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阮章竞文存::书信·札记卷:

阮章竞文存::书信·札记卷:

作者:阮章竞著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22cm 页数: 663页
本类榜单:传记销量榜
中 图 价:¥59.5(7.0折) 定价  ¥85.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阮章竞文存::书信·札记卷: 版权信息

  • ISBN:9787530222133
  • 条形码:9787530222133 ; 978-7-5302-221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阮章竞文存::书信·札记卷: 本书特色

《阮章竞文存》分为戏剧卷、诗歌卷、散文卷、小说卷、回忆录卷、书信卷、札记卷、笔记卷,收录作家、“老革命”阮章竞一生所有重要作品,共七卷。这套书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从中不仅可见作者的心路历程,亦可见出中国当代政治思想文化的变迁,也是中国文学一路走来的很好见证。本册为该文存的书信·杞记卷。

阮章竞文存::书信·札记卷: 内容简介

《阮章竞文存书信·札记卷》是阮章竞书信与随笔的合集。书中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正义必胜的信心,展现了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和共产党一次次英勇的斗争、坚定的信念,是弘扬红色文化的佳作。文学价值之外,史料价值更显独特。

阮章竞文存::书信·札记卷: 目录

代序
书信巻
七十年代以前
致阿英
致李乡浏
致丁力、徐迟
致丁力
致丁力
致丁力、徐迟关于《爱情的颂歌》
致丁力
致丁力
关于《傣家人之歌》致丁力、尹一之
致葛洛、丁力
致丁力
致丁力二则
致丁力
致纪鹏
致作品编辑部
致刘守华
致贺艺民
致丁力
致钱小惠
致臧克家
致高桦
致高桦
致刘守华
致北京文联筹备组诸同志
致江风钱小惠
致刘守华
边读顺写下的参考意见
致刘守华
致刘守华
八十年代
致钱小惠
致钱小惠
致钱小惠
致沈季平
致刘守华
关于团史的通信
致沈季平
致刘守华
为《北京文艺》组稿事致张光年等
致刘守华
致纪鹏
致臧克家
致季成家
致王玉堂
复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昌陟
致林默涵
致刘守华
致辛妥、刘静波、张宗耀
致孙克恒
致刘守华
致林默涵
致陈伯吹
致钱小惠
致中宣部
致骆有法
为修改参加革命时间写的报告
致吕骥
致象角乡校
致沈季平
致陈希同
致刘岚山
致臧克家
致何光远
致莫文征
致林默涵
致梵扬
致金鉴、李锡铭
致李白麟
致《北京日报》《北京晚报》
致孙铭有
致臧克家
致高桦
致沈季平
致《新民晚报》
致沈季平
致申世光
给北京城建开发公司的表扬信
致沈季平
致沈季平
致赖林嵩
致秦黎
致李汀
致曹彭齢
九十年代
致臧克家
致谢海阳
致谢海阳
致谢海阳
致梵扬
致曹彭齢
致王稚纯
致张学新
致柳倩
致吴天才
致马野
致臧克家
致孙琴安
致谢海阳
致谢海阳
致曹彭齢
致谢海阳
致沈世鸣、王致中
致《北京晚报》编辑部
致艾青、高瑛
致莫文征
致林默涵
致臧克家
致野曼、西彤
致谢明仁
致谢海阳
致野曼
致沈世鸣
致钱小惠
致李庶
致郑伯农
致李志坚
致王晓建的信
致林家英
致野曼等
致叶苍
致林默涵
答任波
致市委宣传部
致北京同仁医院
致傅天琳
致臧克家
致谢明仁
致刘烜
致刘烜
致刘烜
致何曾巫
致霍泛
致霍泛、李修仁
致王玉堂
给《参考消息》编辑部的信
致薄―波
致钱小惠
致曹彭玲、章谊
致阎丽
致阎丽
致王稚纯
致孙琴安
致龙新民
致阎丽
致阎丽
致孙琴安
致张全景、丁关根
致王一桃
致贾庆林
致杨星火
复吴昊
复赵宇
复李庆福
复周理亚
致李琦
致高占徉
用稿费补《霜天》字数超出声明
致胡刚
致大众文艺出版社社长
致野曼
致胡刚
致薄―波
致纪鹏
致母国政
致机械工业部老干部局
致王玉堂
致傅天琳
致梵扬
致王大任
致梵扬
致张志安
关于《风雨太行山》一书暂缓出版的复信
致阎丽
致市文联党组
致周巍峙
致张树英
致曹彭龄、章谊
致林默涵、魏巍
复丁慨然
札记卷
一、创作与草稿
读毛主席诗词十首感想
抗战人物志六则
苦文旨要
《圈套》初版扉页批注
为民间文艺题词
对《力戒虚假》一文的批注
庐山所见
三宝树写生跋之二
编集设想
《漳河水》版本情况
编集子的打算
1980-1982年大事记
《石缝草》序
黄鹤楼笔会诗两首
涟亭酒家楹联
故乡行之二孙中山先生故居
故乡行之三孙中山纪念堂
对改编《清晨的凯歌》为电影剧本的意见
关于《向右公列传》
争当优秀党员计划
对电影《密令截击》的意见
《漫漫幽林路》诗剧幕前语
在郭小川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计划安排
涅槃卧佛(未成稿)
到北京作协以来的工作
三星杯评奖意见
题欧阳山画像
街头所见
二、关于回忆录的笔记
《故乡岁月》原始稿说明二则
在与宋玉玺合影照片背后的说明
读杨献珍回忆文章
月夜
在上海时的活动回忆断片
对《山西根据地史》试写稿的意见
*早时期的习作
故乡回忆录的年岁背景
回忆录的计划
上海时期的回忆
《异乡岁月》提纲
在太原太行山剧团团史座谈会上的
发言提纲
战火点燃了
对《太行山剧团大事记》的批语
关于团史大事记问题
三、关于《群山》创作
重新开始《群山》写作笔记
展开全部

阮章竞文存::书信·札记卷: 节选

七十年代以前 致阿英 阿英同志: 信收到,同时又收到歌焚同志来信。歌焚同志大概是在三月间和杨润身同志找过我,愿留华北文联工作,我答应替她们转告磐石同志。磐石同志说天津干部已调得太多,怕天津市委有意见,因此不要调了。我不知道她们出去参观,很久未见她们再来找我,故未再注意此事,也未告诉你和白桦。歌焚主要是爱人和孩子在北京,我的意见既然磐石同志如此指示,我们不必去调,还是要她向组织提出,我看是会照顾的。至于她是否来你处工作,因为我不了解她的工作情形,请你和白桦商量解决好了。决定好请你给她一个回答,并告她我不另给她回信了。并请她原谅。 我的工作主观上认为还算顺利,全稿已基本改完,现在的问题是斟酌是否妥当和加深雕琢,但还得费些时日。 你的剧本已放出手了吗?身体如何? 敬礼! 章竞 6月4日 致李乡浏 李乡浏同志: 从《戏剧报》转来你给我的信,我收到一星期多了,你所提出的问题,是关于文学形式的概念,这样的定义,常常各有各的解释,在我的能力上也解答不了。因为我自己只是学写过一二个剧本或一两个别的东西,文学工作现在仍只是小学一、二年级的阶段,我自己是从事其他工作多于文艺工作,你这样的问题,应该找专门家来解答。 你们读的《文学概论》,我不知道是哪一本。十年前我曾读过叶以群写的。你这类的书,也看过一些。说老实话,这些书,只能得到一些常识,以现在来回忆,我也不晓得到底有什么印象。 我对文学的兴趣,是从有用没有用、得到益处多少而定的,从来不注意文学中的概念、定义是什么,因为没有这样的时间,也不想在这些方面去浪费时间,故难于给你们有什么帮助,不过为了不作哑巴起见,把我自己杜撰出来的理解说一下: 喜剧,有好几种,有从头到尾都是给人以欢欣愉快的,它通过这些情节,让人们在这里认识一种道理,得到教育;有通过在人们感到是应该无情地鞭达的事情或人,这种人或事件,在普通生活中是丑恶的,因而使读者(观众)感到可笑。读者(观众)在这笑声中认识这种障碍人民事业前进的东西,这也可说是讽刺剧。作家基于真实的条件下加以夸张,使人们更感到突出、集中、生动,因而感受也更深刻。 至于那些完全没有思想,没有新生活与旧生活矛盾的,完全是无理取闹的,只逗观众由于低级趣味而发笑的剧作,那不是戏剧。 悲剧,一般是指反抗不合理的生活,作品中的主人公们*后以失败,或者死亡来结束,使观众(读者)感到这种生活的不合理而痛恨、憎恶,从而使人们对光明向往,或者从失败的中间得到教训。 那些只能使人看后,感到无出路,渺渺茫茫的悲剧,是不好的作品。 悲喜剧,一般是以一种良好的希望,开始展开矛盾,从而展出悲苦的生活,再而得到幸福、欢乐的结果。 以上三种东西,在剧作已是无法截然划界限的,因为我们戏剧不可能没有冲突,不可能没有光明与黑暗之争,很难在一个剧中找不到另一种形式的成分,往往是互相渗透,而构成喜、悲的结果,是看它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我以为可以这样区别,但这个区别也只能如此。 同志们问我国有无悲、喜剧之分,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中国戏曲中,很多是喜剧性的,如《三岔口》。悲剧也很多,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等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是从良好的希望开始的,*后使人痛恨那个旧的社会。话剧中也有的,如《李自成》,是失败而结束,但给人得出沉痛的教训。 悲喜剧,在解放后的作品中也是有的,地主使农民走上死亡的生活,而后在党的领导下解放了,享受幸福与光明的生活而结束。 我以为仅用这三种形式,还是不能包括今天的全部剧作,因为新的生活,是打破了历史的,前所没有的巨大变革,文学(戏剧当然在内)是反映每个时代的生活,而又是这样丰富多采,硬以三种东西来套,往往是似是而非。因而我以为学习不要钻这种老规矩为好。对文学的研究,主要在作品给了我们是什么,是好是坏,哪些东西应打击,哪些东西应学习,作品中什么东西、什么人在鼓舞我们前进。 文学上的教科书,它和科学不一样,它的名词定义不能用:水在零摄氏度下就会成冰的数字去说明。 我不是专家,所以我劝你们在学习中不要钻这种玩意儿。但你们的认真态度,我认为还是非常好的。 P5-7

阮章竞文存::书信·札记卷: 作者简介

阮章竞(1914.1~2000.2),中国诗人、画家,出生在广东省中山市沙溪镇一户贫苦渔民家里,只上过4年乡村小学。13岁辍学做油漆店学徒,刻苦自学。20岁到上海谋生。后投身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成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学生。 1937年12月北上太行山,参加八路军,担任八路军总部太行山剧团艺术指导员、团长。以文艺为武器,动员组织民众参加抗日战争。期间他大量收集民歌民谣,加以提炼创新,创作出一系列民歌体的戏剧、叙事诗,确立了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代表作有大型歌剧《赤叶河》、长篇叙事诗《圈套》等。1949年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漳河水》,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新诗民族化的典范之作。 阮章竞还是一位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童话诗《金色的海螺》获得第二届中国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译成多国文字。 阮章竞一生酷爱绘画,在中国水墨画、油画棒画和金石篆刻方面有深厚造诣。出版有《阮章竞绘画篆刻选》。 阮章竞的后半生专注于以小说形式反映伟大的抗日战争,著有长篇小说《山魂》三部曲:《霜天》、《晴岚》、《青春祭》。 曾在中共中央华北局宣传部、中国作家协会、河北省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任职;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