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痤疮中医特色疗法

痤疮中医特色疗法

作者:李领娥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2-01-01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29.9(3.4折) 定价  ¥8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本类五星书更多>

痤疮中医特色疗法 版权信息

  • ISBN:9787519289539
  • 条形码:9787519289539 ; 978-7-5192-895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痤疮中医特色疗法 内容简介

  《痤疮中医特色疗法》共分为3篇13章,上篇共8章,介绍了痤疮的概述、生理学基础、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医治疗和防治;中篇1章介绍了治疗痤疮的17种中医特色外治方法,如“离子喷雾疗法”“粉刺祛除术”“中药面膜疗法”“拔罐疗法”“滚针疗法”,以及这些外治疗法的功效、适应证、操作步骤、操作要点、禁忌证、注意事项等;下篇共4章,介绍了痤疮的辨证施治经验、现代名医诊治经验、临床用药经验和典型病案剖析。

痤疮中医特色疗法 目录

上篇 基础篇
**章 痤疮概述
**节 皮肤病学概述
第二节 古代医家对痤疮的认识
第三节 近代医家对痤疮的认识
第四节 当代医家对痤疮的认识
第五节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第六节 痤疮的流行病学
第二章 痤疮发生的生理学基础
第三章 皮肤病及痤疮的中医病因及病机
第四章 痤疮的现代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节 痤疮的现代病因
第二节 痤疮的现代发病机制
第五章 痤疮的临床表现
**节 痤疮基本皮损表现
第二节 痤疮的类型
第三节 痤疮的分级
第六章 痤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节 痤疮的诊断
第二节 鉴别诊断
第七章 痤疮的中医治疗
**节 辨证施治
第二节 外治疗法
第三节 常用外治方药
第五节 外治现代疗法
第六节 中医药治疗
第八章 痤疮防治

中篇 技术篇
第九章 中医特色外治疗法
**节 离子喷雾疗法
第二节 粉刺祛除术
第三节 中药面膜疗法
第四节 刮痧疗法
第五节 火针疗法
第六节 拔罐疗法
第七节 放血疗法
第八节 中药湿敷疗法
第九节 中药熏蒸疗法
第十节 毫针疗法
第十一节 耳穴贴压疗法
第十二节 滚针疗法
第十三节 药灸疗法
……
下篇 临床经验荟萃篇
参考文献
附录
彩色插图
展开全部

痤疮中医特色疗法 节选

  临床中常将痤疮分为6个证型,即肺经风热证、肠胃湿热证、痰瘀互结证、肝气郁滞证、冲任不调证、肾阴不足证,其中肺经风热证,病位主要在肺,与风邪、热邪有关;肠胃湿热证,病位在脾、胃、肠,与湿邪、热邪有关;肝郁气滞证和冲任不调证,病位在肝,与气、血有关;痰瘀互结证,病位在肺、脾、胃,与湿邪、痰饮、血瘀有关;肾阴不足证,病位在肾。处方中的药物归经以人肝、胃、肺经为主,对应了将痤疮主要定位于肝经、胃经、肺经、肾经。或因先天禀赋血热之体,或因后天饮食不节致湿热阻滞中焦为其根本,故治疗以清肺降火、清利肝胆、脾胃湿热为先,中焦湿热得清,才能运化药物直达病所。虽将痤疮分为以上6型治疗,但临证时常因人、因时、因地而灵活用药,不拘泥于一方一证,按个体症状表现及四诊资料合参后处方用药,因此突出了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原则。  一、肺经风热证  1.临床表现颜面、胸背部散在或密集分布帽针头至粟米大小红色、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皮疹多分布于前额、面颊及前胸、后背。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2.辨证思路温病学派中有“斑出阳明,疹出太阴”之说,痤疮初起为高出皮面的粟米粒大小丘疹,可按太阴肺经风热辨证治疗。《黄帝内经》:“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本型多由素体阳热偏盛,或风热外袭,风热阳邪,其性善动炎上,肺居上焦,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外感风邪犯肺,开合失司,腠理郁闭,邪气不能外达,结聚于上焦之颜面、胸背肌肤而发为痤疮。此证多见于青春发育期之少男、少女。常见于发病初期。皮损散在分布于面部、背部,多集中在双面颊。  3.治疗宜疏风宣肺清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4.处方枇杷叶10g,桑白皮10g,金银花10g,连翘10g,野菊花10g,白茅根30g,天葵子15g,生地20g,薏苡仁30g,黄芩10g,赤芍10g,甘草10g。  方解和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金银花、连翘等清宣肺热,野菊花、天葵子清热解毒,白茅根、生地、赤芍清热凉血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宣肺清热之功效。皮损瘙痒属风热上攻,可加白鲜皮、桑叶、菊花以疏风清热止痒;油脂多者可加生侧柏叶、荷叶以凉血疏风;便秘者可加草决明、生大黄以通腑泻热;脓头较多者可加白花蛇舌草、山慈菇;有脓疱加蒲公英、地丁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脾胃偏虚寒者,加红景天佐诸药寒性。  中成药:新癀片,每次2—4片,每日3次;或银蒲解毒片,每次口服4片,每日3次。  二、肠胃湿热证  1.临床表现颜面、胸背散在或泛发皮疹,皮损多为黑头粉刺、炎性丘疹或脓疱、囊肿,红肿疼痛,颜面油亮光滑;伴口臭,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辨证思路《素问·生气通天论》:“高粱之变,足生大丁”。此型患者多平素喜食辛辣、鱼腥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使大肠积热,不能下达,上蒸肺胃,肺主皮毛,与大肠相表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上行过胸,足阳明胃经起于颜面下行过胸,故肺胃炽热,火性炎上则循经上熏,血随热行,上壅于胸、面,故胸部、面部生粟疹且色红。  3.治疗清热利湿解毒,方选用茵陈蒿汤加减。  4.处方茵陈30g,栀子10g,黄芩10g,生地20g,连翘10g,石膏30g,大黄6g,薏苡仁30g,黄连10g,甘草10g。  方解和加减:茵陈、黄连、黄芩清热利湿,连翘、大黄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肉食者多加焦山楂消化油腻肉食积滞,喜食淀粉类食物者可加生麦芽、生谷芽以消米曲薯蓣食滞,兼有腹胀、嗳气吞酸可加炒莱菔子以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兼有外感而见恶心欲呕者可加焦神曲、炒麦芽消食和胃解表,疼痛较剧烈者可加白芷、皂刺,散结止痛,有脓疱加鱼腥草或败酱草清热排脓,口臭加淡豆豉、知母清胃热,脾虚加白术、茯苓健脾利湿,脾胃偏虚寒者加红景天佐诸药寒性。  ……

痤疮中医特色疗法 作者简介

  李领娥,主任中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现任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科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皮肤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石家庄市十大名中医。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京津冀皮肤科中西医融合发展联盟副主席,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师从国医大师孙光荣、李佃贵,国家名老中医艾儒棣等。曾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一项。    张立欣,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从事皮肤科工作10余年,曾在北京301医院进修学习。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石家庄市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委员。参编《痤疮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中医治疗及防护》等著作,发表论文多篇。擅长诊治手足癣、体股癣、头癣、花斑糠疹、甲真菌病等真菌性皮肤病及带状疱疹、痤疮、湿疹、皮炎、银屑病、斑秃等皮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邱洞仙,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现就职于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河北省青年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工作后曾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皮肤科进修学习。兼任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委员。擅长治疗白癜风、湿疹、皮炎、银屑病、痤疮、带状疱疹、扁平苔藓等皮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李佩赛,中国共产党党员,硕士,主治中医师。现就职于石家庄市中医院皮肤科。兼任中医美容分会理事,中医美容分会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运用火针、中药面膜、拔罐等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治疗痤疮、荨麻疹、湿疹、带状疱疹、银屑病等皮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