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影视艺术评论集

影视艺术评论集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8-01
开本: 24cm 页数: 205页
本类榜单:艺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3.7(3.8折) 定价  ¥3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影视艺术评论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213083075
  • 条形码:9787213083075 ; 978-7-213-08307-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影视艺术评论集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多位知名浙江籍文艺评论家发表的重要文艺评论作品, 包括《“互联网+”时代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机制创新》《冲突与融合: 后全球化时代的跨国电影文本》《论国产动画电影的产业定位与市场谋略》等。

影视艺术评论集 目录

新媒体与电影创作
“互联网+”时代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路径与机制创新
数据无法抵达的光影角落,人心将它们照亮
大数据时代,电影的产品与作品何去何从
当代网络小说电影改编中的艺术情怀与利益焦虑
电影论坛
冲突与融合:后全球化时代的跨国电影文本
华语主流大片的“革命叙事”转向与当下国家形象建构
理论和政治的纠缠:从华语语系研究到华语语系电影
从“感光时代”到“小时代”——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春电影的精神走向
大爱著华章——谢晋艺术实践对当下中国电影的几点启示
票房造假是糖衣毒丸
弱者逆袭目标引导设置冲突植入价值——解析好莱坞故事的内核规律
电影个案解读
全球化时代的纪念与想象——谈《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驴得水》的悲剧思考
一曲回荡在蝴蝶湾的凄美赞歌——评抗日战争影片《兰亭》的艺术张力
中西合璧的音乐享受——评电影《乘风破浪》的歌曲
《光荣的愤怒》:中国电影的“神兵天降”之作
《血战钢锯岭》:在战争中淬炼信仰
历史是一面镜子
动画聚焦
论国产动画电影的产业定位与市场谋略
从艺术到市场:论动漫全产业链的互动建构
浙江动漫衍生产品发展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
丰子恺漫画艺术对定格动画创作的全新启示
电视剧批评
悲喜交织《欢乐颂》
一次很好的“补钙”——兼评《琅琊榜》的古风之魅
历史的回望与当代的思考——评电视剧《抗倭英雄戚继光》
纪录片、综艺与徽电影
《舌尖上的中国2》的四个技术问题——兼说“没有口腔,哪来的舌尖”
雕刻时光——《人生七年》的映像分析与意义探讨
明星真人秀的“生死疲劳”
展开全部

影视艺术评论集 节选

  《浙江文艺评论丛书:影视艺术评论集》:  一、谁在革命:革命领地的拓展与泛资产阶级精英的集体登场  呼应着毛泽东经典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中国“十七年”的革命影像充满着工农兵的身影。阶级身份成了革命的内在驱动力,以简单明快的方式诠释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革命被解释为受压迫*深阶级的反抗行为。基于此,无产阶级始终是影像叙事中革命的主体,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则要么被叙事所否定或屏蔽,要么处于叙事的边缘,而资产阶级要成为革命的主角,必须经过无产阶级政党及其代言人的引领,从而以对原有阶级的彻底放弃获得其革命的合法性。  以“十七年”电影《青春之歌》为例。这是一部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经典文本,但作为毛泽东时代革命叙事框架中具有摇摆性的阶层成员,主人公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显然不可能被叙述为先天的合法性。在电影的修辞策略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不断颠覆其原有的阶级和文化身份,从而走向新生的人物形象。林道静的成长经历了几次叛逆:从封建家庭中出走是其成长的必要阶段;与北大“诗人兼骑士”余永泽的相识结合,意味着两个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与封建文化身份的区分;北大革命青年卢嘉川则是其进入革命场域的启蒙者,混杂着微妙的女性浪漫主义情怀,卢嘉川的革命理想主义光芒帮助林道静实现了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的决裂;而与成熟的共产党员江华的*终结合,则以近乎寓言的形式实现了小资产阶级的改造完成及对革命的膜拜。换言之,在传统的革命叙事中,资产阶级无法获得革命的先天合法性,其进入革命叙事必须借助于一系列的修辞手法而达成合法性证明。而小资产阶级因其左右摇摆性尚能获得革命的可能性,大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国民党成员则因其阶级身份的“原罪”,则构成与共产党阵营的二元对立,成为影像中的“革命对象”。  以此视角观照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五六年华语主流大片中的革命叙事,我们发现在“谁在革命”的问题上,已发生了集体性位移。虽然,作为社会的底层阶级,草根小人物继续在革命,但显然他们已不再牢牢地占据革命叙事的唯一中心位置,他们只是革命者的一部分,甚至是不自觉的一部分。如电影《集结号》虽然描写的是解放战争期间中野独二师139团3营9连士兵们抗击国民党敌军的故事,但故事中的革命者更像是被组织进队伍“参加革命”的普通人,他们完成的是一次次规定的组织任务,他们中不乏胆怯甚至略显猥琐的兵士。这里,高大威猛的共产党员革命者形象与他们无缘,革命的动机和行为均被做了策略性的淡化或改写。而影片《十月围城》中,“参加革命”的草根小人物更多的是游民身份,其身上之阶级属性更为淡化,其参与革命的行为也首先被书写为普通人的一次义举。  而相比于这些不自觉地以底层草根为主体的“革命参与者”,资产阶级、民主人士、知识分子则因其精英身份,更多地成为自觉的革命理念倡导者和实践者。《辛亥革命》《竞湖女侠秋瑾》《十月围城》《百年情书》等影像中泛资产阶级革命群体的集体登场,固然有2011年前后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的政治背景与文化消费驱动,但像《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以新中国历史与中共历史为主体的影像叙事中,大量出现泛资产阶级革命群体及其重新书写,不可不谓是“后革命”时代的革命叙事转向征候。这里,“革命”的领地不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同时被拓展至中国自晚清民初以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或者说,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界限正在被策略性地打通,从而整合为中国百年的民主革命。在此视野下,近代的孙中山、黄兴、秋瑾、宋教仁、林觉民、杨衢云、陈少白等旧民主主义革命视阈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先驱轻易地跨过了阶级的“局限”,成为影像中民主革命的坚定宣谕者和引领者;陈独秀、张国焘等五四时期的革命引领者与曾经的风云人物重新进入影像中心;张澜、李济深、宋庆龄等民主人士也以重要的一翼进入与国民党、共产党并置的历史叙镜。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产阶级群体已被日益松动的时代编码进影像的革命叙事,并做了人性化的策略处理,如80年代的电影《孙中山》《廖仲恺》《秋瑾》等,但作为一个泛资产阶级“群像”在21世纪的登场,恐怕是当下文化转型语境下的重要征候。  ……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