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504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中 图 价:¥121.0(7.2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522708249
  • 条形码:9787522708249 ; 978-7-5227-0824-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内容简介

  第五届中华思想史高峰论坛的主题是“社会形态演变与中华思想发展”,希望大家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探索中国社会形态演变与中华思想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交流,展开思想碰撞,不断收获新的学术成果。

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目录

代序 立足中国社会形态演变科学探索中华思想发展

理论与评论
从“三重证据法”到三学科的整合——重建上古史研究中多学科互补互益的必要性
马克思恩格斯与国家历史研究
论马克思宗教观的发展脉络
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思考(1949-1978)
赓续经世传统襄赞不世之业
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

专题研究
两周社会崇尚威仪之风的兴衰及其观念之演进
早期道家的四种生成论
仁学的政治化与政治化的仁学——荀子仁义思想发微
先秦时代核心思想观念的提出、继承与发展
两汉和亲理论的创立、发展与完善
魏晋名理学与辨体批评
新旧《唐书》刑法志比较研究——兼论法律思想从重视法典到重视狱讼的推移
隋唐五代中韩共建佛教文化及其现代启示
《俱舍论》在藏传承及其义理考述
早期禅宗戒律观的演进
牛头禅与三论宗关系史论
王阳明心学与经学的互释
天理人欲之辩与陈确的国家意识
明末遗旧掀起的经世思潮
明清之际天主教对自由意志的译解
儒学历史形态和国学发展逻辑
《芥舟学画编》的画学史价值
太平天国再评价——金田起义170周年之反思
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大家庭观念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上激进与保守的和同——以全盘西化派与中国本位文化派为例
特殊性和优越性:钱穆的战时文化民族主义情结
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
从卫生防疫到全民健康——新中国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业

编后记
展开全部

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节选

  《中华思想史研究集刊(第5集)》:  第三,历史研究的方法是从现实“回溯”过往。马克思指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这种研究方法,是符合历史发展的特点的。他举例说:“资产阶级社会借这些社会形式的残片和因素建立起来,其中一部分是还未克服的遗物,继续在这里存留着,一部分原来只是征兆的东西,发展到具有充分意义,等等。”比如商品,是一个古老的东西,但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才发展为社会的普遍细胞,甚至劳动力也成为商品,这才充分显示了商品的意义。充分理解了这种展开了的形态,才可能更好地看清楚它原初的意义,无论是积极的或者消极的。所以马克思又说,“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反过来说,低等动物身上表露的高等动物的征兆,只有在高等动物本身已被认识之后才能理解”。这也提醒我们,前后一贯地剖析历史演变的进程,这种理解才可能是准确的。  从人的认识规律来说,这种“回溯”的方法也是“迫不得已”的。人的认识总是由近及远、由迩而遐,在直接经验基础上去吸纳、融入间接经验;或者说,人的认识总是带着现实的“前见”。因为人们的认识活动必须有一定的时空感觉、时空观念作为主体条件。这种条件的形成就是从切近处开始的。婴儿*初是没有什么时空概念的,他连两只手搭在一起都不会,更不知道上海到北京到底有多远,三皇五帝到如今有多久。只是在与周围世界的实际交往活动中,他才由近及远,慢慢形成、拓展自己的时空感觉和观念。同样,今人不见古时月,历史研究者的时空观念是在*切近的现实的基础上形成、拓展的,其研究一步也离不开现实的基础。古人讲“切问近思”,就是讲学问要从切近处开始。  现实的高度决定了视野的远近和宽窄,正所谓登高可以望远。但这是从出发点而言的,过度引申就取消了历史研究的价值。“历史研究有什么用”之类的疑问大概也与此有关。所以应该讲两句话,一是现实是历史研究的基点,但不是全部,因为登高只是望远的必要条件;二是在掌握大量信实材料的基础上,历史研究可以让我们重温历史的轨迹,把握历史运动的规律,拓展我们认识世界的深度和广度,充实、调整、校准我们对现实的认识。这里的关键是要做贯通的研究。有一句话说,“哲学就是哲学史”。这是说,当代哲学范畴之间的逻辑和这些范畴在历史上演进的秩序大致是相同的。这既不否定研究当代哲学,也不否定研究哲学史,而是要两相对照,相资为用;把握了前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后者演变的逻辑关系,把握了后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前者包含的历史内涵。但是由于后者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形态,在学习中浓缩地重复这个过程,就可以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恩格斯强调,要提高思维能力,除了学习哲学史,没有别的途径。学习历史和感悟当下大致也是这种关系。  第四,一切社会科学都有经世的功能,而历史研究为其提供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个论断从唯物论、辩证法的高度,鲜明揭示了历史研究在人类自我认知中的基础性作用。人们的认识必须从经验、从事实出发,而历史就是一切经验的总和。这是唯物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规律自身不能说明自身,人们只能通过考察事物的联系和联结、运动和转化、产生和消逝的过程,一句话,只能通过考察事物在时空中的历史演变来揭示规律。相应地,对于所有社会科学学科来说,它之所以能够成立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研究相关领域的全部事实和经验,研究相关领域的发展历史;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揭示规律,才有可能成为一门科学。  从学科的规定性来说,宏通的历史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站在现实的基础上去追溯历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长时段、宽幅度、本质性地说明整个人类历史的基本轨迹,发挥为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研究提供合理坐标的基础作用;各种专门史的研究也紧密地结合着这个目标任务并为相关学科提供丰富、详尽的历史材料。换言之,在服务现实、改造世界的功能上,宏通的历史研究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地方在于,它不一定特别着意于当下的一时一事或某个方面,而更加着意于通过描绘宏大、长远的历史时空变迁,描绘社会有机体中相互关联着的基本层面的演变过程、重要节点和基本趋势,从而直接或间接地说明现实的总体定位,为未来的发展提示方向、手段和途径,为人们的现实活动提供历史感、方位感、在场感。这种定位,既包含肯定,也包含否定,是二者的统一。所谓“以史经世”本质上就是这样一种活动。这是使宏通的历史研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核心问题;而唯物史观直接的理论意义,就在于它能指导历史研究正确地完成这个核心任务并使历史研究成为科学。  20世纪80年代末的剧变之后,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认为人类历史发展到资本主义就开始万世一系了。他肯定的是资本主义,否定的是社会主义。这当然是完全错误的,但当时迷惑了不少人;如果我们有长远的历史观念,就可能不会受到这种蛊惑。还有,老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描述了人类的精神运动的历程,在他看来,人类的精神从古希腊出发,转了一圈,到普鲁士王国、日耳曼民族就成为世界普照之光,就终结了,再也不会发展了。这固然反映了德国哲学当时所取得的成就,但也显示了黑格尔哲学巨大的保守方面,因此它也被视为普鲁士王国的官方哲学。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