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案例汇编.I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案例汇编.I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4-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72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55.4(6.3折)?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00:00:00
中 图 价:¥61.6(7.0折)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全场折上9折期间 满39元包邮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案例汇编.I 版权信息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案例汇编.I 内容简介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案例汇编Ⅰ》是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MPAcc案例编写委员会编著的教学案例集,凝聚MPAcc任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改革的成果。内容覆盖我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等10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部分专业选修课,共收入10个案例,涉及国内外诸多行业的多家公司,实例鲜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指导性。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案例汇编.I 目录

重金注力科技,数字驱动未来——D公司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1

数字化下的成本管理——以RX为例 31

运用管理会计工具精准定位海湖农商银行发展战略 61

万亿巨头向阳而生——数字驱动D公司战略成本变革 89

数字外卖 创新未来:E公司的并购成长之路 121

“变则通”还是“变则痛”——M银行经营转型的财务报表分析 141

BC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159

AB企业债务风险分析与治理 189

独角兽如何变千里马——科创板企业风险控制下的持续

发展探索 225

5G结合制造业对企业价值影响的探究——以SY公司为例 247


展开全部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案例汇编.I 节选

“变则通”还是“变则痛”——M 银行经营转型的财务报表分析 案例摘要 乘着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东风,金融科技公司以其鲜明的优势对传统商业银行发起了持续而猛烈的攻势,不断冲击商业银行的市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公司业务、个人银行、投资银行及保险业务等,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金融科技的出现对商业银行的支付业务、存款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商业银行亟待经营转型,商业银行的经营转型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选取M银行为案例研究样本。首先,阐明了M银行的公司概况;其次,从支付业务、存款贷款业务、中间业务三大方面详细说明M银行经营转型的动 因;再次,从结构创新和基于手机银行进行产品、渠道、服务创新两方面分析M银行经营转型的途径;*后,也是*重要的,分析M银行在经营转型期间 (2011—2020年)的利润表,解读企业利润表的信息含量,探讨利润表的分析方 法,并进一步对经营转型的效果做出评价。 案例正文 一、 公司简介 本案例选取的分析对象是M银行。M银行的全球化程度和综合化程度在国内商业银行中都名列前茅,分支机构遍布中国内地和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M银行致力于自身全球性服务网络的不断完善,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驱动作用,致力于数字转型,加强科技赋能,顺应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的趋势,始终加强对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等新兴科技技术的应用,以增强银行在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准确契合金融集团在科技方面的需求,后续还将深化在区块链架构、虚拟现实、物联网建设、量子通信等方面的研究,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未来不可估量。因此本文聚焦M银行来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的影响。 M银行设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成立是为了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进行技术方面的创新,同时推动软件研发、平台高效运营与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可以说,金融科技子公司是M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手段。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之后,M银行将进一步深化自身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点,推进数 字化经营转型。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冲击。疫 情影响了短期经济活动的效率,银行业利润普遍下滑,M银行也没能逃脱此次系 统性风险事件的影响。然而,M银行借助金融科技这个利器,积极进行由线下业 务到线上业务的转型,灵活运用手机银行等金融科技成果,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经营转型动因 金融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金融科技公司的大量涌现,金融科技公司一经兴起即在金融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金融科技公司以其利率高、门槛低的优势,填补了金融市场在长尾领域的空白,使得金融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大提升。同样,金融科技公司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也对M银行的诸多业务产生了影响,形成“鲶鱼效应”。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支付业务、存款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方面。 (一)支付业务 在传统金融的框架下,M银行提供了两种支付方式以服务客户。**种支付方式基于银行卡转账;第二种支付方式以现金为媒介,基于物理银行网点的实地业务办理。 乘着新兴技术不断发展的东风,金融科技应运而生并实现飞速发展。相比较M银行的传统支付业务,金融科技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具有极大的低成本性和便捷性,对M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仅从成本来看,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支付服务相比M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不可企及的优势。以我们*常用的微信为例,微 信转账具有免支付手续费、交易迅速的特点,而M银行的转账业务需要支付一定 的手续费。 出于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监管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了《非银行支付机构 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首先,虽然对非银行支付转账设置了每年20万元的限 额,在低成本性的特点上,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支付服务仍然优势鲜明。其次, 从便捷性的角度考量,微信支付实现了来自不同银行的多张银行卡在同一部手机 的联合绑定,这使得客户账户的资金统一管理成为可能,大大增强了客户对自己账户资金的可操作性和统筹规划性。通过M银行进行的转账支付是以安装网银或者手机银行APP为前提的,基于手机银行的跨行转账服务虽然也同微信转账一样 免费,但是其便捷性大大不如微信支付,因为该服务有一明显的弊端,即客户如果没有在手机银行APP上办理银行卡绑定,就无法转账。通过以上多个角度的鲜 明对比,结论是显而易见的:首先,银行虽然也在朝着电子化迈进,但是与金融科技公司的支付模式相比优势不明显;其次,基于金融科技的支付模式所具有的竞争力大大削弱了M银行的客户体验,稳定客户的数量势必减少。 (二)存款贷款业务 从贷款业务的角度看,金融科技公司优势仍然明显。金融科技公司的贷款业务往往是通过互联网借贷来实现,互联网借贷属于替代性网络金融的一种形式。这种借贷方式*主要的特征是利用网络平台对资金的供求双方快速实现相互配对。这种基于平台的配对不需要金融中介机构的参与,真正做到了去中介化。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如京东金条和微粒贷等,这些平台为借款人直接提供借款,客户贷款的多样化需求得以满足。凭借大数据,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敏锐地捕捉到任何可能想要融资的潜在目标客户。这离不开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客户交易信息对比分析,同样可以归因于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同时,金融科技公司贷款流程简单,便于客户操作,而客户向M银行贷款需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审批流程。同时,向银行贷款必须要有抵质押品,这个要求把许多潜在客户拒之门外。以上种种不便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客户资源向金融科技公司迁移,这对M银行的贷款规模扩大和业务良好发展产生了不容小觑的消极影响。 (三)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收入是M银行营业收入的重要来源,金融科技公司对其冲击巨大。金融科技背景下,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向外延拓展,积极探索保险代销、基金代理等中间业务,一定程度上讲,这也是对商业银行的中间市场的挤占。抛开存贷利差,中间业务的代理收入就是M银行的*大利润来源。受到金融科技公司的影响,M银行代理销售业务量减少,这导致了M银行代理市场利润下滑。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对于手续费用的考量也使得M银行代理销售业务量减少。 在保险代销方面,M银行收取的手续费维持在1%~3%,不同地区的费率会有一定差异。在基金代销方面,M银行不仅收取基金申购费,还要收取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前者的费率始终围绕1%上下波动,并在此基础上,保持后者的费率分别为15%和0.25%。反观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它们 的办理方式更加便捷,手续费用相比M银行更少。这使得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 加深了与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的合作。因为互联网金融门户网站所实现的销售成 本更低。金融科技公司以其手续费低、便捷程度高的特点迅速挤占了M银行代理 业务的市场,M银行的代理业务大大受挫,业务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下滑。 基于以上分析,面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影响与竞争,M银行如果保持原有的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其市场份额势必会被金融科技公司大举挤占。所以,秉持着 “变则通,通则久”的理念,M银行的数字化经营转型势在必行。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案例汇编.I 作者简介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硕士(MPAcc)案例编写委员会主要由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财政税务系的教师组成。编委会主任为宋良荣博士,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与会计学科带头人,在《中国工业经济》 《科学学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20多篇;出版著作(含教材)20部,其中《财务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获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持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编委会副主任为宋鑫博士、于谦龙博士。宋鑫,硕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获教学一等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项目。在《预测》 《管理学报》 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于谦龙,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50多篇;完成上海市软科学重点项目,全国统计科研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项;出版著作2本。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