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听孩子的话
-
>
儿童教育心理学
-
>
(文学)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
>
纪实文学:那些家长
-
>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
>
教养升级(全四册)
-
>
特别狠心特别爱.犹太妈妈德财商教育
读懂青春期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3926423
- 条形码:9787513926423 ; 978-7-5139-264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读懂青春期 本书特色
1、本书作者从事家庭教育近10年,其从事家庭教育培训场次达到数百场,本书是其青春期家庭教育经验与案例的集中再现。 2、本书是作者从事家庭教育培训多年的潜心力作!本书中有众多青春期孩子典型案例的深度解析、青春期孩子的引导方法,可谓是家长们解读青春期家庭教育的实用指南! 3、不讲高深理论,只教家长们读懂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找到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与引导的实用方法!
读懂青春期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从剖析孩子身心发育入手,再从叛逆、情感、沟通、排解网瘾、辅助学习、体察情绪、成长发展几个父母*关心的问题入手,逐一帮助父母解决孩子在青春期的问题。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专门针对极度叛逆的青春期孩子的情况做了专门讲解,让有这些情况的父母都能找到好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变成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读懂青春期 目录
01青春期孩子的集体“画像”
自我意识出现质的变化/002
第二性征出现,不安加剧/005
敏感多疑,情绪多变/008
爱冒险,爱探奇/010
很傻很天真,做事不切实际/012
渴望独立,想远离父母/014
向往未来,同时畏惧未来/016
02读懂青春期孩子的年龄特点
11—13岁:充满朝气,自我性格纠结/020
14—16岁:新鲜感和紧张感共存,叛逆行为凸显/023
17—18岁:独立性进一步发展,“成人感”明显/026
03“叛逆”,只是证明孩子长大了
孩子是社会的人,不是父母的人/030
客观看待孩子的个性,勿要矫枉过正/033
如何才能打破关系僵局/035
放弃操控,给孩子自由的空间/038
坚决和孩子站在一起/040
给孩子爱与支持,让孩子有一个安全的港湾/042
04没有哪个孩子不会“情窦初开”
如何捕捉孩子的情感异动/046
谁来给孩子讲解恋爱观/048
教会孩子正确处理异性的追求/051
端正心态,走出单恋旋涡/053
理解孩子失恋的内心痛苦/056
该怎样与孩子谈论性/059
05陷身网络的孩子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容易有网瘾/062
引导孩子把手机当成工具,而不是玩具/065
提供心灵免疫力,帮助孩子远离网络诱惑/067
设置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长度/070
提高孩子的判断力,让孩子正确甄别网友/073
及时转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076
06做好沟通,做孩子亲密的陪伴者
那些刺耳言论的背后动机/080
转换角色,停止命令式的口吻/083
放下父母的架子,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085
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088
试着把谈话的主动权交给孩子/090
时刻帮助孩子清理压力和情绪/093
07体察变化,帮助孩子走出内心的不安
与不希望你靠近的孩子保持距离/098
不要逼沉闷不语的孩子说话/100
让自卑走开,让自信回来/102
用你的幽默感染抑郁的孩子/105
学会让紧张不安的孩子放平心态/108
不要对敏感多疑的孩子撒谎/110
绘制情绪树,有效管理孩子情绪/113
08因势利导,让孩子爆发出惊人的学习力
正确看待孩子的厌学心理/118
少一些恶言,多一些慧语/121
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125
引导孩子制订合适的学习计划/128
尊重孩子兴趣,不给孩子盲目报特色班/130
带孩子到名牌大学里去看一看/132
关于孩子考试的心理调节/134
09多方引导,让孩子拥有健全的审美观
把好交友关,但不限制交友权/138
可以追星,但绝不可盲崇/141
名牌只是外在,更重要的是内心/144
告诉孩子,抽烟打架并不酷/147
节食减肥,不过是对自己的不负责/150
10青春期,鼓励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所有的目标与梦想都来自现实激励/154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的尝试/157
与孩子设定共同的目标/159
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161
11如何应对走极端的孩子
如何应对极度叛逆的孩子/166
如何让封闭、内向、自卑的孩子走出阴霾/169
如何让自暴自弃的孩子重生/171
如何让失恋抑郁的孩子重新振作起来/174
如何让失去目标的孩子开启人生新征程/177
如何让“小霸王”迷途知返/179
如何引爆浑噩少年的梦想/181
12学会培养孩子的世界观
见识决定想法,想法决定行为,行为决定追求/184
没有规划的人生一定是少有作为的人生/186
没有计划地做事一定是失败的开始/188
要给孩子看世界的机会/191
要给孩子体验事物的权利/193
借助环境改变孩子/195
读懂青春期 节选
05陷身网络的孩子 青春期孩子的自制力相对较差,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手机游戏极易使他们陷身其中,一旦陷身,父母也是如临大敌,于是想方设法地将孩子与网络隔离。其实,并非孩子完全不能接触网络,而是应该帮助孩子了解怎么与网络接触。父母如果能够积极引导,网络就会成为助力孩子成长、学习的利器。 为什么青春期孩子容易有网瘾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聊天、玩游戏、看电影、交友、购物……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也成为青春期孩子避不开的网络工具。 现实生活中,网络尤其深受青春期孩子的喜爱。在他们看来,网络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娱乐性和互动性,他们在其中可以匿名跟不认识的人聊天、玩游戏,交流方式具有一定的自由度,所以网络对青少年很有吸引力。 而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发育普遍还不成熟,自制力较差,自我保护能力和心理防御能力都相对较弱,所以较容易沉溺其中。特别是一些在人格特征方面具有高焦虑、低自尊或者抑郁倾向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网瘾。 小文是一名14岁的初二女生。据小文父母介绍,小文上小学的时候一直都乖巧懂事,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上中学后,家里给她配备了手机。但是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家里人就发现小文有点沉溺于玩手机,经常手机不离身,学习也心不在焉,晚上甚至不愿意睡觉,偷偷躲在被窝里玩。父母发现后,耐心劝说,与她讲道理,但并不见效果。一天,小文父母又因为劝诫小文不要经常玩手机与小文发生激烈冲突,强行夺走小文的手机。 自此,小文安定了一个月。但不久之后,小文父母发现小文的行为又开始躲躲闪闪,一进房间就锁门,而且长时间躲房间里不肯出来。父母怀疑她又在偷偷玩手机,果然,小文从同学那里借来一部手机又在偷偷玩,父母大怒,与小文发生肢体冲突。 当小文的父母找我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他们已是非常焦虑,完全束手无策,而且和小文的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在他们学习了青春期孩子的变化、父母的情绪管理、父母的教育方式等课程后,小文的网瘾行为得到有效管控。 小文的父母在冲突平静后,主动与小文沟通,并将手机归还小文,小文也同意将手机还给同学。小文父母与小文协商,同意她玩手机,但需要在家长的监管下玩,可以自己保管手机,但开机密码需要家长设置,双方共同商定看手机的时长。小文的学习和休息也渐渐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小文的父母也从之前的焦虑中慢慢平静下来,他们认识到之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太过简单粗暴,而真正要做的是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 除了上述的网络带来的新鲜感和青少年心理发育不成熟等原因,家庭中亲子关系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学习压力过大等,也是促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和压力,他们希望借助网络来舒缓,寻找安慰,从而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境。 青少年网络成瘾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又称网络性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会不由自主地强迫性使用网络,玩电子游戏和软件聊天几乎占据了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而一旦停止上网,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可能就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比如抑郁或焦虑、出现行为障碍和社交问题等。 网络成瘾行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随着时间推移,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在初期,网瘾者可能只是渴望上网,想要寻求一种精神依赖,如果不能如愿,就会表现为烦躁、焦虑、暴躁等。到了中期,网瘾者会出现躯体的依赖,具体表现为头晕眼花、疲乏或者食欲不振等。而后期则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导致暴力倾向和暴力行为等后果。 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面性,网络也一样,我们在看到它的快捷性和便捷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带来的不良影响。青春期的孩子们自我管控能力差,容易被新奇的事物迷惑双眼,难辨是非。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跟孩子们一起学习和成长,多一点关爱,少一点要求;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与孩子交朋友,陪伴和接纳孩子每个成长阶段的特性,直到他们慢慢地长大成人,具备独立的人格。 引导孩子把手机当成工具,而不是玩具 如今,青少年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对于孩子们来说,手机为他们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它可以拍照、聊天、玩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更精彩的世界。但事物的双面性也决定了手机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由于网络上的信息很多都是虚拟的,因此无法分辨对方真实的身份、性别和年龄,这就导致一些不良信息极易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 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成人都无法抵御手机等电子产品带来的诱惑,更别说孩子了。既然手机是一把双刃剑,那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并把握好一个度呢?这都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暑假期间,四川绵阳一位中学生小杰天天躲在家里玩手机,什么事也不做,父母对他进行多次批评教育,然而收效甚微,不得已,父母强行没收了他的手机,并与他发生激烈冲突。不料,小杰在给父母留下一条“爸妈,永别了”的短信后,随即选择跳河自杀。 当时,幸亏闻讯赶来的交警和河边的群众抢救及时,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事发后,小杰的父母很是困惑,明明是为孩子的健康考虑才限制孩子玩手机,没想到孩子的反应会如此巨大,小杰的父母很是担忧。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首先,我们应该对手机等电子产品有正确的认知,先不要去评判你的孩子不写作业、不爱学习都是玩手机的后果,因为如果没有手机,他也可能一样不写作业,不爱学习,他同样会去找别的游戏途径。父母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安全合理地使用手机,把手机当作学习和生活的工具。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告诉他们,如果正确使用,手机可以提供娱乐、知识和其他一些帮助;沉迷或者过度使用、不当使用,才会造成严重后果。 孩子使用手机的时候,父母可以教孩子了解手机的优点,让孩子通过手机学习新知识。例如手机的地图功能,父母在平时带孩子外出时,可以引导孩子使用地图查询出行方式,引导孩子通过手机软件查询附近的景点和美食,让孩子把手机里的信息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除了这类功能,父母还可以让孩子学着拍照、录像,了解天气预报、微信语音信息等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实用功能。父母还可以帮孩子挑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游戏,探讨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手机,建立和孩子的连接。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竞技类的手机游戏,则有可能说明他心中有怒火,需要通过暴力的枪战释放心中压抑的情感;如果他喜欢不停地刷视频,则说明他内心空虚无聊,没有方向。可见,这些都是现实中满足不了的心愿在虚拟世界中被放大的写照。明白了这些,父母就会对孩子多一分理解,进一步反思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带给孩子什么,能够更容易将孩子从虚拟世界拉回现实世界,并满足其需求。 理解了这些,父母可能就不会只是冷冷地规定孩子们不要玩手机,转而会在生活中尝试带给孩子更多有价值的体验,从而更深入地引导孩子把手机当作工具,而不是玩具。 提供心灵免疫力,帮助孩子远离网络诱惑 品学兼优的小飞一直是父母的骄傲,但是上初中后,小飞因为离家远,选择了住校,由于身边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引导,小飞不知不觉间迷恋上了网络,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对此在外打工的父母却毫不知情。 直到有一天,老师打电话联系小飞的父母,说小飞白天上课总是哈欠连天,精神状态也不好,一番盘问,才知道小飞前一天晚上在网吧通宵上网。父母得知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他们想不通一向聪明懂事的儿子怎么会迷恋上网络,他们在外打工也是为了小飞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将来考上好的大学,拥有好的人生。对他们而言,小飞就是他们的希望。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的阶段,渴望接触新事物,但如果没有成年人的正确引导,也容易走上歪路。在平时生活中,小飞的爷爷奶奶年迈,只能照顾小飞的生活起居,对于小飞的成长无法肩负起应尽的责任,更无法管教小飞。 考虑到如果放任小飞继续在网络中迷失,那后果不堪设想。小飞的父母*终决定辞掉工作,一起回老家做小生意,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有了父母的陪伴,小飞也渐渐不像从前那样迷恋网络,性格也开朗起来。 像小飞这样的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使得他们内心很渴望与人沟通,而网络则会满足他们的这一诉求,现实和虚拟生活的反差,使得他们很容易陷入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还有一些父母由于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导致孩子在心情烦闷时只喜欢通过网络与人交流,使得亲子关系陷入僵局。 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索新鲜事物,而虚幻的网络世界正好满足了他们这种猎奇的心理需求。再加上青春期的孩子认知有限,既没有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没有较好的自制力,所以在网络世界中就很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吸引。因此,明智的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他们尽可能避免不良网络信息的诱惑,并减少接触网络的时间。 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不尽相同,但大致原因有社交型依赖、游戏型依赖和娱乐型依赖三种。社交型依赖是指手机通讯录、微信朋友圈、QQ群等平台里有众多的好友,便捷的沟通交流方式让孩子难以割舍;游戏型依赖是指孩子们在一些网络游戏里战斗积累下来的奖励或经验让他们成就感爆棚且不愿割舍;娱乐型依赖是网络上的一些电影、音乐、短视频等让孩子爱不释手。 当家长发现孩子开始依赖网络时,应该警醒起来,*好先分析自己的孩子到底属于哪一类。如果孩子依赖网络沟通,那就应该告诉孩子直接沟通是*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毕竟有时候文字不能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情绪以及面部表情等,也容易造成误会,直接沟通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直面问题的意识;如果孩子喜欢玩网络游戏等,父母要理解玩是孩子的天性,首先要尊重孩子,但也要讲究契约精神和家庭意识,与孩子约定好玩手机的时间和场所。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尽可能抽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教会孩子用双眼去看世界,参与到周围的环境中,比如瞭望窗外的风景,倾听鸟儿的叫声,外出散散步、爬爬山,去书店看一本喜欢的书,等等。让孩子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网络,还有很多的美好等待我们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孩子心灵富足了,自然就不易被虚拟的网络所诱惑。 设置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长度 经常会有家长问到我,生活中,孩子们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电子产品和网络,有的孩子玩游戏上瘾,不让他玩,就大哭大闹,甚至将父母视作仇人。 朋友的儿子小磊今年上初二,疫情期间,因为都是在家上网课,小磊迷上了网络游戏,平时一有时间就投入到游戏中,有时候晚上不睡觉偷偷玩。父母发现后,对他进行多次劝说,但小磊还是我行我素,甚至还有厌学倾向,他告诉父母想去从事游戏竞技类的行业,父母百般劝说,依然不奏效。小磊还因此变得脾气暴躁,一不如意就乱发脾气,把家里闹得“鸡飞狗跳”。 小磊当前正处于青春期,小磊的父母在他刚玩游戏的时候并没有在意,使得孩子犹如脱缰的野马,在网络游戏里越陷越深,等到父母想起来管他的时候,又因为方式方法不对,使得小磊变得很叛逆,根本不服管,双方关系变得很紧张。 不管哪个时期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的管控,只是随着孩子长大,能力增强,父母的管控力度需要逐步减小,逐步放手。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普遍都比较强,如果父母还用管教几岁孩子的方法去管教他们,肯定是不合适的。 当孩子迷恋上玩网络游戏时,父母不要一味指责孩子,而是需要冷静下来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了解他们的难处和需要得到的帮助,给他们表达的机会。他们玩游戏可能是因为身边的同学也在玩,自己如果不玩就很难融入同学中;也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大,不知道怎么释放压力,需要通过虚拟的游戏来获得成就感。所以,父母需要认真倾听和观察,了解孩子玩游戏背后真实的想法,而不是一味地纠正和说教。 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后,父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管控孩子们玩游戏的时间。管控是指控制孩子沉迷网络的时间和频率,并不是绝对不许玩。父母可以跟孩子协商,从较长的时间中减少一点,频率降低一点,给孩子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引导他们逐步改善和纠正。 比如孩子提出一天要玩3个小时的游戏,父母先平复一下心中的不悦,然后问清楚为什么要玩3个小时,可以先跟他商量就玩2个小时,先不要着急减掉太多,一点点来,慢慢减。 在游戏过程中,两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所以要提前十几分钟提醒孩子,让他有时间准备结束,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当孩子超出约定的时间后,你可以告诉他,“我看到你已经玩了2小时了,可以休息了”。如果孩子说快好了,那么你可以说“谢谢你这么爽快”,即言语间应是鼓励,而不是要求和指责,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我们需要用表达感谢的方式促使他们听话,一旦看到孩子结束游戏站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回应,鼓励孩子做得很好。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他还没有站起来,我们可以再提醒一次。多鼓励,少责备,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温暖的时候,也会慢慢远离网络游戏。 只要一直保持这种准则,孩子就会逐渐习惯,这对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处的,毕竟青春期的孩子自制力较差,需要父母在生活中帮助他们去遵守一些规则,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们需要保持耐心,切不可在努力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效果,就因失望而放弃,让孩子随心所欲。 提高孩子的判断力,让孩子正确甄别网友 从人类心理学发展的角度来看,青春期孩子处于“分离个体化”时期,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孩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儿童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他们开始慢慢思考“我是谁”?之前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来自老师和父母,这个时期,他们开始想要脱离父母,证明自己。 皮特·布洛斯的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孩子内心一直有着独立和依赖这对矛盾体,他们一方面想要独立,希望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距离;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与父母的连接。同时,布洛斯也提出,这个时期的孩子也会面临第二度的个体化分离,他们一边脱离与父母的共生,一边又在完成与朋辈的共生。也就是说,这个时期,与朋辈的关系反而比父母或是家庭关系更重要,他们渴望在朋辈那里获得尊重和接纳。这时候友谊和爱情在孩子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此时要慢慢学会从孩子生活中由主角变成配角,慢慢放手的同时要教会孩子如何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此外,青春期交友也是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孩子通过虚拟网络结交的朋友,父母一定要帮助孩子提高判断力,教会孩子正确甄别网友。 14岁的琪琪*近交了一个男网友,很是聊得来,有很多不方便告诉父母和同学的事情,她觉得都可以跟网友说,因为彼此不认识,反而更容易交心,无所不谈。琪琪的父母平时比较尊重女儿,有什么事情都会跟她商量着来,但*近她经常抱着手机,有时候还傻呵呵地笑,平时生活中有什么事也不愿意告诉他们了。 当父母发现她与男网友聊到一些“敏感话题”后,简单提醒了几次,但琪琪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害怕说多了,或者语气重了,伤了女儿的自尊心,激起她的逆反心理;不管呢,又怕女儿年纪小,对网上的东西难辨是非,受到伤害。 琪琪的父母忧心忡忡地找到我,表示他们非常担心。在了解了琪琪跟那位男网友聊的一些话题和琪琪的表现后,我安慰琪琪父母不要过分担心,因为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想要将孩子完全隔离在网络之外是不可能的。而且孩子正处在青春期,也有与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这种情况下,我们千万不能有过激的行为,需要“冷处理”。一方面,父母可以通过“旁敲侧击”等方式,让孩子明白家长对她的行为已经有所察觉;另一方面,需要更加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避免孩子感到孤独或者因为学习压力,而到网上去寻求安慰。 其实,在生活中,像琪琪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青春期的孩子交异性网友的现象很普遍,但网络上的信息成千上万,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对孩子有益。作为家长,即使没有发现孩子交网友,也应该早预防,及时教会孩子辨别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向孩子讲述一些网络诈骗的经典案例,就其中出现的情景和孩子展开讨论,引导孩子认识网络的虚幻性和危险性。这种讨论可以为孩子提供演练的机会,防止孩子对网络交往的轻信和沉迷,有助于他们在发生类似事情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判断。 同时,我们要鼓励孩子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青春期正常的异性交往,不仅可以建立异性同学之间纯洁的友谊,还有利于双方破除“性神秘感”。当孩子们有了正常的渠道去了解异性,也就不需要想方设法去网络上寻求帮助了。 及时转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上初一的小宇在学校不仅成绩总排年级前五名,还担任班干部,是老师和家长眼中公认的好学生。可是有一天晚上,小宇妈妈无意间发现孩子正忘我地玩网络游戏,全然不知妈妈已站在他身后。 小宇之前一直跟妈妈说用网络是要查资料,父母也很信任他,没想到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场景,这让小宇妈妈非常生气和不解。“小宇是一个自觉性很强的孩子,平时都好好的,现在怎么会迷恋上网络游戏呢?” 而小宇则说:“刚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只是好奇,因为很多同学都在玩,想着就玩一次感受一下。这是个通关游戏,每通一个关卡就觉得很有成就感,玩了两次觉得很有意思,但比起别的经常玩的同学,我还不是他们的对手,为了通过*后的关卡,我就跟着了魔似的,天天放学就想着怎么去通关,甚至有时候上课都在想。” 有的人可能会说,小宇学习成绩这么好,为什么还有时间去迷恋网络游戏呢?其实在我国,孩子们在学校大多还是接受应试教育,学习压力大,特别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和成绩不好的孩子更甚。再加上父母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平时跟孩子讨论的话题总是绕不开学习,导致孩子无处释放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转而将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发泄途径,并沉浸其中。 青春期的孩子爱上网和玩网络游戏,其实也是孩子的一个兴趣爱好,只是他们把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到了网络上。那么,及时转移孩子这种兴趣爱好,未尝不是引导孩子远离网络诱惑的一个方法。 比如说父母要引导孩子做作业,就需要很愉快地跟孩子探讨今天学习内容中有趣的部分,让孩子像玩游戏一样去解决课本中的作业和难题,至少不会枯燥,并以此来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只有对学习有兴趣了,才会降低对网络的依赖。 如果孩子一时还不能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那么父母可以先让孩子养成一些其他的兴趣爱好,如让他们学下棋、学击剑等。另外,安排一些娱乐活动也是可以的,如带孩子去田野里采摘,去登山,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锻炼。 “玩,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更何况孩子天性就是爱玩,只是沉迷网络制约了孩子本有的天性。父母多带孩子出去走走,不仅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也能让他们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又怎么会有心思沉迷于电子产品呢?所以,父母只要多去思考,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除此以外,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父母也要尽可能地少看手机,要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和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懂青春期 作者简介
途龙,家庭教育专家,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与培训咨询,尤其关注青春期叛逆心理矫正与研究。2013年以来,他带领家庭教育团队在40多个城市提供家庭教育公益演讲与咨询,受到众多家长、教师的高度评价,先后为近数万位家长解决了家庭教育的困惑,并将众多优秀的家庭教育经营理念推广到千家万户。
-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5.9¥49.8 - >
姑妈的宝刀
姑妈的宝刀
¥9.0¥30.0 - >
我与地坛
我与地坛
¥15.4¥28.0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伊索寓言-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
¥9.3¥19.0 - >
二体千字文
二体千字文
¥21.6¥40.0 - >
巴金-再思录
巴金-再思录
¥14.7¥46.0 - >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罗曼·罗兰读书随笔-精装
¥17.4¥58.0 - >
中国历史的瞬间
中国历史的瞬间
¥16.7¥38.0
-
孩子的宇宙
¥9.9¥30 -
我家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14.6¥42 -
孩子与学校
¥9.3¥30 -
非暴力沟通:为何家会伤人
¥10.6¥38 -
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
¥11.5¥38 -
儿童教育心理学
¥19.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