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读书月福利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洪子诚研究资料

洪子诚研究资料

作者:罗雅琳编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23cm 页数: 504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72.0(6.1折) 定价  ¥11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洪子诚研究资料 版权信息

  • ISBN:9787222199798
  • 条形码:9787222199798 ; 978-7-222-19979-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洪子诚研究资料 本书特色

★当代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学术史研究,对于当代文学史的学科建构、当代文学研究的深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套丛书致力于有关重要学者研究资料的整理汇编,填补了一项空白,是重要的基础性建设。所选学者准确,具有充分的代表性;资料翔实,具有充分的参考价值。 ——李敬泽 ★“当代著名学者研究资料丛书”是一套有眼光、有价值的学术丛书。谢冕、钱理群、洪子诚、王富仁、丁帆、陈平原、陈思和、南帆是当代重要和影响巨大的学者,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年认识这些学者的思想和人格,就是一项思想文化积累的工程。 ——孟繁华

洪子诚研究资料 内容简介

洪子诚是中国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 学术成果丰硕, 影响广泛。本书内容主要有四部分: “生平自述”, 洪子诚自述学术经历 ; “研究论文”, 选取多篇研究洪子诚学术思想与成果等的优秀论文 ; “思想碰撞”, 洪子诚与其他学者的深度学术对话 ; “创作年谱”, 整理了洪子诚从发表作品至今的学术成果。

洪子诚研究资料 目录

辑一:生平自述
洪子诚:语文课外的书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的回顾
洪子诚:仍有稳定和值得信赖的事物——“与20世纪同行:现代文学与当代中国”会议上的发言

辑二:研究文选
孟繁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化——洪子诚的意义与启示
旷新年:君子儒:洪子诚的意义《中国当代文学史》研讨会纪要
钱理群:读洪子诚《当代文学史》后
李兆忠:当代文学:打开历史的黑箱——文学史家洪子诚
戴锦华:面对当代史——读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昌切:学术立场还是启蒙立场
王光明:文学史:切人历史的具体型态——以洪子诚的研究为例
李杨:为什么关注文学史——从《问题与方法》谈当代“文学史转向”
郜元宝:作家缺席的文学史——对近期三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检讨
冷霜:在两次“重写文学史”之间
赵园:有感于洪子诚先生文集的出版
侯桂新:洪子诚与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主体性
张洁宇:学者姿态与学科意识——谈洪子诚先生的当代文学研究
贺桂梅:文学性与当代性——洪子诚的当代文学史研究
姚丹:一个人的文学史——洪子诚学术研究的范式意义
岩佐昌疃、武继平: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日文版译后记
吕正惠:作为生命价值依托的文学
吴昊:当代诗歌细读的可能性——评洪子诚《在北大课堂读诗(修订版)》
刘复生:思想的左右互搏——《材料与注释》的“书法”
杨联芬、邢洋:真相与良知——洪子诚《材料与注释》引起的思考
孙民乐:文学史的“救赎”——读洪子诚先生《材料与注释》
……
辑三:访问与对谈
辑四:著述与评论目录
展开全部

洪子诚研究资料 节选

  虽然编写了两年多时间,其实之前有很长时间的积累。我50年代上大学,1961年开始当老师,这期间对“当代文学”比较感兴趣,对那时的文艺论争、现象有一定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也读过不少。北大中文系大概是1978年组建当代文学教研室,一开始就是集体编教材,就是那本《当代文学概观》(1986年修订版改名为《当代中国文学概观》),我负责诗歌和短篇小说两章。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和编写当代文学史“结下不解之缘”。其实,80年代初那个时候,更想做文学批评,进入当时热闹非凡的文学现场,也写了几篇评论文章,但是自己很不满意,觉得它们沉闷、了无生气,很是懊丧。慢慢明白过来,敏锐、才情、艺术感受力和心理承受力,是从事批评工作的几个前提,这几个方面我存在近乎天生的缺陷,就逐渐放弃了这样的“奢望”。那时我在课堂上讲当代文学史,讲杨绛先生的散文《干校六记》《将饮茶》,里面说到人要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如果只能做萝卜白菜,那就力求做水多肉脆的好萝卜、瓷瓷实实的包心好白菜。她说得很对。我想,写出一本像样的文学史自然十分不容易,不过只要你肯努力,下点苦功夫,就还能做得过得去。这样就开始把关注点放在文学史上面。不过,杨绛的萝卜白菜这样的意思,只能是年纪大的人来想,不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这样想问题,要不就堵塞了开阔的道路,删除了多种可能性。当时我已经四十多了,有资格想这个问题了。  从70年代到写《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时候,我给学生上当代文学课已经有七八次,为了备课,读了许多理论书,也搜集了不少资料。我在一个关于当代文学史料的访谈里说到,当时除自己看一些原始性资料外,还借助许多学者编纂的资料书,如开始陆续出版的作家作品研究资料集。许多材料的价值,不是一开始就能认识到的,经过理论的提升和对当代文学问题逐渐加深认识,当初忽略的材料的意义会敞开。因此,一些重要的刊物,《文艺报》什么的,翻阅不止一次,作品的阅读也是这样。90年代初我在日本东京大学,资料室也有整套从50年代初开始刊印的《人民日报》合订本,那时也抱到研究室翻着看。那些报纸没有什么人读,落满灰尘。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因此这是一个鼻孔塞满灰尘的事情。  这十多年中,也陆续读了不少现当代文学史,如80年代钱理群等三位先生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黄修己先生的现代文学史等。当代文学部分,也看了很多部,如80年代初出版的比较流行的三部,也包括后来杭师大金汉先生的《中国当代小说史》和《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同时,又回过头读60年代出版的:一部是科学院(当时还没有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毛星先生主编的《十年来的新中国文学》,这是*早总结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文学”状况的书,是集体合作的。那时还没有普遍使用“当代文学”的概念,描述这段文学用的词除“新中国文学”外,还有“建国以来的文学”。另一本是在“大跃进”集体科研背景下,华中师范学院(现在的华中师大)中文系师生集体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这本书开始编写的时间应该是在50年代末,后来修改出版拖了一些时间,到1962年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可以说是**部当代文学史了。还有社科院文学所朱寨先生主编的、1987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也是多人合作。出版时,在北京召开了有几十人参加的两天的讨论会。因为让我去参加,所以读得比较仔细。我从这部思潮史中,比较确切地了解了当代许多重要文学现象、论争、事件的来龙去脉。因为是多人合作,各个章节水平并不一律,感觉朱寨先生的胡风部分写得很好。这部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是,可以从它内部的理念、逻辑存在的矛盾中,看到“转型期”对当代历史和文学的叙述上,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叙事模式而显露出来的裂隙。这部思潮史的一个副产品,是参与写作的仲呈祥编的大事记,在资料上对我有很多帮助。  从生活经历来说,1991年到1993年在东京大学工作的几年,也和后来的文学史编写有关系。我去的不是在东大本乡的文学部,而是目黑区驹场的教养学部,也就是东大学生前两年主要学习通识课程的地方。不过,那个时候教养学部也有地域文化、电影学等领域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东大两年对我来说,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可以说都是失败的两年。说起来好笑,我去东大的主要工作是教汉语。可是大家知道,我的普通话很糟糕,潮州乡音一直没有改过来。大学时对汉语语音语法课程也不重视,许多都忘记了。我跟东大中国语教研室主任传田章教授(他也是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专家,特别是《西厢记》明代版本的整理考证)说,对不起,普通话这么差劲,还来教汉语。他笑笑说,没关系的,能培养出讲潮州话口音汉语的日本学生也不错。我猜想,因为汉语是选修的第二外语,他们可能比较看重我们文学专业的知识,不大在乎汉语教学水平。大家可以想象我这两年上课的郁闷。但是我还有一门“当代文学”的专业课。在东大的课表上标为“中国近世文学”。问他们为什么叫“近世文学”,说是日本没有类似中国的“当代”的概念,也不认可中国“当代文学”的说法——现在当然有了改变,也承认中国的“当代文学”这个说法了。这门课是面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讲了三个学期。学生人数不多,多的时候二十来人,少的时候就十来个,在一个小的讨论室里。

洪子诚研究资料 作者简介

罗雅琳,女,1992年11月生于湖南湘潭,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主要关注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化批评。曾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现代中文学刊》、《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刊物发表文章。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