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印度之佛教-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释印顺著

印度之佛教-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释印顺著

作者:释印顺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22-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2
本类榜单:哲学/宗教销量榜
¥27.4(7.2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中 图 价:¥30.4(8.0折)定价  ¥3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印度之佛教-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释印顺著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1078503
  • 条形码:9787101078503 ; 978-7-101-0785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印度之佛教-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释印顺著 内容简介

本书对印度佛教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探其宗本,明其流变,提出大乘三系的重要思想。本书写作于1942年,是印顺法师研究印度佛教的**部书,也是代表其思想的重要作品。作者后来所著《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等重要著作的关键性部分,在《印度之佛教》中都已有过具体而微的论述。

印度之佛教-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释印顺著 目录

自序

**章 印度佛教流变概观

第二章 释尊略传
**节 出家前之释尊
第二节 出家
第三节 成正觉
第四节 转法轮
第五节 入涅粲

第三章 佛理要略
**节 世间
第二节 世间之净化
第三节 世间之解脱

第四章 圣典之结集
**节 王舍城之**结集
第二节 毗舍离之第二结集
第三节 传说中之第三结集
第四节 法毗奈耶之初型

第五章 阿恕迦王与佛教
**节 法阿育与黑阿育
第二节 阿恕迦王之政教
第三节 阿恕迦王时代之佛教

第六章 学派之分裂
**节 二部、三系、四派
第二节 大众系末派之分裂
第三节 上座系末派之分裂
第四节 五部、十八部

第七章 阿毗达磨之发达
**节 优波提舍、摩咀理迦与阿毗达磨
第二节 阿毗达磨之流派及发展
第三节 阿毗达磨之组织

第八章 学派思想泛论
**节 思想分化之原因
第二节 圣德观
第三节 无我无常之世间
……
第九章 中印之法难
第十章 南北朝时代之佛教
第十一章 大乘佛教导源
第十二章 性空大乘之传弘
第十三章 笈多王朝之佛教
第十四章 虚妄唯识论
第十五章 真常唯心论
第十六章 教难之严重
第十七章 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
第十八章 印度佛教之回顾
附录 印度佛教大事年表
重版后记
展开全部

印度之佛教-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释印顺著 节选

  世间即空诸行之缘起,无明缘行,乃至生缘老死也。佛尝分别缘起及缘生,二者虽同指十二支之因果,而以缘起为“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住,法界常住”。大众及分别说系,以缘起为无为法,缘生为有为法。说一切有及犊子系,则缘起亦是有为,约因果决定义,说法性、法住,非无为常住义也。缘起论因,缘生论果,是二者之别。大众系等以缘起为无为,盖就因果钩锁之必然,而推论其所以必然,必有一常住不变之理则在;因果生灭之必然,无非循此理则之必然而发现而已。缘起无为,颇近柏拉图之理型。彼以概念所知之理型,为有、为实体,知觉所知之事物,为成、为生灭,与缘起是无为、不变、实体,缘生是有为、变异、现象大同。顺此一叙无为法:有为是造作生灭法,无为是本然不生灭法,此二摄一切尽。说一切有系及犊子系,唯三无为:一、“择灭”,诸有漏法,以智慧简择之力,离烦恼系缚而得灭;此灭虽就所灭言,而意指不生灭之实体。二、“非择灭”,则有为法之不复现起,非慧力之简择使然,但由缘阙。如此时本有鼻根嗅香引发鼻识之可能,然以专心色境,此鼻识不生。一切法在生灭中,此鼻识即永无现起之可能;以后鼻识生时,迥非此时可起之旧矣。三、“虚空”,不藉因缘,本自存在之无碍性,而为有碍色法之于中生灭者,与近人之说以太大同。惟此虚空,亦有不许其为无为者。大众分别说系立九无为,而三说互异。大众等四部及化地部,于三无为及“缘起无为”外,立“圣道支性”无为。八正道之能离染而脱生死,称古仙人之道,亦应有其必然之理性,常住不变者在。化地部又立“善法真如”、“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三者,盖谓善之所以善,不善之所以不善,并有真实不变之理性。三性之现象虽差别,而三性之真实不变易性,是善。又立“不动”,指四禅以上离苦乐而显之不动体。大众部等不立三性及不动,而立“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无为。空无边之空,即虚空。厌色界质碍物之粗障,欣虚空之净妙。无边空观成,断生色之烦恼,离色界质碍而显者,即无为,为有情心行之所依处。然此心所依事,是极微细之色法,故日无色界有色。余识无边处等三,例此可知。《舍利弗毗昙》,除“择”、“非择”、“缘起”、“四空处”而外,别立“决定”及“法住”为九,与安达罗学派同。总诸家之无为说而观之,则“缘起”、“支性”、“法住”、“三性真如”,皆即一切法之必然,而以此必然为形上之实在,即赋生灭以形而上之根据也。“不动”及“四空处”,则依心境之寂静而建立者。以是,说一切有系为朴素之实在论者,大众及分别说系则为形而上之实在论者,其思想固条然异也。上座及大众之初,多以无为为实在者。迨经量部兴,立无为假名说.以消极之观念出之,与实在论者相颉颃。诸法实相之为真空,为妙有,可谓以此为滥觞也。佛教所重在择灭,即涅槃无为,在以慧力而得不生,此固可以有、无论之乎①!  即一切生灭有为法而论之,有有无、假实之诤。说一切有及犊子系立三世实有:刹那生灭顷之现在法实有,未来法已有而作用未生,过去法犹有而作用已灭。此即现实之存在,以类过、未之非无也。大众及分别说系则不然,唯现在实有而过、未非实。说经部同用二世无义,而解说异。此即总有三说:1.说一切有及犊子系,立体用义:法体本然恒尔,约即体之用,未生、正住、已灭而说为三世;生灭约法体所起之引生自果作用言,非谓诸法先无后有,先有后无也。2.大众及分别说系,立理事义:染则缘起,净者道支,理性无为,超三世而恒在。以事缘之引发,乃据理成事。事唯现在,论其曾有、当有而说为过、未,非离现在而有过、未之别体也。3.说经部,立种现义:不离现在诸行而有能生自果之功能性,名日种子;种子不离现在之诸行,约酬前、引后,乃说为过、未耳!体用义,生灭用依恒存之法体;理事义,生灭事依常寂之理则。种现义于理为长而未尽,彼过、未法固不离现有,现在实亦不离过、未也!于现在有中,军、林等假名无实,诸宗所共。佛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摄一切法。说一切有及犊子系,即计之为真实。大众系之说假部,以十二处为非实。上座系之说经部,以蕴、处为假有。以处为假者,谓色等六外处,眼等六内处,约能为六识之所依、所缘而建立。然一一极微不成所依、所缘之用,和合则非实。此六境非实.如苦乐随心而不同,水火随报而各别。虽经部等犹计十八界之自体为真实,然即此而引申之,开境无、识有之先河。其以蕴为假者,蕴是和合聚集义,集合故非实。即此义而极论之,凡有必因缘和合生,即无一法而非假名。旧传大众系之一说部,即曾作此说。佛教本为常识之实在论者,于正观则唯性空之诸行。学派初兴,多明实有。  ……

印度之佛教-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释印顺著 作者简介

  印顺法师(1906-2005),当代著名高僧、百科全书式的佛学泰斗。1930年出家,追随太虚法师投身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在当时便以学问精深享誉佛教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赴台湾,创建了多所著名佛学院。  印顺法师博通三藏,造诣精深,一生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计八百万言,陆续结集为《妙云集》(24册)、《华雨集》(5册)等,其学术水准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学因印顺法师《中国禅宗史》一书的创见而特别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他由于在介绍和弘扬印度佛学方面的杰出成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