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中国传统村落与乡村善治之路

中国传统村落与乡村善治之路

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01-01
开本: 25cm 页数: 203页
本类榜单:政治军事销量榜
中 图 价:¥46.4(8.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中国传统村落与乡村善治之路 版权信息

  • ISBN:9787553798035
  • 条形码:9787553798035 ; 978-7-5537-9803-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中国传统村落与乡村善治之路 本书特色

乡村振兴是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一项关乎全局、关乎长远的重大战略。然而,乡村如何振兴?乡村向何处发展?涉及诸多思想观念和理论问题。本书为“中国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丛书”之一,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以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主线,紧密结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一号文件”的具体要求,以乡村善治之路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中国传统村落与乡村善治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思路为指导,厘清并界定治理、乡村治理、善治、中国特色乡村善治等基本概念,梳理古代中国善治思想及传统村落治理机制,总结近现代中国乡村复兴的历史进程及治理格局演变的历史经验,调查研究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的趋势、特征及乡村治理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深入讨论以下乡村治理专题:村域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与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传统村落土地房屋产权治理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传统村落互助合作与新时代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与治理;新时代村级组织建设,乡村利益关系重构与自治、德治与法治融合。

中国传统村落与乡村善治之路 目录

绪论
**节 中国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的核心概念和分析框架
第二节 中国农业已进入多元综合价值追求新阶段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
第四节 城乡差距缩小与乡村治理格局重塑
**章 中国特色乡村善治思想及实践:传承与创新
**节 中国治理与善治思想的渊源与传承
一、治理概念与治理思想
二、善治概念与善治思想
第二节 中国乡村治理体制及自治制度演变
一、乡村治理体制演变
二、乡里自治制度演变
第三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治思想
一、善治道路
二、善治主体
三、善治目标
四、善治核心
五、善治必须是民主政治、有效的治理
六、善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七、善治的根本
八、善治须为中国持续发展和长治久安营造和平环境
第二章 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变动与治理体系创新
**节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理论简述
第二节 中国当代乡村社会结构变动及趋势
一、“村落共同体”被社会主义(村域)集体经济共同体所取代
二、“基层市场共同体”转变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同体
三、“基层生产共同体”拓展成农民“三位一体”合作社共同体
四、“城乡两头家”成为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
第三节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体系
一、健全乡村治理结构体系
二、创新乡村治理制度体系
三、完善乡村治理方法体系
第三章 农村承包土地产权治理
**节 农村土地产权分置的历史文化基因
一、马克思集体所有制中的产权分置思想
二、传统村落土地产权分置的历史文化
第二节 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制度设计
一、“三权分置”制度安排实质、思路与框架
二、“三权分置”改革主线和基本原则
三、“三权”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
四、“三权”边界、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建议
一、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成果应上升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二、把农村承包土地调整权归还给农民集体并使其制度化
三、以用益物权来界定和保障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四、改革完善林地、草地、“四荒地”承包经营制度
五、落实土地所有权需要健全集体组织、预留发展资源
第四章 村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创新
**节 传统村落公共产品供给方式的历史演进
一、母系氏族集体供给聚落公共产品
二、父系家庭共产制经济中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三、宗族共有、村社公有等方式保障村落公共产品供给
第二节 当代中国村落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变迁
一、人民公社时期村落公共产品的“民办公助”供给模式
二、农村改革至农业税废止期间“三提五统”和“两工”供给模式
三、后农业税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模式
第三节 新时代村落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
一、构建财政主体、基层组织多元参与的村落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机制
二、保障村级组织运转、激发村落发展活力
第五章 传统村落互助合作与新时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乡村治理
**节 传统村落的治理与互助合作
一、传统时代的乡村治理模式:士绅模式
二、传统时代村落的互助与合作
第二节 中共早期互助合作运动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一、互助合作运动兴起的动因
二、互助合作运动及成效
三、互助合作运动对传统乡村治理体系的重构
四、典型案例:才溪互助合作运动与乡村治理
第三节 农业集体化时代的互助合作及治理模式
一、互助组
二、初级合作社
三、高级合作社
四、人民公社
五、全能主义模式的乡村治理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
三、典型案例:何斯路草根休闲农业合作社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第六章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与基层法治嵌入
**节 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与概念体系
一、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演变
二、党的十九大后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的创新需求
三、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概念体系
第二节 “三治结合”基础上乡村治理模式的创新
一、“三治结合”治理方法的提出和演变
二、“三治结合”的花园实践
第三节 乡村基层法治嵌入路径
一、基层政权组织要确保依法行政
二、作为自治主体的村民应做到遵法守法
三、法治嵌入后村民合法权益的保障
后记
主要参考文献
致读者
展开全部

中国传统村落与乡村善治之路 节选

乡村是指县以下不同层级的地域空间。“地域是从事生产和生活的人类活动的场所,是在经济社会和自然方面都具有一定自律性和个性的完整的地理空间”。乡村地域则是指县以下不同层级的地理空间。中国乡村地域空间包含乡、村两级行政区域或两个管理层级,即乡(镇)级地域空间系统[本书简称乡(镇)域]、行政村级地域空间系统(本书简称村域)。乡(镇)域和村域是两个土地及其他资源权属边界清晰,成员利益及其归属关系明白,行政区域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完整的行政区域空间。 乡村振兴是使乡村整顿恢复、增强活力、振发兴举、发展兴盛。乡村“复兴”与“振兴”两个概念有细微差别:乡村复兴是恢复过往的兴盛,乡村振兴则是将乡村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和水平。中国农村复兴由来已久,近现代史上就曾出现过民国乡村建设(农村复兴)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的中心任务中,农业、农村经济复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今的乡村振兴,就是要对县以下不同层级的地域空间统一规划、建设与治理,县域内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同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乡村治理是以乡(镇)人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乡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及社会组织等基层治理主体,为乡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和调节的活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治理体系,应该是国家基层政权治理体系(包含基层党委领导)、村民自治体系(包含村级党组织的领导)、自治村域经济组织(村组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村企集团公司)和乡村社会组织结合而成的基层治理结构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的总和。 中国乡村善治之路的研究,重视传统村落治理制度优秀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弘扬,但绝不囿于传统。在当前中国“记住乡愁”潮流中重新被挖掘、整理与部分复活,可以作为乡村自治、德治、法治的文化基础和辅助手段予以弘扬。对于那些认为过分强调传统治理手段和方法,可能冲击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创立的所谓新思维采取批判的态度。 中国乡村善治之路的研究,立足于厘清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现代化的历程及其对新阶段、新趋势和新特点的基本判断之上。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必须置于“六级化产业” 日本农林水产省2010年提出六级化产业政策并制定《六级产业化法》;我国台湾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比如台湾大学教授江荣吉)倡导“六级产业”——转引自“肖志宇、段兆麟:《中国大陆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理念与策略构想》,‘第三届两岸农村治理学术研讨会——两岸农村永续发展的经验与前瞻’论文集,2017年11月11—12日于广州大学。” 发展的大趋势之下,弄清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同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乡村治理提出的新挑战。 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必须顺应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结构变动的大趋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乡村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动,“差序格局”分析框架已经不能准确描述和概括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结构,“村落共同体”被社会主义(村域)集体经济共同体所取代,“基层市场共同体”转变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共同体,“基层生产共同体”拓展成农民“三位一体”合作社共同体,“城乡两头家”成为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和趋势。与此相对应,乡村治理格局也在不断改革和变动,农村改革初期形成的“乡政村治”格局中逐渐嵌入了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村企集团和社会组织的治理能量和机制。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理应推进而不是倒推现有的发展趋势。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浏览历史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