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信念、理论与企业制度创新

信念、理论与企业制度创新

作者:刘颂正著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22-02-01
开本: 24cm 页数: 231页
本类榜单:管理销量榜
中 图 价:¥36.4(6.5折) 定价  ¥56.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信念、理论与企业制度创新 版权信息

  • ISBN:9787504775214
  • 条形码:9787504775214 ; 978-7-5047-7521-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信念、理论与企业制度创新 本书特色

企业战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梳理和规划,而企业信念则是对企业发展战略的一种理想化描述。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不断坚定企业信念,更需要不断创新现代企业制度。本书以建立创新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企业产权结构优化、企业资产监管、企业内部创新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其本质在于阐述企业信念对与企业的制度创新等的全面推动作用,并给出了具体的推动方案。

信念、理论与企业制度创新 内容简介

本书以尊重、承认和落实人力资本产权为核心, 构建企业的契约结构。以此为基础, 展开探讨建立创新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路径, 揭示了只有尊重、承认和落实人力资本的企业制度才是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核心逻辑。

信念、理论与企业制度创新 目录

目 录
章 总 论 / 1
一、 基本经济制度与国有企业 / 1
二、 企业制度重在界定权力 / 5
三、 一般产权结构与国有企业改革 / 10
四、 国有企业产权结构的性质 / 14
五、 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 / 16
六、 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 24
七、 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 36
八、 小结 / 40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40 年 / 42
一、 改革经历的四个阶段 / 43
二、 改革存在的问题 / 49
三、 小结 / 63
第三章 产权结构 / 65
一、 股东协议 / 65
二、 股东与代理人的契约 / 71
三、 代理人之间的权力界定 / 76
四、 代理人与员工的契约 / 77
五、 企业的两种产权结构 / 78
六、 产权与企业治理 / 81
七、 产权与企业激励 / 83
八、 小结 / 88
第四章 构建国有资产监管体系 / 91
一、 基本思路 / 92
二、 衡量监管好坏的标准 / 96
三、 转变国有资产经营机制 / 98
四、 创建新的监管模式 / 101
五、 调整监管重点 / 105
六、 转变监管方式 / 119
七、 小结 / 121
第五章 治理结构 / 123
一、 企业发展与治理 / 123
二、 企业治理模式 / 125
三、 国有企业治理的探索 / 131
四、 国有企业治理的内在逻辑 / 142
五、 国有企业治理模式选择 / 145
六、 国有企业董监事的选择 / 149
七、 治理主体的权力界定 / 153
八、 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机构、董事长和监事长的特别权力 / 158
九、 H 型、 M 型企业治理 / 159
十、 小结 / 161
第六章 激励机制 / 163
一、 薪酬激励存在的问题 / 164
二、 薪酬总额的确定 / 167
三、 基本薪酬的核定 / 168
四、 绩效薪酬的核定 / 174
五、 股权激励 / 179
六、 长期控制权激励 / 181
七、 正激励和负激励 / 182
八、 小结 / 184
第七章 企业内部的产权界定 / 185
一、 一个案例 / 185
二、 U 型企业内部的产权界定 / 189
三、 M 型企业内部的产权界定 / 195
四、 小结 / 198
第八章 产权、 契约和交易成本 / 200
一、 企业经营理论与企业制度理论 / 200
二、 交易费用 / 205
三、 产权与交易费用 / 211
四、 契约监管 / 213
五、 产权侵占和产权扭曲的监管属性 / 226
参考文献 / 229
展开全部

信念、理论与企业制度创新 节选

" **章 总 论———关于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40 余年的改革开放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制度创新。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按旧体制建立的企业制度, 建立适合新时代要求的新制度, 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基本经济制度与国有企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在我国工业化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五级工业体系,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权力集中、平均分配等原因, 国有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低下。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 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舆论呼声从未间断, 中国面临着制度选择。而制度是由一个降低交易成本的部分和一个提高交易成本的部分构成的混合物。政治和经济交易成本升高导致的结果肯定不是*优的选择, 这与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福利的增长背道而驰(诺思)。我们清楚地看到, 苏联及其他国家的国有资产私有化是不成功的。变公有为私有, 不仅没有使社会财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 反而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我们选择了私有制, 可能就选择了一个大大降低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制度, 付出极大的交易成本。国有企业的效率不高, 但私有化的结果更不好。于是, 我国选择了与苏联不同的道路, 继续坚持国有企业的组织形式, 并以此为基础改革体制机制, 提高效率和效益。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选择。我国的改革开放给予了公民个人创建企业的权利, 大量的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 庞大的市场诱惑和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使外国资本大量进入我国。私有企业、外资企业在过去的40 多年里从无到有, 直至今天, 已经颇具规模。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三分天下” 的格局已然形成, 只有长期共存、共同发展、融合发展这一条路可供选择。于是“两个毫不动摇” 就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我国的国情要求政府必须开辟一条积累财富的途径。庞大的人口规模给我国政府带来多个方面的巨大压力, 如劳动就业压力、医疗养老压力, 以及应对重大安全风险压力。这些压力要求政府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 仅仅依靠私有企业的税收和发债来保障财政收入。中国必须开辟一条不断积累财富的途径, 政府创建企业组织就是在走积累财富的道路。按照张五常的财富仓库理论, 一个国家有多种财富仓库, 如博物馆、金库等, 我认为在众多的财富仓库中, 特别重要的有两个, 一个是以企业为主的物质资本的仓库, 另一个是以学校和科研机构为主的知识仓库, 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本的仓库。企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财富仓库, 这个仓库里储存的是资本。企业越多, 一个国家积累的财富就越多。国有企业是政府的财富仓库, 储存的是国有资产。政府可以根据需要, 从这个仓库中提取一部分财富, 用于国民的社会福利供应。财富并不是放在仓库里不动, 放在仓库里不动会不停地贬值, 因此必须要运营财富, 不仅不能让它贬值, 而且要通过运营让财富增值。这就需要一个运营财富的载体, 这个载体就是国有企业, 包括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这样就保证了国有资产控制在政府手里。当然, 国有资本也可以以获得财务收益为目的, 投资到私有资本和外国资本控制的企业中去。对我国这个人口庞大的超大型国家来说, 以国有企业为载体积累财富是一种积极稳妥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和政府债券, 税收满足不了政府开支就发行债券, 美国就是典型的例子。为了保证政府日益增长的开支需要, 政府只有不断地发行债券, 这导致政府债务居高不下。2018 年, 美国政府的债务达到了24. 56 万亿美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0%, 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美国政府曾多次与国会谈判提高债务上限。从长期来看, 依靠债务维持政府开支难以为继。由于经济起伏, 税收也不稳定,政府收入的渠道也应多一些为好。美国的企业只能给政府提供税收, 而我国国有企业这一政府财富仓库可以为政府提供税收、国有资产转让收入、部分国有资产增值收入三种财源。也就是说, 用国有企业存储财富的方式与发行债券相比,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另外, 国有企业财产公有制是资本社会化的一种形式, 这种资本组织形式大大节省了企业筹建、论证、谈判的交易成本。尤其是在国家调整经济结构, 解决“补短板”问题时,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或引导投资迅速采取行动。因此, 对我国来说,不仅不应减少国有企业, 而且政府应不断创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有效抑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相对公平。贫富差距大这个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就被提出, 但至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已经在西方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当今美国和欧洲国家民粹主义抬头和右翼思想的

信念、理论与企业制度创新 作者简介

刘颂正,中国人民大学MBA,不错会计师,国有企业不错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并结合工作实践,长期致力于新制度经济学和企业治理研究。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