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走向蓝水

中国走向蓝水

作者:张炜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9-01
开本: 16开 页数: 636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126.0(7.5折) 定价  ¥16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走向蓝水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1265596
  • 条形码:9787501265596 ; 978-7-5012-6559-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走向蓝水 内容简介

本书选录了作者公开发表的近50篇论文和文章。这是冷战结束、世界新军事变革兴起,以及中国军队走向开放、转型和加速现代化建设特定时代的真实纪录;其研究领域跨历史、安全、法律和国际关系多个学科,是中国学者对海洋、海军和海权问题特点规律的理论思考。作为中国走向蓝水的实践者和见证人,作者对海上安全问题,尤其是中美海上军事安全问题的研究,是*有现实和解读意义的一部分。

中国走向蓝水 目录

A篇 理论逻辑:必然走向蓝水
开篇语
海洋的军事意义与国家海上安全
国家海上安全理论要义
试论西方海权与中国近代化的几个问题
中西海洋观之历史差异——兼论人类对海洋的辩证认识过程
亚太地区海上军事安全合作的兴起及其影响
关于中国军事外交的理论探讨
论中国海军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美军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的兴起和“中止”
中国特色海权理论研究发展历程
建设和谐海洋的时代意义和基本内涵
亚太地区海洋竞争与合作
现代化海军发展一般规律之探讨

B篇 实践逻辑:必须走向蓝水
开篇语
中国的国家海洋利益及安全需求
香港的地缘优势不可替代
美国海军战略思维的新动向——评第15届国际海上力量研讨会
亚太地区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的发展趋势
美国“地区海上安全倡议”与马六甲海峡安全热点问题
海军运用与海上军事安全合作
亚丁湾反海盗护航行动的历史性意义
亚太地区海洋安全与中国海上力量发展
21世纪日本的国家海洋战略
地缘政治新困境下俄罗斯海军的战略走向
中日海上安全困境与海空联络机制
西太平洋海军论坛与地区海军合作
世界海军建设探索精兵之路
……

C篇 法理逻辑:遵守与创制
D篇 历史逻辑:文化与传统

后记
展开全部

中国走向蓝水 节选

  《中国走向蓝水》:  (三)海峡水道的军事意义  海峡是夹在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世界上重要的海峡水道通常位于两个大陆或大陆与邻近的沿岸岛屿以及岛屿与岛屿之间。由于海峡沟通海洋的独特自然地理位置,海峡往往都是重要的交通水道。据统计,全世界有上千个大小海峡,其中可以用于航行的约有130个,而经常用于国际航行的主要海峡约有40多个。海峡水道是海上交通线的咽喉,世界航运的大部分商船均要通过世界各地的海峡和水道,这些海峡水道同时也是海军行动的重要航道和战略要冲,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宣布在战时要有效控制影响其全球利益的16个至关重要的海峡和水道,包括阿拉斯加湾、朝鲜海峡、望加锡海峡、巽他海峡、马六甲海峡、红海南部的曼德海峡、北部的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格陵兰一冰岛一联合王国海峡、非洲以南和北美航道、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巴拿马运河、佛罗里达海峡。其中在东亚地区*重要的是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西连安达曼海,东通南海,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近航道,是连接欧、亚、非的海上交通枢纽,每天平均通过的大型商船有200多艘,油船也占到世界的1/4,成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命脉。马六甲海峡全长1185公里,*窄处仅37公里,非常适于平时的军事控制和战时封锁,因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海洋水文要素的军事意义  海洋水文要素是构成和反映海水状态与海洋现象的基本物理要素,主要包括海水温度、盐度、深度三大静态要素,以及海流、海浪、潮汐三大动态要素,它们是与海军舰艇航行和作战关系*密切、对其影响*大的海洋要素。  海水温度是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的决定因素,对舰艇声呐探测效果产生影响;海水盐度是潜艇下潜和定深航行的首要参数;海水深度是考虑舰艇航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现代舰艇在使用声呐探测潜艇时,首先需要测量海区的水文、盐度等水文要素,才能发挥声呐装置的*大效能。海水中温度、盐度随着深度的不同而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在某一个很薄、特定的深度范围内,即跃变层发生的急剧变化,而声呐发射的声波信号往往在跃变层上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使潜艇可以利用此物理特性改变潜航深度,躲避声呐搜索。  潮汐、潮流等水文要素对海军行动特别是登陆和抗登陆作战行动起着决定性影响。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金门登陆战役中失利,原因之一就是未能掌握当地的潮汐,选择了错误的登陆时间,致使**梯队上陆后因退潮导致登陆船只在金门岛滩头搁浅,无法返回接后续部队渡海增援,**梯队受到敌优势兵力的攻击。  海浪和海流时刻影响着舰艇的航迹。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水面舰艇因拥有包括卫星定位等各种先进定位手段,可以自动修正海浪和海流对舰艇的影响,但潜艇水下隐蔽航行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自身的惯性导航系统定位,进行精确的海流修正,实现在海洋中远距离隐蔽航行,准确到达作战海域。舰艇正确利用海流还可以起到节省动力、隐蔽行踪的作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从大西洋进出地中海就巧妙地利用了直布罗陀海峡中的独特海流——从水面到200米深度海流由大西洋流入地中海,从200米至海底海流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据此,德国潜艇下潜到相应深度关掉动力,凭借海流进出地中海,成功避开了盟军的反潜搜索。  冷战后,作为信息时代海战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军实力强的国家都在积极部署海洋调查船,如美国的四艘“胜利”级海洋声学监测船和日本的两艘“响”级海洋声学监测船,常年部署在太平洋和**、第二岛链海域进行水声作战环境探测,以便更加准确地获得相关海洋水文要素。美国甚至宣称,全世界有600多艘潜艇在美、日的海洋声学环境监测船都有声学频谱特性的记录,一旦太平洋海域有潜艇噪声出现,美、日海军立即可以判定是哪个国家的哪一艘潜艇。  ……

中国走向蓝水 作者简介

  张炜,原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专于海军战略理论、海军历史、海上安全政策和军事外交等领域的研究,获国家和军队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编、著有《国家海上安全》《中国海疆通史》《海权与兴衰》《中国海防思想史》《萧劲光大将》等20余本著作,是六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北洋海军兴亡史》首总撰稿人。2021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海洋变局5000年》,该书荣获2021年中国好书人文社科类入围图书、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社科类推荐图书、中国新闻出版报2021年年度好书。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