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变量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变量分析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2-08-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14
本类榜单:外语销量榜
中 图 价:¥70.4(8.0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变量分析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213455
  • 条形码:9787100213455 ; 978-7-100-21345-5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变量分析 本书特色

全景式呈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中文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本书以汉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的传播为主体,以“一带一路”沿线三个洲的七个国家为代表,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对国际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全景式呈现,对未来进行了前瞻式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变量分析 内容简介

“一带一路”是串联巨大经贸网络的经纬,更是文明间融通的纽带,其中,“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而“民心相通”又依靠语言文化互通。汉语言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传播可提升我国影响力,增进沿线各国对汉语言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本书以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埃及、俄罗斯、荷兰、肯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研究对象,聚焦于汉语言文化在上述国家的传播,分析影响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情境条件、结构条件、文化条件、环境条件,并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趋势进行展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变量分析 目录

**章 绪论
**节 汉语言文化传播助力“一带一路”
第二节 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图解

第二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与形势
**节 国情
第二节 形势

第三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与语言
**节 文化
第二节 语言

第四章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汉语言文化传播
**节 多元语境的人际传播
第二节 内容丰富的组织传播
第三节 多渠道的大众传播

第五章 汉语言文化传播的国别变量分析
**节 结构条件:影响持久的传播基础
第二节 文化条件:影响广泛的传播氛围
第三节 环境与情境条件:影响深远的传播态势

第六章 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展望
**节 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
第二节 传播内容的复合化拓展
第三节 传播对策的差异化实施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变量分析 节选

  1.印度  印度文学大致可分为古代文学、中古文学和近现代文学。印度的古代文学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止于1000年左右,大致可分为吠陀文学、史诗文学、古典梵语文学、巴利语与俗语文学以及早期达罗毗荼语文学五个部分。中古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伊斯兰教文学、印地语文学、孟加拉语文学和旁遮普语文学。近现代文学始于19世纪。在这一时期,受外来殖民和西式教育的影响,印度文学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如文学主题的转变、散文和短篇小说的流行等。在文学类型上,该时期的文学主要包括孟加拉语文学、乌尔都语文学和印地语文学。  在艺术方面,电影是印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每年电影产量*多的是印度,以宝莱坞为主的影视基地每年生产的电影数量达1000部,是当之无愧的“电影王国”。  多语种电影共存是印度电影的一大特色。宝莱坞、科莱坞、托莱坞以大型商业电影为主,印地语电影国际化程度*高,泰米尔语和泰卢固语电影注重自己的特色,孟加拉语的电影更多是兼顾艺术和商业。  印度电影中穿插的各种歌舞,是印度电影的一个标志。印度电影虽以歌舞推动电影剧情,但不忘聚焦国内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电影的方式描述百姓的现实生活,透露出强烈的人文关怀。除了歌舞的表现形式外,印度电影还具有浪漫主义和叙事方式模式化等特点。近年来,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印度电影在中国上映,受到了热烈的关注,推动了印度电影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两国语言文化的交流。  2.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古典文学(传统文学)、近代文学(翻译文学)和当代文学(本土文学)三个阶段。  马来西亚古典文学主要是传统文学,包括民间文学和宫廷文学。民间文学中*为著名的是马来班顿,其内容和形式类似中国的《诗经》,大多反映当时的风土民情和社会风貌。宫廷文学则包括史诗、希卡雅特、历史文学、伊斯兰文学、法制文学和马来古典诗歌。  马来西亚近代文学萌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马来西亚沦为英属殖民地后,不少西方的文学名著被翻译为马来文,翻译文学盛极一时。但由于殖民者的残酷统治,不少人转向伊斯兰教寻求精神寄托。20世纪初,伊斯兰化运动便成为马来亚文学转型的一个里程碑。20世纪20年代中期,许多马来西亚作者关注到西方文明传入后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和道德问题。后来,随着民族意识的逐渐增强,马来亚文学形成了以本土化作品为核心的新文学,这些文学针砭时弊,揭露现实,成为近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马来西亚当代文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家派的兴起,他们强调文学反映现实,提出“为社会而艺术”的口号,多为现实主义风格。到80年代,受西方现代派等写作技巧和风格的影响,一批青年作家创造出具有现代派色彩风格的作品。此外,汉语文学也是马来西亚当代本土化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个时期的汉语文学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近代汉语文学中的侨民意识,在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上都极大地本土化了。  在艺术方面,马来西亚的戏剧、音乐等都极具特色。  马来西亚的戏剧主要包括哇扬戏和华语戏曲。哇扬戏也称皮影戏,其中*流行、*具马来西亚特色的是吉兰丹皮影戏,其剧目主要来源于罗摩故事。华语戏曲是指用华语创作、演出的戏曲,为多数马来西亚华人所喜爱。其剧种源于特定的民间区域,与当地的民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华语戏曲以视听的形式直观地呈现了各地华族的风俗习惯。  马来音乐有着明显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大多世界的著名音乐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但*主要的还是马来民族的传统音乐和华人音乐。其中,马来民族的传统音乐多与宗教仪式和祭祀有关,也与戏剧和舞蹈有着紧密的联系。此外,在漫长的华人迁移史中,许多音乐和舞蹈也随着华人传入马来西亚,且随着华人的增多,马来西亚华社群体日益壮大,逐渐形成了闽、粤、+琼、客、潮五大派系的地方民间音乐体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言文化传播趋势及变量分析 作者简介

付若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专职博士后,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2017年进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长期从事科研教学、学术交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国际传播、国际关系、公共外交、社交媒体等方向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积累。 雷莉,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审和鉴定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的评审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主要为国际汉语教育、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及现代化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9个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3部,主编外国留学生教材和教辅6部,主编汉语类学习词典 5部,平均每年撰写提案和社情民意4-6篇,每年主持调研课题1-3项,多次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民委社科奖和四川省政务调研课题优秀奖。 杨爽,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语言应用研究、汉语国际传播,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项。 赵文,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主要为汉语国际传播和二语习得,发表学术论文和译作十余篇,主研多项省部级、校级科研、教改项目,参编语言学习类教辅,获国家民委社科奖等奖项。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