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罗笑容儿科经验集

罗笑容儿科经验集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1-11-01
开本: 其他 页数: 124
本类榜单:医学销量榜
中 图 价:¥41.8(7.2折) 定价  ¥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罗笑容儿科经验集 版权信息

  • ISBN:9787030706027
  • 条形码:9787030706027 ; 978-7-03-070602-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所属分类:>>

罗笑容儿科经验集 内容简介

该书包括了"治学经验""学术探讨""医门解惑""经方验方临床应用""疑难杂症治验"等内容,从不同角度呈现马骏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马骏先生倡导脾胃病的根本病机是中焦脾胃升降失衡,治以"调和致中"的理念。认为内科杂症致因多在"郁",论治于"调和"的观点,设立了"治胃八法"和泄泻证治八法,指出用药须注重润燥刚柔和寒热温凉的搭配,惟求和谐以增其效。先生的经验方"十三味和中丸"已成为院内使用量优选的制剂。

罗笑容儿科经验集 目录

目录

**章 岭南中医儿科名家的生平 1
第二章 学术思想总论 5
**节 对小儿生理病理的认识 5
第二节 小儿诊法 7
第三节 小儿治法 8
第四节 四时调护 12
第三章 诊疗经验各论 15
**节 小儿发热的诊治经验 15
第二节 小儿咳嗽的诊治经验 21
第三节 小儿哮喘的诊治经验 26
第四节 小儿泄泻的诊治经验 33
第五节 小儿积滞的诊治经验 38
第六节 小儿腹痛的诊治经验 44
第七节 小儿遗尿症的诊治经验 49
第八节 小儿口疮的诊治经验 51
第九节 小儿便秘的诊治经验 57
第四章 临床验案 63
**节 小儿发热医案 63
第二节 小儿咳嗽医案 64
第三节 小儿哮喘医案 66
第四节 小儿泄泻医案 69
第五节 小儿积滞医案 71
第六节 小儿腹痛医案 73
第七节 小儿遗尿症医案 75
第八节 小儿口疮医案 77
第九节 小儿便秘医案 79
第五章 论文选录 83
**节 罗笑容主任医师治疗儿科疑难病验案举隅 83
第二节 罗笑容治疗小儿营养不良经验 85
第三节 罗笑容老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介绍 88
第四节 罗笑容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经验 90
第五节 纯阳理论的临床运用:罗笑容主任临床经验 93
第六节 广东省名中医罗笑容治疗咳嗽用药经验介绍 94
第七节 名老中医罗笑容治疗小儿腹泻经验 98
第八节 罗笑容从脾论治儿科疑难病经验撷萃 100
第九节 罗笑容辨治小儿咳喘经验 102
第十节 罗笑容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 105
第十一节 扶土抑木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举隅 108
第十二节 罗笑容主任辨治儿科疾病经验介绍 110
展开全部

罗笑容儿科经验集 节选

**章 岭南中医儿科名家的生平 罗笑容,女,广东南海人,1934年11月生,1962年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六年制本科毕业后一直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行医至今已有七十载。 罗笑容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曾担任多届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之职,现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顾问,1993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2002年经人事部、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罗笑容主编了以其临床经验为主要内容的《中医儿科疾病证治》,还主编了《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儿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以及参与编写了《现代疑难病中医治疗精粹》等书,其学术思想对岭南儿科流派乃至全国中医儿科流派皆有很广的影响。 一、出身岭南名医世家 南海自古就是岭南一个名医辈出之地,从晋代的鲍姑到清代的何梦瑶,皆体现出此地的人杰地灵。罗笑容就出身于一个岭南名医世家,有8个姐妹兄弟,排行**,其外祖父及父亲皆是当时的岭南名医,从小在外祖父及父亲的影响下,就爱上了医学这门事业。 其外祖父何竹林(1882~1972年)(图1-1),是当时岭南有名的骨科医生。何竹林少时随先辈习武学医,白天行医,晚上习武。1901年起开始游历全国,寻师学艺,历时数年后,回广州西关文兴大街挂牌行医。当时遇到乐善戏院大灾,很多人受伤,而且很多是重伤,经何竹林的医治后,均能康复,于是何竹林一时名声大噪。1925年何竹林医治好了商团事变中被子弹穿破腹部致使肠管外露的市民,获赠牌匾“破腹穿肠能活”,足可见其医术之精湛。何竹林医德高尚,对贫苦病者赠医施药,也曾为广州起义领导人苏兆征、陈郁等以及工农赤卫队伤员治病。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机轰炸广州,不少市民受伤。何竹林组建长寿民众救护队,自任队长,把自己的医馆奉献出来,免费为群众治伤诊病。新中国成立后,何竹林担任广州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外科主任。 图1-1 何竹林 其父罗广荫(1913~1988),是当时有名的内科医生,以医风湿痹痛而闻名。罗广荫自幼随祖父罗萼初学医,尽得祖传治疗“脚气”的秘诀,医术享誉南海西樵一带。1934年罗广荫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其后在广州光复北路挂牌行医。1956年带头组建光复**中医联合诊所,1958年罗广荫又无偿地把自己的诊所提供给卫生院作为门诊部。其先后在向阳卫生院、荔湾区中医院行医。1979年被授予“广州市名老中医”称号。 罗笑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从小看到病人的痛苦,见到了祖辈父辈医治病人的辛苦,也看到了病人治好后的快乐,小时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为患者解除病痛的行医者。而其先辈的高尚医德也进一步影响了她,从此走上了一条行医之路。 二、师承名医杜明昭 罗笑容初中毕业后,到了卫生学校学习助产。卫生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工作。由于表现优异,3年后被单位推荐参加了大学的招考并考取了广州中医学院**届六年制的本科班。1962年,罗笑容从广州中医学院顺利毕业,进入广东省中医院工作。 也正是这一年,罗笑容拜师当时的岭南儿科名医杜明昭老先生——她人生中昀重要的导师。 杜明昭(1912~1966年)(图1-2),1927年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肄业,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龙津东路开设诊所行医。1959年广州中医学院成立妇儿科教研室时,杜明昭先生任副主任,并承担广东省中医院儿科的教学及诊疗工作。杜明昭先生对小儿麻疹、泄泻、惊风及初生儿疾病等诊治颇有心得。曾参加编写《中医儿科学讲义》,该讲义作为全国中医学院儿科教材使用。 图1-2 杜明昭 由于杜明昭先生早在1966年就过世了,其留下来的资料十分少,其生平及学术思想也鲜为人知,很多都是罗笑容主任凭记忆描述及总结的。 右边这张照片(图1-3)是杜明昭老先生在给患儿进行捏脊的时候照的,说起这张照片,还有一个故事。杜老先生在广东省中医院行医的时候,很多患儿家长都慕名带患儿前来就诊。有一个南海的3岁患儿,常年进食差,有严重的营养不良;并且夜间睡眠差,常有夜啼。多方求医,未见疗效。慕杜老先生之名,从南海前来就医。杜老先生诊断其为干疳,予以中药及饮食调理,并教导患儿家属进行小儿推拿。经过1月余的治疗,小儿胃纳大增,营养状况明显好转,体重增加,夜啼也消失了。家属十分感谢杜老先生,送来了“小儿王”的牌匾,并请求杜老先生留下此珍贵的照片。从此广东省中医院有个“小儿王”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众多患儿家属慕名带患儿前来就诊。 其实早在1933年,杜明昭老先生毕业后在广州龙津东路开设诊所时,就深受群众的欢迎。其医馆门庭若市,诊务极一时之盛,与杜蔚文齐名。当时民间流传的“一篙撑两渡,威振龙津路”的其中一“渡”,指的就是杜明昭老先生。 杜明昭先生对罗笑容的影响很大,罗笑容从学术上继承了其鲜明的岭南儿科特点,在辨小儿体质、小儿病病因病机及用药方面都得杜明昭先生亲传。杜明昭先生高尚的医德更是影响了罗笑容的一生。至今谈起杜明昭先生,罗笑容主任仍记忆犹新,可见其师生情义之深。 三、投身儿科事业,终成“儿病大师” 而后罗笑容进一步发扬杜明昭先生的学术思想。并在此后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终成一代名医。 罗老被患儿家长称为笑对孩子的“儿病大师”。人如其名,罗笑容教授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对孩子似乎有一种特殊的磁场。在儿科,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们的哭闹,她在多年经验中摸索出一套方法:首先,语言上不能伤害小朋友,诊治时可以用孩子们喜欢的方法来接近他们,例如听诊时对孩子说:“来,我们来打电话吧。”看喉咙时,对孩子说:“我们来唱卡拉 OK。”这样,孩子就很能接受。罗老把一些可能会让孩子哭的检查放在昀后。除了技巧之外,她认为更重要的是要细心、耐心和有爱心。很多小朋友与罗老之间都建立起了感情,患儿群中流传“喉咙痛,要去找罗笑容”的歌谣。 图1-3 杜明昭给患儿捏脊 罗老是一名很正直、正派的人,而好的作风也影响着整个儿科甚至医院。现在社会上大部人是为名为利,但罗老不一样。她正义感强,对名利一向很淡薄,对待病人,她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从来不拿病人的一点好处。 对于年轻的医师,她不吝各种提示,在学术知识上带动年轻的医生们。罗老在学术上有着厚实的专业基础,对小儿呼吸道、小儿调理、保健等方面以及外感、咳嗽、哮喘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创立了“罗氏三花汤”“罗氏苍蚕止泄方”等临床上疗效显著的方药。她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医学上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她的个人情操以及医德医风也深刻地影响着后辈们。 罗老从医七十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几十年如一日,终成一代传奇。有很多患者甚至一家三代人皆是罗老医治过的。已经年过八旬的罗老仍然工作在儿科医师的岗位上,对于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很多人都想要过安乐的生活,但罗老却依旧为了小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而忙碌着。罗老常常说她这一辈子就是为小孩子们而生的,而她也将在这个岗位上奉献她的所有。 第二章 学术思想总论 罗笑容从业已七十载,一直为儿科医疗、教学、科研的带头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秉承岭南中医特色,既善于清热祛湿,又重视温阳扶正,对小儿疾病的诊治总结了一套较完整的规律,尤其对小儿肺系、脾系疾病的预防及诊治具有较高造诣。特别重视中医整体观念,并注重“肺”“脾”系子母关系之间疾病传变规律的研究,对脾胃与小儿疾病的关系、饮食与疾病的关系、现代医学与中医辨证的关系等亦有独特见解,坚持运用中医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儿科疾病,在同行和患者中享有较高的声誉。以下就罗笑容的学术思想及对疾病的治疗经验予以归纳与总结。 **节 对小儿生理病理的认识 一、中医整体观 罗笑容特别重视中医整体观。“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儿,五脏六腑互为表里,阴阳五行互根互长,人生于世间,与天、地、时密不可分,机体的代谢平衡与否,与天时的变化、地域的变迁息息相关。尤其是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生理病理特点,脏腑的功能尚未完善,处于生发蓬勃阶段。因此脏腑间的相互依赖与制约关系比成人表现得更明显。一脏有病,很快易传他脏,一腑受邪亦很快令他脏受累;反之,本脏之病,亦可从他脏或他腑得治,所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正是此道理。另外,小儿患病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这一特点更是说明了小儿脏腑疾病间相互转化的容易性。从临床可见,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很明显地表现于疾病过程的脏腑传变之中,很好说明了以“整体观念”来分析小儿疾病的重要性。 二、重视脾胃后天之本 脾为后天之本,历来岭南中医儿科学派就有重视脾胃之传统。“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虚损,诸邪遂生”,小儿的生长发育,全赖后天脾胃化生精微之气以充养;疾病的恢复依赖脾胃健运生化;先天不足要靠后天调补。罗教授十分重视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处处顾及脾胃之气。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特点,饮食稍有不慎则易患脾胃疾病,营养不良主要损伤脾胃。在治疗上,偏补则壅碍气机,峻消则损脾伤正。临床健脾不在补,贵在运。正如《注解伤寒论》中言:“脾,坤土也,脾助胃气消磨水谷,脾气不转,则胃中水谷不得消磨。”具有补中寓消,消中有补,补不碍滞,消不伤正者谓之“运”,寓有行、转、旋、动之义,运者运其微,故欲健脾者,皆在运脾,欲使脾健,则不在补而贵在运。善于调理脾胃者,可防微杜渐。 三、“儿为虚寒”理论 许尤佳教授在对罗笑容学术思想的传承及对小儿生理病理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理论——“儿为虚寒”理论。传统中医儿科认为,小儿应该是“纯阳之体”与“稚阴稚阳”的。小儿初生,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其五脏六腑处于幼稚、嫩弱阶段,但又富于生机,且有蓬勃发展之势。而儿科名家万全又将其概括为“三不足两有余”理论。他指出小儿有“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万全的这一观点,对后世儿科医家指导性很大。许尤佳在导师罗笑容的指导下,认真研究万全的学术思想,认识到万全的“三不足两有余”观点指的是小儿五脏生理功能的发育程度,其所谓“不足”与“有余”,不能理解为功能的“亏虚”与“过亢”,应理解为功能方面的不完善、不成熟。功能的不成熟,即指小儿存在“气”方面的不完善,“气”之不完善,则“阴”方面相对有余,故小儿患病多以“虚寒”表现为主,故告诫人们,临证时,当以顾护中阳之气为本,切忌过分苦寒攻伐,否则,将令原已不足之“气”更虚,致病无了期。并由此提出了“儿为虚寒”的理论。 许尤佳提出的“儿为虚寒”理论体系,特别针对的是岭南地区小儿的体质。他认为,小儿原本为肺、脾、肾常不足之体。一者喂养方面,现在生活改善,大多饲之以肥甘厚腻之物,伤及脾胃,体质愈加虚弱。正如岭南儿科先师陈复正所言:“夫膏粱者,形乐气散,心荡神浮,口厌甘肥,身安华屋,颐养过厚,体质娇柔,而珠翠盈前,娆妍列侍,纵熊罴之叶梦,难桂柏以参天。”二者,岭南湿热之地,小儿体质弱而易感湿热之邪,而动辄予清热利湿之品,中伤中阳,而阳气愈加虚损。三者岭南之地多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