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作者:修建军 著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2
本类榜单:文化销量榜
中 图 价:¥36.4(7.0折) 定价  ¥52.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和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202648
  • 条形码:9787522202648 ; 978-7-5222-0264-8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和 本书特色

★我认为“汉字中国”是个好题,丛书的出版是件好事,摆到读者前面的是一套好书。 ——许嘉璐

和 内容简介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和”字起源很早,大约与原始先民的生养蕃息紧密相连。“和”之原典意义,《说文解字·口部》:“和,相应也,从口禾声。”据有关学者的考证,凡衍“禾”之声,皆具有“调和相应”之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已经浸润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参赞化育”、并行不害,是炎黄子孙的共同追求。中华传统之“和”,既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追求。“和为贵”已经融入了中国百姓的公共话语系统。“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和既是宇宙观又是方法论,既关涉人格理想,也关乎政治理想。只是不同的思想家、不同的学派,他们因着各自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也因着各自学派的知识结构与理论思维路向的差异,所以在对“和”的认识上,表现出了比较明显的不同的特征。自从春秋时期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基本思路,在以后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一思路被历代思想家不断加以发挥和发展。“和”始终被看成是天地万物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种很好途径。并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本书总共分十二章,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从“和”字的起源开始,按照“和”字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典型历史事件进行论述,揭示出“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并且指出“和”在当下社会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和 目录

**章
共鸣相酬是为“和” 1
一、“和”字诠解 2
二、“和”从远古走来 4
三、“和同之辨”与“和”思想形成 8
四、“和”之特质 12 第二章
孔孟奠基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之主体 16
一、孔子:和为贵 16
二、孟子:天时地利不如人和 31 第三章
和:纷争割据时代的众生祈盼(上) 38
一、将相和 39
二、儒家思想与和 41 第四章
和:纷争割据时代的众生祈盼(下) 58
一、道家思想与和 58
二、墨家思想与和 68
三、《管子》思想与和 71
四、《吕氏春秋》与和 74 第五章
统一大势与天人感应的盛行 82
一、汉初诸位思想家与和 83
二、董仲舒:心平德和 88
三、扬雄:动化天下,莫尚于中和 95
四、王充:瑞气皆因和气而生 98
五、昭君出塞,汉匈和亲 103 第六章
蒿目时艰与风骨清流 106
一、王弼:知和得常 107
二、肆意酣畅之“竹林七贤” 111
三、刘勰《文心雕龙》:率志委和 121 第七章
隋唐盛世的“和”思想 124
一、王通与《中说》 124
二、柳宗元:守“大中之道”的和 127
三、李翱:《复性书》论和 129 第八章
和在宋代形而上的发展 132
一、宋初思想家论和 132
二、司马光《中和论》与和 138
三、周敦颐:和为天下之达道 142
四、张载:气本论基础上的和 146
五、二程:天理本然意义上的和 151
六、朱熹:事事恰好处便是和 155
七、陆九渊:心和即宇宙之和 163
八、陈亮、叶适:中和足以养其诚 167 第九章
和在元代的发展 174
一、六月飞雪窦娥冤:元曲所体现的和 174
二、许衡:率性之道即为和 177 第十章
明清时期“和”思想不同的发展路向 184
一、和与中为一物的心学 185
二、刘宗周:慎独即致中和 195
三、具有实学特征的和 199 第十一章
呼风唤雷时代和的回响 206
一、严复:阅历为采和 212
二、康有为论和 215
三、蔡元培“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意识 219 结 语 228
参考文献 237
展开全部

和 作者简介

修建军,1962年12月生,山东龙口人,历史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儒学史、儒家伦理及其现代意义的研究。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项,在研省社科规划课题1项。完成协同创新课题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在《中国哲学史》《光明日报》《孔子研究》及韩国著名刊物《退溪学》《温知论丛》等发表文章40余篇。独立或主持出版著作《中华伦理范畴——和》《儒家和心思想研究》《孔门弟子》《原始儒学与齐鲁教育》《儒学与社会现代化》《生活中的儒家伦理》等10余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