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

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36.7(5.3折) 定价  ¥2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6834510
  • 条形码:9787516834510 ; 978-7-5168-3451-0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 本书特色

1.一座收藏在家的大型古代武库,一本见所未见的中国武器图鉴。千张高清大图,打造一场中国古代兵器的视觉盛宴,精彩呈现兵器从石器向青铜器、铁器、火器发展的全过程,轻松了解中华五千年兵器进化史。 2.应用全新3D绘图技术,赋予古籍插图中的失传兵器崭新形态,使其脱离简单线条,达到接近实物的效果,精细度、还原度拉满!此外还根据黑白老照片、文物素描图、古籍文字描述对相关兵器进行复原,辅以合理的想象与推测,将缺乏资料的兵器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 3.这是一本有颜值、有内涵的硬核科普图书。丝滑的设计,充满张力的版式,拉高了本书的颜值;专*的内容,严谨的考证,准确的配图,纵贯全书的注解与历史资料图,保障了本书的品质。 4.硬壳锁线精装,哑粉纸全彩印刷,采用大度12开的豪华开本,285*285cm的正方形规格,带来非同一般的视觉享受,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是一本以原创3D绘图为主要展示手段,介绍中国古代兵器的科普类图书。本书以史料和出土文物为基础,详细讲述了中国古代战场上常用的冷兵器和原始热兵器。冷兵器包括枪、矛、戈、戟、刀、剑、斧、钺、锤、鞭、锏、弓、弩等攻击性兵器和甲胄、盾牌等防护性兵器,原始热兵器则包括从宋代开始在军中流行的各种燃烧类、爆炸类、射击类火器。本书不但阐述了各类兵器的诞生渊源、发展沿革、性能特征等,还复原了大量只存在于兵书记载而未有实物传世的兵器,力图构建完整的中国古代兵器体系,清除小说、评书和戏曲带来的误导,还原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原貌。

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 目录

前言

**章 枪矛

枪矛的起源

夏商两代枪矛

西周枪矛

东周枪矛

秦汉枪矛

魏晋南北朝枪矛

隋唐五代枪矛

宋代枪矛

明代枪矛

清代枪矛

第二章 戈戟

戈的起源与结构

青铜戈出现

戈的多样化

戈的发展和繁盛

戈的完善和衰落

青铜戈*后的辉煌

戟的结构

戟的出现与兴盛

铁戟的兴起

战戟之绝唱

句兵消亡

钩与钩镶

第三章 短兵

匕首的起源

匕首的发展

匕首的形制

匕首的属性

刀的起源

金属刀具出现

环首刀登上历史舞台

唐刀威名赫赫

宋代刀八色

明代腰刀

清代腰刀

剑的起源

剑与匕首的区别

剑的形制与工艺

剑从巅峰到被取代

剑退出战场

剑的使用方式

刀剑佩带方式

刀剑锻造工艺

斧钺的起源

青铜钺

斧钺形制变化

斧钺逐渐退场

斧钺的作用

锤的起源与发展

骨朵

流星锤

鞭锏的使用

鞭锏的没落

第四章 弓弩

弓的起源

弓的分类

传统复合弓及其附件

夏商时期的弓箭

周代弓箭

秦汉时期的弓箭

魏晋至唐代的弓箭

宋代弓箭

辽夏金元时期的弓箭

明代弓箭

清代弓箭

弩的起源

弩机和弩箭

战国至秦代的弩

汉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弩

唐弩

宋弩

明清时期的弩

第五章 火器

纵火类火器

投石机

爆炸类火器

管状火器出现

元代火铳

明代火铳

明代快枪

明代三眼铳

明代鸟铳

明代佛郎机铳

明代身管火炮

清代火器

第六章 护具

商代护具

西周护具

东周护具

秦代护具

汉代护具

魏晋南北朝护具

隋唐五代护具

宋代护具

元代护具

明代护具

清代护具


展开全部

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 节选

环首刀长度变化 起初,长度多为30~40厘米、模仿自草原民族直刀型匕首的环首削刀并未被大量使用。之后,刀长逐渐增加,步兵用环首刀*短也有70厘米,骑兵用环首刀长达110厘米以上,甚至达到140厘米。环首刀也由此取代戈与剑,成为汉代步兵的标准武器,甚至在西汉中晚期上升为汉军的主要格斗武器。 一直到三国时代,环首刀仍然是战场上毫无疑问的统治者。由于冶铁技术的进步以及骑兵的使用需求,东汉末期及三国时代步骑兵的环首刀较西汉时期有了明显改变。其显著特征便是长度的增加,西汉时期环首刀根据现有出土文物,长度大多不超过90厘米。早在东汉中前期,环首刀就有了越变越长的趋势,到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代,这种趋势发展到了极致。根据现有出土文物,这一时期的环首刀长度大部分超过100厘米,部分甚至超过了120厘米。如1981年四川忠县(今属重庆)涂井镇西南卧马凼山出土的9件蜀汉环首直刀,通长101~124厘米。1994年湖北大冶河口镇砖瓦厂出土的六朝环首直刀,通长122.4厘米,时代为孙吴至西晋时期。魏文帝曹丕为太子时命人制造了名为“灵宝”“含章”“素质”的3把宝刀,长度分别达到了4尺3寸6分(约106厘米)、4尺4寸3分(约107厘米)、4尺3寸(约104厘米),重量依次为3斤6两(约743克)、3斤10两(约798克)、2斤9两(约546克),可见其又长又薄。(《中国古兵器集成》) 到了西晋末年及南北朝时期,则能明显地发现北朝出土的环首直刀开始有了变短的趋势。如1998年辽宁北票八家子乡喇嘛洞墓地出土的4件前燕铁刀,其中标本编号为M49:16的铁刀规格较大,通长78.7厘米,中宽3.6厘米,背厚0.6厘米,环径4.5~6.9厘米;标本编号为M209:12的铁刀规格则较小,通长57.5厘米,中宽2.7厘米,背厚0.5厘米,环径3~4.8厘米。 这种情况的产生,在于甲胄较东汉末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裲裆铠乃至明光铠均已开始大规模装备军队,以往举大戟、长刀的骑兵越来越多地被人马着甲的重型长槊骑兵所取代。指望步兵通过大型长刀对重装骑兵造成有效伤害,越来越不可行。而且较长的环首刀对需要灵活机动的重甲骑兵而言,不易在马上使用,因此较短的佩刀样式又开始流行起来。 环首刀的使用方式 总体上,在战阵中刀的动作基本只有两个: **,劈斩。这是在进攻中突入敌阵时,破坏敌人长柄兵器阵形的有效攻击手段。 第二,刺击。这是在持盾防守时,为了照顾队列的紧密性,同时有效攻击对手、不破坏队形的手段。 其余种种刀法,都不过是这两个动作的变化而已。由此衍生出来的,有通过劈斩动作演变出来的防御性动作“磕”、进攻性动作“撩”,以及通过刺击动作演变而来的“绞”等。在战阵中,刀技的具体使用,则需要看时机。破阵、登城时,大开大合的横扫撩拨*为有效,目的在于利用刀身的重量荡开对手的兵器,为后方的同伴开辟道路。而在列阵缓步前行或者防御时,上下劈斩和小动作戳刺则是主要手段,目的是维护阵列整齐,通过多把武器的合击,达到有效杀敌的目的。 在步兵近身的散兵战格斗中,环首刀既可以双手使用,也可以单手配合盾牌或者钩镶来使用。环首刀在格斗中相对于戈与剑优势明显,它兼具了剑刺击动作小、突然性强和戈挥击力量大、杀伤性强的优点,同时又没有剑长度较短、成本高,戈易于损坏、不便维护的缺点。而且在“百炼钢”技术出现后,这种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另外,汉环首刀其实是一种步骑两用刀,厚实的环首刀因为重心靠前,骑手只需要一次有效挥击便可以将对手斩落马下。如果对手身穿甲胄,就算没有砍透其盔甲,沉重的钝击也足以使其受到严重的内伤。在马上的追逐战中,120厘米以上的骑兵环首刀还可以用有效的刺击将对手捅个对穿。

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 作者简介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 太极白熊:热衷于唐代中前期的军事历史,对传统武术有较为浓厚的兴趣,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武术古典实战技艺在军阵中的作用。 文韬:古兵器爱好者,长期钻研魏晋及之前时代冷兵器、军用护具的研究与复原。 赵开阳:修习剑道多年,涉猎多种格斗技艺的学习和研究,擅长古代格斗技巧及剑道研究。 肇英:传统弓箭爱好者、职业作者、历史研究者,研究主攻方向为中唐至北宋元丰改制前的职官制度、日本政治制度史、国际共运史等。 王龙润:古代火器和明代军事历史研究者,一直注意发掘古代军事领域武器发展的同源性,用现代科学思维理解中国古代火器的技术水准。 虎符: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指挥车车长,从军经历使其对古典军事理论和军事科学,特别是军人防护领域上有着独到的理解。 巨侠: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生人,剑道三段,长期从事东西方古代兵器、甲胄的研究。 王涛:《中国古代兵器大百科》建模师、设计师,老牌美术编辑,从事图书行业十余年,致力于通过三维数字艺术还原古今战争场景。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