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

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

作者:卢文超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6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44.9(7.5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3282807
  • 条形码:9787303282807 ; 978-7-303-28280-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 本书特色

谁是贝克尔?在社会学领域,贝克尔是芝加哥学派、符号互动论和标签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研究话题非常广泛。在教育社会学领域,他著有《白衣男孩——医学院的学生文化》《力争上游:大学生活的学术一面》;在越轨社会学领域,他著有《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在社会学方法领域,他著有《社会科学学术写作规范与技巧——如何撰写论文和著作》《社会学家的窍门:当你做研究时你应该想些什么?》《讲述社会》《莫扎特如何?谋杀如何?》《证据》等。
尽管贝克尔的研究话题非常广泛,但却并不零碎散漫,而是围绕一个中心思想。他正如以赛亚·伯林提出的“刺猬型”学者:“凡事归系于某个单一的中心识见、一个多多少少连贯密合成条理明备的体系,而本此识见或体系,行其理解、思考、感觉;他们将一切归纳于某个单一、普遍、具有统摄组织作用的原则,他们的人、他们的言论,必惟本此原则,才有意义”[[英]以赛亚·伯林:《俄国思想家》,彭淮栋译,26页,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 内容简介

在艺术社会学发展目前,霍华德·贝克尔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所提出的艺术界理论影响深远。本书从艺术理论和社会学理论的双重视角切入,追溯了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的社会学根源,阐明了它的艺术理论意义。与此同时,本书开展了一系列比较,以贝克尔的思考为基点,以西美尔、丹托和迪基、阿多诺、布尔迪厄等学者的理论作为对照,凸显出贝克尔“艺术界”理论的独特性。贝克尔的艺术社会学以经验研究为特色,对理解中国当前复杂的艺术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 目录

导论 当艺术与社会学相遇 上编
社会学之眼看艺术: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要义
章 从艺术家的个体性到集体性
第二章 符号互动视角中的艺术
第三章 标签理论:从越轨到艺术
第四章 美学问题的社会性质
第五章 艺术社会学炼金术及其社会批判意义 下编
从艺术哲学到艺术社会学:以贝克尔为中心的比较
第六章 对于艺术的美学与社会学理解:西美尔和贝克尔之学术关系
第七章 艺术哲学的社会学转向:丹托、迪基与贝克尔的艺术界
第八章 “艺术-社会”学与“艺术-社会学”:贝克尔与传统艺术社会学的比较
第九章 是一场什么游戏:布尔迪厄的文学场与贝克尔的艺术界之比较 结语 贝克尔的艺术社会学及其中国意义 附录1 社会学和艺术:霍华德·贝克尔专访
附录2 论艺术作品自身
展开全部

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

卢文超,男,山东泰安人,哲学博士。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入选青年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兼任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秘书长,理事,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学术委员会理事等。曾赴美国西北大学访学。 研究领域为艺术社会学、艺术理论与美学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英美文艺社会学思想研究”等课题多项,译著有《艺术界》《创造乡村音乐》等多部,在《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社会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艺术学理论》等全文转载十余篇次,获“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类奖项多次。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