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卷二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卷二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18-03-01
开本: 其他 页数: 269
本类榜单:文学销量榜
中 图 价:¥32.2(7.0折) 定价  ¥4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卷二 版权信息

  • ISBN:9787100143400
  • 条形码:9787100143400 ; 978-7-100-14340-0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卷二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法国文化研究人员、大本书中的四章是一个过程中得各个阶段,即扩展、深化、充实和开放。来自亚里士多德传统的情节编排概念,并相应地给来自奥古斯丁传统的时间性概念以多种解释,又不出叙述苏醒概念所确定的范围,故而不超出模仿活动的界限。包括的内容有:第*,扩展清洁编排概念。第二,叙述性符号学约束。第三章与时间的游戏。第四,虚构的事件经验。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卷二 内容简介

《时间与叙事》三卷集是保罗·利科继《活的隐喻》之后又一部探讨语义创新现象的力作。本书是《时间与叙事》的第三篇(第二卷)《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它对应于第二篇《历史叙事中时间的塑形》,皆在扩展、深化、充实和开放亚里士多德的情节安排概念;在模仿活动Ⅱ的范围内,探讨在虚构叙事(此处专指文学作品)中时间塑形的特征和手段。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卷二 目录

前言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

**章 情节的变形
**节 在悲剧情节编排之外
第二节 恒久:一个范例的次序?
第三节 没落:叙述艺术的终结?

第二章 叙述性的符号学约束
**节 普罗普的《故事形态学》
第二节 叙事的逻辑
第三节 A.J.格雷马斯的叙述符号学

第三章 与时间的游戏
**节 动词时态和陈述行为
第二节 讲述时间和被讲述时间
第三节 《叙事话语》中的陈述行为-陈述-对象
第四节 视角和叙述语态

第四章 虚构的时间经验
**节 在个人时间和宏伟时间之间:《达洛维夫人》
第二节 《魔山》
第三节 《追忆似水年华》:被穿越的时间
(一)失去的时间
(二)寻回的时间
(三)从寻回的时间到失去的时间

结束语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术语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卷二 节选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当代法国思想文化译丛》:  因不断熟悉历史上的情节编排形式而产生的叙述智力与叙述符号学所要求的合理性之间的比照,在本卷的前言中被置于深化项下。所谓深化,是指寻求一些深层结构,其具体的叙述塑形将在叙事的表层反映出来。  明白为何这样做是不难的。前面的分析把我们置于叙述功能传统性风格的种种悖论前。虽说可以为这些范例要求某种持久性,但该持久性远远比不上派给本质的、不如说一直藏匿在形式、体裁和类型等历史中的无时间性。*后提到的讲述艺术可能的死亡,甚至透露出叙述功能持久性上笼罩着不牢靠的阴影,尽管叙述功能存在于文化人类学鉴别出的数千种种族文化中。  面对持久事物的变化无常,从事符号学研究的动力主要来自在避开历史的游戏规则上建立叙述功能持久性的雄心壮志。从符号学研究的角度看,以前的研究恐怕沾染了不知悔改的历史主义。如果叙述功能可以通过其传统性风格要求获得持久性,那么必须把它建立在无时性约束的基础上。简言之,必须弃历史而要结构。  如何做呢?靠一场方法论革命,它堪与在历史编纂认识论中试图把逻辑型合理性叠放在对叙事创作的理解之上的革命媲美。这场方法论革命可用以下三大特点来说明。  首先要在构建公理式模型的基础上尽可能接近演绎程序。做此选择的理由是我们面对着几乎无以计数的叙述表达方式(口头、书面、图表、手势)和叙述门类(神话、民间传说、寓言、小说、史诗、悲剧、正剧、电影、连环画,更不用说史书、绘画和交谈)。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归纳法都不可行。只剩下演绎一条路,即构建一个假定的描述模型,从中有可能衍化出几个基本的亚门类。  除了语言学外,哪一门与语言现象有关的学科*能满足这个合理性理想呢?叙述符号学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在语言学的不断运动中构建其模型。这个相当宽泛的提法可以囊括差别极大的尝试,其中*彻底的尝试是力图从小于句子的语言结构出发,得出比句子长的单位的结构价值。语言学提出的论点可以概括如下:在一个特定的言语中总能得出信息的代码,或照索绪尔的说法,总能把语言和话语分开。代码、语言是成体系的。说语言成体系,就是承认其共时的即同时的一面,可与其历时的即连续和历史的一面分开。至于体系的组织情况,这也可以掌握,如果能把它简化为数目有限、有差别的基本单位,即体系的符号,并有可能建立一套孕育内部所有关系的组合规则的话。在这种条件下,结构可以被界定为一个数目有限的单位之间内部关系的封闭总体。关系的内在性,即体系与语言外的现实不相干这一点,是作为结构特征的结尾规则必然导致的一个重要后果。  大家知道,这些结构原则极其成功地先后运用于音位学、词汇语义学和句法规则。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可以看成把该模型延伸或移植到大于句子的语言实体的一种尝试。对语言学家而言,句子是*大的实体。我们在句子之外找到的是话语——取其精确的含义——即一连串呈现出特有组织规则的句子(研究话语这有序的一面曾长期是古典修辞学的任务之一)。正如适才所说,叙事是话语即按某种次序排出的句子序列的*广阔的门类之一。  现在,语言学结构原则的扩展可能意味着从模糊类同到严格同源的多种衍生。罗朗??巴特在撰写《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的时期曾大力维护这第二种可能性:“叙事作品是个大句子,正如所有可见的句子在另一种方式上是一篇小叙事作品的草稿。”(第12页)罗朗??巴特把自己的思想讲透,声称“此处提出的同源不仅具有启发意义,还以语言和文学的同一性为前提”(同上)。  ……

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塑形:时间与叙事卷二 作者简介

保罗??利科(1913-2005),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曾任巴黎大学、南特大学教授,并为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蒙特利尔大学等大学的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授予有人文领域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奖。一生写有多部学术著作,涉及语言学、诠释学、心理学、宗教学等领域。主要作品《意志哲学》、《活的隐喻》、《时间与叙事》等。 译者简介: 王文融,1958-196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编写了《法语文体学教程》、《法语阅读课本》、《法语教程》(主编)等教材。还参与撰写了《外国抒情诗赏析词典》、《欧洲文学史》、《二十世纪欧美文学史》等著作。主要译著有《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书面叙事??电影叙事》等学术著作,以及《情感教育》、《贝姨》、《天根》、《暗店街》等文学作品。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