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变迁时代的刑法笃思——从概念诠释到坚守责任主义

变迁时代的刑法笃思——从概念诠释到坚守责任主义

作者:赖隹文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402
本类榜单:法律销量榜
中 图 价:¥63.4(7.2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变迁时代的刑法笃思——从概念诠释到坚守责任主义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7233829
  • 条形码:9787307233829 ; 978-7-307-23382-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变迁时代的刑法笃思——从概念诠释到坚守责任主义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四编,**编为犯罪概念的整体诠释,主要介绍了概念与事实的交错、犯罪概念的多义性等内容。第二编为责任主义的峻思持守,主要介绍了身份推定知情论之反思、民众传统死刑观之引导与纠偏等内容。第三编为脱轫实践的条分缕析,主要介绍了刑法宽泛化趋势之省思、绑架罪若干疑难问题探疑、寻衅滋事罪的限缩思考等内容,第四编为整体反观与跨域省察,主要介绍了网络反腐的功能思考与适度反思、刑法解释的通常理解与规范理解、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飞跃的时代与失落的权利等内容。

变迁时代的刑法笃思——从概念诠释到坚守责任主义 目录

**编 犯罪概念的整体诠释
概念与事实的交错:诠释犯罪概念多义性的另一种视角
犯罪概念多义性:观念嬗变与初步求证
犯罪概念多义性:追根溯源与成因分析
犯罪概念多义性:刑事政策功能与理论功能
犯罪概念多义性:文本考察与梳理
刑法解释的对象

第二编 责任主义的峻思持守
刑事替代责任的理论现状、制度引进与现实选择
身份推定知情论之反思
未遂教唆不可罚说之提倡
共犯限缩、边界厘定与谦抑叙事
论合法行为在先行行为体系中的地位
刑罚制度对国情因素的理性回应
民众传统死刑观之引导与纠偏
死刑限制的程序之维
刑事被害人的责任分配与被害预防
中国古代罪刑关系初探

第三编 脱轫实践的条分缕析
刑法宽泛化趋势之省思
论强迫交易罪与抢劫罪的界限
绑架罪若干疑难问题探疑
寻衅滋事罪的限缩思考
骗取公证盗卖房产之规范分析
强奸罪对象“妇女”的相对化理解
生产、销售翻新手机的规范分析
非法经营行为竞合的主从犯破解路径
刍思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
溯及力原则深思:主刑附加刑分别适用新旧法

第四编 整体反观与跨域省察
精英逻辑与大众话语:刑事司法与媒体关系的现代叙说
网络反腐的功能思考与适度反思
刑法解释的通常理解与规范理解
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
我国强制隔离戒毒的制度检讨
法律的生命在于逻辑,也在于经验
隐私权保护的刑法极限
飞跃的时代与失落的权利
美丽王国:法与权力的诠释
幽道碎步感人生(代后记)
展开全部

变迁时代的刑法笃思——从概念诠释到坚守责任主义 节选

  犯罪概念是精密、宏大的刑法学体系的基石。刑法之所以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归因于犯罪这一现实;刑法学体系之所以得以构建,也发端于“犯罪”这一概念。可以说,犯罪概念是刑法及刑法学的逻辑起点。犯罪概念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也受到了刑法理论的高度重视。囿于我国刑法典明确规定了犯罪的混合概念的缘故,刑法理论更是对犯罪的形式概念、实质概念和混合概念,以及如何处理犯罪的混合概念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投入了极大的理论热情。多年来刑法理论对犯罪概念的研究,可谓之蔚为壮观,真知灼见在各种形式的著述中俯拾皆是。可见,对犯罪概念的本体研究虽已经达到较深的程度,而美中不足的是似乎刑法理论对于犯罪概念多义性问题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犯罪概念多义性的地位和价值并没有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换言之,犯罪概念多义性问题被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搁置了。所谓犯罪概念的多义性,即犯罪概念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具有多种含义,在现实运用当中呈现相对化、多元化的态势。犯罪概念,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出发,有侧重社会危害性的立法概念和强调刑事违法性的司法概念之分:从适用者与受众的不同,也存在理论视野下犯罪与普通民众根据朴素观念所理解的犯罪之别;从“犯罪”这一概念在刑法典所处的位置与使用语境的不同,犯罪概念的含义也各不相同。总而言之,犯罪概念作为庞大的概念世界的一员,有着语言特有的含义多面性与多义性特征。犯罪概念多义性的理据求索,除了需要破除犯罪概念单义性的神话,意欲坚固这种崭新理念并使其能够抵挡千重生活巨浪的冲刷和腐蚀,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出发对犯罪概念多义性的功能进行阐发和证明。而这种证明,将从刑事政策和刑法理论两个宏观视点进行。  一、刑事政策功能:为犯罪化与非罪化提供指引  我国刑法规定了形式与实质相融合的犯罪概念,但由于形式与实质二者可能存在无法相容的一面,所以对刑法规定的混合概念也必须进行多义性理解。我国刑法理论已经对此作了有益的探讨,如王世洲教授提出的犯罪的立法概念与司法概念的界分,把本来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犯罪概念分解为强调社会危害性的立法概念和强调刑事违法性的司法概念。①由于刑法规定的犯罪概念包含形式要素和实质要素,那么所有对犯罪一般概念的多义性理解都只能在对这两种要素的调整、组合中挖掘,也许具体的名称会存在差异,但是所得出的结论的内涵必然相差无几。由此,犯罪概念多义性的功能不仅停留在法典简约化和扩展司法实践效能层面,在犯罪概念多义性下所衍生、独立出来的犯罪实质概念,即具有社会危害性应该由刑法规定进行处罚的行为,还可以为犯罪化和非罪化提供一种评判标准和指引。这种刑事政策功能是犯罪形式概念所不可能具有的,而且这也是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特有功能。本来,强调犯罪的社会属性的实质概念是在社会学、犯罪学等学科范畴内进行探讨的,犯罪实质概念与形式概念的学科界域非常清晰。但是由于我国刑法规定的混合概念将这二者进行融合,导致了犯罪概念领域的极度混乱,犯罪概念多义性妥善地厘清了这种混乱。犯罪概念终究得回归刑法学的规范学科本质,以强调犯罪的形式侧面为主,但是剩下的实质侧面因为离刑法规范学面目太远,所以只能作为一种犯罪的事实属性而存在,作为描述犯罪的社会属性而在刑法之外进行刑事政策思考的重要概念而存在。将犯罪概念理解为形式概念、实质概念或司法概念、立法概念后,我们将发现,犯罪概念除了与罪刑法定原则相协调,还在应然层面上发挥着“犯罪化”与“非罪化”的阐发功能。  刑事政策是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通过预防犯罪,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安宁所采取的一切措施。②与刑法学对刑法体系的实然思考不同,以刑事政策为研究对象的刑事政策学并不受现实的刑法文本的约束,而是对刑事法的一种应然思考,这种应然思考对于促使刑法的内省、合理化有着重要意义。如梁根林教授指出:“通过刑事政策对刑法规范、刑法目的、刑法价值的评判和引导,实现‘刑法的刑事政策化’,刑法的运行才能更合目的、更具理性、更富效果。”①其中,通过对当代刑事政策的细致考察,根据社会的变迁和形势的需要实现犯罪化和非罪化,是刑法与刑事政策学互动的生动体现。按照大谷实教授的观点,“犯罪化是指将不是犯罪的行为在法律上规定为犯罪,使其成为刑事制裁的对象”,“非犯罪化是指将迄今为止作为犯罪加以处罚的行为不作为犯罪,停止对其处罚”。②犯罪化与非罪化是在对流变的社会文化、社会结构观照基础上进行的利益衡量和价值选择。换言之它以对事实进行实质的考量为出发点。根据犯罪概念多义性观念,可以将我国刑法中的混合犯罪概念析分为:(1)形式侧面和实质侧面兼具的犯罪,这是毫无疑义的犯罪;(2)具备应受刑罚处罚的社会危害性的实质侧面但是缺乏刑法规定的“犯罪”,这是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刑事政策学必须对其展开是否需要犯罪化的研究;(3)具备刑事违法性的特征但是缺乏应受刑罚处罚的社会危害性的“犯罪”,对这种“犯罪”刑事政策学需对其展开是否有在立法上废除的非罪化研究。第二个和第三个意义上的“犯罪”出现了形式侧面和实质侧面的分裂,所以能够对行为是否需要犯罪化或非罪化提供思考的总体模型。又由于犯罪化和非罪化在现实中主要体现为立法上的犯罪化(或非罪化)和司法上的非罪化(或犯罪化),所以,所以下面从立法和司法两个角度进一步展开论述。

变迁时代的刑法笃思——从概念诠释到坚守责任主义 作者简介

赖隹文,海南大学刑法学博士研究生、海南大学金融刑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在《中国刑事法杂志》《刑事法评论》《青少年犯罪问题》《犯罪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担任《金融警戒线:证券刑事法律实务探析》(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副主编;参著《金融诈骗罪疑难问题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践展开》(法律出版社2023年版)、《法的实践与思辨》(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刑法修改的当代使命》(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刑事辩护:策略、技术与案例》(法律出版社2017年版)等著作。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