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唐诗之巅

唐诗之巅

作者:朱琦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3-05-01
开本: 其他 页数: 800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9.6(7.0折) 定价  ¥12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唐诗之巅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9666987
  • 条形码:9787559666987 ; 978-7-5596-6698-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唐诗之巅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青少年,成人学者编辑推荐 1.作者曾获得中国老舍散文奖、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首届汪曾祺文学奖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星光奖,出版《读万里路》《黄河的孩子》《东方的孩子》等文集,文学文化功底深厚。 2.本书语言生动优美,文笔流畅,作者通过将主要人物的生平际遇与其诗词相结合,引领读者读懂李白、杜甫、王维不同时期的人生际遇,触达唐诗中儒道佛思想的巅峰。

唐诗之巅 内容简介

“唐诗之巅”丛书,以“读懂诗仙李白”“读懂诗圣杜甫”和“读懂诗佛王维”分作三册,把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平叙述和作品欣赏结合起来。唐朝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也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更是文化高度开放、国人意气风发的黄金时代。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通俗易懂的讲解让读者从他们的生平和作品中去追寻伟大诗人的歌声和背影,领略鼎盛时期的中国人曾经达到的精神高度和审美高度。

唐诗之巅 目录

读懂诗仙李白目录
青春壮游
出蜀入楚 江入大荒流 \ 002
由楚入吴 孤帆一片日边来 \ 010
金陵柔情 楚歌吴语娇不成 \ 019
江南怀古 姑苏台上乌栖时 \ 027
吴姬越女 笑入荷花去 \ 036
扬州明月 低头思故乡 \ 045
孤帆远影 故人西辞黄鹤楼\ 053
弹剑作歌
初到长安 拔剑四顾心茫然 \ 064
曳裾王门 弹剑作歌奏苦声 \ 073
长安秋夜 万户捣衣声 \ 082
秦王之悲 金棺葬寒灰 \ 090
蜀道之难 侧身西望常咨嗟 \ 100
洛阳春夜 谁家玉笛暗飞声 \ 110
襄阳醉歌 玉山自倒非人推 \ 118
孤蓬万里 挥手自兹去 \ 127
笑对鲁儒 与我本殊伦 \ 136
长安谪仙
天子征召 仰天大笑出门去 \ 146
名动京华 春风拂槛露华浓 \ 155
谗言四起 无奈宫中妒杀人 \ 164
突遭冷遇 举杯邀明月 \ 172
十年奔波
李杜友情 思君若汶水 \ 184
神仙世界 虎鼓瑟兮鸾回车 \ 193
又到江南 长安不见使人愁 \ 203
纵酒狂歌 但愿长醉不复醒 \ 212
仗剑行侠 纵死侠骨香 \ 221
宣州楼头 欲上青天览明月 \ 231
秋浦羁旅 白发三千丈 \ 239
乱世漂泊
永王幕府 为君谈笑静胡沙 \ 250
遇赦放还 千里江陵一日还 \ 259
庐山放歌 登高壮观天地间 \ 269
大鹏断翼 中天摧兮力不济 \ 278
盛唐之音 诗成笑傲凌沧洲 \ 288


读懂诗圣杜甫目录
裘马清狂
泰山绝顶 一览众山小 \ 002
裘马清狂 万里可横行 \ 011
伟大知音 何时一樽酒 \ 020
旅食京华
盛世八仙 长安市上酒家眠 \ 030
奔走权门 旅食京华春 \ 038
征人悲歌 武皇开边意未已 \ 048
杨家气焰 炙手可热势绝伦 \ 058
凛冬来临 天衢阴峥嵘 \ 066
战乱流离
困陷长安 遥怜小儿女 \ 080
山河破碎 感时花溅泪 \ 087
曲江伤怀 明眸皓齿今何在 \ 095
乱世团聚 相对如梦寐 \ 105
战后相逢 今夕复何夕 \ 115
黎民涂炭 有吏夜捉人 \ 123
生死永别 投杖出门去 \ 133
幽谷佳人 日暮倚修竹 \ 142
适彼乐土 万里桥西一草堂 \ 151
锦官城外 蓬门今始为君开 \ 161
南邻北舍 相对柴门月色新 \ 169
茅屋秋风 安得广厦千万间 \ 178
绝句论诗 凌云健笔意纵横 \ 186
喜从天降 剑外忽传收蓟北 \ 193
丞相祠堂 长使英雄泪满襟 \ 200
夔府孤城
夔州西阁 三峡星河影动摇 \ 210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兼天涌 \ 218
怀古伤今 分明怨恨曲中论 \ 225
哀哀寡妇 只缘恐惧转须亲 \ 234
秋日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 \ 243
老病孤舟
孤舟出峡 天地一沙鸥 \ 252
辗转江汉 落日心犹壮 \ 259
漂泊湘江 落花时节又逢君 \ 267

读懂诗佛王维目录
名门俊彦
少年游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 \ 002
青年才子 系马高楼垂柳边 \ 010
盛世蹉跎
济州四载 谪去济川阴 \ 020
渭城观猎 风劲角弓鸣 \ 027
嵩山闭关 落日满秋山 \ 036
仕途漫漫
出使凉州 大漠孤烟直 \ 044
边关明月 陇上行人夜吹笛 \ 054
远赴岭南 江流天地外 \ 063
斯人已逝 借问襄阳老 \ 070
半仕半隐
南山高士 白云回望合 \ 080
山水田园 明月松间照 \ 087
朝堂名士 阁道回看上苑花 \ 097
亦官亦禅 薄暮空潭曲 \ 108
辋川别业 倚杖柴门外 \ 118
知己难得 与君赋新诗 \ 127
万念皆寂 返景入深林 \ 134
刹那顿悟 月出惊山鸟 \ 142
性情摩诘 江南江北送君归 \ 149
阳关三叠 西出阳关无故人 \ 159
宁静晚年
大唐宫廷 万国衣冠拜冕旒 \ 168
山中岁月 坐看云起时 \ 178
展开全部

唐诗之巅 节选

读懂诗仙李白试读 青春壮游 出蜀入楚 江入大荒流 中国人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好男儿志在四方。两千多年前的《礼记·内则》就说:“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说的是男子出生时,礼官以桑木制弓,以六支蓬草做箭,射向天地四方,以示好男儿像箭一样展翅雄飞。李白三十多岁时,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一文中回顾当初离家远游,引用了这两句话,然后他说:“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离家远游,先去哪里?他说自己“十岁观百家”,诸子百家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在他们的文章中,随处都能找到巴、蜀、燕、赵、秦、晋、齐、鲁、吴、楚、越。十岁时 候的少年李白,早已神游诸侯各国,到二十四岁这一年,他出蜀远行的梦想至少也有十年之久了。开元十二年(724 年),李白决定闯荡天下,施展抱负。他告别了读书数载的匡山书院,豪迈地说“已将书剑许明时”,决心把文韬武略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他要沿长江顺流而下,出蜀入楚,由楚入吴,自吴入越,直到沧海之滨。 从李白写于途中的诗文,不仅可以考证他的旅游路线,还可以看出他为这次壮游做了明确的计划,并以诗作展现行程。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有一定的分界分野,后人在地理概念上因此也有了与此相应的说法,譬如说楚蜀咽喉、吴头楚尾。李白沿长江一路往东,恰是在楚蜀交接的咽喉之地和吴楚交接的一头一尾之地,一再赋诗歌咏。 在一个月亮半圆的秋夜,李白从平羌江岸的驿站清溪出发,乘船进入岷江,沿岷江顺流而下,进入长江,然后再沿长江顺流而下,从蜀水到巴山,奔三峡,下渝州。这样一个山重重、水迢迢、路漫漫的行程,被他以二十八字的绝句就写出来了。 这首绝句就是《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四句之中,五个地名化作一片,节奏明快,如轻舟直下。故乡明月相伴,前行水路不断,随着几个地名的迅速更换,离乡越来越远,离外边世界越来越近。这种眷恋故土的柔情,奔 赴大世界的激情,就这样溢出文字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二十四岁,这个年龄,只要有点儿可能,都想到外边闯闯世界。李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天才,他的浪漫、狂放和飘逸也是世所罕见的,但他离开家乡的时候,其复杂心情其实跟我们是一样的。 李白生于长安元年(701 年),那时候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还在皇位上,长安是她的年号。女人能做皇帝,并且是比较长寿的皇帝,这也是唐代开放的一个标志吧! 开元元年(713 年),唐王朝进入了全盛时期,李白进入了少年时期。开元三年他十五岁,好剑术,喜任侠,有了诗名,开始交游干谒。开元六年他十八岁,唐王朝立国整整百年。天性浪漫的李白,在年轻强壮、激情洋溢的年龄,碰上了唐王朝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上极盛的时代。这时的唐玄宗英明睿智,励精图治,前有贤相姚崇,后有贤相宋璟。贺知章和张九龄年过五十,身居高位,名满天下。王之涣和孟浩然三十多岁,王翰和王湾的年纪当比王之涣稍长,他们的诗句已经不乏盛唐气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是张九龄的诗句。他的一轮明月,好像能在同一时刻,把天下人都召唤而来,引颈而望。 读懂诗圣杜甫试读 裘马清狂 泰山绝顶 一览众山小 公元712 年,杜甫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之家。唐玄宗就在这一年登基即位,年号先天。第二年唐玄宗更换了年号,从此开始了接连二十九年之久的开元盛世。历史学家说到 这一历史时期,往往引用杜甫的描述: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这是杜甫在《忆昔二首》中为“开元全盛日”勾勒的一幅全盛图。大意是说,想当年碰上开元盛世的好日子,小城市就有万户人口。稻米饱满圆润,粟米光滑明亮,公家和私人的粮仓全都丰实充足。九州大地,道路畅通无阻,走到哪里也不会遭遇强盗。出门远行,随时皆可,不必挑选什么良辰吉日。运载齐纨鲁缟的车辆络绎不绝,男耕女织,夫妻和乐不离散。宫中天子奏着祭祀天地的乐曲,天下朋友亲密友善。大唐建立百余年,从未发生过大灾祸,就像汉朝初年,叔孙通制定礼乐,萧何制定律令,国家太平,政治清明。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强大的王朝,开元盛世又是唐代的顶峰时期。杜甫的前半生恰逢开元盛世,从幼年、童年到少年、青年,都是在开元年间度过的。但他中年后遭遇安史之乱,历尽磨难。《忆昔二首》写于晚年,当时他正在战乱中颠沛流离,漂泊西南,因此越发怀念昔日的大唐荣光。 一般认为,杜甫生于巩县(今巩义市)瑶湾村,这地方位于今天的洛阳和郑州之间,邻近黄河。杜甫很为自己“奉儒守官”的家世感到荣耀。所谓“奉儒守官”,就是尊奉儒家思想,恪守官职。杜甫的家世可以往上推溯十五代,十五代人几乎都是做官的,而且多是太守或刺史。十三世祖杜预和祖父杜审言,让杜甫尤为自豪。杜预是曹魏末期到西晋前期的名将、名臣,博学多才。三国之一的东吴,就是在杜预统帅下消灭的。杜审言是宫廷中的御用文人,著名诗人,官至修文馆直学士。杜甫不但以祖父为荣,而且把写诗当作家庭的传统和使命。他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意思是写诗就是我们家的事情啊!杜甫出生时,祖父已去世四五年,父亲杜闲大约尚未做官,家境衰落,所以杜甫说自己“少小多病,贫穷好学”。 如果只看这些,很容易让人觉得杜甫小时候是个病恹恹的书呆子。好在杜甫晚年时回忆往事,让我们看到了他生气勃勃的童年、少年。在《百忧集行》一诗中,五十岁的杜甫想起 十五少年时: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黄犊”是小牛犊。小牛犊健壮好动,杜甫十五岁时仍是活蹦乱跳,像健壮好动的小牛犊子跑来蹿去。庭前院子里有梨树枣树,到了八月就熟了,他想吃就上树,一日千回也不觉得累。 十五岁的年龄,一方面还像个小孩子,另一方面却喜欢装成熟。杜甫不只是喜欢装,他本来就成熟得早。在另一首《壮游》中,杜甫回忆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他十四五岁时就出入笔墨场,当时东都洛阳的文坛名士崔尚、魏启心把他誉为可与班固、扬雄媲美的神童。诗中还说: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诗人以调侃的语气回顾童年说:我七岁时已情思豪壮,开口就歌咏神奇祥瑞的凤凰。九岁时练书法,挥笔就是大字,作品装了一大袋子。我性情豪放,嗜好饮酒,疾恶如仇,刚直不阿。早熟让我疏远了年龄相仿的小儿辈,结交的朋友多是白发老者。酒酣耳热时俯视天下四方,俗世俗物全不放在眼里。你看,童年的杜甫有多自信,有多高傲! 结合杜甫的一生及其诗作来看这些回顾童年的诗句,就会觉得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天赋才华、对待丑陋之人的疾恶如仇,以及酷爱壮美山水的豪情激情,都是其来有自。就说他喜欢壮美事物的这一特征吧,我们从这些诗句中就能看出来。“七龄思即壮”的“壮”,“九龄书大字”的“大”,“性豪业嗜酒”的“豪”,“嫉恶怀刚肠”的“刚”,“饮酣视八极”的“酣”,都与他后来的精神气质、艺术审美和诗歌风格一脉相通。 读懂诗佛王维试读 名门俊彦 少年游子 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少年早熟,才华横溢,十七岁时就写下了千古名作。直到今天,逢年过节的时候,中国人常常想起的一首诗就是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必选的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更有许多朋友是在尚未识字的幼年,就已经以稚嫩的童音,把这首诗背得滚瓜烂熟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岁月如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过去了,每逢佳节,你还是会想起这首诗。不知是否想过,为什么年仅十七岁的王维会 “独在异乡”?为什么他们兄弟的感情异常深厚?为什么他在少年时代就能写出这样的不朽之作?要了解这些,还得先说说王维的家世,以及他十七岁之前的经历。 很多朋友可能跟我一样,十七岁考上大学,离开家乡,才开始有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体验。如果说我在十七岁时对这首诗的感觉更强烈些,那是因为我和王维是相隔了一千三百多年的同乡。我们的家乡在唐代叫蒲州,以黄河边的蒲州城为治所,在今山西省南端的永济市。王维祖籍祁县,在今山西省中部,从他父亲王处廉起,迁居到蒲州。从蒲州城往西三百多里是西都长安,往东五百多里是东都洛阳,开元元年(713年),也就是王维十三岁的时候,蒲州一度升为河中府,号称中都。 关于王维的生年,一般认为是长安元年(701 年),与李白是同龄人。王维和李白一样生逢其时,碰上了唐王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兴盛*开放时代,也碰上了诗歌艺术走向顶峰的时代。但从家庭背景来说,王维和李白是很不同的。李白出生于偏远蜀地一个商人家庭,商人在当时仍然很受歧视,李白因此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甚至不得不掩饰自己的家庭出身。王维却是名门子弟,以郡望而论,父亲属于太原王氏,母亲属于博陵崔氏。在隋唐时期,这两个家族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都是天下无人不知的名门望族。王家世代为官,王维的祖父曾在朝廷掌管音乐,高祖父、曾祖父和父亲都曾经在地方州府做司马。司马是辅佐刺史处理州事的官员,在地方上就算是高官了。在唐代,有点儿背景的读书人往往喜欢夸耀自己的门第和出身,王维却是个例外。不过,无论王维自己是否夸耀他的家世,身为名门子弟,在当时来说都无异于多了一层光环。 生在太平盛世,又出身于名门望族,王维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史书上说,王维九岁就善写文章,工于草书,音律娴熟。他之所以成为唐代出名的全才,诗文、书法、音乐和绘画样样精通,与他的家庭背景是分不开的。他的大弟弟王缙后来做了宰辅,两度拜相,同样以诗文和书法著称。母亲崔氏虔诚信佛,“褐衣蔬食,持戒安禅”,这也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不幸的是,王维九岁这一年,父亲撒手而去。王维是长子,他的下边还有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一个寡妇,六个小儿女,在这样的家庭,母亲的角色更是加倍重要。崔氏是很了不起的,她不但以母亲的羽翼护佑着孩子们健康成长,继续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而且以深厚的母爱凝集了一个高品质的温暖家庭。史书上对此并没有具体记载,但从王维和王缙的佛教信仰、生平事迹、艺术造诣,以及王家诸兄弟的亲情友爱中,完全可以推想到母亲当年的呵护和培养。 开元三年(715 年),王维决定游学长安,求取功名。大唐王朝正是极盛时期,唐玄宗英明睿智,积极有为,做宰辅的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姚崇。这一年王维只有十五岁,还在长个子的年龄,却已是英俊帅气了。《唐才子传》说他“妙年洁白,风姿都美”,用今天的话来讲,那就是少壮之年的王维帅酷了,皮肤白皙,风姿翩翩。 王维离开了故乡蒲州。你可以想见,离别那日,有目送他远去的母亲,还有五个高高低低、依依不舍的弟弟妹妹。当王维回头再看时,家人的身影越发地模糊了,矮小了。就在不远处,鹳雀楼高高耸立着。王之涣这时候尚未登楼赋诗,但《登鹳雀楼》一诗所展现的时代精神,想必也充溢在少年王维的心头。除了建功立业的热望,还有做长子的责任,激发年少的他急于奔向长安。 从蒲州过了黄河就是秦川,沿渭河一路往西,就到了骊山脚下。王维在进入长安之前,顺道游览了秦始皇陵,写下五言律诗《过秦皇墓》: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首联两句,上句“古墓成苍岭”写秦始皇陵外表,是眼前所见,下句“幽宫象紫台”写秦皇陵内部,完全是想象。少年诗人以嘲笑的口吻说,当年积土为冢的古墓已经变成了林木茂盛、郁郁苍苍的山岭,地下冥界的宫殿应该还像紫禁城里的皇宫吧! 颔联两句是对“幽宫”的描述。《史记》记载说,秦皇陵的墓宫“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水经注》又说“上画天文星宿之象”。诗人借此发挥说:“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七曜”是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河汉”是指银河。这两句是说,日月星辰间隔排列在墓宫顶部,灿烂的银河呈现于九泉之下。 颈联两句仍在写“幽宫”,“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汉书》记载,秦皇墓中“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诗人讽刺说,墓宫里有海,却是水银为海,人怎么渡过?墓宫里没有春天,大雁又怎会回到这里来。意思是秦皇陵的墓宫无论有多么奢侈豪华,终究是死气沉沉的墓穴而已。 尾联两句回到眼前情景,感叹中带出一段典故,“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松韵切”是说秦皇陵上松风阵阵,“大夫哀”是与秦始皇有关的典故。《史记》记载说,秦始皇到泰山封禅,下山时遇到暴雨,躲在一棵松树下,因此就把这棵松树封为五大夫。诗人把这个典故拿出来,意在拿出秦始皇泰山封禅的盛事做对比。秦皇陵上松风阵阵,当年那个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不也埋在地底下了?这松涛声声,总让人怀疑是五大夫的哀泣。

唐诗之巅 作者简介

朱琦,山西永济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和斯坦福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任教多年。以随笔散文和人文演讲而知名,出版有《读万里路》《黄河的孩子》《东方的孩子》等文集,曾获得中国首届老舍散文奖、首届中山杯华侨文学奖、首届汪曾祺文学奖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星光奖。在高科技人才云集的旧金山湾区,以文学和历史讲座广为人知,被誉为“硅谷的另一道风景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