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水沙监测技术与实践

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水沙监测技术与实践

出版社: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30cm 页数: 369页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92.9(7.2折) 定价  ¥12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微信公众号

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水沙监测技术与实践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3076604
  • 条形码:9787563076604 ; 978-7-5630-7660-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水沙监测技术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从测验、方案制定、质量管控、资料审查等各个技术环节全面介绍了长江上游山区河流现有水沙监测技术和应用实践。对于监测原理、传统的技术手段仅做简单介绍,重点介绍近年应用的监测技术、管理理念和手段。对于水沙监测中测验方案精简、流速系数分析与采用、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巡测方案的编制、成果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专门阐述。对于具有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水沙监测特色的边沙测验、临底悬沙测验、特殊工况水文监测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水沙监测技术与实践 目录

**章 绪论
1.1 水沙监测的机遇
1.1.1 水沙监测体系的发展
1.1.2 水沙监测需求增加
1.1.3 水沙监测技术方法的革新
1.1.4 “一站一策”的提出
1.2 水沙监测面临新的挑战
1.2.1 社会发展提出新目标
1.2.2 防洪抗旱提出新要求
1.2.3 水资源管理提出新需求
1.2.4 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新任务
1.2.5 水工程建设与运行提出新要求
1.2.6 为信息化社会提供技术支撑与保障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长江上游山区河流概况
2.1 河道概况
2.1.1 长江干流
2.1.2 岷江
2.1.3 沱江
2.1.4 嘉陵江
2.1.5 乌江
2.2 主要控制站
2.2.1 长江干流
2.2.2 主要支流
2.3 水沙概况
2.3.1 长江干流
2.3.2 主要支流
第三章 流量监测
3.1 流量测验方法
3.1.1 流量测验方法分类
3.1.2 方法原理、种类、优缺点
3.1.3 长江上游山区河流常用流量监测方法
3.2 流量测验方案
3.2.1 流速仪法测流方案
3.2.2 浮标法测流方案
3.3 现场快速测流
3.3.1 走航式ADCP测流
3.3.2 电波流速仪测流
3.4 流量在线监测
3.4.1 水平式ADCP
3.4.2 超声波时差法
3.4.3 侧扫雷达
3.4.4 视频测流
3.5 超标准洪水流量监测
3.5.1 超标准洪水流量监测特点
3.5.2 超标准洪水流量监测方案的制定
3.5.3 监测实例
3.6 流量监测方案优化关键技术
3.6.1 流速仪测验方案选择
3.6.2 系数分析
3.6.3 单值化处理
3.6.4 坝下站流量监测
第四章 泥沙监测
4.1 悬移质泥沙测验
4.1.1 常规悬移质输沙率测验
4.1.2 边沙推求单沙的研究
4.1.3 临底悬沙的研究
4.1.4 现场泥沙测验技术探索
4.1.5 颗粒级配测验与分析
4.2 推移质泥沙测验
4.2.1 主要测验方法
4.2.2 测验现状
4.2.3 输沙率测验及计算
4.3 河床质泥沙测验
4.3.1 主要测验方法
4.3.2 测验现状
4.3.3 床沙测验及计算
第五章 特殊工况水文监测
5.1 堰塞湖应急监测
5.1.1 堰塞湖应急监测目的和内容
5.1.2 监测技术方案
5.1.3 难点与新技术的采用
5.1.4 应用实例
5.2 电站截流监测
5.2.1 截流水文监测的目的
5.2.2 监测技术方案
5.2.3 难点
5.2.4 应用实例
5.3 电站下游非恒定流监测
5.3.1 非恒定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5.3.2 监测技术方案
5.3.3 难点及新技术的采用
5.3.4 实施与成果分析
5.3.5 各断面流量与流速关系
第六章 水沙监测组织与质量控制
6.1 测验方式选择
6.1.1 测验方式分类
6.1.2 测验方式确定
6.2 巡测组织与实施
6.2.1 水文巡测意义
6.2.2 巡测技术方案
6.2.3 巡测组织管理
6.2.4 巡测资料整编
6.3 水沙测验产品过程控制
6.3.1 质量管理体系引用
6.3.2 需求确认
6.3.3 前期策划
6.3.4 测验准备
6.3.5 测验实施与过程控制
6.3.6 成果校审及交付
6.3.7 持续改进
6.4 水沙资料审查技术
6.4.1 单站水沙合理性检查
6.4.2 水沙综合合理性检查
6.4.3 成果表格表面合理性检查
第七章 展望
7.1 流量监测研究展望
7.1.1 提高在线监测的精度
7.1.2 改善在线监测的稳定性
7.1.3 促进在线监测的应用
7.2 泥沙监测研究展望
7.2.1 解决径流泥沙监测误差大的问题
7.2.2 建立“互联网+”框架下的径流泥沙自动监测网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