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先秦诸子和礼乐文学

先秦诸子和礼乐文学

作者:宋健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0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96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6.2(7.0折) 定价  ¥6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先秦诸子和礼乐文学 版权信息

  • ISBN:9787569057102
  • 条形码:9787569057102 ; 978-7-5690-5710-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先秦诸子和礼乐文学 内容简介

该书为古代文学研究专著。《史记》载,周公始创制礼作乐,对周王朝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礼确立并维护高低贵贱的等级秩序,乐在不同等级之间起融洽协调作用,二者共同构成了周文化的主体。周代的重要典籍如六经、贵族子弟的教育模式如六艺均贯穿着礼乐主线,可以说周文化就是礼乐文化。在先秦语境下,文学指向博学古文、善先王典文,是和礼乐有关的典籍和学问。礼乐仪式中往往伴随语言活动,部分文学典籍就在此过程中孕育而生,如《诗》《书》。春秋时期,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开始被僭越。礼乐在思想界的凝聚力逐渐下滑,士人开始从各自的角度总结历史,构想未来。如果把礼乐视为道术,诸子百家对礼乐的不同理解成为各自学派的立论基石。儒家全盘接纳礼乐,墨、道、法等学派也纷纷著书立说。文学的使用主体和范围发生改变和扩大。诸子学派在思想上做到了百家争鸣,在文学上既有对旧有文学的继承,又有各自的新变和突破。表现在文学开始脱离礼乐仪式,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人的主体地位开始超越经典,人的主体精神得到进一步高扬。很难说文学是礼乐的内涵还是外延,但在礼乐崩颓的背景下,诸子和文学的互动发展,成为文学史乃至文化目前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先秦诸子和礼乐文学 目录

诸子编
《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章》辨伪
——兼及《战国策》中伪托文的创作特点
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商榷三则
江乙仕楚年代及历史意义
庄子国属问题述评
荀子游说齐相年代考
从“为亡为”章看楚简《老子》的性质
老子“执左契”说辨析

礼乐文学编
战国歌、谣、杂辞编年
汉赋功能的多样化
《荀子·成相》文化渊源考辨
巫风音律民俗:郑声之淫再辨析
乐语“道古”的诗礼应用及文学意义
论庄子的“非乐”思想
——以《骈拇》《马蹄》《胠箧》为中心
人伦之和:《诗经》中琴瑟的文化寓意
女乐于东周古今乐变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先秦诸子和礼乐文学 作者简介

宋健,汕头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礼乐文化与文学、先秦诸子学,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汉赋功能的多样化》(《光明日报》)、《〈荀子·成相〉文化渊源考辨》(《孔子学刊》)等十余篇,均为核心刊物。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