的责罚,奴仆们就会懈怠懒惰,在一个国家里,如果停止了法律制裁,君王的威信就无从建立,老百姓也很难生出对君上的敬爱之情。
  葛洪的同时代人,有人认为葛洪严格贡举、采取禁止为官的惩罚苛刻而沉重,会使畏惧的人过多。再说,缰绳勒得太紧,鞭打过于频繁,是古圣贤伯乐不为之事。严密的防范、严厉的刑罚,是行仁德之政者认为羞耻的事情。对此,葛洪在《用刑》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追求宽宏、容忍污垢的政策,可以用来驾驭敦厚朴实的百姓,但不能拯救衰败颓丧的趋势。仅仅注重仁德,就好比虎狼近在眼前,不挥举刀剑,而是弹琴诵诗,这不是在自我保护;大火烧着了房子,不飞奔着去灭火,而是谦恭有礼地走来走去,火不会自行熄灭;如果和那些一心只因贪欲出卖对策的人谈行施仁德之策,就如同和盗跖谈论捕捉盗贼的事情。
  ……

大家精要- 葛洪 目录

引言 葛洪及其学术成就
第1 章 葛洪的生平和时代
动荡不安的时代
玄谈的兴盛
葛洪的家世
葛洪的生平
第2章 《外篇》的主要内容及成就
《外篇》内容及成就概述
抨击不良士风时俗
“德行”“文章”并重的士人观
知人善用的人才观
对鲍敬言“无君论”的批判
第3章 道教名著——《抱朴子·内篇》
《内篇》的内容及成就简述
葛洪道教理论体系中的“玄”“道”观
道、儒并重的修炼观/ 0
推尊“上士”的隐逸观
“君子藏器以有待”的出处观
新型的圣人观
德政与用刑并重的治理观
长生久视与仙道理论
养气与内修之术
第4章 洪医学及其他方面的成就
葛洪的医学成就
葛洪其他方面的成就
第5章 葛洪的有关遗迹与传说
余论 兼收并蓄的思想体系
附录
年谱
主要著作
展开全部

大家精要- 葛洪 作者简介

  王作良,陕西户县人,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及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曾编著《诵古诗学汉语》《唐诗长安》,参与编著《中国文学:关于女性的叙事》《历代文人咏长安》等。

商品评论(0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