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银幕上的艺术史: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银幕上的艺术史: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作者:张斌宁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52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55.4(6.3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银幕上的艺术史: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8937030
  • 条形码:9787568937030 ; 978-7-5689-3703-0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银幕上的艺术史: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系作者由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结项材料改写而成。书稿主要讨论的是,艺术家传记电影是怎样将自己神化为一个文化符号,以及这种符号在树立文化自信与强化文化认同方面扮演的关键作用。除“序言”外,全书共分六个章节:**章,解析了以毕加索、梵高等代表的西方艺术家电影的影像文本;第二章,讨论了亚洲艺术家电影的“集体失语”,分析了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艺术家传记电影没有呈现共通共融的文化符号的原因;第三章,借助电影复制技术,银幕再现了艺术家的作品。这种从静止图像到运动电影影像的转译,呈现出媒介修辞方法的变形与潜能。第四章,主要讨论了银幕对女性艺术家的再现情况;第五章,从脍炙人口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年》入手,展现了西方艺术家传记电影建构文化认同的里路和脉络;第六章,主要分析运动影像与静止图像之间叙事逻辑的不同,讨论了艺术家传记电影中的“主旋律”塑造。

银幕上的艺术史: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目录

导论 影像书写与文化增魅 **节 书写方式与素材配置的潜在价值 第二节 从展演到建构:作品的银幕再现 第三节 艺术的秘密: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第四节 上帝的代言者:“疯癫”艺术 第五节 蔓延的修辞:从传记片到纪录片 **章 创造性观念与文化神话:作为天才符号的艺术家 **节 何为创造性:毕加索的秘密 第二节 梵高:艺术图腾与神话符号 第三节 大师光影:艺术与社会的博弈 第二章 缺席的东方符号:亚洲国家的集体失语 **节 中国:面向德艺双馨的伦理考量 第二节 东亚:传统与当代的异趣指向 第三节 作为通约符号的亚洲形象是否可能 第三章 从展演到建构:作品的银幕再现与文化增魅 **节 一种新神话:《磨坊与十字架》中的跨媒介图像再现 第二节 媒介转译的魅力与潜能:《雪莉:现实的愿景》 第三节 激进孤僻的光色使者:《透纳先生》的立体“画像” 第四章 性别议题与主流叙事:异彩纷呈的话语权力 **节 画布与镜头:身份书写与同性情谊 第二节 “他们不原谅我有如此天赋”:卡蜜儿传记片中的文化正名 第三节 显影: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艺术家 第五章 建构文化认同:艺术家传记电影中的世俗与宗教 **节 用世俗调和理性与宗教:《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第二节 沙漠“恶之花”:《弗里达》中的生命意志与异域热情 第三节 艺术与宗教交融的至高境界:《痛苦与狂喜》 第六章 银幕上的艺术史:制造传奇与神话叙事 **节 跨媒介再现与神话叙事 第二节 艺术家传记电影的“主旋律” 第三节 伦理取舍:艺术创作的界限 第四节 面向分众时代的艺术家传记电影 本书所涉艺术家传记电影及相关片目索引(按年代)
展开全部

银幕上的艺术史:艺术家传记电影研究 作者简介

张斌宁,陕西眉县人,文学博士,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视觉文化与影像传播、电影理论与批评等相关研究,出版专著(含编著)3部,近年来在《当代电影》《美术研究》《FILM STUDIES INCHINA》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