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开往火烧云的火车

开往火烧云的火车

出版社: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0-01
开本: 24cm 页数: 246页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19.1(4.9折) 定价  ¥3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开往火烧云的火车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6058275
  • 条形码:9787226058275 ; 978-7-226-0582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开往火烧云的火车 本书特色

本书是2022年“读者丛书”中的一本,以“丝路精神”为主题,聚焦“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内涵等内容,从历年出版的《读者》杂志及各类图书、报刊精选美文汇编成。本册包含了七十二本存折、只要月亮还在天上、我们有时间变老等文章。

开往火烧云的火车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搬家;七十二本存折;老手表记;人间有味;活个高兴;老屋窗口;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姥姥和季羡林是同学;记忆中的那碗汤圆;*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拣尽寒枝不肯栖;何以解忧,*好独游;我们有时间变老;舍得,舍不得;燃烧的蜡烛;读书与美丽;遍地应答等。

开往火烧云的火车 目录

搬家/王蒙
七十二本存折/麦家
老手表记/肖复兴
人间有味/潘向黎
活个高兴/阎红
老屋窗口/余秋雨
只要月亮还在天上/张炜
姥姥和季羡林是同学/倪萍
记忆中的那碗汤圆/毕飞宇
*好的月色我也曾看过/叶圣陶
拣尽寒枝不肯栖/韩美林
何以解忧,*好独游/余光中
我们有时间变老/毛尖
舍得,舍不得/蒋勋
燃烧的蜡烛/肖复兴
读书与美丽/严歌苓
遍地应答/韩少功
随风吹笛/林清玄
老家/史铁生
金克木先生的“独奏”/钱文忠
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史竞男
生活,没有想象的不堪/黄灯
她从海上来/吴晓乐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李汉荣
时间的河流与母亲的光阴故事/韩良露
黑夜的火车/李朝德
萨赫勒荒原/朱山坡
春风送网/简媜
敦煌的女儿/陈娟
她在边境刻“中国”/雷册渊
外婆家,外公家/啤桃
乞力马扎罗的挑夫/赵珺
读书当有光芒/刘诚龙
简单相信,傻傻坚持/樊锦诗顾春芳
多快的手也抓不到阳光/鲍尔吉·原野
风,起于青萍之末/陆晓娅
杨绛先生回家记/吴学昭
且将一生草木染/方蕾
苏东坡的“坡”与海明威的“海”/张炜
美丽净土的守望者/张大川
**幅画/张晓风
只要有家可以思念/蒋曼
槐花落/路明
补丁/申赋渔
告别印象主义/刘瑜
快递里的深情/艾科
朗月照人/钱杨
冬日暖炉会/韩良露
读懂《西游记》,就读懂了人性/甘蓝蓝
第四位诗人/林清玄
这就是母亲/蒋勋
伊斯坦布尔的气味/周云蓬
聆听父亲/张大春
不知老之将至/和菜头
虚室生白/郭华悦
我的船长,聂鲁达/凯迪
自我的拗力/张炜
致谢
展开全部

开往火烧云的火车 节选

搬家 王蒙 我有许多次搬家的经历。 记得幼年时期曾经住在北京后海附近的大翔凤胡同,那是一个两进的院落,我们是租住的。我至今记得夏日去什刹海搭在水面上的店铺里吃肉末烧饼,喝荷叶粥,傍晚看着店工费劲地点燃煤气灯的情景。 后来家境每况愈下。我们住不起两进的院落了,便搬到北京西四北南魏儿胡同14号,住里院,外院住的是另一家。里院有一架藤萝,初夏开起红紫白相间的花朵。花朵很好看、很香,如脂如玉,藤萝架也很美。藤萝花还可以吃,把花洗净了,用白糖腌起来,然后做蒸饼的甜馅儿,好吃。 藤萝角长得很大。小时候我爱想的一个问题是:藤萝角有什么用?没有人能告诉我藤萝角的用途。我幼年时曾经有志于研究藤萝角的用途。我认定,像一柄柄匕首一样垂在藤萝架下的藤萝角,一定是有用的,关键是还没有人把它们的用场研究出来,而我,应该完成这个使命。 后来,我把这份使命感丢了,忘了。如果写检讨,说不定这是我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选择失误。好好地研究一下藤萝角的用途,应该还是有用的。我也会因而多做出点实事来。 后来我们在西城报子胡同的一个地方住过,当年似乎是甲3号。那是人家房东的大院子后院的几问厢房。房无奇处,但后院似有几分“后花园”的意思:有假山,有几簇竹子,假山与竹子都破败了,年久失修,无人照管。可能是因为社会不安定,政局不安定,谁还有心管什么竹子、山石?但我似乎看到过小猫在山石上爬上爬下。我和几个小学同学也利用这地形玩过亘古长青的打仗游戏。晚上,我欣赏过窗户纸上映出的竹叶的阴影。我那个时候又有志于画国画,还买过《芥子园画谱》。后来又忘了学画,这又是一件该叹息的事了。 我还住过受壁胡同18号、小绒线胡同27号,等等。 1963年年底,我来了一次大搬家,搬到新疆。一到乌鲁木齐,我就被接到了文联家属院。天寒地冻,冰封雪掩,从外面看房子一片土黄,黄土墙、黄泥顶子,更像乡下的房子。进屋以后还不错,刷得白净,烧(火墙)得暖和,只有窗玻璃上结满了不知比玻璃本身厚几倍的冰花,使窗户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水晶体的半透明状。隔着这样的窗户望出去,一切都看得见,一切又是变形与错位的,好一扇富有现代感的窗子!为什么房里生着温暖的火灶、火墙,但窗上的冰花都不融化呢?主要是因为窗外太冷了,零下20多摄氏度。我这才明白因纽特人用冰造房子,而房内温暖如春的道理。这是我**遭住单位的家属院。 不久,我搬到妻子所在的乌鲁木齐的一所中学里,为了她上班更方便,也因为那边是三间房。一家占三间房,这简直阔绰得不可思议。搬进去我们才发现了缺点,原来那房的地面是土地,没有地板,不是水泥地,也没有铺砖。土地起土,卧室的地还发出一股强烈的尿臊味,此前住这房子的人家一定有小孩子就地小便。我始终觉得值得一忆一笑一叹的是,我们决定搬家的时候,竞还不懂得需要看一看新居的地面是什么样的,竞不懂得地面状况是挑选房子的标准之一。我们曾经多么天真呀!人总能够自我安慰的,想到幼稚天真就想到了纯洁可爱,对自己曾经的傻瓜行为依依不舍。那时候,我们已是而立之龄了呢。 1965年,我去了伊犁,先住在一间办公室里,顶棚和地面都镶着木板,只是木板已经破旧,漆面已经剥离脱落,走这种破地板比走土地还容易崴脚。3个月后,我搬入新落成的教工宿舍。由于房子入冬才建好,潮气大,一点火,屋里就水汽氤氲,谷草味很浓。又由于麦子打得不干净,麦秸里混着麦粒,和成泥抹在墙上,一升温,麦子便纷纷发芽,墙上居然长出一根根绿麦苗。当然,它们长不成小麦,虽然我以开玩笑的方式向农民朋友称之为“我的试验田”。这些经历我写在一篇小说里了,也算是文学效应吧。 我在伊宁市搬过多次家。每次搬家都是用俄式的四轮马车,大体上两车搬完,一车拉家具、行李,一车拉煤、柴、破烂。那时的家当确实很少,符合“轻装前进”的原则。 再以后,我又从伊犁搬到乌鲁木齐。为修房子,我又临时搬到充满药品气味的化学实验室。“化学屋”的好处是夏天不进蚊蝇。 P1-3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