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旅游消费论

作者:戴斌 张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16开 页数: 134
本类榜单:经济销量榜
中 图 价:¥46.4(8.0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旅游消费论 版权信息

旅游消费论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旅游院校师生、旅游产《旅游消费论》可作为旅游管理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文本,指出该研究领域知识地图中的主要地标。在此语境下,本书对所讨论的文献进行了大量的描述,也可以帮助有兴趣的读者了解该领域研究的认识论根源。旅游潜力对社会经济与文化有着重大影响,其中旅游消费是理解旅游经济的钥匙,对建设当代中国的旅游发展理论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也对当代中国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旅游消费论 内容简介

旅游业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对理论研究也提出了更高、更加迫切的需求,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开始进入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新时代的旅游研究和实践同时起步。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旅游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与沉淀,从引进国外研究理论及成果,到结合旅游产业实践开展研究,获得了一些认识,形成了若干理论成果,对于实践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旅游研究和实践各自的加速发展,在前进方向上二者出现了偏离,特别表现在相对于旅游产业实践,旅游理论研究表现出一定的脱节和滞后现象。在追求逻辑自洽的自生性机制驱动下,旅游理论研究在方法论和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工具理性多于价值理性的倾向,对策研究往往被学术圈的人士认为没有理论水平和学术含量,学术期刊发表的所谓主流范式的论文因没有实质内容或创见性的观点又让业界人士敬而远之。我们看到,尽管旅游研究成果从数量上非常丰富,但在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理论领域还缺乏有分量的系统研究成果,学术研究不能真正把握产业运行各方的利益博弈态势,还没有真正形成带领产业发展且具有深邃思想的理论体系。无论是对当代发展理念的阐释,还是发展路径的选择,以及旅游产业未来可能的演化方向,旅游理论建设都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使得旅游研究面临被旅游产业主体和更大范围内的学术圈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旅游消费论》作为中国旅游研究院的“当代旅游发展理论文丛”的一种,在系统研究旅游演化的历史进程和逻辑进程的基础上,以消费作为研究视角进行理论建构。该视角是理解旅游经济的钥匙,不仅因为消费是旅游权利的表现形式,消费视角是旅游学科的基石,更是因为唯有从消费出发,才能理解行政主体、学术主体和市场主体的使命、责任和行为。本书对推动当代中国的旅游发展理论建设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当代旅游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旅游消费论 目录

导 言1

 一、缘起1

 二、视角5

 三、维度8

**章 消费是理解旅游经济的钥匙12

 一、神圣的权利与世俗的消费14

 二、游客到访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根本导向16

 三、旅游消费中心怎么建?22

 四、不可忽视的公共消费28

第二章 旅游消费演进:从单向度到多向度的人33

 一、膨胀的海绵:旅游消费总量与人均旅游消费的双重增长34

 二、新型消费及其实现38

 三、流动的人群:升级、降级与平级切换45

 四、新消费周期:技术进步与破坏式创新51

第三章 旅游消费的时间约束及其反抗56

 一、夜间旅游正当时——昼夜交替的时间延展57

 二、避暑冰雪两相宜——季节轮换的时间延展64

 三、亲子老年蕴新机——全生命周期的时间延展69

第四章 旅游消费空间的拓展75

 一、从城市向乡村的拓展76

 二、旅游消费的出境延展与入境传导82

 三、从戏剧场到菜市场 90

第五章 旅游消费刚性需求的柔性管理95

 一、趋于刚性的旅游消费95

 二、刚性化的旅游消费为什么需要柔性管理?100

 三、构建柔性应对的宏观政策体系107

第六章 科技、生活与旅游消费伦理112

 一、未来生产、可支配收入与刚性消费112

 二、未来生活、可支配时间与柔性消费117

 三、科技进步、可表达的意愿与消费融合122

 四、文化变迁、消费伦理与旅游可持续发展126

参考文献 132


展开全部

旅游消费论 节选

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抽象的旅游权利在法制框架下通过自愿、诚信、公平的商业交易具体表现旅游消费,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力量。19世纪中期开始的观光旅游消费对象多是山水林草等自然资源,以及历史遗迹、风俗民情等人文资源。这些资源多来自于自然馈赠、历史馈赠和社会馈赠,并非一开始就是为了旅游消费而存在,也不是为了旅游活动而人为生产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兵马俑、三月三的火把节……莫不如此。借用马克思《资本论》的经典论断,山水人文生来不是旅游,但旅游生来就是山水人文。当且仅当旅游者的到访和消费活动注入到或者叠加到目的地资源存量时,旅游经济才真正开始活跃起来。 休闲、度假、研学、商务等当代旅游消费,更多似乎依赖供给驱动,产品研发、内容迭代、交付速度、质量管理是旅游消费增长的关键推动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萨伊所说的“供给创造了自己的需求”,但更精准的表述应该是有效供给创造有效需求,隐含意义则是需求侧的旅游者愿意为供给侧的旅游产品买单。供给侧生产的是消费者想要的,而消费者想要的也是供给侧能够生产的,这样的供求关系才是市场经济的理想状态。从更长的时间周期、更大空间尺度和大众旅游的演化规律来看,创新性供给其实还是由旅游需求引致的,即使一个全新的产品种类和服务项目,也一定是基于游客某种基础需求而实现的创新性表达。如果没有需求的加持,那些新产品创意可能只是停留在头脑风暴、实验室研发的概念导入阶段,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分销更是无从谈起。 消费是理解旅游经济的钥匙,不仅因为消费是旅游权利的表现形式,更是因为唯有从消费出发,才能理解行政主体、学术主体和市场主体的使命、责任和行为。把消费而不是生产、流通、分配作为旅游经济的起点,作为旅游宏观调控的支点,无疑有十分明显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旅游消费论 作者简介

戴斌,安徽固镇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合导师组组长。现任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旅游思想、战略与政策设计,旅游经济与市场主体创新。 张杨,辽宁抚顺人,管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现就职中国旅游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旅行服务业、目的地营销与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G家级、省部级研究和规划课题多项,在Journal of Marketing Scien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thic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Advertising以及《管理世界》《营销科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