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梦的解析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6-01
开本: 32开 页数: 472
本类榜单:社会科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3(4.9折) 定价  ¥59.8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梦的解析 版权信息

梦的解析 本书特色

精神分析学说开山之作,被誉为“改变世界历史面貌”的十六部巨著之一! 与《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并称思想史上三大里程碑! 美国《纽约时报》盛赞!连爱因斯坦、茨威格都赞不绝口的传世佳作! -------*---------*---------*--------*--------*--------*-------*--------为什么我们考过试后,还会重新梦到那段考试过程,铃声结束却发现自己还剩一大堆题目未做,满脑空白…… 我们为什么会焦虑?为什么会陷入“杀猪盘”?财富自由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毫不夸张地说,错过弗洛伊德,会是一种遗憾…… 他的思想是西方乃至世界思想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存在,美国FBI行为分析也因之衍生……

梦的解析 内容简介

每到七月份的高考鏖战之时,你是否会梦中惊醒:梦中自己明明会的题却答错,高考分数考砸等;而有些人却从未做过此类梦——而事实是,做梦考砸的往往是那类学习成绩不错的好学生,而从未做过梦的恰恰是那些高考有些一言难尽的学生——为何不同成绩、不同心绪,在梦境中表现出的内容截然相反呢? 而这些在《梦的解析》都会一一得到回答。《梦的解析》一书被誉为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开山之作。它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找破了几千年来人类对梦的无知、迷信和私密感,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通过对梦的剖析,提出“潜意识”与“俄狄浦斯情结”等重要概念,并开创性地分析了诸多理念,譬如“梦是无意识欲望和儿时欲望的伪装的满足”“俄狄浦斯情结是人类普通的心理情绪”。这部著作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并深刻影响了人类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梦的解析》告诉曾经对此一无所知、充满疑惑的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梦的解析 目录




001 **章 梦问题的学术文献

005·**节 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

008·第二节 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016·第三节 睡梦刺激与睡梦的根源

032·第四节 为何苏醒后遗忘梦?

035·第五节 梦的心理学特性

048·第六节 梦中的伦理感情

055·第七节 梦理论与梦的功能

065·第八节 梦与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


069 第二章 解梦的方法:对一个梦模式的分析


090 第三章 梦是一种遂愿


099 第四章 梦的歪曲


122 第五章 梦材料与梦来源

123·**节 梦中近事与无关紧要之事

141·第二节 作为梦来源的幼儿期

166·第三节 躯体性的梦来源

182·第四节 典型的梦


210 第六章 梦的工作

211·**节 压缩工作

231·第二节 移置工作

235·第三节 梦的表现手段

255·第四节 顾及可表现性

264·第五节 梦中通过象征来表现其他典型的梦

306·第六节 例子:梦中计算与言语

320·第七节 怪诞的梦:梦中的智力表现

346·第八节 梦中的情感

368·第九节 继发性整合


383 第七章 论梦过程的心理学

385·**节 对梦的遗忘

400·第二节 回归

413·第三节 关于遂愿

430·第四节 通过梦唤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442·第五节 初级过程与次级过程压抑

457·第六节 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展开全部

梦的解析 节选

【试读】 序言 我在此尝试阐述“解梦”,相信并没有逾越神经病理学关注的范围。因为在进行心理测验时,梦被证明在一系列异常心理产物中居于首位,出于实际原因,在其他异常心理产物中,癔症性恐怖症、强迫症和妄想症需要医生潜心研究。就像*终显示的那样——梦没有类似的实际意义,但其作为范式而言,具有更加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不会解释梦如何形成的人,要试图理解恐怖症、强迫症与妄想症,并且理解其在治疗上的影响,将会是徒劳的。 不过,正是由于这种联系,我们的主题才显得如此重要,同时,这种联系也要对本书的缺陷负责。在本书的阐述中,将会出现诸多断面,出现断面的原因是“成梦”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更广泛的精神病理学问题,这些问题目前无法处理,日后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又有其他材料出现,我将会致力于研究这些问题。 …… **章 梦问题的学术文献 在以下章节中,我会证明存在一种能够用来解梦的心理学技巧。在应用这种技巧时,任何梦都能被证明是富有意义的心理产物,可以被列入清醒状态下的内心活动范围之中。我还将尝试阐明梦的形成过程,并从这些过程中挖掘出心理力量的实质,正是这些心理力量的协同作用或相互斗争,导致梦的产生具有奇特性和难以辨认的特点。只要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我的阐述就会中止。因为实现了这个目标以后,做梦的问题必将融入更广泛的问题,就必须借助别的材料来解决那些问题。 我先概述一下学术界中前人对“梦”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及研究现状。在之后的论述过程中,对这些情况将不再赘述。尽管经过了几千年的努力,我们对梦的科学理解仍然有限。这一点为前人所公认,所以在此列举各种意见就显得有些多余。 原始时代的人类是如何理解梦的,梦对原始人类的世界观和灵魂观的形成可能产生何种影响,这是一个具有高度趣味性的课题,我因不能详细阐述这个课题感到非常不舍。因此,我要推荐大家读一读约翰·卢伯克、赫·斯宾塞、爱·伯·泰勒等人的知名著作,在此我只补充一点:只有完成呈现在眼前的“解梦”任务后,我们才能真正把握这些问题与推测的意义。 史前人类对梦的见解显然影响着古典时期各民族对梦的评价。他们假设,梦与他们所深信的一个超自然世界有联系,梦会带来诸神与魔鬼的启示。此外,他们还坚信,对做梦者而言,梦是意味深长的,通常能预示未来。然而,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的迥异让人们难以用一种统一的概念去理解它,这让人们不得不根据梦的价值与可靠性对其进行区分与归类。 古典时期的各个哲学家对梦的评价高低显然依赖于他们心中所愿承认的占卜术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两部探讨梦的著作里,梦已经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他说,梦并非神赐,梦没有神性,却可能具有魔性,因为自然的确有魔力。“梦没有神性”指的是梦并非源于超自然的启示,而是产生于人类精神活动的规律。梦被亚里士多德界定成睡眠者在睡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 亚里士多德了解梦的若干特点,如梦会把人在睡眠期间感受到的轻微刺激放大成剧烈刺激(“人们相信,哪怕身体的关节只是发生微不足道的升温,正在做梦的人也会感到从火中走过般的灼烧感”),他由此得出结论:梦很可能会把白天未曾注意到的身体变化的先兆透露给医生。 众所周知,亚里士多德之前的古人并不认为梦是睡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他们认为梦来自神灵的启示。我们在解梦时随时能发现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这两种观点早已萌芽。人们区分出真实的、宝贵的梦,并把它赐予睡眠者,认为此种梦境是为了向他发出警告或是预示未来;而人们又区分出空洞的、虚幻的梦,认为此种梦境是为了把睡眠者引入歧途或是将其毁灭。 格鲁佩依据马克罗比乌斯与阿特米多鲁斯的划分,进行了复述:“人们把梦分成两类。一类只受现在(或过往)的影响,对未来无关紧要,这类梦包括失眠,它能直接再现已有的想象或其对立物,如饥饿或饱食;这类梦也包括幻觉,它能扩展已有的想象,如梦魇。另一类梦正好相反,它能决定未来,属于这一类梦的有:其一,人在梦中直接接受的预言(神的回话、神示);其二,对将要面临的事件的预报(视力);其三,象征性的、需要解释的梦。该理论流行了几个世纪之久。” 与这些对梦的纷繁评价紧密相关的是“解梦”任务。一般来说,人们期待梦给予重要的启示,但并非所有的梦都是容易理解的。人们无从得知,某个费解的梦是否确实是意味深长的,因此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明晰而意味深长的内容,以代替梦中令人费解的内容。在古典时代晚期,来自达尔迪斯的阿特米多鲁斯被视为解梦者中*大的权威,其著作《解梦》所述之详尽,已足以弥补不少缺憾。 在近代科学出现之前,古人对梦的见解必定与其全部世界观完全一致,他们习惯将其世界观投射到外部现实世界中。这能够解释人在梦醒后,仍对清晨残留的梦留有印象,并且与其他心理活动相反的是,这些印象中似乎有全然陌生的东西,仿佛源自另一个世界。此外,如果认为“梦的超自然来源学说”在我们的时代缺乏拥护者,那就大错特错了。除了虔信派与神秘主义学者(他们占据着超自然领域剩余部分的统治地位,直至这些部分也有了科学的解释)外,人们也遇上了感觉敏锐、反感一切冒险离奇之事的学者,在信仰上,他们相信超凡力量的存在和影响,并试图将其信仰依托在梦的不可解释性上。还有某些哲学流派,如谢林的追随者,他们重视梦,这意味着,在古典时期,人们认为梦具有神性这一观念是毫无争议的。而关于梦能否预知未来的探讨仍未结束,这是因为心理学的解释还不足以应对大量累积的材料,而每个坚持科学思想方法的人都倾向于驳回此类说法。 我们之所以觉得书写人类对梦的科学认知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是因为这种认知尽管在某些方面富于价值,发展前景却未可知,而且因为没有得到可靠的研究结果可为后来者做基础,使得每个新来的研究者都必须重新着手解决同样的问题。如果要遵循研究者们的时间顺序,列举其对梦的问题所表达过的观点,那么我就得放弃描绘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现状的清晰全貌,因此我选择先跳过那些研究者的观点,直接研究这一主题。在文中,谈及关于梦的问题,引述相关文献中的材料都会注明出处。 由于文献资料分散,难以全部把握,因此只要我的描述中没有遗漏基本事实和重要观点,还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谅解。 直到不久前,大多数研究者都还倾向于将睡眠与做梦联系起来,通常还会补充对精神病理学中相似情形的评价,谈到一些与梦相似的现象,诸如幻觉、幻视等。而在*近的研究中,人们开始限制研究的主题,比如把梦作为一个单独的课题来考量。我愿把这种变化归因于人们信念的流露:只有通过一系列细节研究,才能使如此模糊的事物变得清楚明了。我能够提供的别无他物,正是这种细节研究,而且是极具心理学特性的研究。我鲜有机会研究睡眠问题,因为它本质上是个生理学问题,即使睡眠特性必定影响着心理系统机能的变化。 对梦现象的科学探索让我们提出了下列问题,它们之间免不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概念交叉。 …… 第二节 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无论以何种方式,组成梦境的一切材料皆源自人所经历的事,它们在梦中被回忆、再现,这点毫无争议。不过,如果认为梦境与清醒状态的关联是显而易见的,这会令人产生误解。倒不如说,我们必须用心寻找这种关联,因为它长时间处于隐藏状态中。其原因在于,梦的记忆功能所表现出的若干特性虽然常常被人谈论,但迄今为止还是很难解释,因此用心调查这些特性还是有必要的。 首先,在梦境中出现的材料,人们在清醒后并不认为自己清楚地知道或经历过它。人们能清楚地回忆起梦到的内容,却回忆不起来什么时候经历过它。人们一直不清楚梦是如何汲取这些材料的,于是就认为梦具有独立性。直到很长时间以后,一次新经历引起对早已被遗忘的旧时经历的回忆,梦的来源才得以被揭示。于是,人们不得不承认,在梦里知道且回忆过的事,在清醒状态下是无法回忆起来的。 德尔伯夫根据自身的做梦经历讲述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他在梦中见到其宅院被雪覆盖,两只小蜥蜴被埋在雪中,几乎已被冻僵。作为一个爱护动物的人,他拾起了这两只小蜥蜴,把它们焐热,并把它们送回土墙中的小洞穴里。此外,他还给它们塞了几片蕨类植物的叶子,他知道蜥蜴很喜欢吃这种叶子。在梦里,他知道这种植物的名称——Asplenium ruta muralis。梦在继续,在经过一个插曲后又回到了蜥蜴身上。让德尔伯夫惊讶的是,梦里又来了两只小蜥蜴在剩余的蕨叶上大吃特吃。然后他把目光转到空地上,又看见第五只、第六只蜥蜴正爬往墙上的小洞穴。*终,蜥蜴在整条道路上排成了一列,都朝着同一方向爬去。 在清醒时,德尔伯夫只知道很少几种植物的拉丁文名称,他并不知道蕨类植物的名称。令他大为惊讶的是,确实存在一种叫这个名字的蕨类植物,其正确名称是卵羽铁角蕨,仅与梦中所记稍有差异。或许人们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巧合,但令德尔伯夫感到费解的是,他是如何在梦里得知这种植物的名字的呢。 这个梦发生于1862年。16年后,这位哲学家在探望一个友人时,在友人家中看见了一本小纪念册,其中夹着一些干花。在瑞士的某些地区,这种花是作为纪念品出售给外地人的。回忆顿时涌上他的心头,他打开植物标本,在其中发现了他梦到过的那种蕨类植物,并认出了上面所附的拉丁文名字正是他自己的笔迹。现在,事情的来龙去脉便已明晰。1860年,也就是他梦到蜥蜴的两年前,这位友人的一个姐姐在蜜月旅行中拜访了德尔伯夫。当时,她把要给弟弟的这本纪念册带在身边。德尔伯夫在一位植物学家的口授下,花了很大力气给每种晒干的植物都写上了拉丁文名称。 还有一次意外的运气让德尔伯夫有机会追溯到此梦另一部分的来源,这个例子更值得与大家分享。那是在1877年的一天,他无意中翻开一本旧画报,在其中一幅画里看到了排成一列的蜥蜴,与他1862年梦见的情景一模一样。这本画报的出版年份是1861年,德尔伯夫这才想起,自这份画报发行时起,他就一直订阅。 梦可以支配人清醒过来时已然忘却的回忆,这是一件值得关注且意义非凡的事。我想再举几个“记忆增强”的梦的例子,以引起大家的关注。莫里曾说过,有段时间,他白天经常想到“米西当”一词。他知道,那是一座法国城市的名字,除此之外对其一无所知。有一天夜里,他梦见与某个人闲聊,那人告诉他自己来自米西当。莫里对他提出这座城市在何处的问题,他给出的回答是:米西当是多尔多涅省的一座县城。醒来后,莫里并不相信梦里得到的这个答案,而地理辞典却告诉他,这个答案是正确的。这个事例证实了在梦中,你确实知道得更多,却并未追踪到这些早已被遗忘的知识来源。 耶森在《试论心理学的学术根据》一书中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更古老的梦:“老斯卡利杰尔的梦也与此类似。他写了一首诗来称赞维罗纳的名人,有个自称布鲁尼奥卢斯的人出现在他的梦中,抱怨自己被他忘记了。斯卡利杰尔虽然想不起来曾经听说过他,但还是为他写了诗。后来,斯卡利杰尔的儿子在维罗纳获悉,以前那里确实有位著名的批评家名叫布鲁尼奥卢斯。” 德埃尔韦·德圣德尼侯爵讲述过一个记忆增强的梦,此梦具有鲜明的特色,在随后的一个梦里得到了确认:“我有一次梦见一个金发女郎正与我的姐姐闲聊,还把她的刺绣作品拿给我姐姐看。在梦里,我觉得她很面熟,甚至以为自己曾多次见过她。梦醒后,这张脸还鲜活地出现在我面前,而我却无法认出她。当我又睡着时,她的形象再次出现在我的梦中。在新做的梦中,我就与她攀谈,问她,我是否曾经有幸在某处见到过她。‘当然啦,’她答道,‘您只要回想一下波尔尼克海滨浴场就知道了。’我马上就醒了过来,现在,我确定自己能够想起与梦中这张妩媚的脸庞相关联的细节。” 这位侯爵还曾讲过:有一次,他认识的一位音乐家在梦里听到了一段旋律,他觉得这是一段全新的旋律。若干年后,这位音乐家在一本旧乐曲集里发现了它,可他想不起来自己以前是否翻开过这本集子。

梦的解析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终生从事写作和临床治疗。他的思想极为深刻,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历代义学、历史、医学、哲学等材料。他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梦的解析》《多拉的分析》《性学三论》《精神分析运动史》《图腾与禁忌》等。 朱更生,著名德语翻译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文学专业,供职于浙江大学德国学研究所。其主要译作《梦的解析》为国内少有的权威版本。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