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未来城市:数字时代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未来城市:数字时代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2.5(7.2折) 定价  ¥59.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未来城市:数字时代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版权信息

  • ISBN:9787308220484
  • 条形码:9787308220484 ; 978-7-308-2204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未来城市:数字时代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本书特色

WeCity 未来城市不只是从城市技术变革出发的城市建设、管理与运营的新解决路径,更是数字时代城市决策、治理与服务新的思考起点。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趋势下的城市发展新大陆正在浮出水面,更多的未知与更大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发掘与探寻。

未来城市:数字时代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内容简介

本书从WeCity未来城市的提出背景出发,回溯城巿发展的本源,剖析了当前智慧城市的动态演进过程,重新评估人、服务、空间在未来城市中的价值。但WeCity未来城市本身就处于一个持续的动态进化过程中。2021年,腾讯基于“市民即用户”“连接即服务”“数字即空间”“城市即平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面向新空间、新治理、新服务的要求,提出wWeCity未来城市的升级思路:通过“厚底座”“轻应用”“富场景”“深连接”四大核心能力支撑,让城市的数字化转型之路更“车轻”。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剧变的趋势下,展望城市的未来与未来的城市,“城市就像梦境,是希望与畏惧建成的”,这恰恰是正在降临的现实:我们不仅拥有用数字技术打造“有温度的城市”的梦想与能力,同时,也正在遭遇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戈。我们须保有敬畏之心,继续探索未来城市。

未来城市:数字时代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目录

**章 城市发展与科技革命

**节 数字技术与城市发展 / 003

第二节 数据赋能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 007

第三节 疫情危机加速城市数字治理创新 / 012

第四节 科技向善与未来城市发展路径选择 / 016

第二章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与全球实践

**节 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从技术走向人本 / 023

第二节 从亚洲到欧美:世界智慧城市的道与术 / 028

第三章 WeCity 未来城市的价值坐标

**节 未来城市:人、服务与空间再定义 / 065

第二节 WeCity 未来城市价值观 / 079

第四章 WeCity 未来城市的进化与生长

**节 新空间:数实共生、三端融通 / 104

第二节 新治理:跨区流动、一网统管 / 110

第三节 新服务:高效下沉、一网通办 / 113

第四节 WeCity 视野下的智慧城市进化路径 / 119

第五章 WeCity 未来城市的能力与场景

**节 升级:四大能力支持城市持续敏捷进化 / 127

第二节 激活:数据驱动城市服务升级与治理变革 / 135

第三节 降耗:数据支撑运营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 154

第四节 弥合:削弱阶层壁垒,缩短数字鸿沟 / 169

第五节 创造:流程与体验变革创新数字价值 / 183

第六章 未来城市:全面数字化转型之路

**节 从浅层集成到深度再造 / 198

第二节 从连接流程到连接时空 / 201

第三节 从自上而下到全面参与 / 204


展开全部

未来城市:数字时代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节选

《数字技术与城市发展》 从蒸汽机、电力到互联网,技术发展对城市的影响不只是改变城市的流动方式、照明模式与交流模式。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铁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在贸易、物流以及生产生活方面的进步。电力的发明与应用从家用电灯、城市路灯开始,一直到催生城市生活电气化时代的到来,电冰箱、电风扇、空调等电器设备进入城市生活的客厅,给城市的消费模式、服务模式等带来了巨大影响。互联网的诞生从*开始的连接信息到连接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显然已经越来越突破互联网发展之初对“数字化生存”的想象。互联网不只是改变了城市运行的基础设施,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直播平台、游戏平台等在城市中的崛起,物流、人流、资金流、数据流在城市运行过程中的交织,意味着数字技术支撑的平台、数据和算法正在重塑城市的生存方式。我们不仅看到个别边缘城市在互联网直播间的流量驱动下被重新唤醒和激发价值,也看到有城市因为错失了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良机而被抛下时代的列车,进而逐渐失去工业时代的荣光。 2018年,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城市:数字技术打造宜居家园》报告指出,技术为城市发展模式带来的变革,包括低成本的信息流通和互动模式、动态实时的全局信息和响应能力、新经济与新产业的崛起等。从以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为代表的“铁公基”,到以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数字时代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与重塑使城市发展正在面临底层逻辑的刷新。截至2021年3月底,我国已累计建成超81.9万个5G基站,高于2020年底的71.8 万个5G基站。a根据 ABI Research *近的一项研究,预计到 2025年,中国5G用户将达到7.39亿。这一数字将占全球5G市场份额的近40%。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776.4亿元人民币,且由于疫情防控,以信息申报、扫码通行、视频会议等为主的SaaS需求陡增。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的《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Markets and Markets 预测,到2023年全球数字孪生市场规模将达到157亿美元,到2025年将突破26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8%。中国数字孪生城市投资活跃,预计到2023年,本地新型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中国城市信息模型(CIM)相关投标项目从2018年的2项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19项,仅城市信息模型公开招投标项目规模已经超过8亿元。a技术驱动的城市发展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由技术创新、投资以及商业模式变革所带来的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服务体验、治理秩序的变革也成为全球各大城市日渐关注的焦点。 《武汉:数字抗疫的“码能量”》 武汉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版图中一直扮演着“中部崛起”的领军角色,在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具有自身的特色。从武汉智慧城市的发展特征来看,有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值得关注。一是2015年,武汉作为省会城市开始启动互联网生态培育,并逐渐呈现出目前看到的数字经济“第二总部”面貌,集聚了互联网“第二总部”企业多达80多家,并被国内多个城市借鉴与效仿。这为武汉逐渐形成内生的智慧城市创新生态提供了人才基础与发展环境。二是2020年,武汉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暴发的“震中”,这在客观上加速了武汉智慧城市建设的步伐,推动了数字治理创新模式率先落地应用。这也使武汉在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探索方面创造了区别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外的“中部模式”。 在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之后,武汉智慧城市建设已基本形成了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城市禀赋的“1+4+6+3”模式,即一个城市基础数据归集服务、四大中枢系统、六个智慧应用及三大支撑体系。其中, “1”为“一个城市基础数据归集服务”,通过整合汇聚武汉市各类感知数据、政务数据、社会数据等,推进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实现从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服务到应用的全流程贯通;“4”为“四个支撑中枢”,即以城市数据资源融合共享为主线,打造感知、联结、计算、运用四位一体的大数据中枢、人工智能中枢、区块链中枢与应用中枢;“6” 为“六大智慧应用”,即聚焦政务服务、城市运行、政府办公、民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开发建设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政府办公“一网协同”、民生服务“一码互联”、企业服务“一站直通”、社会治理“一网共治”等六大智慧应用;“3” 为“三大标准管理体系”,建成运维管理、安全保障与标准规范体系,根据武汉实际需要,从业务、数据、安全、运维等维度打造一套完整、统一的规范体系。其中,以“武汉战疫”小程序为载体,以健康码应用为切入点的“一码互联”,成为武汉推动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性案例。

未来城市:数字时代的城市竞争力重塑 作者简介

WeCity未来城市 WeCity未来城市是腾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由腾讯研究院和腾讯云在2019年共同提出。近年来,腾讯研究院依托腾讯内外领先的前沿技术与丰富的落地实践,搭建了WeCity档案、WeCity专家观察、weCity×前沿探索等系列研究集群,旨在联接各方智慧为数字政府、城市治理、城市科技等领域提供前沿洞察和方案探讨,用科技重新定义产城关系、人居环境。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本类畅销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