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财政史研究(第十五辑)

财政史研究(第十五辑)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2-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84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财政史研究(第十五辑)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317571
  • 条形码:9787522317571 ; 978-7-5223-1757-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财政史研究(第十五辑) 内容简介

财政史是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政学研究的基础内容。本书是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史研究所主编的财政史研究文集,包括了财政史研究领域部分专家学者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是研究学习财政史的重要参考。本书为第十五辑,共汇编文章10余篇,既有中国古代财政溯源,近现代财政发展情况总结,也有国外财政发展历史借鉴,既有历史细节还原分析,又有发展脉络重新整合梳理总结。同时,还有部分文章聚焦于财政史教学实践,对开展财政史教学的意义、方法、教学形式创新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财政史研究(第十五辑) 目录

怀念与追思——追悼叶振鹏先生专栏
永远的怀念——悼念叶振鹏先生
悼念敬爱的叶振鹏老师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悼念著名财政史专家叶振鹏先生

财政与政治经济
建党百年中共统一财政的步履与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税收百年的回顾与启示
中国共产党百年税制实践研究的力作
——评胡荣明、赵元成著《抗日根据地统一累进税制研究》

思想人物与文化
古代赋役制度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家庭“和”文化为例
论《盐铁论》两种财政思想的碰撞
破题“不安”与“不均”:曹操治税新探
唐以前辑佚而获的税法信息研究

借鉴参考与对比
非营利组织发展和税收政策变迁
美国医疗保障历史研究(1912-2012)
展开全部

财政史研究(第十五辑) 节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五次空前浩大的统一财政工作,也是*后一次统一财政。  (一)统一财政的原因  首先是新中国成立对财政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的统一和政权的统一必然要求财政的统一。但当时面临的情况与政治统一还有不匹配的方面:一是长期受“分散经营”的影响,解放区仍然存在着山头主义、本位主义,缺乏全局观念,不能以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重;二是在财政管理上各地仍然存在一些自收自用的现象;三是解放战争时期统一财政主要是发行货币和财政支出方面的统一,其他方面如财政收入方面还没有统一,主要收入公粮和税收等均掌握在大行政区、各省、市县人民政府手里,收入的多寡、迟早中央无法确实把握。收入与支出脱节不仅不利于中央统一调度,而且削弱了本来就不大的财政力量,加剧了财政困难。  其次是国家财力与支出需要不匹配。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一是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反人民战争造成的经济凋敝、千疮百孔、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农业遭到严重摧残,1949年与抗战前的1936年相比全国牲畜减少26%,主要农具减少30%①,农村劳动力仅华北地区就比战前减少1/3,农田水利年久失修,仅1949年全国遭水灾的耕地达1.22亿亩,粮食减产100亿斤以上②。城市经济陷于停滞,工厂停工、工人失业、物价飞涨,人心恐慌。国民经济停滞,1949年工业总产值比1936年下降一半③。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49年全国灾民达4000万,其中急待救济的灾民达700万人。铁路交通基本瘫痪,有线电网破坏殆尽。二是解放战争还在继续,西南、华南、海南岛、舟山群岛、新疆、西藏还没有解放,1950年又发生了抗美援朝战争。军费开支巨大,1949年军费占财政支出的50%以上,1950年仍占到41.1%。三是行政费快速增加。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普遍建立和包揽的大量旧军政人员,每年大约要多付出相当于600万吨小米的支出,约占1949年国家财政收入的39.6%。四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国家需要大量的棉粮等物质稳定市场。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各解放区在工业上的投资约合细粮350万吨,交通投资约合细粮150万吨,合计500万吨。在1950年的预算中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折合细粮达710万吨。但国家的财力极其微弱,1949年财政收入303亿斤小米,支出567亿斤小米,支出几乎是收入的2倍;1950年财政收入65.2亿元,支出为68.1亿元,出现赤字2.9亿元。从1951年虽然开始出现节余,但数量很小①。在财政严重人不敷出的情况下,要完成经济恢复必须要统一财政,集中所有财力保障国家经济军事行政等各方面的需要。  *后是调整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始就是“统一领导,分散经营”,历次统一财政都是在每个根据地范围内进行统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央红军达到延安以后,中央财政部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财政部,党中央财政支出由陕甘宁边区政府负担。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财政收入主要满足自己的支出,上缴党中央也没有制度规定。财政支出方面,中央政府负担军费、政费、经济建设费、救济费等主要支出,地方支出不足中央还要补助。但财政收入没有统一上缴的规定,公粮、税收、国有企业利润等主要收入仍然是地方的收入,大部分为地方政府分散使用。由于中央没有可靠充足的财政来源,只能发行货币维持必要的开支。1949年中央财政支出30%是税收,66%靠发行货币。1949年7月底,发行人民币(旧币)2800亿元,11月底发行16000亿元,不到4个月增加近5倍②。货币超量发行加剧通货膨胀,对稳定物价造成困难。这种分配格局在战争年代是可以的,但全国解放后党中央肩负的经济建设任务更多更大,没有足够的财力是完不成的。要改变原有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调整二者之间的分配关系,需要通过统一财政把地方财政收入上缴中央,保障中央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的均衡,完成建国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工业化建设大业。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