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黄培新神经内科常见病临证备要

黄培新神经内科常见病临证备要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388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85.0(7.2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黄培新神经内科常见病临证备要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37519
  • 条形码:9787030737519 ; 978-7-03-073751-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黄培新神经内科常见病临证备要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开始介绍,依次分章节介绍了中药药理学实验设计、统计方法、动物模型、药理研究、药效研究等多环节的研究内容与研究设计,并且总结提炼了赵建平名老中医药专家中药药理学方面相关的研究成果作为实例演示,具体详实的穿插进各个章节以阐释重点难点。比如以风湿宁胶囊的药理学研究为例,对于抗风湿药应当选取什么指标、如何设计实验、选取适宜的统计方法、科学的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都会结合论文中的实验设计来进行讲解。

黄培新神经内科常见病临证备要 目录

目录
上篇
**章 神经内科的常用治法 3
**节 开窍法 3
第二节 安神法 4
第三节 清热法 5
第四节 理气法 8
第五节 息风法 11
第六节 祛痰法 13
第七节 理血法 15
第八节 补益法 17
第二章 神经内科的常用方剂及中药 20
**节 开窍醒神类 20
第二节 安神类 26
第三节 平肝息风类 34
第四节 活血化瘀类 45
第五节 化痰类 58
第六节 补益类 64
第七节 清热类 96
第八节 其他 115
下篇
第三章 脑神经疾病 123
**节 三叉神经痛 123
第二节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131
第四章 脊神经疾病 139
**节 坐骨神经痛 139
第二节 吉兰-巴雷综合征 147
第五章 脊髓疾病 155
**节 急性脊髓炎 155
第二节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163
第六章 脑血管疾病 170
**节 脑梗死 170
第二节 脑出血 178
第三节 脑小血管病 186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96
**节 病毒性脑炎 196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205
第八章 脱髓鞘疾病 215
**节 多发性硬化 215
第二节 视神经脊髓炎 225
第九章 运动障碍性疾病 235
**节 帕金森病 235
第二节 肌张力障碍 243
第十章 癫痫 250
第十一章 头痛 263
第十二章 眩晕 274
第十三章 晕厥 284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变性病 291
**节 阿尔茨海默病 291
第二节 运动神经元病 300
第三节 多系统萎缩 308
第十五章 重症肌无力 314
第十六章 精神障碍 326
**节 睡眠障碍 326
第二节 焦虑状态 337
第三节 抑郁状态 345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危重症 354
**节 颅内压增高 354
第二节 昏迷 363
第三节 呼吸肌麻痹 374
参考文献 381
展开全部

黄培新神经内科常见病临证备要 节选

上篇 **章神经内科的常用治法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已记载许多疾病治疗的理论和具体方法。至汉末,张仲景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基础上,总结出较为系统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治法的理论和方法运用等方面进一步作了充实和发展,丰富了治法的内容。其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制订了许多新的治法。 下面,列举黄培新教授在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治法。 **节开窍法 开窍法,指利用各种方法以通窍开闭、苏醒神识从而治疗神昏窍闭证的方法。凡热毒内陷,痰蒙清窍,寒湿痰浊闭扰神明,或气机逆乱,或瘀阻清窍,或卒冒秽浊之气,以致脑窍被蒙,神明灵机丧失,即可发生窍闭神昏之证。开窍法能通过清解热毒、开泄痰浊、散寒化浊、通利气机等,以通窍开闭、苏醒神识,达到治疗窍闭神昏证的目的。 开窍法具体有清热开窍、温通开窍、涤痰开窍、化瘀开窍等方法,分述如下。 一、清热开窍法 清热开窍法即凉开法,具有清热开窍、泄热解毒的作用。本法适用于热性病,邪热犯脑,或中暑、疫毒痢、急黄等所引起的神昏、惊厥、谵语等症。可用于感染、代谢等引起的脑病、急性脑血管病、中毒性脑病等见阳闭者。 常见症状有神昏谵语或不语、身热烦躁,或痰盛气粗,或舌謇肢厥,或抽搐、惊厥、舌红(绛)、苔垢腻、脉数有力等。代表方有清宫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热邪内陷,痰热壅闭清窍,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中风昏迷,或小儿惊厥等,可用清热开窍、豁痰解毒的安宫牛黄丸;神昏窍阻而又痉厥者,用开窍镇痉的紫雪丹;若秽浊之毒尤甚,且见痰盛气粗,则可用至宝丹。 二、温通开窍法 温通开窍法即温开法,具有温通气机、开窍解郁、化痰辟秽的作用。本法适用于寒邪或痰浊内闭,或中风、中毒而见神昏阴闭者,症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痰鸣气粗,面色苍白,口唇青紫,两手紧握,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等。若寒痰阻窍,蒙蔽太甚者,宜用苏合香丸以芳香开窍;若秽恶痰浊壅闭太甚者,可选用玉枢丹。 三、涤痰开窍法 此法为痰闭心窍证而设。痰闭主要见症为神昏倒仆,喉中痰鸣,痰涎壅盛,苔腻脉滑。痰浊阻闭,气机逆乱,扰及神明,法宜涤痰开窍。本法可用于中风、痰厥、癫狂、痫证等病证。涤痰开窍法的代表方剂有涤痰汤、稀涎散、滚痰丸、通关散等。 四、化瘀开窍法 此法有破气逐瘀、通窍醒脑的作用。适用于“其人如狂”之太阳蓄血证,或“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之癫狂,或热入血室,或痰热互结等,而见神昏、谵语,或癫狂,或伴周身灼热,或少腹硬满急痛,大便秘结,或下利酱粪等症状。代表方有神犀丹、通窍活血汤等。 开窍法具体在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辨别虚实寒热。开窍法只宜用于闭证(实证),不宜用于脱证。如症见卒然昏倒,口开目合,手撒遗尿,气微汗出,脉微欲绝者,此为脱证,开窍法万不可用。即使同属闭证,也当分辨是寒闭、热闭。寒闭应温开,热闭当凉开,不能混淆。 2)对于表证未解、热盛神昏者,治宜透热解表,使表邪外出,不可误用开窍,免致“开门揖盗”,引邪深入。 3)阳明腑实证,症见高热神昏便秘者,治宜寒下救阴,作“釜底抽薪”之图,不可误用开窍法。即使阳明腑实而兼邪陷心包者,亦不可纯予开窍,当开窍与攻下合用,才能切合病情。 4)开窍法多适用于邪实神昏的闭证,但临证还应结合病情适当兼用清热、通便、凉肝、息风、化痰、辟秽等法。 (蔡业峰 翁銮坤 万灿) 第二节安神法 安神法具有安定神志的作用,是用于神志不安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心神不安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指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躁扰等症状。虽然引起心神不安的原因很多,例如,因血虚,心失所养而神志不安者;因突受外惊,以致心悸神摇而神志不宁者;因水亏火盛而心神受扰者;因瘀血阻滞心络而致心神不安者;因胃不和而神不宁者。但是在临床上,治疗神志不安的病证,首当分辨虚实。表现为惊狂善怒,躁扰不安者,多属实证,治以重镇安神为主;表现为惊悸健忘,恍惚失眠者,多属虚证,治以养心安神为主。本节以虚实为纲,重点论述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两法。至于其他原因,如因热而狂躁者,宜当泻火;因痰而惊狂者,治宜祛痰;因瘀而躁扰者,治宜祛瘀等。 神志不安的病证,也有虚实夹杂的情况。因此,在临床上,滋养与重镇亦可配合使用。此外,神志不安的病证,每与精神因素有关,因而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宜辅以精神劝慰,方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养心安神法 养心安神法适用于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或心阴不足,虚火内扰,以致心悸怔忡、健忘多梦、虚烦不眠等症。常选用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首乌藤等养心安神药,配伍滋阴养血的当归、丹参、玄参、麦冬等。代表方有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等。 若心血衰少,又心气不足,以致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者,宜在养心安神的基础上,配伍党参、黄芪、茯苓、当归、川芎等补益气血药组合成方,代表方为养心汤。 二、重镇安神法 重镇安神法适用于突受惊恐,或心阳偏亢,心火上炎,扰乱心神所致的惊恐、躁扰不宁、哭笑无常等病证。此类证型偏实,故按“重可去怯”的原则,治宜重镇安神。其方多选用朱砂、磁石、龙骨、牡蛎、生铁落等重镇安神药,配伍黄连、连翘、远志、石菖蒲等泻火清热、化痰开窍之药。代表方有朱砂安神丸、磁朱丸等。 重镇安神方,多用金石类药物组成,容易损伤胃气,需中病即止,不宜久服,特别是脾胃虚弱者更应注意。 (翁銮坤 万灿) 第三节清热法 清热法是通过寒凉泄热的药物和措施,清除火热之邪的一种治法,又称清法。本法适用于里热证的治疗。《素问 至真要大论》中“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素问 五常政大论》中“治热以寒”是清法的理论依据之一。由于里热证有热在气分、营分、血分,热甚成毒及热留于某一脏腑之分,因此,清热法又有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和清脏腑热的不同。 在脑病学中,清热法的运用范围较广。凡发热性疾病除辨证用药外常可配合清热药物运用。其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运用较多。 一、清气分热法 清气分热法,是针对气分热盛这一病机拟定的治法。 肺主气,肺气宣降,津液可散布于体表,下行于膀胱。故肺脏受邪,气与津液可受累而发生病变。阳明为水谷之海,是水谷、津液生化的源泉,邪犯阳明也必影响气与津液。所以,肺胃同属气分,而又关乎津液,故发生病变,多属气与津液为病。若寒邪传入阳明之经,自寒化热,或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均可出现高热、汗出、烦渴、脉洪等气分热盛津伤证。热者寒之,热在气分,治宜辛寒。此时,津液已布,去热即可保津,用药总宜甘润。故本法常用辛寒的石膏、竹叶与清热生津的知母、芦根之类组合成方,取其辛以解肌,寒能清热,以达热去津回的目的,代表方为白虎汤。由于热邪易于伤津、耗气,故清气之方,每配益气生津的人参、麦冬、天花粉之属,如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即体现这种配伍法度。 按卫气营血辨证,此为治疗气分热盛的一个基本法则。临证之际根据证情,或与辛凉解表法同用,以清热透邪;或与清热凉血法合用,以气血两清;或与养阴增液法配合,以清热养阴。通过其余各法的相互配合,可扩大本法的应用范围。 虽气分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所属脏腑的病变,但本法仅就肺胃气分热盛津伤进行论治,未涉其他内容。 二、清营凉血法 清营凉血法,是针对热入营血这一病机拟定的治法。 心主血,属营。热传营分,可导致心、神、血、脉、舌各方面的病变,从而出现下述症状。①发热:以入夜尤甚为特征。邪初入营,可兼见口渴等气分症状,进一步深入营分则不渴。②神志异常:如心烦、躁扰、不寐、时有谵语等。时有谵语是神明为邪热所扰,欲乱而未乱的象征。③出现心、血、脉见证:如热扰于心,而心悸心慌;营阴受损,而唇焦舌燥,渴不引饮;血有外溢之势,而斑疹隐隐;营阴受损则脉细,心热鼓动则脉数。④舌质绛:叶天士《温热论》说:“再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舌为心之苗窍,热入心营,阴津被灼,血涩血稠,有诸内必形诸外,故舌绛。根据“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治疗原则,热入营分,宜用甘寒、咸寒的犀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丹参、大青叶、板蓝根等药,与辛凉宣透的金银花、连翘、竹叶之类组合成方,共呈清营泄热之效。代表方如清营汤。 配伍银、翘一类辛凉药物,有三种意义:①借其清热解毒之功,以消除致病之因,这是用本类药物的主要目的;②借其辛凉轻宣作用,因势利导以宣泄营热外透,体现透热转气之法;③热初传营,气热犹盛的气营两燔证候,可借此以清气分热邪,体现泄卫透营之法。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