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作者:闻一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时间:暂无
开本: 16开 页数: 560
读者评分:5分1条评论
本类榜单:历史销量榜
中 图 价:¥59.5(7.0折) 定价  ¥8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2002539
  • 条形码:9787552002539 ; 978-7-5520-025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本书特色

本书脉络清晰,行文流畅,条理清晰地叙述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进程,生动有致地展现了1917年至1991年这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之一种。 本书以追求历史的原本和真实为职志,以历史发展的重要进程为线索,以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和焦点问题为主题,即从沙皇俄国覆灭、十月革命爆发、苏俄政权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和集体化时期、苏联卫国战争、战后开启冷战、美苏全球争霸到*后的苏联解体,从斯大林、马林科夫、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到*后的戈尔巴乔夫,条理清晰地叙述了1917年至1991年这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即苏联的历史。本书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恢复了过去由于种种原因被隐去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较为完整的面貌,如苏联生活的真实状况等;二是以俄罗斯解密的苏联档案作为阐述的依据;三是富有个人著作的色彩,如作者在每章的篇末对历史人物、重要事件和焦点问题所作的精彩点评,直奔主题,画龙点睛,让人深思,给人启迪。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目录

序言 **章 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一、大雪封路粮断绝,尼古拉二世和罗将柯,罢工和镇压 二、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工兵代表苏维埃,兵谏和沙皇退位 三、临时政府成立,沙皇一家被拘禁,两个政权并存,列宁回国 四、临时联合政府,打倒10个资本家部长,克伦斯基下令镇压 作者点评 第二章 十月革命 一、*后的临时政府,科尔尼洛夫“逼宫”,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化 二、布尔什维克必须夺权,第三届临时联合政府,“两个知名的布尔什维克” 三、克伦斯基负隅顽抗,攻打冬宫之路,十月革命的胜利 四、工农临时政府的成立,自上而下的政权 五、克伦斯基的逃亡,政权正处在火山上 作者点评 第三章 苏维埃政权的*初年代 一、监督和计算,怠工和镇压 二、反对苏维埃政权力量的集结,改组政府 三、解散立宪会议,里托夫斯克一布列斯特和谈 四、迁都莫斯科,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改名 五、国内战争,红色恐怖,决定性的1919年,苏俄-波兰战争 作者点评 第四章 国内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 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工业的国有化 二、“将苏维埃共和国变为军营”,百万大军要武器 三、斯大林南下征粮,“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武装征粮 四、难忘的1919年,余粮征集,“红军供应” 五、“赤卫队进攻”,一长制,统一分配,“战时共产主义” 六、不同的声音,政教分离,为俄罗斯革命竖立纪念碑 作者点评 第五章 转向新经济政策 一、国家利益至上,余粮征集的实质,苏维埃俄国再次面临危机 二、“安东诺夫匪帮”,坦波夫农民起义,图哈切夫斯基镇压 三、水兵发难,“喀琅施塔得叛乱”,图哈切夫斯基再披挂,乌赫塔集中营 四、俄共(布)十大,改行实物税,3月21日法令 五、新经济政策,租让,私营商业,拉帕洛协定 六、高尔基、美国和饥荒,没收教会财产 七、书籍审查,“工会问题”的争论,驱逐知识分子,新的书记处 八、斯大林的“自治化”计划,列宁坚持要“平等联盟”,苏联的成立 作者点评 第六章 直接工业化时期 一、*后的列宁,列宁墓,为权力开始争斗 二、销售危机,振兴军工,难忘的1924年 三、德国人帮助建工厂,斯大林*初的想法 四、“新反对派”,改名为“联共(布)”,“高速和加速”的胜利 五、“打击季诺维也夫集团”,解除车臣、印古什和塔吉斯坦武装 六、动员经济,**个五年计划,“我们的控制数字很紧” 七、“C一30”计划,“贡赋”,“托季联盟”,托洛茨基被逐出境 八、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白海一波罗的海运河,凭证供应制 九、第二个五年计划,斯达汉诺夫运动 作者点评 第七章 农业全盘集体化时期 一、来自农村的信件,到“土地科去”,专家的意见 二、收购危机,“带有习惯性征粮粗话的大行动”,斯大林去西伯利亚 三、沙赫特事件,斯大林和布哈林,1928年7月 四、对富农的剥夺,全盘集体化,《大转变的一年》 五、把富农作为一个阶级来消灭,3-5%的平均数 六、“特殊移民村”,集体农庄,歉收,保卫国家财产 七、瓦维洛夫和李森科 作者点评 第八章 30年代: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一、劳改营,“工业党”,阿利卢耶娃自杀及其他 二、基洛夫被暗杀 三、日丹诺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叶若夫,斯大林的光荣 四、减轻刑罚,改造莫斯科,歌舞升平,苏联建成社会主义 五、亚戈达和叶若夫,斯大林和奥尔忠尼启则,“大清洗” 作者点评 第九章 卫国战争 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苏芬战争 二、波兰战俘,卡廷森林,从西部边界移民 三、40年代初的苏联经济、军事和领导人,边界陈兵 四、1941年6月22日,疏散,斯大林广播演说,苏联战俘 五、英雄卓娅,莫斯科遭轰炸,“潘菲洛夫战士”,战时经济 六、血战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坦克大战,列宁格勒被围900天 七、恢复军衔,宗教,民族,潜在的“第五纵队” 八、跨出国界,丘吉尔的密函,雅尔塔会议,攻克柏林,胜利 作者点评 第十章 战后苏联 一、战后初年,改组,经济转轨,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膨胀 二、原子弹和火箭武器的研制,“卡拉什尼科夫”自动射击武器 三、对德国的争夺,富尔敦的“铁幕”,马歇尔计划,两个阵营,“冷战” 四、经济:回到战前轨道,1946-1947年大饥荒,发行新卢布 五、集体农庄,又一次迁移,赫鲁晓夫的上升 六、《星》和《列宁格勒》,“荣誉法庭”,“克一罗”制剂,防止渗透 七、将军们,李森科和日丹诺夫,列宁格勒反党集团,*后的案件 八、第四个五年计划,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沿着既定路线前进 作者点评 第十一章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一、斯大林的弥留时分 二、贝利亚采取行动 三、对贝利亚的反击 四、马林科夫的施政纲领,为“列宁格勒反党集团案”平反,马林科夫下台 五、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格鲁吉亚事件,“特殊移民”的回归,馈赠克里米亚 六、波兹南事件,匈牙利事件,对日关系正常化,裁军 七、“解冻”和法捷耶夫自杀,《日瓦戈医生》,*后一个“反党集团”,朱可夫的失败 八、垦荒和农业拖拉机站,工业生产和改革,“工业党”和“农业党” 九、柏林墙的建成,提高物价,新切尔卡斯克事件,用导弹再决雌雄 作者点评 第十二章 从勃列日涅夫到安德罗波夫 一、赫鲁晓夫退休,苏共中央10月全会,勃列日涅夫执政 二、集体领导,改革的回归,经济改革,苏共二十三大 三、奖章和荣誉,盛世和异见,意识形态问题,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案件 四、杜布切克执政,“布拉格之春”,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 五、苏联人民的反映,未经检查的出版物,萨哈罗夫和索尔仁尼琴 六、苏联和美国的争夺与缓和:“援助”,越南战争,和平共处 七、苏共二十四大,“发达社会主义”,身兼二职,1977年宪法 八、阿富汗——可能的“盟国”,艰难的决策,兵发喀布尔 九、勃列日涅夫的遗产,艰难的15个月,安德罗波夫去世 作者点评 第十三章 *后的戈尔巴乔夫,*后的苏联 一、契尔年科去世,1985年3月11日 二、4月中央全会,“加速发展”战略,重组领导班子 三、反酗酒斗争,苏共二十七大,切尔诺贝利核发电站事故 四、改革,公开性,批评“禁区”,叶利钦开始较量 五、平反,国营企业法,戈尔巴乔夫与世界,《改革与新思维》 六、民族纷争之火:哈萨克,纳戈尔诺一卡拉巴赫 七、安德烈耶娃和改革,第十九次全苏党代会,苏联**次人民代表大会 八、经济危机,民族危机,兵撤阿富汗 九、新思维在行动,立陶宛脱离苏联,俄罗斯联邦**次人民代表大会 十、全民公决,“8·19”事件,新奥加廖沃会谈,苏联解体 作者点评 参考资料 跋
展开全部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闻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学者,有研究俄国和苏联历史的专著多部,颇有影响。

商品评论(1条)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